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秀华  马秀平  闫松 《护理研究》2005,19(13):1171-1172
[目的]探讨胃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163例胃食管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5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与传统治疗68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比传统治疗组病人肠蠕动恢复快,术后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胃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要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应小小  洪霞  徐婵 《护理与康复》2014,13(8):807-808
<正>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又称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大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在中下腹部手术中较少见[2]。直肠癌术后合并PGS行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是患者康复的基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2-3]。经鼻置入空肠  相似文献   

3.
韩秀华  马秀平  闫松 《护理研究》2005,19(7):1171-1172
[目的]探讨胃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将163例胃食管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5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与传统治疗68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比传统治疗组病人肠蠕动恢复快,术后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胃食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要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术后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提供护理规范。[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12月未实施循证护理58例PEG术后肠内营养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实施循证护理60例PEG术后肠内营养病人作为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10%(P0.01);干预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PEG术后病人肠内营养护理中,选择间歇性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能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说明改良式间歇性连续泵入法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孟巧燕  赵巧珍 《全科护理》2015,(10):921-92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9例,延期手术治疗5例,治愈23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与肠内营养相关的并发症8例,其中堵管1例,腹泻5例,高血糖2例,经对症处置和精心护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47-1948
选取选本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治疗的7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38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测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开始肠鸣音恢复时间。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开始进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无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能使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护人员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肠内营养(EN)是指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并及时补充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具有氮利用率高、有利于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以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而且经济安全、操作方便、易于护理管理等优点[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老年胃肠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管理的38例患者,并与行静脉营养的同类手术患者对照研究。发现合理的肠内营养以及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手术患者的康复,并可以减少其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以寻找安全有效的输注方式。[方法]将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间歇泵入输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泵入输注(不间断),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用加温器维持温度在38℃~40℃,每天输注量为500mL~1 500mL,16h~24h内输完,观察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胃肠道症状、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管堵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可以降低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蔡蕾  马小菊 《全科护理》2014,(23):2165-216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70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肠内营养过程中发生误吸的原因。[结果]70例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病人中6例发生误吸,其中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鼻肠管尖端位置、鼻肠管粗细、鼻饲方法及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等有关。[结论]通过对产生误吸的相关原因进行观察和预防护理,可降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发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TPF-T)对病人肝功能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抽取某院肝胆外科肝癌需行肝切除的42例病人,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围术期口服加入益生菌的TPF-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结论]围术期病人口服加入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乳剂是肝癌肝切除病人有效、经济的营养方式,可改善病人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胃癌是中国主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10%左右,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生活环境特别是食物所致[1-2]。治疗方式一般根据患者肿瘤部位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EN治疗不仅可以补充自然的饮食和营养,还能对患者的肠道黏膜进行有效维护[3]。本院对100例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旨在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状况。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手术患者往往因为术前疾病本身的消耗,手术、麻醉对胃肠道的刺激,术后一段时间内对胃肠动力恢复及分泌、吸收功能产生了干扰及影响,统称为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PGID).PGID使机体吸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机体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至关重要.临床营养支持有肠内与肠外两大类,而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要求.有研究表明[1],胃的功能可于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功能与术后3~5d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正常,肠内营养可在肠道术后6h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胃肠道手术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又使分解代谢增加,机体营养消耗增多,笔者认为做好临床营养支持与护理,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灵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控制及减轻术后营养不良现象,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有研究表明[1]:腹部手术后数小时肠内蠕动功能就能恢复,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 h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就能恢复,早期的肠内营养对小肠有局部营养作用,能刺激肠蠕动,并可使肠功能提前恢复.根据这一原理我科从2010-09开始对26例胃癌患者术前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强  张莉丽  李学平 《全科护理》2012,(16):1485-148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48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营养管的护理、营养液输注的护理、病情观察、局部护理等。[结果]2例病人改为静脉营养,46例病人成功实施肠内营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1例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玲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545
自1989年Grant[1]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术后,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获得突破,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肠衰竭伴不可逆性肝损害患者的手术方法之一[2].2003年4月24日,我院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至术后4个月时,患者移植肠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胃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d开始便施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9d,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0d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0d,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d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胃癌早期术后患者使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食管癌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打击可能会使其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恶化,导致发生并发症危险加大,常见如肺不张、手术切口感染等,进行营养支持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主要的营养支持手段分为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混合营养支持[2],本文阐述这3种方式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术后出院指导中采用模拟家庭肠内营养护理的指导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46例食管癌术后需行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病人在出院当日采用常规口述的方式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护理指导,观察组病人在出院前1d停止使用营养液泵输注肠内营养液,由护士讲解及演示后模拟家庭环境,完全由病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期间出现问题护士及时予以解决。出院当日评价两组病人及家属对家庭肠内营养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达标率、对出院指导的满意度及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及家属对家庭肠内营养护理知识的掌握达标率分别为79.73%和97.22%,对护士出院指导的满意度分别为83.78%和95.83%,病人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7%和5.56%,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出院指导中采用模拟家庭肠内营养护理的指导方式体现了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理念,可减少病人出院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