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入侵尿路上皮后所产生的炎症反应。从医学的角度分析,病原体进入泌尿道后必须经过定居、黏附及入侵才会导致泌尿道的感染。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有一系列的自然防御机制,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这些防御机制究竟有哪些?1尿液的"冲洗"作用。肾脏每天不停地生成尿液,并由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中起到冲洗和稀释作用,周期性地排尿可将细菌冲洗出去。所以在尿路通畅、膀胱能完全排空的情况下,细菌是较难在尿路中停留的。  相似文献   

2.
肾脏将人体内的水分经过处理,有益的部分吸收后,多余的部分和一些废物形成尿液输送到膀胱,当膀胱充盈时,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到大脑。在环境条件许可排尿时,膀胱肌肉收缩,尿道括约肌松驰,尿液便由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如果因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7,(2):172-174
人体中某些物质成分由于不能继续分解被人体所吸收,导致从体液中析出,形成晶体颗粒,医学上称其为结石.人体的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与输尿管按人体中轴线对称配置,尿液从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在这一器官中存在的结石,医学上称为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人体产生结石,有的病人疼痛难忍,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有的患者浑然不知,即使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当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后,也应及时治疗,避免延误而造成实质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肾盂肾炎证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盂肾炎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所引起,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的途径,是从尿道、膀胱、输尿管而上达于肾脏。多发于女性,病情有急性,慢性或反复慢性急性发作,也有并发高血压、肾  相似文献   

5.
泌尿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病情可呈现急性、慢性或慢性病程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并发高血压、肾功能衰竭。致病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感染的途径多呈逆行感染,从尿道、膀胱、输尿管而上达肾盂。  相似文献   

6.
四、尿液检查尿液是血液在肾脏内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三个过程而生成的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它经尿路(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泌尿系统(包括肾和尿路)本身的疾病常可引起尿液性状和成份的改变。循环系疾病、神经和内分泌系失调、新陈代谢障碍、血液成分的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毒素和药物的刺激等对尿液的形成及其组成都有影响。故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疾病及其他疾病和观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尿路感染是指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任何部位,受到多种细菌感染而直接引起的泌尿道炎症的总称,包括下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泌尿道感染(输尿管炎、肾盂肾炎),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表现,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治疗本病,疗效卓著,颇具特色.现将心得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感染细菌后引起的泌尿道炎症病变。本人在2001年1月~2009年8月采用针灸并用治疗慢性尿路感染,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大多数是肠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淋巴或泌尿道上侵膀胱、输尿管、肾脏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发炎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区别。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属中医淋证范围。  相似文献   

10.
产妇产后6~8h膀胱胀满而尿液不能随意排出或排尿不畅致尿液不能排尽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可因尿潴留插导尿管致泌尿道感染,重者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量增多,严重时危及产妇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刘英茹  周润堂  王博 《新中医》1999,31(6):26-26
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是由膀胱和尿道协调功能失常引起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和小腹坠胀,但尿痛症状不明显,尿液化验无特殊异常,尿液培养也无细菌生长。笔者采用针灸治疗1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均为女性,...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于双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各个部位.结石形成有多种因素,多因泌尿系慢性炎症、急性感染、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尿路梗阻等原因导致尿液浓缩,盐类排泄量增加,发生沉积和积聚,进而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13.
陈苏  徐珊宁 《光明中医》2009,24(8):1514-1514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盈尿液过多,而不能自主排出的症状,属中医的"癃闭"范畴.术后因骨盆、直肠、会阴部受到炎症、疼痛的刺激容易引起膀胱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反射性尿潴留.针灸疗法能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及尿道括约肌松弛而恢复排尿[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用F8/9.8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无假道形成。1例后尿道闭锁患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口尿道探子引导打通尿道后行尿道扩张。4例尿道狭窄段较长或有较多瘢痕患者加尿道电切修复。11例拔除尿管后排尿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1例最大尿流率长期稳定10~12mL/s,1例不能排尿保留膀胱造瘘管。结论利用输尿管镜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尿路结石就是尿路里长了"石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直以来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结石可发生在尿路的各个部位.尿路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尿液在肾脏生成,经过输尿管的蠕动排入膀胱内贮存起来.尿液中会有多种人体代谢的产物,如尿酸、草酸钙、酸性多糖等,正常情况下不会凝聚形成结石.在某些情况下,尿中成分的正常平衡被打破,一些物质凝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尿石.根据部位不同,结石位于肾者称肾结石,位于输尿管者称为输尿管结石,位于膀胱者称为膀胱结石,位于尿道者称为尿道结石.  相似文献   

