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 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了早期(48 小时内) 经CT 检查并经多次CT 随访的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和血尿淀粉酶均符合的50 例患者,平扫及团注法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密度、体积、包膜改变,积液范围及程度,特别注意了脾出血和脾血管受侵的危重征象。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CT 图像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多部位胰腺坏死及胰周积液超过2 个部位以上是产生并发症和临床预后较差的指征。结论:在坏死性胰腺炎诊断中CT 是最直观和显示受侵部位最清晰的影像手段,早期CT 扫描,适时CT 随访是估价临床预后有力依据之一,脾血管受侵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胰腺炎43例,全部病例行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胰腺炎表现为单纯胰腺体积的增大18例,体积增大并密度改变16例,体积改变并可见胰腺内坏死或出血9例。结论 对临床疑诊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行常规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作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可以提示胰腺本身炎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提高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15例CT扫描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12例追踪随访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主要CT表现,胰腺内肿块形成或胰腺局部肿块样增大,CT平扫无特异性,CT增强后大多表现为不均匀性和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在不均匀强化中可见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以及小点状、小囊状无强化影,这种表现与胰腺癌有鉴别意义,少数表现为低密度强化不易与胰腺癌鉴别,另外,胰腺肿块与主胰管的不扩张或轻度扩张不成比例,明显扩张的胆管与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又一特点;随访观察肿块无进行性增大和主胰管扩张。结论:肿块的均匀或不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和肿块、扩张的胆管与不扩张或轻度扩张的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点,结合追踪随访可以明确其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_目的:探讨 CT 及 MRI 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激素治疗有效确诊的28例 AIP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1例行 CT 检查,其中17例行 CT 增强扫描;18例行 MRI 检查,其中11例行 MRI 增强扫描,12例行 MRCP 扫描;15例同时行 CT 及 MRI 扫描。结果:CT 与 MRI 可清楚显示胰腺实质及胰腺外脏器的形态、密度或信号改变。胰腺实质表现:胰腺弥漫性增大呈"腊肠"样改变,边缘呈"香蕉皮"样改变;局限性病变病灶呈"假肿瘤"样改变,增强扫描延迟期与正常胰腺实质密度、信号一致。胰腺外脏器表现:胆系改变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肾脏改变表现为 CT 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斑片状低密度,MRI 呈稍长 T1、稍长 T2信号,延迟期病灶与周围肾实质密度、信号一致;肺内改变表现为肺门区软组织肿块影。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 及 MR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经CT诊断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及腹腔穿刺证实,全部病例均采用东软CT—C3000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表现为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胀,其中急性坏死型3例,占10%,急性水肿型27例,占90%。较早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为:腹膜病变、肾周间隙模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胰腺实质内密度较低,增强扫描无强化,多为囊样低密度区域,胰腺外形增大,且为弥漫性;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的CT表现:①肾周筋膜增厚,增强后均匀强化。②胰腺轮廓清晰或模糊,渗出者明显。③胰腺密度正常或轻度减低。④胰腺体积局部或弥漫性增大。结论CT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判断预防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作者分析了20例产生粘液的胰腺肿瘤及60例其它胰腺病变的CT资料。前者分主胰管型(MPD),胰管分枝型(BPD)及周围型(PP)。后者中,31例胰腺癌,5例胰岛细胞癌,12例瘤样慢性胰腺炎,4例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及8例胰周淋巴结肿大。除2例外,余先行平扫,接着作动态CT及大剂量造影剂增强CT。另2例未行动态CT。根据Karasawa等方法,以胰腺内肿瘤位置,肿瘤成份及扩张的MPD长度与程度分类。囊样改变分四种:①囊样MPD,囊肿位于扩张的MPD内或与其相通。②丛状囊肿,1~2cm囊肿聚集在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胰腺坏死是急性胰腺炎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20%,可分为弥漫性、局灶性和多发性。为评价根据CT上胰腺无强化病变来确定胰腺坏死的准确性,作者回顾了26例急性胰腺炎的腹部CT表现。男18例,女8例,年龄18~64岁。全部病例均作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常规扫描10例,螺旋扫描16例;在1周至26个月后均作了CT随访。CT诊断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独立与共同进行。结果显示,首次CT均表现为胰腺无强化区>3cm或胰  相似文献   

9.
