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X线、CT、磁共振成像(MRI)3种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MRI检查、CT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典型影像学表现(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X线分别是0、52%、39%,MRI为:9%、83%、70%;CT为4%、76%、59%;X线检出率明显低于MRI、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出率相差不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该病的病变分级总检出率中,X线为48%,CT为85%,MRI为96%,在早期病变(0~Ⅱ级)的检出率中,X线为26%,CT为59%,MRI为65%,X线、CT、MRI在病变分级总检出率、0~Ⅱ级病变检出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Ⅲ、Ⅳ级病变检出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检查手段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的检出率最高,能够准确显示出病变情况,MRI更具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中对0级和I级病变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法在其他级别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MRI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MRI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等早期症状的检出率高于MRI,所以MRI检查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和X线的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7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影像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囊变、骨质疏松等,X线对上述症状的检出率为:0.7%、33%、60%;CT检出率分别为:4%、73%、87%,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显著(P0.001)。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对照研究表明,对X线可疑病变,CT可确诊其是否发生病变,当CT出现阴性时,不能排除发生强直性脊柱炎。X线早期病变为(0~Ⅱ级)时检出率显著低于CT(P0.05),级别提高为Ⅲ~Ⅳ级病变X线与CT分级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在早期骶髂关节病变和强直性脊柱炎中检出率高于X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MRI)应用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3例(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高于MSCT(χ2=3.82,P=0.039);MSCT与MRI检查对于Ⅱ级、Ⅳ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于Ⅲ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低于MSCT(P<0.05);MRI检查对于I级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高于MSCT(P<0.05)。2种检查方法对于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于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低于MSCT(P<0.05);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高于MSCT (P<0.05)。结论 MRI检查方法对于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应作为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部分病变显示不清者,需结合CT检查进行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68例确诊的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骨盆X线平片及双侧骶髂关节MR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AS患者中X线检出率54.41%,其中单侧骶髂关节发病11例,双侧骶髂关节发病26例.Ⅰ~Ⅱ级病变X线的检出率分别为21.05%、27.27%,MRI检出率分别为78.95%和81.82%(P<0.001).Ⅰ~Ⅱ级AS患者MRI可见关节软骨增厚、信号异常,滑膜信号异常,以及骨髓水肿;对Ⅲ、Ⅳ级病变2种方法检出率相似(P>0.05).结论 MRI能够发现AS患者骶髂关节的早期病变,为A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72例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及病变各种征象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2,P0.05)。MRI检查对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等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螺旋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7.33、6.83、21.09,P0.05)。结论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可发现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联合HLA-B27抗原检测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早期AS患者,均行骶髂关节X线、MRI检查及HLA-B27抗原检测,并分别比较骶髂关节MRI、HLA-B27、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的阳性率.结果 35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通过MRI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阳性率为74.3%(26/35例),HLA-B27阳性率为88.6%(31/35例),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的阳性率为97.1%(34/35例),其中MRI联合HLA-B27的阳性检出率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P=0.013),MRI与HLA-B27、MRI联合HLA-B27与HLA-B27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髂关节MRI联合HLA-B27检查能提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疑似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CT与MRI检查。分析CT与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组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中MRI诊断阳性73例,CT诊断阳性63例。MRI诊断AS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AS累及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骨髓水肿的诊断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累及骶髂关节患者的MRI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增厚,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的强化,且关节软骨边缘毛糙,关节面下骨质内见片状异常信号。CT影像主要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呈锯齿状,且伴有多发小囊变,关节间隙模糊、变窄,受累处通常位于关节中下部,髂骨侧较为明显。结论 MRI早期诊断AS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T与MRI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效果.结果 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高于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X线平片、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临床拟诊为AS的患者行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MR检查,MR平扫均包括骶髂关节斜冠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附加水激励的三维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BTFE-WATS),其中24例同时行脂肪抑制T1WI增强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x2检验对X线平片、CT和MRI显示骨侵蚀破坏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患者的106侧骶髂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侧和63侧;25例CT检查中显示26侧骶髂关节面下存在骨侵蚀破坏.CT和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x2=0.16,P>o.05),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x2值分别为14.44和17.36,P值均<0.05),在所应用的MR序列中,3 D-BTFE-WATS显示骨侵蚀破坏最佳.