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杰  雷益  焦娟  张瀚文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9-1303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SFT/HPC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S检查,6例行DTI检查;10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男女患者例数比为12:11,中位年龄44岁。病灶位于幕上17例,幕下5例,幕上延伸至幕下1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8例,类圆形5例。10例行CT平扫,病灶均呈稍高密度,密度不均7例,邻近颅骨骨质受压吸收或破坏5例。2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MR T 1WI上病灶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17例,均匀低信号6例;T 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均匀稍高信号3例,4例囊变。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9例肿瘤内可见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8例。23例中Ⅰ~Ⅲ级SFT/HPC分别为8、6和9例。主要病理表现为病灶内可见束状、编织状分布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丰富;Ⅱ~Ⅲ级病灶内可见更多的肿瘤细胞和较少的胶原组织,部分伴有肥大细胞和“鹿角”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23例病灶内CD34、CD99、Bcl-2和STAT6均为阳性表达。结论:颅内SFT/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以来,15例经病理证实为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女性10例,男性5例,中位年龄36岁。3例行CT平扫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CT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欠均,4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增强扫描3例均匀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MR图像比较有特征,呈等T_1稍长或等T_2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均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条带状低信号无强化。上述病例3例复发,未见转移征象。结论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表现中,CT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是缺乏特征性表现;MRI检查T_1WI及T_2WI病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低信号区增强扫描无强化,掌握其影像特征,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脱髓鞘假瘤(DPTs)的 MRI 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最终诊断为 DPTs 的 MRI 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 MRI 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2例行单体素短回波1 H-MRS。结果其中8例患者病灶周围伴有轻~中度水肿,5例表现为多发病灶,3例表现为单发结节灶,2例表现为单发片状病灶。增强扫描中4例为开环形强化,3例为环形强化,1例结节状强化,1例斑片状强化。病灶在 DWI 上均表现为高信号,1 H-MRS 示2例均有 NAA 峰不同程度降低,Cho 峰、Lac 和 Lip 峰升高,1例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 峰)明显升高。结论DPTs 在 MRI 影像上有一定特点,特征性表现为开环形强化,结合 DWI 及1 H-MRS 技术有助于 DPTs 和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MS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 19岁,6例行MSCT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 鞍区及鞍上池7例:M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外周带囊变,实质部分密度较高(CT值约40~ 48 HU),瘤周水肿不明显,MRI: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较高信号,垂体柄受累增粗,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萎缩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基底节及丘脑区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浅分叶状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坏死灶大而瘤周水肿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松果体区肿瘤并脑室内转移2例:肿块呈浅分叶类圆形,信号及密度不均且包埋松果体钙化,外周带坏死较明显,1例侧脑室转移,1例经三脑室向两侧壁蔓延,侵犯垂体,幕上脑室均积水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以颅内中线结构附近多见,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食管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肿瘤均为单发,17例位于食管胸部上段,3例位于胸部下段,1例位于胸部中段.21例患者均行术前上消化道钡餐,均表现为食管管腔充盈缺损,管壁光整,黏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IPL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14例行CT检查,3例MRI检查,2例同时CT和MRI检查。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发病灶5例,收集29个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CT平扫均为低或等密度;5例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多样:周边小结节状或厚薄壁环形强化8例;病灶内分隔状或结节状强化3例;全瘤强化8例;16例动态增强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延迟强化为主。所有病灶镜下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伴不同程度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CT和MRI可以提供IPL的诊断线索,其影像学表现多样与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关。如果临床怀疑,病理诊断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颅内原发胶质肉瘤的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胶质肉瘤的MRI影像特征,以及这些影像特征在与颅内其他常见原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4月至2011年4月9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患者年龄30~66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9例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及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扫描。结果本组9例胶质肉瘤均发生在幕上。MRI平扫,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均匀性或囊实性占位,伴有中重度水肿。T1WI上多呈低信号,T2WI上多呈高信号,FLAIR图像上,4例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环形强化。结论胶质肉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清晰显示病变,但与颅内其他原发肿瘤鉴别较困难,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其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估计,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脊索瘤的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1992年至2001年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脊索瘤大多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并广泛侵犯颅底的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在T1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均有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此外,侵及斜坡的脊索瘤均出现斜坡形态和其内MR信号的异常改变。结论MRI检查颅内脊索瘤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评价肿瘤对颅底神经和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和斜坡与鞍区的其它疾病如骨软骨瘤、颅咽管瘤的鉴别。从而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颅内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分析34例有病理分型的颅内脑膜瘤MRI特点。结果:纤维型8例:6例T2WI中央为极低信号,周边等信号;增强扫描周边明显增强,T2WI极低信号区轻度增强,2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上皮型13例与过渡型2例:12例上皮型与2例过渡型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增强。