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51例病例均行常规MRI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WI、T2WI、脂肪抑制FSE双回波序列扫描,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MPFL损伤发生率为100%,其中完全性MPFL撕裂31例,部分性MPFL撕裂20例,股骨侧撕裂30例,髌骨侧撕裂19例,体部撕裂2例,MRI诊断MPFL部分性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93.5%和90.2%,MRI诊断完全MPFL撕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85%和90.2%。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17例,发生率为33.3%,其中13例位于股骨外侧髁承重面关节软骨,1例位于股骨滑车,3例股骨滑车和股骨外侧髁承重面关节软骨均受累;17例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病例中,16例(94.1%)关节软骨损伤位于股骨外侧髁骨挫伤的偏后部分,1例(5.9%)位于骨挫伤的中间部分;MPFL髌骨侧损伤病例中,57.9%(11/19)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MPFL股骨侧损伤病例中,20%(6/30)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二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MPFL完全撕裂、部分撕裂病例中,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9.4%(6/31)、0%(0/2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9,P=0.036)。结论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MPFL股骨侧最易损伤,其次为髌骨侧,MRI诊断MPFL损伤准确性高;急性创伤性髌骨外侧脱位后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比较常见,MPFL髌骨侧损伤病例易于伴发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而MPFL完全撕裂较部分撕裂更易伴发股骨外侧髁骨软骨骨折;股骨外侧髁关节软骨损伤多位于股骨外侧髁承重关节面处,绝大多数位于股骨外侧髁骨挫伤的偏后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侧髌股韧带(MPFL)与股内斜肌(VMO)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的MRI表现,以及MPFL与VMO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PFL、VMO损伤的MRI表现特点,统计损伤程度、部位,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6例中,MPFL损伤发生率为77.4%(82/106),其中部分撕裂、完全撕裂分别占64.6%(53/82)、35.4%(29/82),单纯髌骨侧、股骨侧、多发撕裂发生率分别为22.0%(18/82)、39.0%(32/82)、39.0%(32/82)。VMO损伤发生率为68.9%(73/106),其中1、2级损伤发生率为79.5%(58/73)、20.5%(15/73),单纯髌骨侧、单纯股骨侧、髌骨-股骨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3%(9/73)、54.8%(40/73)、32.9%(24/73)。MPFL与VMO损伤发生率有相关性(χ~2=71.744,P0.001);MPFL损伤程度与VMO损伤程度有相关性(r_s=0.428,P0.001);MPFL单纯髌骨侧、股骨侧撕裂组间伴VMO损伤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86,P0.001)。结论:MPFL损伤易合并VMO损伤,以1级损伤为主;MPFL与VMO损伤程度呈正相关,MPFL损伤程度加重,VMO损伤程度随之加重;单纯髌骨侧或单纯股骨侧MPFL损伤均易并发同侧的VMO损伤。  相似文献   

3.
正摘要目的评估儿童急性外侧髌骨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模式及其与髌骨解剖变异及关节软骨病变的关系。方法获取140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儿童的MR影像,采用标准化模式获取和评估影像。结果 58例病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断裂,75例完全断裂。52例损伤发生在单纯髌骨插入处(PAT),42例损伤发生在单纯股骨附着处(FEM),5例发生在单纯中部(MID)。34例损伤多于1处。与Wiberg C型髌骨比较,Wiberg B型髌骨内侧髌股韧带更易发生完全断裂(P=0.042)。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模式与滑车发育不良、髌骨高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青少年与成人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内侧髌股韧带(MPFL)损伤的MRI特点.方法 分别对42例青少年和45例成人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均行常规MRI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T1 WI、T2WI、脂肪抑制FSE双回波序列扫描,分析MPFL的损伤特点,并应用x2检验比较青少年和成人MPFL各种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青少年组MPFL损伤发生率为97.6% (41/42),其中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发生率分别为57.1% (24/42)、40.5%(17/42);成人组对应的MPFL损伤发生率、完全撕裂发生率、部分撕裂发生率分别为100.0% (45/45)、64.4%(29/45)、35.6% (16/45);2组间MPFL损伤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84、0.486、0.223,P值均>0.05).青少年组MPFL股骨侧、髌骨侧、体部撕裂发生率分别为31.0%(13/42)、78.6%(33/42)和26.2%(11/42),其中多发部位损伤发生率为33.3% (14/42);成人组对应的各发生率分别为64.4%(29/45)、40.0%(18/45)、15.6%(7/45)和15.6% (7/45),2组间比较MPFL股骨侧、髌骨侧撕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59、13.324,P值均<0.05),体部撕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7,P>0.05).