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恶性间叶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X线平片检查4例,CT和MRI各检查2例。结果:骨恶性间叶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多>10 cm,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有钙化、骨化,CT显示肿块内有脂肪组织,MR T_1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②骨质改变:呈浸润性斑片状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硬化,MR T_1WI呈低信号,T_2WU呈混杂高信号,骨膜反应少见;③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结论:骨恶性间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16例,多发9例,共有39个病灶,幕上35个病灶,幕下4个病灶。单发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多发病灶常位于脑实质中线部位及大脑凸面。肿瘤在CT表现呈稍高密度,病灶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少数呈斑片状强化;瘤周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并综合其影像学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PTL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PTL患者的影像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及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以发现颈部肿物就诊,病理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合并有桥本甲状腺炎。病灶侵及甲状腺一侧叶4例,侵及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1例,侵及甲状腺单侧叶及峡部1例。CT表现为单发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肿大型3例。CT平扫6例病灶均呈稍低密度,5例密度大致均匀,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5例病灶呈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MRI病灶T_1WI呈等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PET/CT病灶表现为高代谢。6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结论 PTL容易误诊,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其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共28个病灶。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病灶多位于脑深部白质、基底核、胼胝体及丘脑等近中线部位,以及额叶、顶叶等脑实质表面。CT检查5例,共10个病灶,9个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1个为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9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病灶轻度强化。MRI检查15例,共18个病灶,其中平扫11个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3个T1WI、T2WI均呈等信号,4个T1WI、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14个病灶明显强化,3个呈不均匀强化,1个呈环形强化。4例累及脑膜,引起脑膜增厚,见"脑膜尾征"。2例室管膜呈线样强化。28个病灶中可见"缺口征"2个、"尖角征"3个、"握拳征"2个。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示4例为缓升型,1例为平台型。2例行MRS检查,见明显的脂质峰。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和MRS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6.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间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中,1例位于鼻咽部,1例位于口腔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右侧会厌,1例多发位于两侧面颊部及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左侧声带下方,1例位于右侧舌根;MRI表现:相对肌肉信号,T_1WI 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_2WI 5例均呈高信号,T_2WI和T_1WI所有肿瘤均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均一强化;CT表现:与周边肌肉密度比较,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其内密度均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均一,强化程度明显,无坏死、囊变及出血的表现。结论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局限性肿块,信号或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或重度强化,强化均匀,囊变、坏死出血少见,提示MALT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免疫状态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内淋巴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9个,病灶除分布于额叶、颞叶、基底节等常见部位外,还可见于胼胝体、视交叉和松果体区。CT平扫:95%的病灶呈等或高密度,82%呈均匀密度。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占90%,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占100%。多数瘤灶呈轻至中度周围水肿(82%)和占位效应(82%)。CT和MRI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它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长骨ABC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1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X线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灶邻近骨质见连续骨膜反应,17例病灶内见粗细不一骨嵴;CT表现为病灶内缘分叶状改变,边缘锐利并不同程度硬化;MRI表现为囊性病灶,T_1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T_2WI呈混杂稍高或高信号,病灶内及边缘可见分叶状或条索状低信号,20例可见液-液平面,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结论长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典型,结合不同影像检查,不难诊断。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其中4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1例仅有CT资料,6例仅有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例中10例为单发,1例多发,共有12个病灶,其中位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病灶4个,占33.3%,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有7个,占58.3%,位于小脑部1个,占8.4%。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组织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强化;10例MR平扫中,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余2个病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8个病灶呈等信号,3个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均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亦未见钙化,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此种病理组织学特点决定了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CT、MRI表现特征,结合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肌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MR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初诊时均无明确淋巴瘤病史,术前分别经MRT_1WI、T_2WI和T_2WI增强检查.仔细复习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6例肌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位于颈部2例、上肢1例、下肢3例.6个病灶皆起源于深部肌肉并累及多个肌群,5例病灶侵犯到皮下脂肪间隙,1例累及皮肤,3例肿瘤沿着神经血管束浸润.病灶呈不规则形5例,卵圆形1例.病灶直径7.3~22.5 cm,平均13.9 cm.境界不清楚5例,清楚1例.MR T_1WI略高信号2例,略低信号4例,信号均匀;T_2WI呈略高信号2例,中等程度高信号3例,高信号1例,信号略不均匀5例,均匀1例.5例瘤内可见固有解剖结构(增粗的肌纤维、肌腱和肌间脂肪)残留.MR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呈中等程度强化,强化较均匀2例,略不均匀3例;实质期持续强化,强化较均匀3例,略不均匀2例.结论 原发肌肉淋巴瘤在T_1WI多呈等低均匀信号,T2WI信号强度低于绝大多数软组织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MRI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12例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7例,腰椎2例,胸腰椎受累2例,共有30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4例,软组织肿块10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6例,病理性骨折3例。X线平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影消失、椎体压缩性骨折。CT示椎体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平扫肿瘤为中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MR T1WI上肿瘤呈略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低、等、高多种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1)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肿瘤可侵犯相邻多个椎体,软组织肿块常较大且极少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轻至中度强化;(3)MR T1WI上肿瘤信号较低可能与肿瘤细胞密集和含较多纤维组织有关:(4)肿瘤较易侵入椎管内沿硬膜外向上、下呈袖套状生长:(5)X线平片对发现病变及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I显示骨内病灶较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9例,MRI平扫和增强,CT平扫和增强,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中单发6例,多发3例,共检出14个病灶,11个病灶位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组织内,3个病灶位于脑实质表面,7个病灶呈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周围水肿中到重度,占位效应较明显。CT平扫病灶全均表现为稍高密度,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多见,增强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骨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例,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5.
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特点。结果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0.6±5)岁,单发16例,多发2例。股骨5例次,腰椎4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颅骨、胫骨各2例次,骶椎、肱骨各1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4例,溶骨型7例,硬化型1例,混合型5例,囊变型1例,明显骨膜反应3例,合并病理骨折5例,16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病变在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1)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X线、CT及MRI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2)全身症状轻,骨皮质破坏的范围相对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MRI的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是其相对特征性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MRI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肿块边缘基本清楚,平扫密度相对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密度欠均匀或明显不均.MRI表现T1WI呈较均匀等信号,T2WI呈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有轻度均匀强化.其他表现,易侵犯附睾和精索,同时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受累,包绕推移血管,呈漂浮征.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脑淋巴瘤患者17例单发,3例多发,共有24个病灶。其中,CT及MRI图像有以下特点:a)瘤灶多为单发,幕上多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b)CT平扫多呈等或略高密度,无钙化,MR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相对较轻;c)CT及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亦可不均匀呈环形或花瓣样强化。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缺少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骼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骼肌NHL5例,均为B细胞来源。其中3例有MR和CT检查,1例仅有CT检查,1例仅有MR检查。2例有X线平片,2例有核素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受累肌肉弥漫性肿胀,肌肉轮廓可辨。4例CT平扫密度均匀,与未受累肌肉相近;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2例,中等强化1例,强化密度均匀。MR扫描4例,平扫T1WI与周围肌肉相比呈稍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高于周围未受累的肌肉。肿瘤内部的信号均匀,未见明显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2例肿瘤为均匀强化,强化信号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肌肉信号。X线平片2例显示骨质未被破坏。核素骨显像2例显示软组织肿块浓聚,骨髓的信号未见异常。结论 原发性骨骼肌NHL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是其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及临床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表现,肿物边缘清楚,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中度强化;MRI表现肿块T1WI低、等信号,T2 WI大部分呈稍低信号,部分呈稍高及等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均匀强化,小部分不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好诊断价值.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