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嫌色细胞癌:动态增强CT及MR表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6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皮髄交界期和实质期扫描,注射流率3 ml/s;3例经MRI SE T1WI、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动态增强成像.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6例嫌色细胞癌中肿瘤呈球形14例,椭圆形2例,边缘光整.所有肿瘤平扫软组织密度均匀,3例可见钙化,1例瘢痕伴钙化.肿瘤直径3.5~13.0cm,平均7.6cm.实质性肿瘤15例,1例实质期增强可见小囊变.肿瘤平扫CT值22.7~34.2 HU,平均27.1 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30.4~71.8 HU,平均43.3 HU;实质期CT值32.9~82.4 HU,平均51.7 HU.4例可见轮辐状强化.3例行MRI检查,MR 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1例可见中心轮辐状瘢痕,皮髄交界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强化相仿.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多位于髓质,瘤体呈球形,坏死囊变很少见,瘤肾分界截然;皮髄交界期强化低于、等于或高于肾髓质,但明显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强化多低于或等于皮髄交界期,少数高于皮髄交界期;轮辐状强化或轮辐状中心瘢痕超过1/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MRI 对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5例 CRCC MRI 资料。结果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DWI 呈稍高信号,平均 ADC 值1.42×10-3 mm2/s。2例可见瘢痕,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1例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血管强化。结论CRCC 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MRI 是 CRCC 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为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肾嫌色细胞癌的MRI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资料。结果:5例中左肾2例,右肾3例;1例囊变坏死,3例有假包膜,1例出血,2例有中央瘢痕,1例肾周侵犯、静脉癌栓、局部淋巴结转移。MRI平扫信号较均匀,T1WI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低信号常见;动态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低于、等于或高于肾髓质,但明显低于肾皮质,实质期强化低于或等于皮髓交界期强化。假包膜和病灶中央出现星芒状瘢痕,可对肾嫌色细胞癌诊断起补充作用。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 CT 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影像资料,包括瘤体平扫、增强各期 CT 值的测量,强化程度及方式(均匀、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的判断,并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囊变、外侵及转移(肾周改变、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6例肿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5例肿瘤显示钙化,2例肿瘤出现囊变.动态增强 CT 扫描皮髓期(CMP)和肾实质期(NP)肿瘤平均 CT 值分别为(70.23±16.55)Hu、(80.38±21.85)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所有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肾皮质(P <0.05);NP 瘤体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P <0.05).6例瘤体可见均匀强化,5例可见中心瘢痕,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均匀强化结合钙化及瘢痕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脏嫌色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CT检查,病灶平扫时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包括6例密度不均匀,1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强化方式为轻到中度。20例MRI检查,14例病灶T_2WI、T_2WI抑脂列呈等、稍低信号,6例呈混杂高信号;T1WI均呈等、稍低信号。8例CT和MR检查。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乏血供,其恶性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坏死程度有关。MRI容易检出肿瘤内囊变坏死灶、小出血灶以及中央星状瘢痕,可对肾脏嫌色细胞癌的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而CT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钙化灶和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MRI表现.结果 本组肾嫌色细胞癌主要MRI表现:肿瘤瘤体呈边界清楚的实性(100%)球形(69%)肿物,内部出血、坏死、囊变少见(15%、3l%、0%).瘤灶平扫信号较均匀(69%),T1WI等或稍低于肾皮质信号(69%),T2WI及T2WI/SPIR与肾皮质信号接近,呈稍高或稍低于肾皮质信号(69%);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92%),强化较均匀(67%).出现假包膜、肾周组织(肾周脂肪囊及其以外的组织)侵犯、静脉瘤栓、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达77%、15%、15%、8%.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MRI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提高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 CT 及 MRI 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入组病例分别为混合型上皮间质肿瘤(MESTK),囊性肾瘤(CN),平滑肌瘤(RL),嗜酸细胞腺瘤(RO)。病变分布情况:6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瘤体大小:长径2.5~8.9 cm,平均5.7 cm;短径2.5~8.4 cm,平均4.9 cm。形态:类圆形或椭圆形(n=7),不规则形(n=2)。9例病灶突出于肾轮廓外。MESTK 呈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囊壁及粗间隔可见强化。CN 呈囊性病灶,平扫可见斑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囊性成分未见明确强化,病灶可见强化分隔影。