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制备具有表面金壳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包载全氟溴辛烷(PFOB)和四氧化三铁(SPIOs)的纳米粒子,用于探究其体外超声显像和磁共振成像能力和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PFOB-SPIOs@PLGA纳米粒子,金种子生长法形成纳米粒子表面金壳制备;对其进行表征;通过CCK-8法评估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情况;采用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仪器观察纳米粒子的体外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观测升温效果;AM单染在激光共聚焦下观察光热杀伤肿瘤细胞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平均粒径(347±65.8)nm,粒径均一,分散性好;磁共振测得r2值为(465.23±30.39)mM-1s-1,具有体外磁共振T2成像效果;具有体外超声成像效果;近红外激光照射纳米粒子溶液10min最高温度可达45.2℃;CCK-8法检测纳米粒子对各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的PFOB-SPIOs@PLGA@Au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超声和磁共振T2体外成像效果和体外升温效果,且无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成膜材料,内载阿霉素(DOX)-全氟溴辛烷(PFOB)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体外超声显像效果及体外抗肿瘤疗效。方法应用改进的单乳化水包油(O/W)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FOB@PLGA纳米粒子,检测其一般特性及DOX体外释放行为;应用超声成像仪观察其体外超声显像效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评估其体外癌细胞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DOX-PFOB@PLGA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36. 7±45. 9)nm,分散性好; DOX的包封率为(53. 52±1. 72)%,载药量为(4. 28±0. 61)%,DOX体外释放具有PH响应性(24h累计释放量(%):PH5. 7,40%; PH7. 4,15%);体外超声显像显示纳米粒子具有造影增强效果;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其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结论成功制备集成像与化疗功能为一体的PFOB-DOX@PLGA超声造影剂,具有良好的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和体外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构建介孔二氧化硅(MSN)-聚多巴胺(PDA)核壳纳米粒子(MSN-Ce6@PDA-Gd nanoparticles,MSN-Ce6@PDA-Gd NPs),探讨其应用于体内外磁共振成像及荧光成像的潜能和光热治疗效用。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模板法、甲苯回流法制备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MSN-NH2)纳米粒子,并通过静电作用包裹二氢卟吩e6(Ce6),最后采用溶液氧化法进行PDA涂覆及钆离子(Gd3+)配位后,制备获得MSN-Ce6@PDA-Gd NP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紫外光谱等方法对MSN-Ce6@PDA-Gd NPs进行表征。采用红外热成像仪监测光热升温效果。采用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MTT)法分析此纳米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毒性及光热杀伤231细胞的效果。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观察此纳米诊疗剂的体内代谢途径及治疗前、后肿瘤大小,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其体内外荧光成像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MSN-Ce6@PDA-Gd NPs水合粒径为(142.10±0.29)nm,电位(-16.03±0.12)mV。Ce6的最高包封率为53.58%,负载量为17.65%。在不同浓度MSN-Ce6@PDA-Gd NPs溶液的作用下NIH-3T3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17,P>0.05;F=2.344,P>0.05)。体外成像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内磁共振T1信号及荧光成像信号的增强具有浓度依赖性。体外光热治疗结果显示,随着MSN-Ce6@PDA-Gd NPs浓度的递增(0.0、12.5、25.0、50.0、100.0、150.0和200.0mg/L),激光辐照组的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递减;无激光辐照组在纳米粒子浓度为0.0~200.0mg/L以及激光辐照组在纳米粒子浓度为0~50.0mg/L时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存活率,当纳米粒子的浓度为100.0~200.0mg/L时,激光辐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在体实验结果表明MSN-Ce6@PDA-Gd NPs可以实现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的双模态成像以及对乳腺癌肿瘤有效的治疗作用。结论:制备了一种新型诊疗材料MSN-Ce6@PDA-Gd NPs,可成功实现对乳腺癌的体内外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像和光热治疗。  相似文献   

4.
