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医学家李挺在《医学入门》一书中指出久坐的弊端:"终日端坐,最是生死,人徒知久行、久立伤人,而不知久卧、久坐之尤伤人也。"现代人生活虽然越来越忙碌,但坐着的时间比运动的时间长多了。有关资料显示,75%的国人每天运动量不到30分钟,现代人的脚力逐渐衰退,从而诱发各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报告称,久坐少动,不仅影响头部供  相似文献   

2.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论》 五种过度的疲劳,各有它所伤的对象:长久地目视,则劳心而伤血;长久地卧睡,则劳肺而伤气;长久地坐着,则劳脾而伤肉;长久地站着,则劳肾而伤骨;长久地行走,则劳肝而伤筋,  相似文献   

3.
正动静有度《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个关于五劳所伤的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由"五久"而引发的"五伤"是养生之大忌,但由于普及不到位,人们很难了解到如此专业的知识,有些人即使知道,平时也容易忽视。久视伤血所谓"久视伤血",指长期专一使用眼睛的人容易患近视或某些眼病。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所以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睛有病。如果人们习惯于长  相似文献   

4.
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亦称虚损。历代医家对虚劳病的病因病机各有阐述,《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精气夺则虚”,《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劳所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之  相似文献   

5.
无典型外伤史的腰部肌肉损伤,称为腰肌劳损。祖国医学认为“久劳”和“劳伤久不复原”是形成劳损的主要原因。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也。”清代叶桂说:“劳伤久不复原为损。”所以,腰部因久劳致伤引起的疼痛称劳损腰痛。  相似文献   

6.
人的肢体各筋肉、关节、官窍等,如果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太过,都会影响人的健康与寿命。 《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人的视、行这两种体态功能,如果长时间活动太过,  相似文献   

7.
身心自调法     
一、劳逸太过须调身孔子谓哀公日:“……苏佚(逸)过者,病共杀之……”《内经毒问》(ZI)(23)也说“生病起于过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练养气功,可以缓解。久行伤筋,筋伤损肝,因肝主筋,用“嘘”字功调。久视伤血,血少目昏暗,心主血脉,用“呵”字功调。久坐伤肉,肉伤损脾,因牌主肉,用“呼”字功调。久卧伤气,气损伤肺,因肺主气,用“咽”字功调。久立伤骨,骨损伤肾,因肾主骨,用“吹”字功调。久劳伤形、形伤损三焦,三焦土情志,用“嘻”字功调。二、情志太过须…  相似文献   

8.
“五劳所伤”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因名词,最早可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是谓五劳所伤”。古人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视、卧、坐、行、立是人体所具备的五种体态功能活动,这五种体态功能,既不能长时间的不活动,又不能活动过度,反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拿“视、行”来说。人们常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如读书报、看影视  相似文献   

9.
何谓五劳?《证治要诀》云:“五劳者,五脏之劳也。”《医学纲目》释曰:“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因于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劳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舒经活血,降低脑卒中风险。现代人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普遍缺乏运动。《内经》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如果缺乏运动,人体气机流通不畅,气血运行缓慢,可导致气虚血瘀的发生,而气虚血瘀又是引起中风的重要诱因。因此,成人每周至少需要5d、每天至  相似文献   

11.
医海采珠     
<正> 老人四忌一忌久卧:“久卧伤气”老年人的睡眠要适当,但也不能睡得太多,否则会伤元气。一般春夏宜夜卧早起,冬季要早卧晚起,古人说:“寝息失时,伤也”,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二忌久视:“久视伤血”。老年人过久用目,会伤血耗气,从而产生头晕目眩等现象。一般勿连续超过两个小时。三忌久坐:“久坐伤肉”。老年人久坐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而产生疼痛,下肢得不到活动容易发生静脉瘀血。一般坐两小时左右,应站起来走走,活动躯干和四肢,使气血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皇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记载了许多的养生健身知识,其中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提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的行为和能力。怎样护防止“五劳”,是传统养生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告戒人们要劳逸结合,提出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止的哲理。  相似文献   

13.
虚痨第三“虚痨病,从何起,”“原注”:咳嗽吐血,五心烦热,目花,耳鸣,口烂,鼻干,气急,食不知味,赢瘦,惊悸,梦遗,往来寒热,怠惰,嗜卧,疲倦,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证,皆成痨病。“浅说”:中医所谓的“虚痨”,“痨”字同“劳”,指劳乏之意,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是中医认为人体任何器官的过用,或动作的过极,皆可因劳致(?)。“虚”字归纳中医书中有关各方面的描述,大致是指机体生理调节代偿  相似文献   

14.
骨质增生症藏医学认为是因“三因”(隆,赤巴,墙根)平衡失调所引起“劳伤瘀血,正精被风,潮湿受寒”等因索。祖国医学认为“五劳所伤”之说,即“久视伤血,久坐伤风,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等因素。现代医学认为与年龄、职业、外伤、自身、感染、先天等因素有关。自从2003年以来,我们应用青龙骨康珍宝丸(十味秦皮丸)治疗骨质增生症,受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题一:简释下列词语:1.五劳所伤。2.脉逆四时。3.透关射甲。4.壮水制阳。5.急下存阴。答:1.因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类伤损,即《素问·宣明五气篇》所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2.脉象不能随四时气候的改变而变化的病理现象。如:春不弦反沉,夏不洪反细,秋不毛反实,冬不石反毛。 3.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显露到指甲端,叫透关射甲,标志病势凶险。  相似文献   

16.
《金匾要略》论述的虚劳病范围很广,内容较杂,凡是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皆称为虚劳。因此需认真总结其辨证施治规律,从中归纳出证治特点,对于继承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三五劳七伤为发病原因“五劳”,指五脏之劳,即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亦包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食伤,忧伤,饮伤,居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亦包括《巢源》所说的“大饱伤牌,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  相似文献   

17.
大黄■虫丸是汉代张仲景所创的治疗“虚劳有干血”的著名方剂,为后世医家“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理论的形成开创了先河。造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仲景归纳为:“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所谓五劳,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指的是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之致病因素。而《诸病源候论》则指志劳、心劳、思劳、忧  相似文献   

18.
起居细节     
防感冒益健康保护三心,脑门(避免寒冷刺激或洗头后遭风吹)、背心、足心;冷水洗脸(10℃左右)美容保健,温水漱口(35℃左右)牙齿长久,热水泡足(55℃~70℃)胜似吃药;充分认识十要、十忌、十伤、十多十少。十要头要常梳、面要常擦、目要常转、耳要常揉、齿要常叩、津要常咽、腹要常摩、腰要常动、足要常搓、肛要常提。十忌忌晨裸头、忌湿地久坐、忌汗出扇风、忌冷着汗衣、忌憋尿便、忌烫澡、忌蹲便、忌独脚穿裤、忌头部急转、忌熬夜不眠。十伤久视伤眼、久行伤筋、久坐伤腰、久卧伤气、忧极伤心、多食伤胃、久立伤骨、过悲伤肺、暴怒伤肝、久听…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在古代文献中并无“肺结核”这个病名,根据中医书籍各家的记载,主要是包括在“肺劳”之内,此外更有“劳瘵”“虚劳”“风劳”“虚损”传尸”“尸注”“鬼注”……等名。在内经玉机真藏论上说:“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宣明五气篇上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些记载大部分是包含着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也说明了远在秦汉以前就有类似结核病的  相似文献   

20.
日常养生     
<正>十忌:忌早起科头,忌阴室贪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忌久观场演剧。——清·徐文弼《寿事传真》是以养生之法不远睡,不骤行。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疲,卧不及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