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肝紫癜影像表现。患者女,29岁,CT平扫示肝S6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MRI平扫示病灶T 1WI呈等-稍低信号,T 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等信号,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示病灶呈持续性延迟强化,肝胆期呈不均匀稍低摄取,内见散在小点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ATPB)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ATPB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8例,PET/CT检查4例,其中3例同时做CT及PET/CT检查。结果 9例ATPB均为周围型,均为单发,其中1例合并肺内多发转移。CT表现:8例呈边缘光滑锐利或仅有浅分叶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仅1例可见典型浅分叶、毛刺及胸膜牵拉征象。5例病灶直径≥5 cm且密度不均,7例有坏死液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18F-FDG PET/CT显像4例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约3.2~4.7。结论 ATP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综合CT和PET/CT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对部分病例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5岁,无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及发热等不适,吸烟13年,10支/d。常规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示右肺上野孤立性类圆形结节影,直径约3cm,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前段类圆形结节影,大小约2.3cm×2.8cm,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平均CT值约为36HU。采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美国GE Discovery ST16型)显像,右肺上叶前段CT显示的结节部位可见一类圆形FDG代谢异常浓聚灶,平均标准摄取值(SUV)为24.3,最大SUV为28.0,浓聚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图1);  相似文献   

4.
19例良性病变患者18F-FDG PET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良性病变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特点。方法  19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活动性结核 13例 ,其他良性病变 6例 ,均经病理及细菌学检查确诊。分析良性病变1 8F FDGPET显像的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 ,计算标准摄取值 (SUV) ;并与CT或MRI及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活动性结核患者 13例 ,病灶均表现为1 8F FDG高摄取 ,SUV为 3.1± 1.8(2 .6~ 5 .7)。 7例肺结核病灶表现为 2个或多个条索状、网状、片状及不规则形 ,放射性分布不均匀 ,可见 1处或多处放射性缺损影 ,病理检查证实结核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结核和脾结核各 1例 ,病灶内皆见放射性缺损影 ,手术及病理检查见病灶内有干酪样坏死 ,另 1例淋巴结结核表现为结节状 ;2例腰椎结核见相应腰椎体及椎间隙不规则的条索状浓聚影 ,其中 1例伴双侧腰大肌寒性脓肿的患者见相应部位大片状不均匀浓聚影。1例腹膜结核PET显像见腹膜及肠系膜明显增厚 ,弥漫性高代谢 ,CT也有相应表现。②余 6例良性病灶均见局限性结节状或团块状高代谢灶 ,SUV为 4 .5± 3.1(2 .5~ 11.5 ) ,影像学表现与CT或MRI相一致 ,病理检查未见病灶内坏死改变。结论 良性病变亦可出现1 8F FDG高摄取 ,仔细分析病灶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有助于鉴别诊断 ,但有时难以与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MRI及18 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CT、MRI及18 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2例骨EHE中,1例为全身多发骨骼病变,1例仅为胸11椎体病变。CT表现病灶为边缘清晰,轻度硬化并呈分叶状改变的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见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影,周边软组织及椎间盘未见明显受累。MRI病灶呈稍长T 1、长T 2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点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外周可见增强无强化的低信号环。18 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病灶部位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SUV摄取值的升高。结论CT、MRI及18 F-FDG PET/CT检查能帮助评估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灶性质及范围,协助下一步诊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硬化性肺细胞瘤CT、PET/CT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影像资料包括CT、PET/CT表现和术前影像诊断结果,病理资料包括组织形态结构、细胞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15例患者共有16处病变,14例单发,1例多发,均为圆形、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大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PET可见放射性浓聚;7例术前误诊;病理上病变由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实变区和硬化区以不同比例构成,单个瘤体包含至少2种或2种以上组织结构。