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术期持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急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入院的156例老年房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长间歇,需紧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中31例服用华法林,70例未服用任何抗凝治疗,分别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持续应用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内监测凝血酶原国际化比值(INR),并维持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剂量1.5-6.0 mg),不调整华法令剂量,并根据INR值,将抗凝组分为A组<2.0,B组2.0-3.0,C组>3.0.分别观察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结果 持续应用华法林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6.45%(2/31),未抗凝组为5.71%(4/7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症围术期继续服用华法林是可行的,不会增加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对2000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7例(10.3%),其中气胸1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3例,起搏器工作不正常2例,起搏器综合征5例,囊袋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脑梗死1例。结论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前准备,严格规范起搏器置入术的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尽量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囊袋破溃,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全身播散,甚至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我院1997-12至2007-12共有218例患者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其中2例发生囊袋感染,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植入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切开、分离、止血、缝合及制作囊袋都可引起血管损伤。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囊袋出血,造成伤口愈合延期、囊袋感染或起搏器植入术失败。现报告6例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8例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的情况:胸肌刺激症状4例,起搏器囊袋血肿2例,隔肌刺激症状2例,右室电极脱落2例。起搏器综合症8例,新出现房颤8例,新出现心衰6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慢性心衰10例,脑出血2例,呼衰2例,脑梗塞1例。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安置446例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 4 46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加以探讨。方法 所有患者行局麻后选择头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送电极至右心房或 (和 )右心室和 (或 )冠状窦 ,起搏器均置于同侧胸壁。结果 感染 5例、血肿 10例、囊袋破溃 6例、血气胸 10例、起搏器综合征 10例、感知障碍 7例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 2例、电池提前耗竭 3例、术后心律失常 3例、电极脱位 10例、电极断裂 2例。结论 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 ,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 ,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电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不同使用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混合痔Ⅲ期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对照组全程应用高频电刀行外剥内扎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法,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切口疼痛差异。术后随访120 d,观察切口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并予以量化评分。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0 d,两组患者切口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时,弯剪刀切除外痔辅以高频电刀止血,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切口瘢痕化。  相似文献   

8.
高龄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特点.方法 62例高龄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观察缓慢心律失常的类型、起搏模式、术中起搏参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起搏模式:植入单腔起搏48例、房室双腔起搏12例、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2例.术后电极脱位1例,囊袋积血1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经降低起搏频率等治疗,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 高龄患者起搏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起搏置入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常.高龄老年人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常遇静脉插管困难、起搏电极不能很好固定等问题.对于已有心功能不全和(或)慢快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后患者可以接受洋地黄治疗,心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者在术后如何进一步的进行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观察和探讨56例患者在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术后健康护理工作。结果:全部患者血肿及电极脱位发生率为7%。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使用5318对患者严密监测电极到住情况;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的色泽,局部有无血肿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制动和保持情绪稳定,可以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后电极脱位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要求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越来越多。术中使用各类高频电子设备对起搏器的干扰是外科医师最棘手的问题。2000—03至2009—05笔者运用双极电凝成功地为16例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10例为永久起搏器,6例为临时起搏器)进行了L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手术患者的术中护理观察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手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①31例患者经手术和护理后,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②经调查显示,31例患者的护理综合满意度为96.77%(30/31)。结论对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手术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促使手术安全、有效,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使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LC患者按奇、偶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A)组和高频电刀(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常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使用超声刀较电刀对机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若有条件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胸心外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先心病、瓣膜置换患者70例,其中有25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并配以临床护理措施,了解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临床起搏成功,起搏器应用时间(6.21±2.63)天,心率(110.22±5.23)次/min,SpO2范围96~100%,MAP范围8~10.8 kPa不等,尿量正常。25例患者术后顺利停用起搏器。结论做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工作,可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帮助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支气管镜介导下高频电刀治疗大气道结核的疗效评估。方法对132例气道内结核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显效81例(61.3%);有效43例(32.6%),总有效率为93.9%。132例中有32例少量出血,4例中等度发热,6例有胸部不适,经吸引或局部喷洒1:2 000肾上腺素而止血。治疗后出现发热及胸部不适者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治疗后未发生咯血、穿孔、大出血、窒息及病灶扩散等严重并发症。132例患者经治疗后管腔扩大,内径达10 mm,主支气管内径达7 mm以上。结论支气管镜介导下腔内高频电刀治疗大气管结核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应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单极高频电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4月213例住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71例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组)、73例使用超声刀(超声刀组)、69例使用单极高频电刀(电刀组),...  相似文献   

16.
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TR)在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植入时机。方法对24例(25眼)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袋内植入CTR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术中无悬韧带断裂范围扩大,白内障皮质注吸干净。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4者6眼,0.5~0.9者16眼,≥1.0者3眼。术后6个月散瞳检查,2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未见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R应用于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患者,利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有效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CTR利于术中操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穿刺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静脉溶栓治疗,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病情观察评估、早期介入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及营养支持.结果 19例置管溶栓患者在术前术后规范的治疗及护理下,1例溶栓48 h后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膜刺激征,转外科手术治疗.1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排便正常.出院后随访12个月,18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腹胀,排便正常.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术前评估准备、早期介入溶栓以及术后病情的严密监测、溶栓抗凝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阻滞患者安装DDD型永久起搏器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测定符合CHF伴有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阻滞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0岁)在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F、LVEDD),X线胸片的心胸比值.统计学方法为t检验.结果 EF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DD,心胸比值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F,LVEDD,心胸比值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上述各参数在RBBB与LBBB患者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EF在RBBB组和LBBB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BBB组:LVEDD,心胸比值在术前与术后1,6个月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BBB组各参数在术前与术后1,6个月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F伴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的药物时可以考虑安装DDD型永久起搏器.特别是伴RBBB的患者,一方面可保证用药安全,另一方面可部分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刀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频电刀组(n=56)和超声刀组(n=5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应激反应、甲状旁腺功能相关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小于高频电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超声刀组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均下降,且超声刀组高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8.9%(5/56),显著低于高频电刀组48.2%(2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选用超声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可较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使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实行PFNA手术治疗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进行一般护理、功能训练等指导。结果:4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无1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均恢复行走功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减轻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