孙猛  郑东翔  夏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279-1281
目的 检测新型支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 PLGA/TCP)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LGA/TCP支架材料的表面及内部结构,并选用小鼠L929细胞株,用MTT法体外检测PLGA/TCP复合体的细胞毒性,与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PLGA支架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扫描电镜下PLGA/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载抑制性胆绿素还原酶A(BVR)多肽及全氟戊烷(PFP)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微球(PPB NBs),评估其体外超声成像效果及与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联合使用抑制乳腺癌增殖及转移的能力。材料与方法 采用双乳法及碳二亚胺催化法制备PPB NBs,观察其形态大小、粒径、稳定性、表面电位及多肽包封率,并观察不同LIFU辐照时间的显影效果、载PFP的PLGA纳米微球(PP NBs)的细胞毒性,检测PPB NBs联合LIFU的抗增殖能力、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结果 PPB NBs乳液呈乳白色,纳米微球为粒径均一的球形,粒径(195.60±8.79)nm,7 d内粒径变化范围在24.50 nm内,多分散系数为0.064±0.030,表面电位为(-7.58±0.50)m V,多肽包封率为(82.94±1.10)%。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发现经LIFU辐照120 s为最佳显像时间,可证明PPB NBs成功包载PFP。PP NBs细胞毒性弱,细胞存活率在浓度最高(0.8mg/ml)时也超过75%。PPB NBs抗肿瘤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多肽浓度为1 mg/ml时,细胞抑制率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一种癌细胞膜包被的相变纳米分子探针,观察其体外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效果,并探讨其靶向同源乳腺癌细胞的能力及光热治疗(PTT)杀伤效果.材料与方法通过化学裂解和反复冻融提取乳腺癌4T1细胞膜(CCM),然后以双乳化法联合膜挤压法制备CCM包被的同时携载全氟戊烷(PFP)和Fe3O4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实现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移植胰岛细胞的免疫保护及多方法细胞成像的微胶囊。材料与方法该动物实验获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批准。纳米金颗粒吸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thiolated diethylenetriamine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为模板,氯金酸为原料,原位合成靶向荧光探针-内生型转铁蛋白-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AuNCs),并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模型,探讨该荧光探针的靶向成像效果.方法 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粒度分析仪分析所合成的荧光探针的形貌、水合粒径及分布;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并通过细胞荧光成像及竞争抑制实验表征其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效果;静脉注射Tf-AuNCs至PC-3种植瘤鼠体内,进行连续荧光成像,评价其肿瘤靶向成像效果;通过组织病理学明确其活体毒性.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Tf-AuNCs粒径约为3 nm,荧光发射峰为700 nm,保留了Tf及金纳米簇的性能;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f-AuNCs对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特异性靶向效果好;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Tf-AuNCs探针仅需15 min即可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至2h时肿瘤区荧光强度达峰值,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体肿瘤成像能力;病理学结果表明Tf-AuN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Tf-AuNCs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特异靶向能力,并具有优异的荧光成像能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有望应用于PCa的早期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基于上转换光学成像/磁共振成像(UCL/MRI)的纳米材料UCNP-PEG-Trastuzumab,探讨其用于HER2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多模态显像研究。方法:采用课题组前期制备稀土掺杂钆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与HER2受体特异结合的抗体曲妥单抗(Trastuzumab)的偶联获得UCL/MRI靶向探针。以高表达HER2受体的人乳腺癌细胞SKBR3细胞为观察对象,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进行细胞毒性检测。加入靶向探针UCNP-PEG-Trastuzumab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细胞加入UCNP-PEG共同孵育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探针的细胞作为空白组,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和MRI进行体外细胞成像;进行视觉分析与比较各组细胞光学和MRI信号,检测其结合效率。结果: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TEM),UCNP呈球形颗粒状,粒径约60nm;在980nm波长光激发下,发出绿色的荧光;2体外毒性试验MTT结果表明UCNP-PEG对SKBR3细胞毒性较小;320μg/m l浓度的UC N P-PEG-Tr a st u z u m ab与SK BR 3细胞孵育30分钟后,UCL/M R I成像结果均显示UC N P-PEGTrastuzumab能与SKBR3细胞靶向性结合。结论:构建HER2受体靶向特异性探针UCNP-PEG-Trastuzumab,能在体外与目的细胞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聚羟基戊酸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醇酸/聚乳酸共聚物(Polyglycolic acid and Polylactic acid,PLGA)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结构特点.