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它们与心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此研究通过当地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病人都知情同意。272例病人(男175例,女97例,平均年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BMI)为20~25 kg/m2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CTPA扫描,扫描范围为270~320 mm.第1组扫描模式为能谱CT扫描模式;第2~4组使用普通扫描模式,但噪声指数不同,分别为26、36、46,扫描参数为12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uto mA)和智能管电流调制技术(Smart mA);记录4组扫描模式的CTDIvol及DLP并取平均值,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计算上述扫描条件影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并取平均值,请3位影像学专家对影像进行双盲法评分,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SNR、CNR、评分值及有效剂量.结果 不同扫描模式下4组扫描模式产生影像的SNR平均值分别为25.55 ±3.13、23.32±2.63、22.38±1.83、20.11 ±2.88;CNR平均值分别为27.71 ±3.78、25.91 ±2.38、24.87±3.38、24.28±2.36;3位影像学家对上述影像主观评价平均值分别为4.52±0.52、4.55±0.22、4.51 ±0.16、4.21 ±0.32;不同扫描模式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17.77±2.26) mGy、(7.11±1.78) mGy、(6.07±1.16) mGy、(5.56±1.22)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89.89±25.68) mGy、(235.69±20.68) mGy、(178.23±19.56)mGy、(160.08±19.67)mGy,并将DLP转换为有效剂量值分别为(7.33±0.36) mSv、(3.52±0.22) mSv、(2.67±0.31) mSv、(2.41 ±0.18)mSv.4组间影像的SNR和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2,P>0.05),3名影像学专家的评分一致性较高(Kappa=0.859,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1组低67.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9.56,P<0.01);第4组的有效剂量较第2组低31.5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32,P<0.01).结论 CTPA能谱CT扫描模式和不同噪声指数(26、36、46)的普通扫描模式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普通扫描模式较能谱CT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低;不同噪声指数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区别,但其辐射剂量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优化扫描范围(FOV)对冠状动脉CT成像(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FOV为气管分叉处至心脏下缘1 cm;B组FOV根据平扫图像确定,即冠状动脉树上缘1 cm至心尖部心包即将消失的层面.记录患者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测量其对比剂增强水平.分析A、B两组的FOV、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FOV、ED分别为(15.31±1.51)cm、(15.10±2.00) mSv,均高于B组的(13.51±1.68)cm、(12.02±1.40)mS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303个节段,A组669个节段,B组634个节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段及左回旋支(LCX)近段CT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平扫图像优化冠状动脉CTA FOV,既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辐射剂量对头颅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辐射剂量行颅脑CT扫描对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例正常男性志愿者用 110~ 14 0kV ,180~ 36 0mAs分四组行轴位平扫 ;各影像按颗粒均匀性、脑灰白质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射线硬化等积分评定质量。结果 :共扫描 192次 ,12 0kV、2 40mAs以上组影像质量均达优良 ;130kV、30 0mAs以上组优片率更高。结论 :采用适当辐射剂量 ( >12 0kV、2 40mAs)行颅脑CT扫描能提高密度分辨力 ,增加SNR ,改善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80 kV)、B(100 kV)、C(120 kV)3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诊断信心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C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B组CTDIvol、DLP及ED较C组分别降低35.65%、34.00%及34.05%.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B2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C组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3组CNR、SNR值组间差异及两两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A、B2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图像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C组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的前提下,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因此,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6.