血管瘤型2例,血管母细胞瘤型1例,血管外皮瘤型3例:呈长(稍长)T1长(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增强,血管母细胞瘤型与血管外皮瘤型多瘤周水肿。非典型2例: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或轻度强化。砂粒型2例:1例位于筛窦,T2WI呈极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增强;1例位于蝶骨翼,呈蜂窝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蜂窝状增强。间变型1例:呈等T1混杂T2信号,不均匀增强,瘤周明显水肿。结论:不同类型颅内脑膜瘤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表现,MRI对其病理分型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18例病灶,5例位于右小脑半球,9例位于左小脑半球,3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幕上右侧脑室三角区;MRI表现为大囊小结节型9例,囊实型3例,单纯囊型1例,实质型5例。血管母细胞瘤典型MRI表现为大囊小结节,且小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大体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以囊性和实质性两种形态,囊液透明、淡黄色、蛋白含量高,实性部分由丰富的血管和血窦构成;显微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和其间的基质细胞构成,在血管内皮细胞核周围细胞区见丰富的网状纤维;临床上该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为主。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较易诊断;对非典型的血管母细胞,则需进行鉴别诊断,MRI增强更有利于对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炎性假瘤的田、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颅内炎性假瘤的病人行CT及MRI检查。结果:颅内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为:1.病灶小、呈结节状或厚壁小环状;2.CT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结节,可伴有小点钙化,MRI平扫呈等TIWI信号,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早期的强化或延迟性强化。3.灶周水肿较轻。4.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伴有轻度脑萎缩表现;16例病人经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结论:CT及MRI对颅内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检查,分析其两种临床病理分型(良性DPAM和恶性PMCA)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两型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部分共同的CT表现,比如凝胶状腹水、肝脾边缘扇贝形压迹、肠系膜的浸润性改变、实质器官内浸润性病灶,以及腹膜粘液团在两型均可见到,不同的征象在于大量粘液蛋白性腹水和粘液团块中的钙化更多见于DPAM,网膜饼、淋巴结病变、网膜种植性团块以及原发病灶的显示更多见于PMCA。DPAM常常没有网膜饼形成,但常可见典型的肝脏边缘压迹。结论:两型腹膜假性粘液瘤的影像学表现各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CT征象的不同有利于放射诊断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畸胎瘤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内畸胎瘤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囊性5例,囊实性3例,实性12例;中线及中线旁19例,非中线部位1例;合并出血2例,破裂3例,混合胶质瘤1例;术前误诊4例。找到脂肪成分是关键。结论:通过MRI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成像及增强扫描,大部分畸胎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于术前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资料。结果:肿瘤多数位于中颅窝及后颅窝,少数可骑跨于中、后颅窝,呈类圆形或圆形伴乳头状突起,累及Meckel腔,骑跨者多呈哑铃状,少数形状极不规则。肿瘤内多数伴有囊变。结论: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部位、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瘤(P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27例(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患者MRI表现,并与病理学分级结果相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PT病灶的大小、MRI表现异同及其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1)28个PT病灶中,病理学分级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者分别为4(14.3%)、15(53.6%)和9(32.1%)个.(2)恶性、交界性和良性PT病灶的平均最大径分别为(6.4±3.9)、(5.7±2.2)和(4.8±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7.541,P=0.000),其中良性和恶性病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3)与病理学分级对照,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PT病灶中,T2WI上有低信号分隔者分别为2、13和13个,无低信号分隔者分别为2、2和6个;增强后有裂隙状低信号影者分别为3、3和6个,无裂隙状低信号影者分别为1、12和3个;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持续型者分别为2、11和1个,平台型者分别为1、2和3个,廓清型者分别为1、2和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34、6.765和9.296,P值均<0.05).(4)将BI-RADS 4a作为可疑恶性病灶,MRI检出病变的准确率为96.4%( 27/28),且BI-RADS分级与乳腺PT的恶性程度呈低度相关(r=0.382,P=0.045).结论 乳腺P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大小及MRI的一些特殊征象与其病理学分级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属良性肿瘤,中年男性多见,具特征性表现:(1)幕上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或透明隔附近,幕下则以第四脑室多见;(2)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内可伴小囊变及出血,幕上肿瘤钙化较少见,幕下者部分可见钙化;(3)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4)CT、MR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充分认识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转移扩散.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追踪观察了2例手术证实的生殖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经过和MRI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全部病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CT平扫,3例行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结果颞叶8例,额叶3例,顶叶及四脑室底各1例,病变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MRI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1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见结节状强化。CT平扫4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PET检查3例均呈低代谢改变。结论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颅内软骨瘤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另行CT平扫。结果病灶呈类圆形、哑铃状或形态不规则,可见分叶,边界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5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2例呈稍长T1长T2信号,内见点条状、弧形或不规则长T1短T2或短T1短T2钙化影,增强扫描病变边缘呈环形强化,内部呈蜂窝状不均匀强化; CT上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点条状、弧形及不规则钙化,相邻骨质可见侵蚀性破坏。病理上肿瘤由软骨组织构成,细胞分化成熟,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难见。免疫组化:S-100(+~++),Vimntin(+),EMA(-)。结论颅内软骨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联合CT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认仍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和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肿瘤位于颅底者4例,大脑镰区者1例。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5例伴明显钙化,瘤周无水肿,4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MRI上肿块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l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杂信号,钙化部分T1Wl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石榴籽征"。结论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