将两种材料进行兔皮下包埋,分别于包埋后2、4、6、8、10、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体外培养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研究其生长曲线,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及透射电镜扫描下的超微结构.将体外培养的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分别种植于两种材料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并测定细胞合成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扫描电镜下两种材料均呈网孔状泡沫结构,PHBV孔径约130μm,PLGA孔径约170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两种材料生物相容性好,PHBV体内降解时间约10周,PLGA体内降解时间约12周.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平滑肌α肌动蛋白部分阳性表达,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细胞培养生长曲线良好.种植实验显示细胞在两种材料上均生长良好,并有合成、分泌前列环素的功能(P<0.05).结论PHBV、PLGA两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均适合于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载有他汀药物的纳米涂层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生物可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羧基乙酸共聚体(PLGA)为原料制作纳米粒子,并用自行研发的阳离子电镀涂层技术将载有荧光标记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PLGA纳米粒子均匀涂层于支架表面。先在体外培养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及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比较研究他汀类药物、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猪作为实验动物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观察载有他汀的纳米涂层支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再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发现,在24 h内FITC从纳米粒子内释放出约40%,在30 d后完全释放。FITC纳米粒子56 d以后从涂层支架完全释放。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匹伐他汀对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并对内皮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p<0.05)。尽管雷帕霉素和紫杉醇也都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但匹伐他汀可在最低浓度(0.01μmol/L)即可达到抑制效果(P<0.05)。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与非药物涂层支架组相比内膜增生明显减少(P<0.01)。与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组的内膜增生程度相近(P>0.05),且炎症、纤维沉积及内皮再生延迟作用均明显减少(P值均<0.01)。结论成功开发载有匹伐他汀纳米粒子涂层支架,初步结果显示该支架既可抑制支架内再狭窄,也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一种具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功能的再生含钆介孔硅纳米粒(gadolinium-containing renewabl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rMSN-Gd),探究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稻壳为硅源,通过软模板法制备rMSN Gd纳米粒。对新型纳米粒形态、粒度、介孔状态、元素含量、生物相容性、载药量、体外释放度等方面进行表征,并检测其在体外与荷瘤BALB/c裸鼠体内MRI成像特点。以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与人肺癌A549细胞为模型,对纳米载体的细胞摄取、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rMSN-Gd纳米粒呈球形,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50 nm,钆含量为4.7%wt,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rMSN-Gd体外与体内均有较好MRI成像能力。载药后,其释药速率呈pH依赖性。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效率较高,其对HepG2与A549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游离阿霉素。结论 多功能纳米材料rMSN-Gd可以成功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并整合MRI成像功能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方法以生物降解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L-GA纳米粒。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以PLGA的用量及形成复乳时PVA含量为考察因素,体外释放为评价指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及三次多项式描述体外释放和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各指标的三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形回归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PEG)和核酸适配体AS1411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NP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PEG和PEG-AS1411分别修饰经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uNPs,制备纳米粒子AuNPs@PEG和AuNPs@PEG-AS1411。分别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法检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HeLa细胞对纳米粒子的吸收量。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纳米粒子联合X射线照射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AuNPs@PEG和AuNPs@PEG-AS1411对HeLa细胞的毒性很小(P>0.05),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则显示,10 d后HeLa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t=4.38~11.60,P<0.05)。