结论硬化性肺细胞瘤易误诊,了解其CT、PET/CT表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脊索瘤 CT、MRI 图像,对术前诊断错误者进行影像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12例诊断正确,6例误诊。颅底部9例,骶尾部8例,颈椎1例。CT与 MRI显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1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CT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9例病灶内或周边见点片状钙化或残存骨质。MRI示病灶呈等稍低T1 WI、高T2 WI信号;CT及 MRI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CT与 MRI结合对脊索瘤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脾恶性淋巴管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76岁。2005年2月底患者感上腹部不适,饮食欠佳,半年来体重减轻1.5 kg。CT 检查示:肝内胆管钙化灶,脾脏大小正常,脾脏下极见一2.1 cm×2.2 cm 低密度灶,CT 值约为35 HU,其与脾脏正常组织界限欠清晰,考虑为低密度良性病变。MRI 检查示:脾脏可见一 T_1WI 呈低信号,T_2WI 呈高信号病灶,考虑为血管瘤。2005年3月22日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检查,于脾脏下极见一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其标准摄取值(SUV)为12.3。考虑为脾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22例肝肿瘤患者(男19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52岁)TACE术后4周~1.5年行^18F-FDGPET/CT检查,22例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结果:22例患者40个肝内病灶。①平扫CT:碘油全瘤均匀致密型沉积11个病灶,碘油不均匀型沉积29个病灶;②^18F-FDGP田显像: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8个病灶,放射性浓聚20个病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近12个病灶(2个病灶SUVratio〈0.6,10个病灶SUVratio〉0.6);③^18F--FDGPET/CT显像:全瘤均匀致密碘油沉积并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8个病灶,全瘤均匀致密碘油沉积并瘤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肝实质相近3个病灶(2个病灶SU Vratio〈0.6,1个病灶SUVratio〉0.6),碘油不均匀沉积并放射性浓聚20个病灶,碘油不均匀沉积并瘤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近9个病灶,SUVratio〉0.6。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的8个病灶和SUVratio〈0.6的2个病灶,随访未见复发;其余30个病灶经随访证实复发或残留。^18F-FDGPET/CT显像发现全部肝外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可有效监测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MEC)的PET/CT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并进行CT图像、PE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一步观察,分析MECPET/CT的影像表现。结果 5例MEC患者中,1例位于气管,2例位于右主支气管,1例位于右下叶支气管,1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1例伴纵隔、右上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右肺上叶转移。PET显像示气管、支气管内结节状、椭圆状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影,肺内转移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影,边界清晰。CT于相应部位见气管、支气管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密度较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阻塞性肺不张,1例伴阻塞性肺炎。结论气管、支气管MEC的PET/CT影像表现为气管内椭圆形、柱状等代谢或密度改变,PET/CT能够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功能代谢信息与解剖形态学影像特点,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DPL)影像表现,提高对DPL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12例女性DPL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且符合腹膜弥漫性多发性平滑肌瘤的诊断标准。12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回顾全部病例临床及治疗史,分析影像特点。结果 12例术前准确诊断4例,误诊8例。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其中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8例,子宫切除术4例;单次手术10例,3次手术和4次手术各1例。12例均表现为与子宫肌瘤类似的腹膜多发或弥漫性结节或肿块,病灶数2个以上,发生于肠系膜7例,子宫/膀胱直肠凹5例,肝周腹膜3例,大网膜3例,腹壁、盆底4例。腹腔积液2例。病灶呈类圆形或融合团块状,长径5~264 mm。CT扫描小病灶(≤3 cm)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较大病灶(>3 cm)呈稍低、等或稍高混杂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MRI扫描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或不均匀低信号,小病灶强化较均匀;病灶>3 cm时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2.
