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因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且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模态MRI及CT技术可以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重点综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学及当前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方法,以寻求有效的诊断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1],因而早期发现具有脑卒中风险的人群,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 MRI,BOLD MRI)可以反映局部脑组织氧代谢与氧供应间的差异,通过测量大脑氧代谢率和氧摄取分数,实现对脑缺血状态的监测,早期发现脑卒中并可以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的 BOLD MRI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mR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溶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12h内不同时间段(≤4.5h和>4.5h)的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的中青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4.5h和4.5~12.0h脑梗死患者在MRI界定下具有相同的组织窗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而及时的MRI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影像学方法在针刺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价值。方法:从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病理学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针刺治疗的实验室评价研究、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影像学评价和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针刺治疗疗效的分子影像学评价展望5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及结论:超微超顺磁氧化铁颗粒增强后MRI扫描成为无创、无不良反应、动态观察、活体研究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新技术,将对缺血性中风疗效评价及预后随访提供帮助,将其引入针刺研究领域将有利于阐明针刺改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我国第一大疾病死亡原因。对AIS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价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MRI是诊断AIS最佳检查方法,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可在疾病发生超早期发现异常高信号和异常血流灌注,两者不匹配代表了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对临床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DWI是MRI的一种新技术,一次扫描同时可获得弥散和灌注两方面信息,使得其在脑卒中诊断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引起了关注。本文对IVIM-DWI在AIS中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一综述,探讨IVIM技术在AI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据报道,亚洲人群中40%以上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1].其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导致的管腔狭窄和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病因.通过影像学方法研究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破裂机制、早期检测易损斑块,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有效指导临床治疗[2].因此,笔者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颅内动脉易损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模态MRI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目前普遍认为在防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监测和评价斑块的形态学变化比管腔的狭窄程度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已开始成为临床关注的问题.近年来,MR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像优势开始突现.本文着重阐述当前活体颈动脉斑块非侵袭性MRI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MRI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因单侧MCA M1段粥样硬化狭窄而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患者。依据DWI表现,将59例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33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例;对比2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标准化管壁指数、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斑块表面是否规则及斑块强化程度。结果:59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斑块面积大于TIA组(6.46 mm2vs.5.03 mm2,P=0.018),且缺血性脑卒中组的管腔狭窄率(82.16%vs.76.47%,P=0.030)及斑块明显强化所占比例(63.6%vs.26.9%,P=0.016)均高于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关系,高分辨率MRI能够用于MCA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脑卒中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均逐年上升[1-2]。大量临床研究报道,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3-5]。缺血性脑卒中若伴有糖尿病,会导致患者梗死灶扩大,水肿加重,预后不佳[6]。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1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1.1发病率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36.6%,空腹血糖异常者占0.8%,糖耐量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当前临床上致残率最高的脑部疾病,其主要由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具有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1].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CT血管造影(CTA)联合脑灌注成像可以直观反映患者脑部血管供血情况,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提供参考[2].为了...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像学在脑卒中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近年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影像等医学图像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可以缩短图像评估时间、缩小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提高卒中的筛查效率、辅助临床对不同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治疗后反应,对脑卒中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对人工智能在缺血性脑卒中影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疾病诊断、关键成像特征的检测及预测预后,探讨人工智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支持中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加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7月50例经APBSCT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治疗前后MRI图像及疗效。结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分期与APBSCT好转率存在相关性,即分期越低,治疗好转率越高。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表现,对评价APBSCT加髓芯减压疗效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监测提供准确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VH)与侧支循环建立状态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提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且提示FVH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依据入组患者亚急性期(72 h~10 d)提示有无FVH分为F...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名,随机分为舒血宁联合葛根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0例)与葛根素组(简称对照组60例),在其余治疗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临床治愈率31.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临床治愈率16.7%;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董宜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20-2220
目的:根据临床观察对奥泽格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择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超过12 h但不足48 h.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调整血压、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泽格瑞8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1次/d静点,14 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观察临床症状、头颅CT、血生化指标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延长.结论:奥泽格瑞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初次入院复诊时,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量表(AHSMSRS)评估,并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询问并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初次入院复诊时,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SMSRS评分为41-72分,平均(55.56±6.49)分;合并焦虑、社会支持度低下、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HSMSRS低于无焦虑、社会支持度良好、希望水平良好以及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社会支持度低下、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受患者自身焦虑及社会支持度低、希望水平低下以及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诱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及时识别斑块的易损性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高分辨力MRI作为一项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直观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特征,并可以对斑块的形态和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判断不同类型斑块破裂的潜在危险性,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本文主要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易损斑块的病理生理和MRI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连服14天;治疗组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加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连服14天。结果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P<0.05),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总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较少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抵抗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连续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根据90 d 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组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血栓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1].脑卒中是我国单病种中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痛苦[2-3].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的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和预防再发,而早诊断则依赖于影像学的辅助,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