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联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深度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对我院产前超声检查怀疑有胎盘植入的38例孕妇超声、临床、手术及病理随访,胎盘植入诊断以手术与病理结合为标准。结果最终36例孕妇确诊为胎盘植入,其中胎盘粘连19例,胎盘植入11例,胎盘穿透6例,均合并前置胎盘。产前超声对胎盘植入或穿透诊断准确率高,而胎盘粘连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不同深度胎盘植入二维表现均以子宫肌层菲薄、胎盘多发腔隙为多见,CDFI显示胎盘后方血流信号丰富,当血流信号到达子宫浆膜层,并向膀胱外溢时有可能穿透。胎盘粘连多可采用保守治疗,胎盘植入可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胎盘穿透最凶险,临床多需子宫切除。结论产前联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评判,可为临床诊治胎盘植入或胎盘穿透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产前超声在妊娠早期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具有剖宫产史合并胎盘低置)是否存在胎盘植入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筛选有剖宫产史、胎儿头臀径45~84 mm且合并胎盘低置的904例孕妇。所有患者的胎盘均经手术证实或随访其胎盘情况;分析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早孕期胎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计算早孕期筛查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产后证实胎盘植入42例(4.65%)。早孕期超声诊断胎盘植入40例,未诊断胎盘植入864例,其中超声误诊6例、漏诊8例胎盘植入。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5%和99.30%;胎盘植入超声征象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内漩涡形成(64.70%)、胎盘后方彩色多普勒血流增多(55.88%)、胎盘后间隙消失(44.12%)及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菲薄与胎盘分界不清(35.29%)。早孕期超声诊断为胎盘植入,且产后证实为胎盘植入的34例患者中,均出现1种和(或)以上胎盘植入的超声征象;早孕期超声未发现胎盘植入的856例患者中,仅8例出现1种上述征象。与前置胎盘并植入患者比较,前置胎盘无植入以及无前置胎盘无植入患者在胎盘漩涡、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下段前壁肌层薄而不清、胎盘后方彩色血流增多等超声征象的出现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可在妊娠早期有效诊断胎盘植入高危孕妇是否存在胎盘植入,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产前超声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超声图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前置胎盘伴植入病例中,病理分型为:粘连性胎盘23例,植入性胎盘62例,穿透性胎盘10例。超声结果提示61例胎盘植入,其中6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胎盘增厚伴胎盘实质内弥漫性或局灶性血池,29例胎盘后方子宫肌层明显变薄,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18例同时有上述两种超声图像表现,8例子宫浆膜-膀胱交界处分界不清伴丰富血流信号。61例中超声拟诊植入性胎盘53例,病理结果证实粘连性胎盘8例,植入性胎盘45例;穿透性胎盘8例,病理结果与其一致。结论超声能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提供一定诊断信息,尤其在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中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二维彩超检查产后胎盘植入及胎盘残留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疑似产后胎盘植入的51例产妇为观察对象,进行灰阶、多普勒彩色超声及造影检查,超声造影观察其影像学特点。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法计算超声造影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造影下36例异常回声团、浆膜层、肌层均有明显增强;15例仅见浆膜层、肌层有明显增强;经病理证实,正确诊断胎盘植入35例,胎盘残留14例,1例误诊。二维超声下51例孕妇子宫内均可见高回声的混合团块,子宫肌层变薄;经病理证实正确诊断胎盘植入28例,胎盘残留7例,误诊16例。超声造影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100.00%明显高于二维彩超的75.68%及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333,P0.01)。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较超声造影更能够准确显示胎盘的血流灌注,对于胎盘植入的诊断特异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凶险型前置胎盘疑似孕妇86例,均于产前接受经腹联合经会阴彩超检查,对比单纯经腹彩超及两者联合检测结果。结果:86例经产后病理证实为凶险型前置胎盘67例。产前单纯经腹彩超的诊断符合率为82.09%(55/67);产前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7.01%(6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单纯经腹彩超的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两者联合(均P0.05)。结论: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检出率,降低误诊及漏诊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但其对小范围粘连性胎盘的诊断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与超声检查在产前粘连性胎盘植入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19例,均行MRI和经阴或经腹超声检查,患者行胎盘SSFSE序列和Fiesta序列T2WI的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和FIRM No BH序列的矢状位T1WI和DWI(b值=1 000)序列轴位扫描。超声检查为二维经阴或经腹、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结果 19例超声检查根据胎盘位置诊断前置胎盘15例、低置胎盘2例、胎盘位置正常2例;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诊断粘连性胎盘植入2例、植入性胎盘植入10例、穿透性前置胎盘1例,无胎盘植入6例。经MRI检查,根据胎盘位置诊断前置胎盘16例,低置胎盘2例,胎盘位置正常1例;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深度诊断粘连性胎盘植入9例、植入性胎盘植入6例、穿透性前置胎盘2例,无胎盘植入2例。结论 MRI在产前诊断胎盘粘连较超声检查有明显优势,术前准确诊断胎盘植入的分型,对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经腹部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58例为研究对象,产前均接受经腹部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联合检查结果、单纯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后证实凶险型前置胎盘者45例,产前单纯经腹超声确诊37例,误诊2例,漏诊6例,诊断符合率为82.22%;产前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超声确诊43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5.56%,联合检查符合率显著提高(P0.05);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单纯经腹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腹部联合经会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提高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前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率,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产前彩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胎盘植入的超声图像,其中产前超声检出5例,漏诊8例。