16.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泌尿系统的所有器官,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都可发生结石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尿结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不科学,如饮食口味偏咸、喜吃甜食、过多摄取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磷食物、习惯性饮水少等。结石大小不同,小的如米粒、黄豆大小,大的有几厘米,可以堵塞肾及输尿管,使尿液无法排出。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大量资料表明针灸能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各种原因引起尿潴留、尿失禁、遗尿等,甚至可治疗神经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说明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泌尿系统功能除肾脏泌尿功能外,还有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而膀胱功能的好坏,除肾脏的泌尿系统外,还取决于膀胱和尿道的协调功能及排尿中枢(包括高级中枢)对膀胱机能的影响。近10年来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有较大的进展,现分述如下。针灸对肾泌尿量及输尿管运动的影响唐嘉麟等[1]报道在20只家兔上通过记录肾动脉血流量、输尿管蠕动的频率及幅度和肾…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77-180
目的:建立急性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并探讨其在药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采用经尿道膀胱灌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FT073的方法建立尿路感染模型:大鼠感染后以尿液中白细胞及潜血为指标优化感染条件;使用优化后的条件造模并给予三金片治疗,检测模型组白细胞及潜血分级,尿液及肾脏中的细菌数,并称取膀胱组织重量,检测膀胱组织病理变化并观察三金片对模型组的治疗作用。结果:以大鼠尿液中白细胞及潜血的阳性率为指标优化感染条件为CFT073细菌1×10~7 CFU/只的浓度感染3天;以优化后的条件造模,模型组尿液中白细胞及潜血水平明显升高,尿液及肾脏中有大量细菌,膀胱指数增加,炎性损伤明显;三金片250 mg/kg给药三天后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大鼠尿液中的白细胞水平,降低尿液及肾脏细菌,减轻膀胱组织损伤。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与临床症状相似的尿路感染大鼠模型,可用于评价药物对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大量资料表明针灸能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尿失禁、遗尿等,甚至可以治疗神经损伤所致神经原性膀胱,说明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泌尿系统功能除肾脏泌尿功能外,还有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而膀胱功能的好坏,除肾脏的泌尿系统外,还取决于膀胱和尿道的协调功能及排尿中枢(包括高级中枢)对膀胱机能的影响,近10年来针灸对泌尿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有较大的进展,现分述如下: 1 针灸对肾泌尿量及输尿管运动的影响 唐嘉麟等报道在20只家兔上通过记录肾动脉血流量、输尿管蠕动的频率及幅度和肾泌尿量的变化,观察了电针双侧“三阴交”、“照海”穴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后引起肾血流量显著增加,输尿管蠕动频率加快,幅度增大,肾泌尿量显著增多,针刺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能维持2小时以上。认为针刺引起的利尿效应很可能是由于肾血流量增加及通过肾交感、体液多种因素而产生的。蔡乃真等通过实验观察针刺前后正常健康家兔的“左肾俞穴”,其尿量、尿液渗透  相似文献   

20.
答:从月经周期明显改变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称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妇女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可达20%左右,其病因主要与雌激素水平低下有关,中医证治与一般的泌尿道感染有一定的区别,需注意如下几方面。在诊断上,雌激素对维持膀胱,尿道粘膜的抵抗力有重要意义。雌激素减少后,尿道、膀胱三角区的粘膜多萎缩,尿道缩短,膀胱张力降低,出现张力性尿失禁,围绝经期妇女会阴及盆底逐渐松弛,往往有膀胱膨出,影响膀胱排空,残余尿增加。下尿道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