RL 的 CT 和 MRI 平扫密度/信号不均匀,可见斑片状坏死;病灶增强扫描皮质期及髓质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RO 1例 MRI 平扫 T1 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 WI 呈不均匀高信号;CT 病灶密度欠均匀,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增强扫描皮质期、髓质期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排泄期强化程度下降,中心瘢痕可见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 CT、MRI 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可以提高肾脏罕少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种常见肾细胞癌(RCC)亚型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的异同点,以提高CT扫描对于常见RCC亚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CC患者的CT平扫及双期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瘤灶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CT值、记录平扫CT表现、强化方式,重点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中各种亚型之间的异同。结果透明细胞癌(CCRCC)10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7例,嫌色细胞癌(CRCC)13例。CCRCC不均匀强化多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亚型的RCC(P<0.05),转移及形成癌栓的比例较大;PRCC及CRCC强化程度均较低,二者强化程度有类似(P>0.05),但CRCC钙化率较CCRCC和PRCC高,中心无强化瘢痕及轮辐状强化仅见于5个PRCC和1个PRCC。结论皮髓期强化能区别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结合其他征象有助于鉴别PRCC和CR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平滑肌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平滑肌瘤CT、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2例加行MRI.CT、MRI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长径为2~7 cm,平均4.4 cm,均有完整包膜.5例肿瘤呈类圆形,1例呈浅分叶状.4例肿瘤较小者呈均匀或较均匀,2例肿瘤较大者不均匀.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平扫密度均稍高于肾脏(与肌肉密度相似),增强扫描皮髓期均呈轻中度强化,但欠均匀,其内未见粗大血管,排泄期均呈持续性强化且比皮髓期均匀.1例MR T1WI和T2WI均呈较均匀的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另l例T1WI和T2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增强扫描皮髓期均呈不均匀中度强化,排泄期均呈持续性较均匀中度强化.结论 肾平滑肌瘤罕见,与良性肿瘤中的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癌中的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平滑肌肉瘤等较难鉴别.本组半数以上肾平滑肌瘤有以下特点: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肿瘤包膜完整,大部分位于肾上部或下部的肾外,CT平扫呈较均匀的较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轻中度强化,MRI平扫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持续性较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CT与超声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RCC,36例均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26例同时行超声检查.分析CRCC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特点,并观察瘤体回声、包膜以及彩色血流超声表现.结果 肿瘤实性成分平扫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9例、23例、4例分别于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强化程度最高.36例均表现为轻度强化.14例均匀强化,16例为不均匀强化,6例为周边强化.超声以低回声(18/26,69.2%)及中等实质回声(4/26,15.4%)为主,病灶内回声以不均匀多见(16/26,61.5%),包膜不明显,部分可见假包膜,大多侵犯局部肾包膜.瘤体中心及边缘以无明显血流(6/26,23.0%)或少量血流彩色为主(10/26,38.5%),部分富血供(8/26,30.8%),少数(2/26,7.7%)为中等血流分布.结论 CRC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肾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mf)与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AMLmf与25例CRCC的临床资料,对生长方式、最大径、“冰淇淋蛋筒征”、假包膜、囊变、坏死、钙化、纤维瘢痕、粗大血管、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等CT征象进行差异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PRCC的临床资料及CT和MRI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2例PRCC CT平扫肿瘤为均匀的等密度或不均匀的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皮髓期,病灶边界显示最清楚;分泌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稍低于实质期,7例PRCC 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欠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及实质期轻度不均匀强化,肿瘤边界清楚,有完整假包膜.结论 PRCC与CRCC在CT、MRI上有不同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对PRCC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9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15例行CT检查),探讨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结果:①单纯凝固性坏死型(14例),T1WI、T2WI上均呈低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凝固性坏死无强化,周围包膜呈延迟强化.其中8例行CT检查,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可见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②伴液化性坏死型(5例),T1WI上呈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T2WI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液化性坏死呈点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3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周围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CT不能反映病灶内液化性坏死.