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BI-RADS分类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结节患者80例,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超声BI-RADS分类标准进行分析,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对比超声BI-RADS分类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 80例中共有结节80个,经病理学检测显示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30例。经超声BI-RADS分类显示良性49例,恶性31例。超声BI-RADS分类3类、5~6类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为100%,4类诊断的灵敏度95.83%、特异度100%、准确度97.3%。结论 超声BIRADS分类标准进行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准确度,4类分级结节的鉴别诊断准确度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弹性成像(UE)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0枚BI-RADS 4类病灶的UE及CEUS声像图特点,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估两者单独及联合应用调整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 190枚病灶,病理结果显示良性71枚,恶性119枚。CEUS各增强特点良恶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US、UE及常规超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48,0.767,0.818,均小于UE联合CEUS调整BI-RADS分类的方法(AUROC为0.935),诊断效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超声、UE、CEU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5%,67.6%,86.3%;68.1%,76.1%,71.1%;65.5%,91.5%,75.3%。CEUS联合UE调整BI-RADS分类后的敏感度98.3%,特异度88.7%,准确率94.7%。结论 CEUS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CEUS联合UE能进一步提高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使用乳腺血管数目及BI-RADS分类提高乳腺癌诊断特异度的价值。方法:对52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乳腺血管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像计数,计数评价从0~3级(按血管丰富程度)。所有病例按照MRI BI-RADS分类,分为Ⅰ、Ⅱ、Ⅲ、Ⅳ、Ⅴ类。结果:52例患者中,24(42.2%)例为恶性病变,28(57.8%)例为良性病变。良恶性病变乳腺血管数有明显差别(P=0.000<0.05)。采用0~1级诊断为良性病灶,2~3级诊断为恶性病灶,诊断的特异度为78.6%,灵敏度为83.3%。按照BI-RADS分类诊断为:特异度71.4%灵敏度:87.5%。BI-RADS分类与血管数目结合后特异度为85.7%灵敏度:83.3%。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血管数目在磁共振血管造影上有明显的差异,结合MRI BI-RADS分类可以提高MRI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BI-RADS 4类钙化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的BI-RADS 4类钙化376例,由乳腺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依据第五版BI-RADS对这些钙化的形态和分布进行描述并给出最终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形态和各分布及组合分类的阳性预测值(PPV)。再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影响BI-RADS 4类钙化恶性风险的因素。结果 376例患者中包括193例恶性病灶,183例良性病灶,PPV为51.3%。其中无定形、粗糙不均质、细小多形性和细线样及细分支状钙化的PPV分别为34.0%、38.1%、81.4%和95.2%。区域性、团簇状、线样和段样分布的钙化的PPV分别为26.0%、46.5%、90.0%和89.6%。综合考虑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后,区域性分布的无定形钙化的PPV降为13.0%,符合BI-RADS 4B类;线样和段样分布的无定形钙化的PPV为100.0%和75.0%,符合BI-RADS 5类和4C类;区域性分布的粗糙不均质钙化的PPV为0%,符合BI-RADS 2类;段样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于X线摄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5类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4~5类微钙化病变且行乳腺MRI检查的118例女性病人(共119个病灶),年龄27~66岁,平均(46.6±9.3)岁。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X线摄影和MR影像进行BI-RADS分类。在MR DWI的ADC图上测量病灶的ADC值,X线摄影、MRI与病理分别测量病灶大小。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X线摄影和MRI诊断微钙化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评价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119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6个,恶性病灶73个。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84.93%、32.61%、64.71%、66.67%、57.59%和95.89%、71.74%、86.55%、84.34%、91.67%,MRI的AUC大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MRI测得的肿瘤大小均大于病理测量结果(均P0.05)。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肿瘤大小均具有中度相关性(rs分别为0.602、0.603,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与病理结果比较,X线摄影、MRI均高估肿瘤大小,一致性欠佳。结论乳腺MRI对X线摄影BI-RADS 4~5类微钙化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与病理学结果比较,MRI与X线摄影均高估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RS)在常规动态增强MRI检查诊断的乳腺BI-RADS 3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5T MRI对常规动态增强MRI检查诊断为BI-RADS 3乳腺病变的34例患者、39处病灶再次行(1 H-MRS)检查。以Cho峰信噪比(SNR)≥2作为阳性的诊断标准,Cho峰阳性病灶重新评级为BI-RADS 4,阴性患者维持BI-RADS 3不变。