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及未孕女性采用三维容积或腔内探头进行检查,经会阴对盆底肌肉及盆腔器官位置、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对比三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三组受检者之间比较,在尿道旋转、静息状态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膀胱下降、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Valsalva宫颈下降、尿道漏斗、直肠膨出等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组间比较发现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旋转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在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低于未孕组,Valsalva动作时,未孕组膀胱下降均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肛提肌Valsalva最大面积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静息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未孕组Valsalva宫颈下降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Valsalva动作时,自然分娩组的尿道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而自然分娩组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剖宫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器官结构及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经会阴超声能有效诊断盆底功能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将术后无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分为对照组30例,诊断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盆腔器官脱垂组总计30例,诊断为尿失禁患者分为尿失禁组3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分析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尿道倾斜角(urethral angle, UIA)、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 PUVA)、肛提肌裂孔面积(levator hiatus area, LHA)对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结果 Valsalva状态LHA对盆腔器官脱垂诊断的临界值为27.5 cm2,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76.7%,阴性预测值为70.0%,说明Valsalva状态LHA对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价值较好;Valsalva状态UIA对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临界值为4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93.3%,说明Valsalva状态UIA对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价值较好。结论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受不同分娩方式影响的评估.方法 选取初产妇176例和未育女性85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89例产妇纳入观察1组,选择性进行剖宫产分娩的87例产妇纳入观察2组.未育女性85例纳入对照组,受检者均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初产妇于产后6周检查,详细记录受检者Val... 相似文献
5.
林莲恩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327-329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盆底支托组织的松弛或断裂是主要发病基础之一,妊娠及分娩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盆底超声既能动态观察盆腔脏器脱垂及盆底肌肉受损情况,评估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又能确定植入材料的功能和位置,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0,(1):71-73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检测产后女性盆底的形态结构,为产后尿失禁的诊治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3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在静息和缩肛状态下盆底的形态结构参数,分析上述参数与尿失禁的相关性。结果:340例中,尿失禁65例,发生率为19.12%;在发生会阴裂伤及尿道内口未关闭产妇中,尿失禁的发生率均明显上升(均P<0.001);尿失禁产妇分娩的婴儿体质量明显高于无尿失禁产妇(P<0.001);尿失禁产妇Valsalva-尿道倾斜角明显低于无尿失禁产妇(P<0.001)。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可观察女性产后盆底结构的变化,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监测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临床实践中,应将有会阴裂伤、尿道口未关闭的产妇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7.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推荐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抉择、手术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然而目前不同单位在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等方面尚未达到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中,结合国内外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国外已发布与该疾病有关的技术规范与共识,同时汇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聚焦于MRI指征、检查前准备、扫描序列、疾病诊断及分级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性规范,以期更好地指导MRI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维国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1):82-84
目的 针对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方法 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常规来我院检查的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2组在进行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的不同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耻直肌与耻尾肌的面积,都要小于静态,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动态排粪造影联合3D肛门测压技术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100例,依据其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其中A组患者仅有排粪造影资料;B组患者同时有肛肠测压及排粪造影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性。其中A、B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经阴道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患者中排粪造影各征象检出例数:直肠前突分别为10例(90%)、9例(82%),会阴下降分别为17例(89%)、16例(80%),黏膜脱垂分别为13例(87%)、14例(88%),肠疝分别为6例(75%)、7例(50%),骶直分离分别为6例(50%)、4例(50%),盆底痉挛综合征分别为4例(80%)、5例(83%)。耻骨直肠肌肥厚分别为3例(67%)、2例(40%),直肠折曲分别为2例(40%)、2例(40%),内脏下垂分别为2例(50%)、2例(50%),全阴性分别为2例(0%)、2例(0%)。A、B两组患者排粪造影各个征象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间的肛肠测压结果各征象阳性例数如下:直肠... 相似文献
12.
周敏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11):1322-1325
目的 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断及对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5月收治女性180例SUI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76例,非绝经组104例;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绝经与否分为绝经组58例和非绝经组102例。对比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组间超声参数,比较不同病情阶段各项超声参数。结果 病例组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病例组非绝经期组,静息状态UIA和最大Valsalva状态PUVA则均显著小于病例组非绝经期组(P<0.05);对照组绝经期组最大Valsalva状态PUVA显著大于对照组非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非绝经期组URA、BN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非绝经期组(P<0.05)。病例组轻、中、重度组三组间超声参数两两比较,重度组静息状态UIA、最大Valsalva状态PUVA、URA、BND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静息状态UIA、最大Valsalva状态PUVA、URA、BND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盆底超声智能化识别及自动测量技术对近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50例,随机选取同期产后复查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65例作为对照.采用二维超声观察两组产妇有无盆底器官脱垂及相关参数异常,测量产妇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SUI的诊断标准,选取75例SU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间纳入的非SUI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实施经会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各组超声检查测量值(α、θ、Mu、X)、膀胱逼尿肌厚度(DWT)、Valsalva时膀胱颈移动度(BND)以及尿道长度。结果观察组α、θ、Mu、X均高出对照组(P<0.05);轻度α、θ、Mu、X均低于中度、重度(P<0.05);两组DWT、尿道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BND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评价SUI中效果突出,能够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同时能够清楚展现患者盆底结构组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所致便秘与耻骨直肠肌功能不全密切相关。盆底超声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成像技术精准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局部运动和组织硬度,还可以动态观察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发现盆底各脏器、肌肉、血管的异常改变,对FPFD相关性便秘有较大应用价值。就盆底超声对FPFD所致便秘病人耻骨直肠肌功能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盆底功能障碍行MRI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及MRI表现,以评价MRI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I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I排粪造影。40例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56例中,MRI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26例。28例的MRI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结论:MRI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对盆底功能障碍(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6):590-593
目的:经会阴超声评价二次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查的二次自然分娩和初次自然分娩产妇各50例。采用经会阴超声观察所有产妇盆底前腔室结构,分别记录和计算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和膀胱尿道后角(PUA),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化、膀胱膨出情况。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比较2组BND、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BSD、PUA、UR。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尿道内口漏斗化、膀胱重度膨出发生率。结果:二次自然分娩组产妇BND、Valsalva动作下BSD、PUA、UR均较初次自然分娩组增大[(30.85±7.01)mm vs.(25.54±7.66)mm,(14.82±4.78)mm vs.(9.08±7.96)mm,(144.22±15.16)° vs.(136.06±14.61)°,(65.72±18.10)° vs.(50.39±24.04)°](均P<0.05)。二次自然分娩组膀胱重度膨出发生率高于初次自然分娩组[56.0%(28/50) vs.32.0%(16/50)](χ2=5.844,P=0.016),二次自然分娩组与初次自然分娩组尿道内口漏斗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10/50) vs.4.0%(2/50),χ2=6.061,P=0.014]。结论:二次自然分娩对盆底前腔室结构的近期影响较初次自然分娩明显,对盆底疾病患者的咨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所致便秘与前、中、后盆腔病变密切相关.后盆腔病变包括直肠前突、会阴下降、直肠内套叠、肠疝及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等;前盆腔与中盆腔病变引发的便秘不仅表现为排便障碍,也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相关症状.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前、中、后盆腔的变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FPFD的诊断中.现就盆底超声对FPF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