青少年组较成人组尽管多发部位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49,P>0.05),但青少年组更易伴发MPFL多发部位损伤.结论 青少年与成人比较,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MPFL损伤程度分布无差异,但在损伤部位分布上,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成人组损伤以股骨侧多见,其次为髌骨侧,而青少年组以髌骨侧多见,其次为股骨侧,青少年更易发生MPFL多发部位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急性髌骨外侧脱位(lateral patellar dislocation,LPD)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s)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LPD 92例和MLKIs 83例患者的MRI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年龄≤18岁)84例和成人组(年龄>18岁)91例,对LPD和MLKIs伴发MPFL损伤程度、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少年LPD组50例中,MPFL部分撕裂20例,完全撕裂25例,未损伤5例;青少年MLKIs组34例患者中,MPFL部分撕裂9例,完全撕裂6例,未损伤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5,P<0.05)。青少年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9例,股骨侧14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10例;青少年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3例,股骨侧7例,多部位损伤5例;青少年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3,9.644,8.193,P值均小于0.01)。成人LPD组42例中,MPFL部分撕裂17例,完全撕裂19例,未损伤6例;成人MLKIs组49例中,MPFL部分撕裂13例,完全撕裂7例,未损伤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1,P<0.05)。成人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1例,股骨侧15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8例;成人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4例,股骨侧9例,多部位损伤7例;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12.777,6.822,P均<0.01)。结论 急性LPD比MLKIs更易导致MPFL损伤,MPFL髌骨侧损伤、股骨侧损伤和多部位损伤LPD也较MLKIs更常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M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6例急性MPFL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MPFL及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36例MPFL损伤中,17例发生股骨侧,11例发生在髌骨侧,8例发生在韧带体部。36例MPFL损伤中,挫伤为19例,部分撕裂11例,完全撕裂6例。36例MPFL损伤中,11例存在髌骨半脱位,3例存在髌骨脱位,25例存在骨挫伤,8例存在骨软骨骨折,16例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存在股内侧斜肌损伤,15例存在半月板损伤,36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 MRI诊断MPFL损伤以横断位最佳。MRI可以对MPFL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其它结构伴发损伤对诊断急性MPFL损伤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髌骨首次脱位内侧髌股韧带损伤3. 0T MRI表现。方法经临床证实急性首次髌骨脱位且年龄≤25岁的68例患者的3. 0T MRI进行分析,对MPFL损伤程度及部位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髌骨外脱位患者中,91. 2%的患者有MPFL损伤,其中32例为韧带I级(无断裂)损伤,12例为韧带II级(部分)损伤,14例为III级(完全)损伤。髌骨段损伤的有40. 3%;股骨段损伤的有29. 0%,其中股骨段浅面完整,深面信号增高疑似损伤的有6. 5%;中间段损伤的有8. 1%;混合部位损伤的有22. 6%。MPFL完全断裂伴有残存MPFL不同程度分层改变的有39例,且大部分发生在混合部位损伤的患者。结论髌骨首次脱位容易伴发MPFL损伤,3. 0T MRI是诊断和分型诊断急性MPFL损伤及术前评估的最好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MRI测量并分析髌股关节形态参数,探讨其与髌骨软化症(CP)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诊断为CP者64例(CP组),测量其髌股关节形态参数,并收集70例无CP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髌股关节形态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CP发生于髌骨外侧关节面42例;CP组髌Wiberg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0),髌骨倾斜角、髌骨I-S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2、0.044);CP组滑车内外侧关节面比值、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深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P=0.008、P=0.000),滑车沟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0)。结论CP好发于髌骨外侧关节面;髌骨Wiberg指数、滑车内外侧关节面比值、外侧滑车倾斜角、滑车深度对诊断CP有一定的诊断效能;提示髌骨不稳和滑车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CP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紊乱(PFD)的MRI表现。方法:膝关节正常组6例(10个膝)及病例组42例(70个膝)受试者均行MRI检查,对病理性髌股关系及髌骨支持带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70个膝)髌骨外侧半脱位程度6~15 mm,60%为双侧。其他恒定的异常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内侧支持带薄、髌外侧支持带增厚以及...  相似文献   

10.