胃癌属于临床常见恶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CT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的常用方法,且随着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1]。多层螺旋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受到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认可[2]。基于此,本研究为探讨不同剂量64排CT增强扫描对图像清晰度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对我院96例胃癌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肩关节扫描的技术优化方案。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行肩关节CT检查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5例)在常规体位基础上开启自助管电流(CARE Dose 4D)和自助管电压(CARE KV)技术扫描,B组(21例)在A组基础上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进行扫描,C组(17例)在B组基础上固定120 kV进行扫描,观察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图像评分、SNR、CNR上均优于A、B 2组,在ED上B、C 2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侧手臂上举抱头、患侧放于身体一侧,同时将管电压固定在120 kV且开启CARE Dose 4D扫描能够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低电流、大螺距、个体化低对比剂)组合扫描方案在头颅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行头颅部CTA检查的患者120例进行实验,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管电流、常规对比剂水平检查,观察组60例采用低对比剂、低管电流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所获得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CT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辐射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个体化低剂量(低电流、大螺距、个体化低对比剂)组合扫描方案在头颅部CTA检查中应用获得图像质量与常规管电流、对比剂水平差异不明显,而患者吸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扫描方案更加合理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索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的不同方法的差异,以及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瞄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血管CT值及标准差SD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120 kV和80 mAs组、100 kV和130 mAs组,每组30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处理后,按优、良、差 3个等级进行评定,对3组进行图像质量等级比较。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值,与VR 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120 kV,150 mAs)、120 kV,80 mAs组和100 kV,130 mAs组VR图像等级为优的分别为93.3%、86.6%和96.6%。SD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8,CT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6。结论 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和130 mAs组的图像质量优于120 kV和80 mAs组。  相似文献   

12.
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检查中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作为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文从CT检查辐射剂量、优化参数及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途径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对螺旋与常规CT扫描的比较,图像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材料和方法:螺旋及常规CT扫描采用Somatom Plus全身CT扫描机。扫描体模:(1)玻璃球,直径1.5cm,误差〈10μm;(2)有机圆柱体,直径3.0cm,误差〈8μm;(3)水模,直径25cm。扫描条件相同情况下,在下述方面进行比较:(1)不同物体螺旋CT扫描图像还原性的影响;(2)不同螺距扫描与图像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颞骨CT的不同扫描方式对眼晶体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相同管电压和有效mAs下,对成人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横断位和冠状位的标准单层连续扫描、常规多层螺旋扫描以及改良的多层螺旋扫描。分析各种扫描方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被检体有效剂量,并使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晶体的器官剂量。结果 单层连续扫描时总体有效剂量为1.21 mSv,横断位扫描的晶体剂量为50.96 mGy,冠状位晶体剂量为1.73 mGy;常规多层螺旋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03 mSv,晶体剂量为40.17 mGy;改良的多层螺旋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03 mSv,晶体剂量为10.33 mGy。结论 相同管电压和有效mAs下,单层连续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的总体有效剂量和晶体剂量分别是常规螺旋扫描的1.51和1.31倍。改良的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可将螺旋扫描时的晶体剂量降低74.3%,可作为临床颞骨CT扫描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心率咯血患者,采用自由呼吸状态下320排CT单心动周期动态容积扫描,对支气管动脉CT成像(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151例心率≥65次/min咯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320排前瞻性心电门控动态容积CT进行自由呼吸下支气管动脉成像,按例数不等的完全随机区段分组法分成A、B两组,A组81例,B组70例。A组采用320排CT默认的多心动周期扫描生成多扇区图像A1,经2次重建获得单扇区图像A2;B组采用单心动周期扫描生成单扇区图像B。