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及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Ktrans、Vc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等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Ktrans、Vc及Kep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它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DWI与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b=50s/mm2、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DWI的信号强度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将ADC值的诊断阈值放在≤0.87×10-3mm2/s,其诊断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7.04%;而DWI(b=5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8.52%,DWI(b=80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74.29%,准确性为74.0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DW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b=8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WI;当b=5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所以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的前列腺病灶行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c及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及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 =52.34、14.35、198.64,P<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患者在Ktrans、Vc及Kep等DCE-MRI参数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5.30、21.06、37.95,P <0.05)。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等三组患者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Ktrans、Vc及Kep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其它各组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4.66、5.65、3.81、4.15、3.01、3.24,P <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 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有助于对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患者采用前列腺病灶采用磁共振扫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诊断确诊前列腺癌26例,占52.00%;前列腺增生24例,占48.00%。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之间ADC值比较亦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前列腺组与前列腺增生组在b=50s/mm2、b=800s/mm2信号强度值及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则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前列腺组的Ktrans、Vc、Kep等DCEMRI参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两组间两两比较可以发现前列腺增生组与正常前列腺组在Ktrans、Vc、Kep等DCE-MRI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各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则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有助于早期前列腺癌的发现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选取感兴趣区记录DWI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64例经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29例。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0.87×10‐3 mm2/s ,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1.30×10‐3 mm2/s ,两组ADC之间无交叉,所以以ADC值≤0.87×10‐3 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8.57%,特异性为89.66%,准确性为89.06%,Kappa=0.67,P <0.01,说明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不同作用。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其中早期前列腺癌30例(外周带中早期18例,中央带中早期12例),前列腺增生53例,前列腺炎7例。扫描序列采用T1WI、T2WI、DWI,DWI扫描,测量DWI高信号区ADC值及观察ADC图;动态增强采用钆喷酸葡胺20ml静脉推注后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三期,部分病例病灶区观察动态曲线。结果 27例外周腺体前列腺癌有1例误诊,而3例中央腺体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2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000s/mm~2时,而有4例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3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 000s/mm~2时。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早期外周腺体前列腺癌准确率较高,而选用不同的b值其准确率各不相同,其中b值为1 200s/mm~2能提高中央腺体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总体说来1.5T高b值弥散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动态增强,而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中17例前列腺癌及23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膀胱内尿液的ADC值,统计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7例前列腺癌中15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62±0.16)×10-3 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膀胱内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24±0.30)×10-3 mm2/s、(3.25±0.29)×10-3 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834).结论 DWI可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骨肌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良恶性鉴别与诊断,具体通过采用ASSET技术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进行DWI检查,探讨在不同b值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结果 41例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其中恶性肿瘤共15例,占36.59%;良性肿瘤共26例,占63.41%。在b值为600、800、1 000s/mm2时,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及正常肌肉的ADC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将b值为600、800、1000s/mm2时的良性组和恶性组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恶性组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值=1 000s/mm2时的诊断效能更佳。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直接观察病变信号改变,ADC值定量分析有助于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b值=1 000s/mm2时的诊断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行MRI扫描的67例疑诊前列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比较DWI(b=800,1500,2 000s/mm~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差异。结果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及AUC面积均高于常规b值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b=1 500s/mm~2)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高于DWI(b=2 000s/mm~2)。结论高b值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1 500s/mm~2是诊断相对更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 5T磁共振弥散成像b值为1 200s/mm2时DWI图、ADC图及ADC值在早期中央移行带前列腺癌(PCA)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5例b值选用1 200s/mm2(或为多b值中含1 200s/mm2)的前列腺MR检查资料,将28例PCA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除行常规扫描序列采用T1WI、T2WI、DWI,DWI扫描外,b值均同时选用1 200s/mm2;后处理产生ADC图,测量ADC值。分析比较b值选择1 200s/mm2时常规MR检查+DWI图+ADC值对PCA的诊断符合率,第二组为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再增加ADC图对PCA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病理证实的PCA 88例,前列腺增生(BPH) 76例,前列腺炎5例。其中中央移行带早期PCA 28例,用第一种方法误诊4例,用第二种方法误诊1例。结论 1. 5T磁共振弥散成像选用b值为1 200s/mm2时能较好的反映PCA信号的变化,在DWI图及ADC图表现上具有信号差异,其中ADC图对PC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DWI图,结合ADC值及常规MRI图像能提高中央移行带早期PCA的确诊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b值在正常人脑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b值对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b值(b=1000s/mm2,2000s/mm2,3000s/mm2)对30例正常成人在1.5T MR上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测量多个灰白质感兴趣区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计算不同b值下图像的信噪比、对噪比,并分析这些参数随着b值的变化关系.