何世洪 《西南军医》2012,14(6):864-867
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起自于股骨收肌结节与内上髁之间,止于髌骨内侧缘上部。是髌股关节内侧的主要静力结构,对稳定髌股关节内侧,防止其外脱位起重要作用。文献报道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约94%有MPFL撕裂,陈旧性髌脱位MPFL均存在异常。MPFL损伤经术前评估,有明确指征的患者,临床上可行MPFL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技术测量、评价急性髌骨脱位(APD)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PD患者并收集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1例健康志愿者膝关节MRI图像资料,分别测量其髌骨高度(IS指数)、股骨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度、滑车内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凹槽(TT-TG)距离,并对股骨滑车进行DEJOUR分型。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8例APD与31例健康志愿者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滑车沟深度、滑车内外侧面比例以及TT-TG距离分别为(1.17±0.17)cm,(1.08±0.15)cm、150°±9.7°,140.0°±18.1°、(0.43±0.15)cm,(0.54±0.15)cm、0.50±0.16,0.67±0.10、(16.0±2.30)mm,(14.4±1.32)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D患者滑车发育不良各分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并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技术可准确评价急性髌骨脱位(APD),髌骨高位、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以及TT-TG距离增大是APD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内侧髌股韧带及其急性损伤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和急性损伤的内侧髌股韧带(MPFL)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30名正常志愿者和25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MPF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FL在横断面显示最佳,正常MPFL在MRI上表现为自股骨内上髁向髌骨内缘走行的条状低信号,急性损伤表现为韧带信号增高、肿胀、变细或中断。MRI准确诊断并分级18例,漏诊2例,另5例能诊断但不能准确分级。急性MPFL损伤伴发的其他损伤包括髌骨半脱位或脱位18例、髌骨内下缘及股骨外髁前外缘的骨挫伤24例、软骨损伤22例、股内斜肌损伤19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0例等。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MPFL的解剖结构,对其急性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骨挫伤对诊断急性MPFL损伤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在MRI检查中发现此型骨挫伤时应加做横断面检查进一步评估MPFL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紧缩、增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手术方法治疗青少年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2月,对14例青少年髌骨脱位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紧缩增强术治疗。关节镜下用2号Orthocord线经皮下与滑膜外绕行MPFL的髌骨止点下缘与股骨止点上缘,屈膝70°位打结固定,增强MPFL,联合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术,矫正髌骨运动轨迹。患者均行Beighton评分、Q角测量、Insall指数测量、恐惧试验、髌骨外移试验、滑车发育不良分级、TT-TG距离测量。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与Tegner评分,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2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首次髌骨脱位,术前均有游离体,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IKDC、Lysholm与Tegner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83.3%(10/12)患者在术后4~6个月时完全恢复到外伤前运动水平。9例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3例满意。1例患者术后2年因外伤再次髌骨脱位,2例患者术后剧烈运动时出现髌骨不稳,3例术后恐惧试验阳性且髌骨外移试验阳性,无明确抵抗感。Beighton评分5.8±1.9分,Q角14.1°±4.8°,Insall指数1.17±0.13,TT-TG距离12.4±3.8 mm,91.7%的患者存在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结论:关节镜下MPFL紧缩增强术是一种适合青少年(骨骺未闭者更适合)髌骨脱位患者的、有效、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对于髌骨脱位的危险因素可以不做过多考虑,本技术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过渡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林艺群  方芳  林垚 《临床军医杂志》2023,(7):731-733+736
目的 探讨基于CT、MRI测定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胫骨结节-后十字韧带间距(TT-PCL)及Insall-Salvati指数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不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09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108膝)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不稳患者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其他原因诱发的105例(105膝)髌骨关节不稳患者作为A组。对患者进行CT和MRI扫描检测,测定TT-TG、TT-PCL及Insall-Salvati指数。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TT-TG、TT-PCL及Insall-Salvati指数联合预测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不稳的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不稳的价值。