③多结节融合型(10例),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2WI病灶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其中6例合并液化性坏死还可见裂隙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4例,其中3例为低或等密度融合结节,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及周围包膜呈延迟期强化.CT不能显示内部液化性坏死和病灶全部分隔.结论:CT、MRI能较好反映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MRI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平扫病灶多呈等密度,个别肿瘤边缘可见钙化,CT增强扫描9例为均匀强化,7例为不均匀强化,其中8例在增强扫描皮髓期表现病灶中央星状瘢痕;平扫T1WI病灶呈等低信号,其中8例中央裂隙状疤痕呈更低信号,T2WI病灶呈等或高低混杂信号,中央疤痕呈裂隙状高信号,MR增强扫描9例明显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疤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位于肾皮质区,可向肾外突出,边界清楚。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均匀强化,中央出现星状疤痕以及肿瘤内"轮辐状"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6.
史曙光  王明亮  汪登斌   《放射学实践》2014,29(2):181-184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5例ACc患者的CT和MRI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升高2例。结果:5例ACC中,4例单发,1例多发。2例位于胰头钩突部,2例位于胰尾部,1例多发肿瘤位于胰头及胰尾部。肿瘤平均最大径4.0cm。2例形态不规则,2例呈卵圆形,1例可见浅分叶。1例肿瘤可见完整包膜。4例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呈囊实性(中央囊性伴出血坏死)。1例伴钙化。5例肿瘤CT平扫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略增高,但低于周围正常胰腺。2例MRI扫描示病灶在压脂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压脂T2WI上为不均匀略高信号。3例伴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低位胆管梗阻。结论:ACC可有完整包膜,可伴出血坏死和钙化,增强呈渐进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阻塞,实验室检查可提示AFP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脏嫌色细胞癌(CCRC)的 CT、MRI 影像征象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CCRC 的 CT、MRI 影像资料,分别观察肿瘤的部位、形状、大小、密度、边界、血供以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等,重点分析其动态增强方式,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3例患者均为一侧肾脏单发肿块,其中左肾12例,右肾11例,病灶直径27~330 mm,圆形或类圆形,16例边界清晰,7例边界欠清。肿瘤突破肾包膜3例,侵及肾盂、肾周脂肪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18例患者行 CT 检查,平扫病灶呈软组织密度(CT 值为30~44 HU),6例患者行 MRI 扫描,T1 WI 呈等/稍低信号, T2 WI 信号不均,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假包膜表现为 T2 WI 环形低信号影。根据动态增强方式不同,分为3型。(1)轻中度强化型(14例):包括轻度均匀强化(7例)与轻度不均匀强化(7例);(2)明显强化型(7例):6例为不均匀强化;1例为均匀强化;(3)轮辐状或瘢痕样强化(2例)。CCRC 大体标本以实性成分为主,切面呈黄棕色或褐色,镜下根据 HE 染色情况分为3型:经典型、嗜酸细胞型、混合型。结论肾 CCRC 的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RCC,CRCC)的MRI表现。方法分析4例嫌色细胞肾癌患者MRI检查后的病灶形态特征及信号变化。结果 4例患者共4个病灶,病灶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混杂高信号,内部有条索样分隔,增强扫描T2加权高信号区表现为延迟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不含脂肪脂质,有出血病变2例。结论嫌色细胞肾癌的少见MR特征为T2WI高信号,肿瘤整体信号不均匀,较小肿瘤也可见出血,肿瘤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较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型细胞癌(MTSCC)的CT及MRI表现。方法分析8例MTSCC的CT及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假包膜,边界,肿瘤内部成分。结果 8例MTSCC均为单发,左肾5例,右肾3例。7例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突入肾盂,见膀胱转移灶。4例见假包膜。CT平扫示3例密度不均匀(2例囊变、1例钙化),5例密度均匀。CT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分别为(39.4±7.9)、(47.3±9.8)、(60.8±10.6)和(70. 5±9. 2) HU。MRI上T1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T2WI等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MR、CT增强后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MTSCC表现为单发、界清,平扫呈等密度,可见假包膜、囊变等,增强后为轻度、渐进性强化,且明显低于肾皮质,罕见淋巴结转移,偶见膀胱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20.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及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囊实性瘤(SCPTs)CT和MRI表现.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SCPTs 8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MRI检查,其中2例MRI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位于胰体、尾部7例,1例位于胰头部.肿瘤最大径平均7.6 cm.肿瘤界限清楚,包膜完整,CT平扫呈不均匀囊实性,实性结构为不规则状或呈乳头状,中心囊性部分密度较低.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呈中等或明显强化.肿瘤壳状及结节样钙化5例,1例肿瘤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胰管轻度扩张.MRI检查显示胰腺边缘清楚囊实性肿物,T1WI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1例瘤体内高信号,为亚急性出血.T2WI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中,可见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和乳头状组织及囊壁强化.结论 SCPTs具有一定的临床,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可以帮助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