CT 目前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敏感和首选方法,不但可以诊断,而且还可估价病变进展、发现并发症和随访观察。轻型胰腺炎 CT 上胰腺大小可正常或轻微增大,多数患者整个胰腺弥漫性增大,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腺周围脂肪组织密度不均或模糊不清。据报告水肿性胰腺炎发病率为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电子束CT三期连续容积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患者进行的103次扫描均进行了电子束CT三期连续容积扫描,而后参照Baltllazar CT评分系统对三期CT扫描图像进行观察并评分。结果:第一期可见高程度增强的胰腺实质及强化不明显的实质内坏死区、水肿区,正常胰腺组织与病变组织增强后的明显差值;第二期可见胰腺周围血管明显强化,胰腺周围的动静脉的良好显示、受累及空间关系;第三期可见胰腺周围蜂窝织炎组织以及周围间隙渗出的强化。结论:电子束CT三期连续容积扫描能够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准确分期,有利于胰腺炎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有关胰周正常脂肪含量改变的报导很少。胰腺和周围器官间的脂肪层消失,常认为是胰腺炎症和肿瘤累及后腹膜的一继发征象。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25例无胰腺或胰周疾病的临床症状、腹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预测急性重型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的价值.方法 20例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起病3天之内行CTP,观察有无胰腺缺血.20例胰腺正常的对照组同样行CTP.3周后对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复查CT增强扫描观察有无胰腺坏死.结果 对照组CT显示胰腺血流量(PBF)和胰腺血容量(PBV)总是大于肝脏血流量(HBF)和肝脏血容量(HBV) (P <0.01).以对照组的扫描结果为标准,当PBF和PBV小于HBF和HBV时,认为存在胰腺缺血(P<0.01).20例患者中10例存在胰腺缺血.3周后,存在胰腺缺血的10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胰腺坏死;10例未发现胰腺缺血的患者均表现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未发生胰腺坏死.CTP预测胰腺坏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9%.结论 CTP能早期发现胰腺缺血,预测胰腺坏死,可以作为评价急性重型胰腺炎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CT上腹部超低剂量灌注成像,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图像,对比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重建图像与常规CT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纳入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33例行超低剂量CT灌注扫描,收集同期行上腹部常规增强扫描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期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客观测量指标包括各期腹主动脉CT值、门静脉CT值及胰腺CT值,并以腰大肌为参照物计算出各期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胰腺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比较其差异。结果腹主动脉CT值、CNR、SNR及胰腺CT值、CNR灌注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均高于常规增强扫描,门静脉CT值、CNR、SNR及胰腺SNR灌注重建门脉期高于常规增强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SNR灌注重建动脉期与常规增强扫描无统计学差异(P0.05);门静脉CT值、CNR、SNR灌注重建动脉期低于常规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重建动脉期、门脉期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4.6±0.48)、(4.6±0.49)分,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67、0.678)。上腹部超低剂量灌注扫描辐射剂量为(8.4±0.7)mSv。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基于第三代双源CT超低剂量灌注重建的多期图像质量不低于常规CT增强扫描图像,可用于临床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表现和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回顾了早期(48小时内)经CT检查并经多次CT随访的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和血尿淀粉酶均符合的50例患者,平扫及团注法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密度、体积、包膜改变,积液范围改变,特别注意了脾出血和脾血管受侵的危重征象。结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CT图像均能做明确诊断。多部位胰腺坏死及积液超过2个部位以上的是产生并发症和临床预后较差的指征。结果 :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脏低密度改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的肝脏低密度改变的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发生机理。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脏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机,重建层厚为5mm。结果:62例患者中,42例CT显示肝脏低密度改变,占67.74%(42/62);在2~20天复查CT,有61.90%(26/42)病例随病情的好转而减轻,其中45.24%(19/42)病例完全恢复为正常肝实质密度,CT值高于脾脏。最早恢复时间为发病后第5天即恢复正常。38.09%(16/42)病例无恢复。结论:多层螺旋CT特别是16层螺旋CT在清楚显示急性胰腺炎胰腺本身及其周围变化的同时亦可对继发性的肝脏低密度改变及其转归做出确切的评判,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增添了新的依据;结合文献认为急性胰腺炎的肝脏低密度改变主要是急性脂肪肝的形成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I评价碘油栓塞后沉积良好肝癌(HCC)患者肿瘤残存的价值。 方法经TACE治疗后3~6月,CT扫描碘油沉积良好的25例HCC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RI常规扫描及DSA检查,以DSA和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肿瘤残存灶的评价效果。 结果本组25例CT扫描无肿瘤残存的患者,MRI增强扫描发现14例存在肿瘤残存,其中1例可疑,DWI发现高信号而经DSA证实有肿瘤残存,而经DSA及6个月以上临床随访证实,16例患者有肿瘤残存。MRI随访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漏诊率为(2/16),特异性为100%(9/9),符合率为92%((14+9)/25)。 结论TACE后碘油沉积良好的病灶中仍可能有肿瘤残存,MRI增强扫描结合DWI能更全面的评价TACE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与血尿淀粉酶改变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病程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CT检查及血、尿淀粉酶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CT分级为A和B级时,血、尿淀粉酶轻度到显著升高,C级到E级时,胰腺坏死面积越大,血、尿淀粉酶越低。结论:胰腺组织有效面积的大小决定血、尿淀粉酶高或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假肿瘤性慢性胰腺炎:CT和MR表现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迁延性胰腺炎症,具有不可逆性形态及功能异常,其组织学改变包括纤维化、钙化和腺体成分萎缩,后者常致胰腺缩小和萎缩。而当表现为局部肿大时,与胰腺肿瘤鉴别有时很困难。作者报道7例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分析了CT和MR影像特征及其肿块和非肿块部分各自的病理改变,为假肿瘤性胰腺炎与胰腺肿瘤的鉴别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pancreas,ACCP)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0例ACCP患者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肿瘤发生在胰腺钩突4例、胰腺头部1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2例、胰尾2例.平均直径6.7 cm.直径>10 cm的2例为囊实性肿瘤,其余均为实性.肿瘤边界清晰,无浸润邻近器官、包绕血管表现.增强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肿瘤强化较周围胰腺弱.所有患者均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线状强化.7例对胰(胆)管无明显侵犯;3例引起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引起肝内、外胆管扩张.结论 ACCP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和分型中的作用。方法95例经临床与手术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屏气CT扫描,其中,14例进行增强扫描,30例患者进行多次扫描。结果本组95例中,80例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水肿,胰周间隙和肾旁前间隙蜂窝织炎,实质密度不均匀,另15例诊断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见出血坏死区域。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