欧鸿儒  贾红明  李苒光  张水兴  张金娥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1-1233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单发病灶,位于前中上纵隔,病灶最大截面直径约63 mm.CT表现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行MRI扫描,T1WI示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不均匀,12例伴有出血、坏死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病灶边界欠清,其中11例病变与纵隔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10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9例血管受侵,3例合并上腔静脉闭塞,6例累及心包,3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的特征,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杨根东  陆普选  肖勇  马威   《放射学实践》2011,(9):934-93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核球(PTM)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孤立性PTM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注射18F-FDG 60min后行螺旋CT平扫和PET显像,分别对PTM进行形态学分析和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分析。结果:23例病例中,CT平扫显示孤立性PTM直径为1.11~5.10 cm,平均2.48 cm;结节边缘光滑者16例,结节内有空洞者4例、钙化者3例;同时合并纵隔、肺门或腋窝淋巴结增大者6例。本组患者中17例发生18F-FDG摄取,其中11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局限性18F-FDG浓聚,6例表现为肺内结节和增大淋巴结18F-FDG浓聚,平均SUVmax为4.01±1.89;12例18F-FDG摄取阳性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病灶缩小;6例未发生18F-FDG摄取的患者,经CT随访12个月病灶无明显变化。结论:18F-FDG PET/CT对孤立性PT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 45岁, 右下腹疼痛3周来诊, 超声和CT检查发现右侧腹直肌血肿, 同时发现肝占位。血液学检查提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均阳性;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脏多发类圆形稍低密度影, 大者直径约27 mm, 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见病变边缘结节状强化,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向中央填充(图1)。鉴于肝占位动脉期高强化且逐渐向中央填充的特点, 临床考虑肝脏多发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HCH)可能, 遂行99Tcm-RBC肝血池SPECT/CT显像(图2)。血流相肝区未见异常显像剂摄取增高区(图像未显示), 血池相SPECT/CT见肝左、右叶多发类圆形稍低密度灶, 边界尚清, 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 较大者2.4 cm×2.2 cm, 符合肝多发血管瘤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的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4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PET/CT检查,1例并行腹部MR平扫。结果 4例可见两侧纵隔(2R,2L,4R,4L,5,7区)淋巴结增大,1例合并血性胸腔积液、右侧锁骨上及回盲部淋巴结增大;1例合并肝门淋巴结增大,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CT值约45HU,未见钙化、液化、坏死;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且均匀,CT值约100 HU;1例PET显像右侧锁骨上、右侧纵隔及回盲部增大淋巴结均呈放射性浓聚影,右侧纵隔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0.5,延迟120 min SUVmax为13.6;1例腹部MRI示肝门增大淋巴结信号均匀,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晰。结论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不典型,PET显像提供的信息对鉴别诊断价值不大,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7岁,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化疗半年,随访胸腹部CT(德国Siemens公司Sensation 16型)示腹腔内残胃左旁见一短径约1.5 cm淋巴结.为排除腹腔淋巴结转移并了解全身情况,行全身18F-FDG PET/CT(美国GE Discovery LS型)显像.患者静脉注射18F-FDG 344 MBq,静卧50 min后行PET/CT检查.显像结果(图1):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腹腔内残胃左后下方示一长径约1.9cm的椭圆形软组织结节,边界清晰,未见异常放射性摄取;股骨头水平右侧缝匠肌后方示一长径约为1.7cm的略低密度结节,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SUVmax为6.9.患者体格检查局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MRI(德国Siemens 3.0 T型)示右股部缝匠肌后方肌间隙内平股骨头上方层面见一结节样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压脂序列扫描信号略高.注射对比剂Gd-DTPA后呈轻中度边缘强化,大小约1.2 cm×1.8 cm×2.4 cm,边界较清晰(图2).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股直肌腱鞘深面一类圆形肿物,大小约1.5 cm×2.0 cm×2.5 cm,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股直肌腱鞘分界不清.