用AS1411修饰AuNPs,可以增加细胞对AuNPs的吸收。AuNPs@PEG和AuNPs@PEG-AS1411对HeLa细胞均具有辐射增敏作用(F=7.90、48.23,P<0.05),Au浓度为10 mg/ L时,其增敏比分别为1.12和1.20。结论 AuNPs@PEG和AuNPs@PEG-AS1411对HeLa细胞的急性细胞毒性较小,但具有长期毒性。用AS1411修饰PEG化的AuNPs,可以增强AuNPs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依他硝唑纳米粒,探讨其对乏氧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的依他硝唑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载药率、包封率和模拟体外释药,透射电镜研究纳米粒的形态,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的粒径分布。经乏氧处理的MCF-7和HeLa细胞与依他硝唑纳米粒和药物单体共培养,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验其辐射增敏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依他硝唑纳米粒,呈光滑球形,粒径分布在90~190 nm之间,载药率为1.66%,包封率为18.02%,模拟体外释药曲线呈双相,即在爆发释放之后为缓慢释放。同依他硝唑纳米粒和药物单体共培养的乏氧MCF-7和HeLa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照射后明显降低,依他硝唑纳米粒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具有生物活性的依他硝唑从纳米粒中以可控的方式被释放,有效地增加了乏氧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为辐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载多西他赛、吲哚菁绿的聚吡咯纳米壳微泡超声造影剂,评价其理化特性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应用机械震荡法制备携药聚吡咯超声/荧光造影剂。检测并观察造影剂微泡的形态、造影剂粒径和表面电位。将造影剂放置在4℃保存,在1天、3天、5天不同的时间观察造影剂的稳定性。应用显微镜观察前列腺癌细胞摄取吲哚菁绿的情况。结果 新制备的造影剂外观圆整,颗粒直径范围为875~1516 nm,表面电位为(-22.4±1.75) m V,分布较均匀。在制备3天后,密封保存在4℃的造影剂浓度缓慢的下降,5天后其浓度明显下降。显微镜观察到前列腺癌细胞摄取吲哚菁绿成像呈绿色荧光。结论 制备的携药聚吡咯超声/荧光微泡相关理化性能较好,稳定性较高,能够被前列腺癌细胞摄取,为前列腺癌的精确诊断和光热消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纳米粒子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65)基因转染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VEGFl65基因质粒,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载药量、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径;培养心肌细胞,应用RT-PCR及ELISA方法观察纳米级粒子混合物为真核细胞传递基因的可行性;将纳米粒子悬浮液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组织内,96h后电镜观察其向心肌组织内传递基因的可行性。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87%,粒径为25~300nm;RT-PCR和ELISA结果提示纳米粒子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心肌细胞中;体内实验显示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结论 纳米粒子可作为向心肌组织转运VEGF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结肠瘘的一期修复生物膜,并进行相关急性毒性和细胞毒性试验。方法制备聚乳酸膜和壳聚糖聚乳酸膜,按照药典要求进行壳聚糖聚乳酸膜的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台盼蓝计数细胞活性和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建立了壳聚糖聚乳酸膜的制备方法,聚乳酸膜与壳聚糖聚乳酸膜的物理性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小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无动物死亡和异常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两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壳聚糖聚乳酸膜的物理指标达到药典要求,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和细胞毒性反应,初步评价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复合微粒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二次超声乳化和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通过MTT法观察纳米微粒对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米微粒作用后A498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外观呈圆型,平均粒径为280 nm,平均载药量为(0.515±0.023)%,平均包封率为50.2%。通过MTT实验证明纳米微粒可以较好的抑制人肾癌细胞(A498)的增殖,随着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球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的效果越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凋亡峰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在S+G2/M期。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粒具有抑制肾癌细胞A498增殖的作用,其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构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磷酸三钙(TCP)及PLGA支架材料的复合体,初步评价人工骨构建效果。方法股骨骨穿获得兔骨髓,传代至3~4代,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性能检测。同时转染腺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后分别与PLGA及PLGA/TCP支架材料复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细肜支架复合物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在两种支架上均可黏附、生长:PLGA/TCP复合支架材料较PLGA更有利于细胞生长,为下一步兔自体骨缺损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