结果:随着b值的增加,各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信噪比均显著下降,内囊后肢对噪比逐渐升高,各灰质感兴趣区对噪比显著下降.结论:b值的选择对图像的输出参数和图像质苗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的b值揭示了小同的大脑组织信息.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前列腺癌ADC值进行比较。方法1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3个月内均进行了前列腺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电切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将增生组织分为腺体型增生和间质型增生,并分别测量其ADC值。另外还选取了15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测量其癌区的ADC值。对所得3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腺体型增生、间质型增生、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80±0.20)×10-3mm2/s、(1.56±0.18)×10-3mm2/s、(1.27±0.21)×10-3mm2/s,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47.366,P<0.01,one-way ANOVA),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腺体增生和间质增生间有62%的ADC值重叠,腺体增生和癌之间有22%的ADC值重叠,间质增生与癌之间有57%的ADC值重叠。结论用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与前列腺癌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存在部分重叠,以间质型增生重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增生22例,前列腺癌7例)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95±0.09)×10-3mm2/s和(2.69 ±0.12)×10-3mm2/s,而前列腺癌灶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26±0.08)×10-3mm2/s,(1.93±0.07)×10-3mm2/s和(2.61 ±0.07)×10-3mm2/s.前列腺增生病变中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3.09,P<0.05);前列腺癌灶的ADC值分别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5.50,P<0.05;t=30.56,P<0.05),同时前列腺癌灶与前列腺增生病变组中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亦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差异(t=17.63,P<0.05;t=27.09,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DC值测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炎10例、前列腺癌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2例、10例健康志愿者.取病理前1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 、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 和 800 s/mm2.并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腺体增生为主型、间质增生为主型、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和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分别为(1.91±0.15)×10-3 mm2/s、(1.37±0.14)×10-3 mm2/s、(1.89±0.19)×10-3 mm2/s、(1.17±0.17)×10-3 mm2/s 、(2.11±0.28)×10-3 mm2/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9.032,P=0.00 ,one-way ANOVA),两两比较(LSD)除前列腺炎组和腺体增生为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可以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常国庆  夏兆云 《武警医学》2018,29(4):358-36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面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组21例,前列腺炎组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25例,测量病变区及前列腺增生外周带的ADC值,并在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74±0.10)×10-3 mm2/s,前列腺炎组为(0.98±0.07)×10-3 mm2/s, BPH组中央带为(1.21±0.09)×10-3 mm2/s,外周带为(1.38±0.14)×10-3 mm2/s,组间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ADC值为0.95×10-3 mm2/s时,诊断的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结论 磁共振DWI和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扫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病理证实肝硬化患者采用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记录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Vc及Kep的值以及DWI的信号强度和表面扩散系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不同b值下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肝脏的ADC值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不同程度硬化肝脏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进而探讨DWI在肝硬化早期诊断和评价肝硬化程度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对Child-Pugh不同分级组别与对照组之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发现肝硬化各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四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比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等不同分级程度的肝硬化组之间的ADC值可以发现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其ADC值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两两t检验统计分析发现在不同的b值条件下,肝硬化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C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肝硬化Child分级各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b=200s/mm2的条件下,Child A、B级和ChildB、C级之间无显著差异。ChildA、C级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4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之间无显著差异。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6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的条件下,ChildB、C级,Child A、B级和ChildA、C级之间之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提高了MRI诊断肝硬化的诊断和分级准确率,是评价肝硬化程度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43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无骨髓病变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MR常规扫描后再进行DWI扫描,b值取0、50、600、1 000s/mm~2,分别测量MM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骨髓信号强度比,采用定量计算信噪比(SNR)和定性评分评估不同b值下MR-DWI的图形质量,并比较ADC值。结果 43例MM患者常规T_1WI、T_2WI序列检查共检测出140处病灶,在DWI中共检出135处,DWI的检出率为96.43%。椎体、椎板、椎弓根、髂骨的DWI图像质量由高到低的b值为:b=50s/mm~2﹥b=600s/mm~2﹥b=1000s/mm~2,DWI图像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的SNR值和ADC值由大到小的b值为:b=50s/mm~2﹥b=600s/mm~2﹥b=1000s/mm~2,DWI的SNR值和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s/mm~2、b=600s/mm~2、b=1000s/mm~2时,MM患者的DWI的ADC值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DWI可检测出MM病变椎体的破坏程度,检出率较高,当b值取600s/mm2时MR-DWI可清晰显示图像,测量数据稳定、图像的信噪比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不同b值DWI诊断肝脏转移瘤,分析优选最佳b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或随访综合诊断确诊的肝转移瘤患者及3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70个病灶的不同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 000s/mm~2)的DWI扫描数据,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观察病变DWI、ADC图影像表现,计算并比较不同b值组间病变淋巴结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和ADC值,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对肝转移瘤和肝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优化出最佳b值。结果所有病灶的DWI图像随着b值由200s/mm~2升高至1 000s/mm~2,图像信噪比逐渐降低,图像对比噪声比在b值为400s/mm~2时最高,图像为200s/mm~2、400s/mm~2、600s/mm~2、800s/mm~2的对比噪声比无统计学差异,b值为800s/mm~2时,诊断肝转移瘤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7.63%、78.82%。结论 1.5T磁共振诊断肝转移瘤b值为800s/mm~2时获得的ADC值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