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指标,比较B组与A1、A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血管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对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对体循环-肺循环瘘检出的准确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B组与A组的辐射有效剂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42和3.06 mSv,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24,P<0.05);B组与A2组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中位数为4,明显高于A1组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84,P<0.05);B组和A1组图像SD值分别为(25.7±0.35)和(13.9±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83,P<0.05),B组和A1组SNR值分别为(38.5±6.9)和(48.4±10.6),B组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8,P<0.05),B组和A1组的CNR值分别为(31.61±8.80)和(45.36±13.01),B组亦明显低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5,P<0.05);两组检查的主动脉、肺动脉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2组对体循环-肺循环瘘检出的准确性中等偏高,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和0.864(Z=7.210、7.430,P<0.05),A1组的准确性较差,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Z=2.434,P<0.05);B组和A1、A2组灵敏度分别为80.0%、28.6%和76.2%。结论 320排单心动周期动态容积CT在降低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及对体循环-肺循环瘘CT检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受检者不同心率宽体探测器CT单个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连续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行CCTA检查的患者821例,检查前均不给予降心率药物,根据心率不同将受检者分为6组,A组(心率≤65次/min)132例;B组(心率66~75次/min)244例;C组(心率76~85次/min)145例;D组(心率86~95次/min)101例;E组(心率96~105次/min)101例;F组(心率106~135次/min)98例,比较6组CCTA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LAD)和右冠状动脉(RCA)中段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辐射剂量(E)客观指标差异,以及6组冠状动脉可诊断血管和评分等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 6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LAD、LCX和RCA的可诊断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组LAD、LCX和RCA 4分(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4、58.475、39.571,P<0.05);6组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32,P<0.05),B组辐射剂量最高,D组、E组和F组辐射剂量较低。结论 不同心率宽体探测器CT单个心动周期CCTA成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但是随着心率的升高图像质量下降,高心率组(心率>85次/min)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64层CT盆腔动脉成像中低mAs技术应用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50例日常盆腔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4例使用250mAs进行CT盆腔动脉成像,B组26例使用100mAs。通过cT机自动得到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对2组扫描数据分别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测量噪声及CT值。两组图像ROI的CT值、噪声、SNR、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名医师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A组盆腔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为2.9±O.1,B组为2.8±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DLP和ED分别为14.7、458.5±13.3和8.7±0.3,而B组分别为6.4、179.9±8.9和3。4±0.2,2组CTDI、DLP和E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问髂内动脉平均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评价144分支,B组评价156分支,A、B组优良者分别达到100%和98.1%。结论低mAs盆腔动脉扫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对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MR技术在不同辐射剂量条件下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54例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不同门静脉期扫描方案分为A组29例(120 k V,250 m As)和B组25例(80 k V,500 m As)。采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和IMR技术重建门静脉期原始数据,得到4组图像,包括A1组(120 k V,FBP)、A2组(120 k V,IMR)、B1组(80 k V,FBP)和B2组(80 k V,IMR),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及诊断信心度,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B组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42.7%(t=15.27,P<0.001)。A2组图像噪声低于A1组,B2组图像噪声低于B1组,而B2组SNR及CNR较其他3组均显著增高(F噪声=81.98、FSNR=65.19、FCNR=37.42,P<0.001)。各组低对比分辨率评分A2>B2>A1>B1(χ2=58.21,P<0.001),各组图像失真评分A1>B1>A2>B2(χ2=12.94,P<0.001),B2组与A1组、B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诊断信心评分A2>A1>B2>B1(χ2=34.06,P<0.001),A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比较,IMR技术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均可以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图像噪声并能提高图像质量,改变效果尤以80 k V、500 m As CT扫描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成像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胸部低剂量CT是一个研究热点[1],本文就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优化方案作一探讨。1材料与方法研究对像为随机选择来我院检查的32例健康知情同意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9~81岁,平均48岁。检查机器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层螺旋CT,研究对象均行低剂量和标准剂量扫描,选择在受检者吸气末屏气扫描。低剂量扫描方案为曝光剂量20mAs/层厚8mm/重建间隔重迭0%/过滤模式B20f smooth,标准剂量扫描方案为曝光剂量90mAs/层厚8mm/重建间隔重迭0%/过滤模式B40f medium,管电压120kV,图像矩阵512×512,准直2.5mm,螺距1.25。在…  相似文献   

20.
肺内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病变,但是在影像学上对病变作出良性、恶性定性诊断有困难[1-2]。肺结节 CT 靶扫描能提供更多的细节特征信息,帮助肺内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其对肺结节的诊断可靠性优于常规胸部 CT 扫描[3]。正确的 CT 扫描技术是提供优质 CT 图像质量的先决条件,笔者收集了一组肺结节 CT 靶扫描的影像资料,分析影响 CT 靶扫描图像成量质量扫描技术的因素,旨在提高 CT 靶扫描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