结果 B组TT-TG、TT-PCL、Insall-Salvati指数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TT-PCL及Insall-Salvati指数联合预测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髌股关节不稳的模型为Log(P)=0.643×TT-TG+0.591×TT...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MRI特点及损伤机制。方法:从1782例急性膝关节外伤的MRI资料中筛选出28例经临床MRI诊断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分析其膝关节的MRI表现。结果:28例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中,髌骨骨挫伤28例,损伤部位位于髌骨内侧缘皮质下,部分挫伤范围延伸至髌骨嵴。股骨外侧髁挫伤21例,损伤部位位于股骨外侧髁前、中部或前外缘皮质下,部分延伸至外侧髁后部、髁间窝。髌骨内侧缘软骨损伤16例。股骨外侧髁前外侧缘软骨损伤13例。内侧支持带损伤28例,其中I级损伤10例,Ⅱ级损伤13例,Ⅲ级损伤5例。7例外侧支持带损伤,其中I级损伤5例,Ⅱ级损伤2例,未见Ⅲ级损伤。髌骨位置正常19例,向外半脱位5例,完全性脱位4例。关节腔内游离体8例。28例关节积液,其中9例血性积液。结论:MRI能全面显示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损伤机制,为术前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行关节镜下MPFL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照组行常规MPFL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ysholm、Kuja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股骨和谐角、股骨滑车角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给予关节镜下MPFL重建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术野清晰,可尽快恢复髌骨生理结构及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  相似文献   

17.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I表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对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MR表现的认识,为治疗前病情评估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经M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4例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和10例外侧支持带损伤的MRI检查病例,观察内外侧支持带及周围结构损伤MRI表现,并观察内外侧支持带损伤与髌骨脱位的关系。结果 MRI共显示31例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其中3例为中段嵌顿在内侧髌股关节间隙内,未行分级;18例存在髌骨附着处损伤,10例存在股骨附着处损伤。MRI评价I度损伤2例,Ⅱ度损伤21例,伴髌骨半脱位或脱位15例,Ⅲ度损伤5例,全部伴髌骨脱位。同时伴3例内侧髌胫韧带损伤,3例内侧髌骨半月板韧带损伤;10例髌骨外侧支持带损伤,均为横韧带损伤。结论 MRI可很好地显示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损伤特点,髌骨易于外脱位主要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解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的MRI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37个膝关节单纯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的MRI资料,观察病灶分布及软骨与软骨下骨质的形态、信号等影像表现。结果:33例37个膝关节中,病灶发生于髌骨外侧面13个,髌骨内侧面3个,髌骨纵脊部3个,外侧滑车面3个,内侧滑车面2个,股骨中央沟2个,混合多发11个。其中,9个表现为单纯软骨下骨质骨髓水肿样改变,3个表现为单纯软骨下骨质囊肿样改变,25个表现为不同程度软骨损伤合并软骨下骨质异常改变。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单纯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软骨及骨质损伤部位、范围、程度,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髌骨脱位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四川省隆昌市人民医院诊治的5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APD组)的MRI资料,并选取同期MRI诊断为膝关节正常的52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髌骨关节的MRI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测量指标包括: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股骨滑车沟角(sulcus angle,SA)、滑车沟深度(sulcus depth,SD)、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olear distance,TT-TG)。结果通过MRI图像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D组的髌骨高度[(1.21±0.15)cm vs.(1.09±0.13)cm]、股骨滑车沟角[(152.68±8.29)°vs.(139.15±7.4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凹间距(TT-TG)距离[(1.57±0.28)cm vs.(1.26±0.19)cm]明显增加,而滑车沟深度[(0.45±0.06)cm vs.(0.56±0.04)cm]、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0.52±0.09)%vs.(0.64±0.07)%]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滑车发育不良Dejour分型结果中,APD组A、B、C、D型所占比重(32.14%、16.07%、8.93%、5.3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38%、3.85%、0、0,P0.05)。结论髌骨高位、TT-TG增大、股骨滑车沟角增大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滑车沟深度减少是引发急性髌骨脱位的重要危险因素。MRI技术能够为其临床诊断、治疗方式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内侧髌股韧带(MPFL)作为维持髌骨内侧稳定性的最重要的软组织限制力量,髌骨外侧脱位后常导致其损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种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方法正在成为诊断MPFL损伤的重要手段.就MPFL的解剖、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在MPFL损伤中的应用及MPFL损伤部位分布特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