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对比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等数据。 结果:所有病例组均取得手术成功,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患者术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峰值流速有所减低,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另选规律血液透析的成熟内瘘并正常使用患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病例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情况,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与对照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等的差异。结果病例组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1个月、3个月1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均维持通畅,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内瘘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术后狭窄处血管内径和肱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狭窄处峰值流速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术后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可有效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慢性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闭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AVG闭塞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分析技术成功率、通畅率、病变特点、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內瘘闭塞时间10.5(3,14)天。静脉吻合口狭窄12例,静脉流出道狭窄7例,其中狭窄≥2处者6例,技术成功率94.4%,并发症发生率5.6%,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初级通畅率分别是72.2%、66.7%、55.6%和33.3%,次级通畅率分别是88.9%、83.3%、77.8%和50%。结论 PTA治疗慢性AVG闭塞有效、安全、微创,延长了AVG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患者,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是否患糖尿病、内瘘使用时间、血栓闭塞段长度、血栓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及内瘘解剖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成功开通69例,手术成功率为82.1%。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1%,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成功率在性别(χ^(2)=0.202,P=0.653)、糖尿病(χ^(2)=0.387,P=0.534)、内瘘位置(χ^(2)=0.082,P=0.774)、内瘘建立时间(χ^(2)=2.889,P=0.089)、血栓闭塞长度(χ^(2)=1.445,P=0.229)、内瘘闭塞时间(χ^(2)=0.082,P=0.774)、血红蛋白(χ^(2)=0.365,P=0.546)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内瘘解剖因素密切相关(χ^(2)=29.238,P<0.001)。其中有2条静脉流出道(χ^(2)=18.287,P<0.001)或3条静脉流出道(χ^(2)=24.199,P<0.001)相对于有1条静脉流出道者手术成功率有显著差异,但前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7);多因素分析显示内瘘静脉流出道的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96,95%CI:2.724~25.267,P<0.001),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保护因素(OR=0.976,95%CI:0.959~0.993,P=0.006)。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安全有效。内瘘静脉流出道数量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内瘘建立时间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保护因素,而性别、糖尿病、内瘘的位置、血栓闭塞长度、闭塞时间、血红蛋白水平均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8例分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行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用手指轻柔按摩血栓形成处;妥善护理穿刺部位;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对分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血栓形成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最常见的原因。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而尿激酶局部溶栓是创伤小、见效快的治疗方法。本院对15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血管内溶栓,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视化B超引导下穿刺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动静脉内瘘的安全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规律透析内瘘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可视化B超引导下穿刺组和常规穿刺组,每组60例.比较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常规穿刺组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数字减影造影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功能不良患者,在治疗前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综合干预,并观其护理效果。结果 26例病例中,2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2%;成功病例3个月随访血流量均可达230~250mL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1.5%;经积极处理后,并发症均治愈,未影响内瘘的扩张效果。结论综合全面、有个性化的护理及精湛的穿刺技术是手术成功及治疗效果重要保障,并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置管治疗急性肺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脓肿患者经强有力的抗生素应用 ,体位引流、肺导管留置滴药、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 ,绝大多数能够治愈 ,但仍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肺脓肿行肺叶切除。自 1986年至2 0 0 0年 ,对内科治病病情无明显改善的急性肺脓肿患者 11例 ,我科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18~ 6 6岁 ,平均 4 2岁。原发病因有脑血管意外 3例 ,酗酒 1例 ,糖尿病 2例 ,牙周脓肿 2例 ,肺炎 3例。脓肿发生于右肺 7例 ,左肺 4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 ,咳痰 ,胸痛。均经X线或CT确诊 ,强有力抗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 结果 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 0 例,男性6 例,女性1 4 例,平均年龄(6 1. 4 2? 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 月~8 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 h~6 d。溶栓成功14 例,溶栓失败6 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 ? 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 ? 40.01)万U 。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 结论 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尿激酶20万U+生理盐水20 mL,用头皮针在血栓形成处上方1~2 cm向血栓(离心)方向穿刺,将药液缓慢注入内瘘血管进行局部溶栓治疗。结果 12例内瘘闭塞患者经过尿激酶溶栓治疗后,9例效果良好,血流量恢复正常,3例无效。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内瘘闭塞,效果显著,创伤小,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如何及时地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阻塞是治疗的关键。继静脉溶栓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后,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国内外逐渐开展起来,其有效性被众多学者进行的小样本、有条件的临床实验所证实。近年来更有学者主张超选择动脉内和静脉内联合溶栓,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共急诊完成动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溶栓4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置针穿刺对动静脉内瘘闭塞溶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5号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在内瘘血栓的动脉侧距血栓1.5~2.0 cm处向心方向穿刺进针,使用尿激酶30万U+生理盐水50 ml稀释,将药液用输液泵以40~60 ml/h速度缓慢注入内瘘血管进行局部溶栓治疗,辅助以血栓局部反复按压;对照组在头静脉穿刺处进行尿激酶3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溶栓成功率为77.42%高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内瘘闭塞,溶栓及按压过程穿刺针位置稳定,创伤小,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方便,溶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生因各种原因引起内瘘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失去功能影响透析。我科2007年3月-2008年5月收治5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病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2]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新内瘘终末期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血流方向和顺血流方向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2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使用效率和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PTA治疗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3例,PTA术后行彩超检查测量狭窄处内径、狭窄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记录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1、6个月内瘘通畅率。结果 63例患者内瘘功能不良时间1~18周;单纯吻合口狭窄28例,合并静脉流出道狭窄15例,合并动脉流出道狭窄10例,多处狭窄(≥3处狭窄)10例,PTA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7 d肱动脉血流量均250 mL/min;术后即刻狭窄处内径[(3.56±0.55)mm]、肱动脉血流量[(278.56±15.27)mL/min]大于术前[(1.23±0.25)mm、(148.50±10.02)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28±20)cm/s]低于术前[(521±87)cm/s](P0.05);术后24 h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内瘘初始通畅率分别为100.0%、87.3%。结论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1],穿刺技术对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28例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共穿刺2286次,瘘管使用寿命最长为46个月,现将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时,人体的血液需迅速进入透析器内,经洗净后再流回体内。浅部静脉容易穿刺,但由于静脉血流速度太慢,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的要求;动脉血流量大,可满足血透要求,但部位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尿毒症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前,为了引血方便必须首先在手的腕部做一个小的手术——动静脉内瘘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