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 32例、滑膜增厚和(或)异常强化35例,脂肪沉积16例、韧带附着点炎15例、被膜炎9例和关节软骨破坏31例.结论 MRI能发现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和滑膜炎等急性炎性改变,早期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简称AS)之骶髂关节 (sacroiliacjoints ,简称SIJ)病变的X线平片、CT影像表现 ,及其早期征象。探讨CT对AS的SIJ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 7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双侧SIJ摄X线平片 ,同时作CT扫描。总结其影像表现及病变分级 ,作平行对照研究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S之SIJ的早期影像表现为 :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等 ,这些征象在X线平片的检出率分别为 73 %、3 8%、0 .6% ,CT分别为 86%、72 %、3 %。CT对这些征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片 (Ρ <0 .0 0 1)。AS之SIJ病变对照研究表明 ,对平片可疑病变 ,CT可以肯定诊断 ,但CT阴性时 ,也不能排除AS。平片表现为早期病变 (0~Ⅱ级 )的患者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 ,可提高 1~ 2个级别 ,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仿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IJ骨质侵蚀、囊变、软组织肿胀是AS的早期征象 ,CT对这些征象敏感性较平片更高。对临床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的早期病变 ,CT检查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协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AS的早期诊断。方法对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其中男5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23.6岁。结果65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表现的患者中,Ⅰ级11例(16.9%),Ⅱ级22例(33.8%),Ⅲ级24例(36.9%),Ⅳ级8例(12.3%)。骶髂关节双侧同时受累54例(83.1%),单侧受累11例(16.9%)。早期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皮质中断、皮质白线消失,软骨下骨质微小侵蚀、囊变,关节面轻度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进展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骨皮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改变,软骨下骨质囊状破坏,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增宽。稳定期CT主要表现为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利于A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X线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X线Ⅰ~Ⅱ级AS 骶髂关节炎患者,CT常比X 线敏感一个级别;Ⅲ、Ⅳ级患者无区别;CT能准确测量关节间隙,对判定关节间隙的宽窄情况有独到之处,明显优于X 线;软骨下侵蚀,骨皮质中断和囊变,CT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扫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研究30例成人临床肯定的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首发于骶髂关节前下方滑膜处的骨质侵蚀。对此处病变的检出率CT明显高于平片。平片可疑病变CT基本可以确诊,同时分级更为精确。结论 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微细结构,对AS的早期征象敏感性较平片高,CT检查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其早期征像,比较X线与CT对AS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患者做骶髂关节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并对两种检查方法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影像学表现为:骨质侵蚀、虫蚀样破坏,囊变、周围骨硬化等,对于病变征像,X线与CT显示基本相同,X线为首选方法,但是CT对细微结构显示清楚,能更直观的反映病变的范围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对早期病变显示优于X线平片,对Ⅲ、Ⅳ级病变,如仅满足诊断要求,CT扫描并非必需,对需观察病变及评价疗效者,CT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AS的早期征像,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炎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关节面硬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消失.脊椎骨质疏松、竹节样改变,外周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强直等。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及护理。结果:强直性脊柱炎X线影像学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正常、关节变毛糙、模糊、硬化、关节融合,病情进一步发展,关节软骨和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不规则,晚期出现关节间隙完全消失;CT征象为骶髂关节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其他如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融合,髋关节受损等;MRI显示骨突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模糊,骨突骨髓水肿,增强后可见强化表现,棘突韧带水肿,棘突骨髓亦可见水肿表现。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护理,延缓或减少了畸形的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x线早期主要表现骶髂关节骨质侵蚀、破坏、囊变、骨质硬化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征象;CT检查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对疗效观察更为有利;MRI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CT和MRI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及护理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的髂骨侧,表现为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面毛糙、骨性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消失、关节骨性融合及骶髂韧带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正常成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多小于3mm,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可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无明确的侵蚀改变,关节面的侵蚀是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条件,AS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表明:对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早期病变(Ⅱ级),CT可提高一个级别;Ⅲ、Ⅳ级病变CT和平片分级相同.CT扫描可用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片难以确诊者;对Ⅲ、Ⅳ级病变如仅为诊断,则CT扫描似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20.
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的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特点,包括分级、部位和数量、钙化、关节间隙变化及关节面下骨质改变等。结果AS骶髂关节病变的CR正位及斜位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变窄67例,关节面致密硬化22例,囊变15例,关节强直17例,钙化38例;CT显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软骨钙化55例,关节间隙变窄42例,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结构囊变43例,硬化65例,骶髂韧带钙化52例;MRI显示:关节软骨破坏40例,病变区周围水肿57例,骨内脂肪沉积15例。结论对AS骶髂关节的检查,CR为最基本的方法,CT对AS的分级较准确,而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