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 H-MRS胆碱峰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6处病灶(累及5例患者)1 H-MRS检查Cho峰阳性从而被重新评估为BI-RADS 4,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另外33处病灶Cho峰阴性维持BI-RADS 3分级不变,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1 H-MRS检查胆碱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1 H-MRS对鉴别常规动态增强乳腺MRI诊断的BI-RADS 3病变中可能存在的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BI-RADS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6例患者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并根据第四版 BI-RADS 分类标准进行图像分析。将 BI-RADS 分类评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86例患者的 FFDM 检查共发现60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40个,恶性病灶26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BI-RADS 分类评估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9%,敏感度为92.0%,特异度75.9%,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9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71(P <0.001),95%可信区间为0.842~0.900。结论:BI-RADS 分类标准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合MRI和X线分类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评估价值,探讨BI-RADS 4类肿块新的处理建议.方法:X线筛查为BI-RADS 4a类(105个)、4b类(42个)和4c类(19个)的151例共166个乳腺肿块,在活检前行MRI.动态增强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MRI BI-RADS分类.结合X线与MRI分类提出新的良恶性评估法.统计X线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绘制两者的ROC曲线,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统计结合MRI和X线的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和对良性病变检出率.结果:2名X线诊断医师和2名MRI诊断医师的BI-RADS分类的Kappa值分别为0.70和0.76,一致性较好.166个肿块,恶性41个,占24.7%.X线BI-RADS 4a类105个:恶性12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93个,MRI为2、3类81个.X线BI-RADS 4b类42个:恶性16个,MRI分类为4、5类15个;良性26个,MRI为2、3类16个.X线BI-RADS 4c类19个:恶性13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6个,MRI为3类2个.X线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0.7%、74.4%,诊断符合率为73.5%.MRI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为95.1%、79.2%和83.1%.X线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及0.9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2,P<0.05).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7.7%,良性病变检出率为53.0%.结论:MRI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X线及MRI分类进行新的良恶性评估,能减少良性肿块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汪登斌  李志  阮玫  柴维敏   《放射学实践》2013,28(6):642-646
目的:探讨乳腺MRI对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肿块切除术后病理为恶性,需再次手术的患者共87例,再次手术前均行MRI,运用BI-RADS分类标准对MRI表现进行评估。结果:87例中28例(28/87)经病理证实为病灶残留。BI-RADS分类为Ⅱ类或Ⅲ类的共42例,4例病灶残留,其中21例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BI-RADS分类为Ⅳ类或Ⅴ类的共45例,24例病灶残留,其中4例的患者行乳腺保乳手术。MRI诊断残留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64.4%、53.3%和90.5%。MRI各种征象中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残留病灶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8%、71.4%和54.5%。结论:MRI-BI-RADS分类标准有助于乳腺恶性肿块切除术后残留病灶的评估,导管样强化、节段性强化及结节样强化提示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RI随访观察乳腺病灶的变化,评价MRI随访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病变的临床诊治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MRI诊断为BI-RADS 4类患者34例,间隔3周~1年,采用MRI随访观察病灶的稳定性,当病灶增强形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提示向恶性转化时,则分类升级并推荐患者进行活检或切除;反之,分类降级建议继续随访。结果被关注病灶共计36个,随访期间升级病灶19个,其中病理证实15例恶性、1例乳腺炎;10例保持分类不变,8例病理证实6例恶性;病灶降级7例,病理证实良性1例。结论利用MRI对BI-RADS 4类病灶进行随访,当病灶增强形态、ADC值及TIC类型其中之一提示向恶性转化时,需要及时行活检或外科处理,反之可以继续随访,这种随访方式可以避免乳腺病灶的过度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联合应用对BI-RADS+4类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BI-RADS 4级及以上分类的乳腺良恶性病灶132例,其中良性病灶67个,恶性病灶65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所有的病灶都采用CDE和SMI技术进行检测,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对超声引导下BI-RADS4级乳腺病灶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超声诊断为BI-RADS4级的乳腺病灶患者,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乳腺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形态,数量,按照Adler的半定量方法,对血流进行分级,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 120例超声活检结果,良性62例,恶性58例,BI-RADS4a、4b、4c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10.8%、39.0%、90.5%,各个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血流的乳腺病灶PPV(79.7%)与BI-RADS4级的总PPV(4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RADS4级乳腺病灶的良恶性在血流分级的分布具有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血流的BI-RADS4b乳腺病灶的PPV(70.0%)和总体BI-RADS4b乳腺病灶的PPV(3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分级对超声引导下BI-RADS4级乳腺病灶穿刺活检具有指导价值,4a的PPV较低,可以短期随访观察,但对于伴有2级和3级血流的BI-RADS4a级乳腺病灶,由于其PPV比整体BI-RADS4a级乳腺病灶的PPV高,建议穿刺活检;对于2级和3级血流的4b乳腺病灶,由于其PPV较高,一定要尽早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对于2级和3级的4c乳腺病灶,由于其PPV很高,不建议穿刺活检,直接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SR)联合BI-RADS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390个小肿块,直径≤15 