结果:胎盘植入声像图特征:胎盘内多发血池,胎盘后间隙消失或不规则,部分区域子宫肌层缺失,甚至完全中断。剖宫产子宫胎盘低置并穿透性胎盘,前壁下段浆膜层与膀胱后壁分界不清,胎盘穿入膀胱内者膀胱内壁毛糙甚者胎盘回声可向膀胱内突。彩色多普勒未见正常宫壁静脉丛,而代之以迂曲增宽的血管,胎盘似置于"火海样"血管之上。结论:彩超孕期追踪检查胎盘植入情况尤其是穿透性胎盘具有重要价值,可提示继续妊娠有子宫自发破裂的风险,同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平衡式快速梯度回波(B-FFE)和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TSE)序列在诊断前置胎盘、产前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收集90例因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或疑诊胎盘植入而行MRI检查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行B-FFE、SS-TSE序列检查,并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诊断胎盘植入62例,其中穿透性与植入性胎盘39例,粘连性胎盘植入23例;单纯胎盘植入5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57例;子宫前壁植入11例,子宫后壁植入51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单独检查对前置胎盘诊断敏感度为72. 73%,特异度为83. 33%,准确性为75. 56%;超声联合MRI检查对前置胎盘诊断敏感度为93. 94%,特异度为75. 00%,准确性为88. 89%。超声单独检查对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70. 97%,特异度为82. 14%,准确性为74. 44%;超声联合MRI检查对胎盘植入诊断敏感度为91. 94%,特异度为71. 43%,准确性为85. 56%。结论超声联合MRI B-FFE和SS-TSE序列在诊断前置胎盘、产前胎盘植入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及伴发的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年龄21~43岁,平均(29.4±6.2)岁,孕龄21~38周,平均(32.9±4.0)周,25例均行产前MRI及超声(US)检查,以病理或分娩时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25例前置胎盘和胎盘前置状态孕妇中,中央性19例,部分性3例,边缘性3例,MRI与US分别正确诊断20例、18例,两者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前置胎盘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71.4%,特异度72.7%,阳性预测值76.9%,阴性预测值66.7%;US诊断伴发胎盘植入敏感度66.7%,特异度69.2%,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69.2%。胎盘植入的MRI表现主要有子宫底蜕膜信号缺失,子宫肌层局部变薄,胎盘与子宫交界面可见结节样改变,胎盘信号不均匀,在T2WI上胎盘内可见低信号带,胎盘与膀胱之间组织间隙减小或消失等。结论:MRI和US对前置胎盘或前置状态伴发胎盘植入有重要价值,两者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疑诊前置胎盘的63例患者分别行经腹超声及MRI检查,MRI采用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和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以手术或病理为金标准,比较MRI与超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比较MRI两种序列对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63例临床疑诊前置胎盘患者中,合并胎盘植入者46例,发生率为73%。HASTE联合true FISP序列能较超声更清晰的显示胎盘结构及胎盘植入灶。超声的诊断敏感度为52.2%,特异度为64.7%;MRI产前诊断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5%。HASTE 序列对子宫下段肌层、联合带、胎盘内低信号及植入灶的显示率均高于true FISP序列(P均<0.05)。结论:与超声相比,MRI HASTE序列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具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征象,观察胎盘位置、信号强度、植入部位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8例术前MRI诊断为粘连型,1例为前置胎盘,影像表现为子宫壁内侧低信号连续性欠佳,局部子宫肌层变薄,肌层内未见明显胎盘信号,6例与病理相符,1例正常,另1例病理为植入型;6例术前MRI诊断为胎盘植入型,4例前置胎盘,2例位于子宫后下壁表现为胎盘下血管影增多,与子宫壁内侧低信号带消失,胎盘呈"锯齿状"突入肌层内,均与病理相符合;2例穿透型均为前置胎盘,表现为信号混杂,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子宫肌层附着处浆膜层膨隆,与邻近子宫周围组织如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MRI对产前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经腹超声(TAS)联合经会阴超声(TPS)检查的112例经剖宫产证实为前置胎盘的影像资料,以产后临床诊断为标准,探讨前置胎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文112例前置胎盘者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9例;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93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20例;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4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1例;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07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3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36例,低置胎盘34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单纯经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0,P<0.05).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检查的准确率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和单纯经会阴超声的检查准确率.结论 产前TAS联合TVS诊断前置胎盘既能避开先露干扰,又能获得高清晰图像,显示晚孕期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13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产科127例凶险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并发胎盘植入为植入组(病例组),104例为非植入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分娩基本情况。结果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8.1%(23/127)。凶险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有高龄(≥35岁),流产次数≥2次,剖宫产≥2次,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位于子宫前壁等。植入病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ICU转入率与非植入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早产率(P=0.838)、新生儿窒息率(P=0.