术后病理检查示:腱鞘巨细胞瘤(图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上腺残基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12例肾上腺残基瘤患者资料,12例均行超声检查,11例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总结该病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肿瘤发生在睾丸10例,发生在卵巢和阔韧带2例.睾丸肾上腺残基瘤影像表现:双侧睾丸对称性发病,睾丸外形无改变,睾丸内出现肿块.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内可有条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内有丰富血流信号;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增强扫描示睾丸内肿块明显强化;MR显示肿块大小0.7 cm × 1.0 cm×2.2 cm~2.3 cm×2.7 cm×2.9 cm,信号均匀,边界清楚且略呈分叶状,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2例卵巢和阔韧带残基瘤彩色超声和MR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影像表现结合典型的临床病史,可在术前诊断肾上腺残基瘤.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18F-FDG PET图像表现的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总结结核病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结核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21例由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余5例据临床资料诊断.所有患者在注射18F-FDG 60~90 min后进行衰减校正全身PET显像.其中14例患者同时行早期(40~65 min)和延迟(1.5~2.5 h)双时相检查.图像判读包括目测法和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分析.双时相显像计算SUV变化率[ΔSUV(%)].结果 26例结核病患者中22例可见18F-FDG摄取,肺结核摄取18F-FDG有4种基本类型:肺结节局限性18F-FDG浓聚(9例);肺内病灶同时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浓聚(5例);肺伴有锁骨上和(或)腹腔淋巴结异常浓聚(3例);广泛胸膜异常浓聚(2例).平均SUVmax为3.64±2.58(1.4~7.6 ).延迟相SUV与早期相比较随时间延长而增加[(34.62±7.25)%].3例肺外结核18F-FDG PET显像呈阳性.4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在CT所示结节部位未见18F-FDG摄取.结论结核病18F-FDG摄取可作为结核活动性的一个标志,其18F-FDG PET表现呈多样性.阳性18F-FDG摄取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时应慎重,特别是多发高代谢病灶背景不清晰时.背景不清晰的病灶结合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应考虑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18F-FDG PET图像表现的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23(Z1):37-39
目的总结结核病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结核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21例由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余5例据临床资料诊断.所有患者在注射18F-FDG 60~90 min后进行衰减校正全身PET显像.其中14例患者同时行早期(40~65 min)和延迟(1.5~2.5 h)双时相检查.图像判读包括目测法和标准摄取值(SUV)半定量分析.双时相显像计算SUV变化率[ΔSUV(%)].结果 26例结核病患者中22例可见18F-FDG摄取,肺结核摄取18F-FDG有4种基本类型肺结节局限性18F-FDG浓聚(9例);肺内病灶同时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浓聚(5例);肺伴有锁骨上和(或)腹腔淋巴结异常浓聚(3例);广泛胸膜异常浓聚(2例).平均SUVmax为3.64±2.58(1.4~7.6 ).延迟相SUV与早期相比较随时间延长而增加[(34.62±7.25)%].3例肺外结核18F-FDG PET显像呈阳性.4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在CT所示结节部位未见18F-FDG摄取.结论结核病18F-FDG摄取可作为结核活动性的一个标志,其18F-FDG PET表现呈多样性.阳性18F-FDG摄取在肺部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时应慎重,特别是多发高代谢病灶背景不清晰时.背景不清晰的病灶结合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应考虑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20.
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T显像者 12例。临床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结果 ① 2 2例患者共 38个病灶 ,射频消融术治疗野内皆可见放射性缺损灶 ,经CT、X线胸片随访证实缺损灶为坏死组织。 12例PET显像发现有 15个缺损灶边缘存在环形或弧形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 9例 12个缺损灶边缘有残余恶性肿瘤 ,余 3例 3个缺损灶边缘浓聚影为炎症反应。边缘肿瘤残余病灶的标准摄取值 (SUV)明显高于炎症反应 (6 .96 5± 2 .72 6对 2 .6 0 7±0 6 90 ,P <0 .0 5 )。②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14个治疗病灶治疗前见1 8F FDG高度浓聚 ,治疗后治疗野呈放射性缺损 ,SUV分别为 7.932± 3.130和 0 .70 6± 0 .2 97(P <0 .0 0 1)。未行消融术治疗病灶 9个 ,第 2次显像病灶浓聚程度稍增高 ,SUV分别为 5 .95 2± 1.92 7和 5 .2 5 7± 1.932 (P >0 .0 5 )。③ 13例治疗后 2周内行CT检查与PET显像比较 ,治疗后CT皆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肺内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 ,2例肝癌病灶密度改变 ,而PET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