mm)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BI-RADS分类和SR,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构建ROC,分析SR联合BI-RADS对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390个小肿块中,良性237个,恶性153个;良性肿块的SR显著低于恶性肿块(P0.05);SR联合BI-RADS诊断乳腺微小病灶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单用SR、BI-RADS分类(均P0.05)。结论 :SR联合BI-RADS可提高对直径≤15 mm乳腺小肿块恶性风险的评估能力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3例临床疑为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强化特征 ,根据MRI表现鉴别良、恶性疾病 ,并与X线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63例患者共计 78个病灶 ,恶性 33个 ,良性 45个。动态增强MRI根据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 92 %。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清晰显示乳腺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 ,因而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客观评分方法,为乳腺团块型病灶的良恶性判断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方法 将第4版乳腺影像和报告系统(BI-RADS)的MR部分对团块型病灶的描述作为病灶评价指标对188个高血供团块型病灶评分,根据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计算最佳良恶性诊断阈值;根据最佳诊断阈值及病灶良恶性倾向将病灶归入Ⅰ~Ⅴ级(Ⅰ级阴性、Ⅱ级良性、Ⅲ级可能良性、Ⅳ级可疑恶性、Ⅴ级高度提示恶性),最后检测评分方法诊断恶性团块型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病理证实188个高血供病灶中有91个恶性,97个良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0.016,评分法鉴别病灶良恶性的最佳阈值为5分.病灶分级结果为Ⅱ级24例、Ⅲ级72例、Ⅳ级54例、Ⅴ级38例.评分法诊断恶性乳腺团块型病灶的敏感度为87.91%,特异度为87.62%.除去Ⅲ级中3例假阴性的导管原位癌,特异度提高到90.90%.结论 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的评分方法有助于客观判读乳腺动态增强MR影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AR)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79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6个BI-RADS 4类乳腺肿块。计算超声弹性成像图像与常规超声二维灰阶图像的AR,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基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找到诊断BI-RADS 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最佳截断点。结果经病理诊断,96个BI-RADS 4类乳腺肿块中良性54个,恶性42个。AR为1.095时为最佳诊断截断点,特异度为91.1%,灵敏度为74.5%,诊断符合率为8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结论 AR在鉴别BI-RADS 4类乳腺肿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0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发现,其中良性病变者35例,恶性病变者45例。良性病变者毛刺状及边缘不规则者明显少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性病变者边缘形态主要表现为光滑。恶性病变者A型者明显多于良性病变人群,然良性病变者C型者较恶性病变者多,P0.05。良性病变者早期MRI增强率以60%为主,而恶性病变者以≥60%为主。结论应用动态增强MRI可有利于医生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病灶形态,同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早期增强率可辅助临床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按最新版BI-RADS分类进行评估,探讨MRI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132个病灶中83个恶性,49个良性。良恶性病变的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良、恶性病变的形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1),边缘特征(清晰、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内部暗分隔)及TIC曲线类型(流入型、平台型、流出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RI诊断乳腺小肿块病变的确诊率为92.42%,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7.23%。结论准确分析病变的DCE-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定性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包括形态学、内部信号及其动态增强特征等,计算病灶峰值增强率Emax,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 max,并根据病变最高强化区ROI测量值,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147例患者共计病灶152个。其中恶性87个,良性65个。分析比较病变的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发现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多清晰,强化均匀或伴有内部分隔等,动态强化参数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Slopemax。多大于3%/s;恶性病变则多为不规则形。边缘可伴毛刺,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强化不均匀,病灶常呈环形强化,导管样强化,Emax多大于90%,Tmax多大于240s。而Slopemax多大于3%/s。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Ⅱ或Ⅲ型,良性病变则多为Ⅰ或Ⅳ型。结论:乳腺MRI不仅提供了病灶丰富的形态学信息,而且还通过动态增强进一步揭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从而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更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