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高龄、胎盘位于前壁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易并发胎盘植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中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产前就诊的48例疑似妊娠期胎盘植入的患者,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46例,分别计算MRI、US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统计学指标。计算MRI、US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不同类型的检出率和MRI各影像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0%、98%、50%。US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50%、97%、8%。对诊断穿透型胎盘植入MRI和US都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在诊断粘连型胎盘植入的检出率方面US较MRI低。结论 MRI对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准确性较高,对胎盘植入的分级诊断价值也要高于US。产前MRI检查对于临床术前评估尤为重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及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时性球囊置入髂总动脉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超声或 MR 检查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其中1例为 Rh(-)血型患者。剖宫产术前预置临时球囊于双侧髂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球囊导管位置后,固定导管送产科手术室,术中待胎儿娩出后迅速充盈球囊,剖宫产术后6~8 h拔除球囊导管。观察并记录失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接受 X 射线照射时间及剂量。结果5例临时性球囊置入髂总动脉均获得成功。出血量<500 mL 者1例,500~1000 mL 者4例。1例因胎盘组织植入过深达浆膜层,穿透性胎盘,短时间内出血较为凶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4例保留子宫。结论剖宫产术前髂总动脉置入临时球囊能够减少剖宫产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且能降低因术中不可控制的出血而继发子宫切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placental adhesive disorders,PADs)MRI表现的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45例因经超声检查怀疑胎儿或胎盘异常行盆腔MRI检查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PADs。45例均行常规MRI扫描,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PADs的灵敏度为87.1%(27/31),特异度为73.3%(11/15)。MRI检出PADs与手术及病理检查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K=0.644,U=4.33,P=0.000,诊断符合率为84.4%(38/45),即一致性良好。MRI对PADs的检出率(90%)与超声(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166)。胎盘粘连8例,PADs 20例,胎盘穿透肌层侵及膀胱后壁2例,其中,13例可见子宫肌层内或肌层与胎盘底蜕膜之间T2WI信号极低的增粗血管影。21例PADs患者合并完全前置胎盘。结论:MRI能明确诊断PADs、判断肌层侵入深度及范围,为临床产前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评分法和MRI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进行探讨,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超声评分法和MRI对诊断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疑诊为PPP并合并胎盘植入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根据超声评分法及MRI检查对PPP作出诊断,将二者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检测结果相对比,同时根据超声评分分组,对各组术中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及病理确诊,96例患者中,72例诊断为PPP合并胎盘植入,未合并植入者24例,超声评分法对PPP并植入诊断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83.3%,正确率为81.3%,MRI检查PPP并植入诊断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75.0%,正确率为83.3%,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盘植入评分不同组别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晚期高度怀疑为植入性PPP的患者,超声评分法及MR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两者可互为补充,且超声评分高低对预估术中出血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晚孕期各型胎盘植入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7例胎盘植入孕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行MRI检查。结果:粘连型3例,植入型15例,穿透型9例,均为前置胎盘。三型胎盘厚度及胎盘内流空血管数目分别为4.87cm/5.0;5.31cm/5.7;6.51cm/6.8。3例粘连型2例胎盘附着面呈弧形,1例呈结节状膨出,肌层连续;15例植入型11例胎盘结节状膨出,11例肌层渐进性消失,10例肌层异常信号;9例穿透型4例胎盘结节状膨出,5例块状突出,超过肌层轮廓,2例肌层渐进性消失,7例肌层中断,肌层信号均见异常,4例膀胱肌层信号异常。结论:常规MRI序列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与分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部分病例存在征象重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及MRI价值征象。方法91例高危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27~38.5周、平均孕周36.2周;分别分析临床资料及MRI宫内征象1)胎盘异常增厚及胎盘内T2WI低信号带;2)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3)子宫肌层变薄及局部膨隆。最终诊断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高危因素及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与对照组间以及MRI宫内征象在胎盘植入组内的统计学差异。结果41/91例为胎盘植入,其中26例浅植入(胎盘粘连)、13例胎盘深植入、2例胎盘穿透,余50例阴性。临床资料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前置胎盘以及上述MRI宫内征象在总体胎盘植入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胎盘T2WI低信号带(P=0.015)、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P=0.007)、子宫肌层变薄(P=0.000)及局部膨隆(P=0.006)在胎盘植入组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和/或流产史次数大于等于2次及前置胎盘是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临床危险因素。上述MRI宫内征象均为高危孕妇胎盘植入的价值征象。其中胎盘与肌层分界线不连续或中断,是胎盘浅植入的敏感征象。除胎盘异常增厚外,余下MRI宫内价值征象出现越多,提示胎盘植入越深,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