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法(SSD)。CTA重建采用0.75mm层厚、0.7mm层间隔,延迟扫描时间采用提前监控、静脉团注法。两位放射专家用盲法分析CTA、DSA资料,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诊断。结果:36例SAH病例中,CTA发现32例37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支9个、颈内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主干5个、基底动脉2个,其中1例CTA检查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直径<3mm,DSA检查为阴性,其余均经DSA证实。4例SAH病例CTA、DSA检查均为阴性。CTA能够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毗邻关系,其敏感性为94.5%。动脉瘤直径大于3.0mm者,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CTA以VRT重建效果最佳。结论:CTA对于动脉瘤疑似患者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技术,能够精确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多层螺旋CT、CT血管造影、数字血管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中国知网(CNKI)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2005-01~2011-01,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的关于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5篇,各研究之间存在低度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96(95%CI:0.95~0.97)、1.00(95%CI:1.00~1.00);SROC下面积为0.9988,Q指数为0.9894。结论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DSA诊断价值相当,在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40岁,因突发昏迷伴恶心、呕吐半天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部异常扩张为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也是我国在脑血管疾病中致残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既往诊断颅内动脉瘤主要靠脑血管造影(IXSA)。随着螺旋CT的应用,CTA开始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因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等优良性能使图像质帚显著提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颅内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DSA的结果,来探讨MSCFA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和指导临床治疗两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破裂出血死亡率较高,需要早期诊断与治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操作简便,快速,经济,无创,准确性、敏感性高,能够准确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瘤颈与颅底骨结构、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可作为临床诊断动脉瘤首选方法和术前确定手术方案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比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的表现。结果:21例中,MSCTA发现21个动脉瘤,DSA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DSA只发现1侧,另1例MSCTA及DSA均未发现病变;21个动脉瘤中18个为圆形或类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6.9mm(2.2~15mm);21个动脉瘤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5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8个位于前交通动脉。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顷内动脉瘤的28例患者行CTA裣查,将啄始数据输入Vitrca2工作站,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8例3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3mm,最大2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7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CTA和DSA检查,对CTA的表现结合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经CTA共检出动脉瘤27个,其中25个经手术和DSA证实。1例CTA显示动脉瘤2个,DSA只显示1个,另1例CTA显示可疑动脉瘤2个,DSA显示正常。16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4%。结论16层CT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方面可与DSA媲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脑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法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在24例进行CTA造影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7例。有7例SCTA未见异常。在11例进行DSA造影的患者中,有10例与SCTA结果相符,仅1例DSA诊断小脑上动脉动脉瘤,而SCTA显示阴性。结论: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 三维血管造影容积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MS 3D-CTA)容积重建(VR)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9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MS 3D-CTA和DSA检查.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获得原始图像,所有病例均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20例同时有最大密度投影(MIP)辅助检查.VR和MIP后处理图像以及DSA图像由3位放射科医生用双盲法进行分析.结果DSA和手术证实83例共94个动脉瘤,其中单发74例,多发9例(7例2个动脉瘤,2例3个动脉瘤).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大小为1.3~32 mm,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548,P>0.05).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92.9%,准确度为95.9%,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89.7%;DSA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96.3%,准确度为97.5%,阳性预测值为98.9%,阴性预测值为92.9%.94个动脉瘤中,89个(94.7%)动脉瘤在VR图像上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DSA为57个(60.6%).结论MS 3D-CTA VR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是一种快捷、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MSCTA诊断15例脑动脉瘤,5例行DSA脑动脉造影,2例行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或容积投影(VR)法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同时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15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6个,其中椎动脉2个,基底动脉环5个,大脑前动脉5个,中动脉3个,动脉瘤显示直径3~25mm不等。5例DSA脑血管造影显示4个动脉瘤。CTA三维图像与MPR及原始横断面图像相结合及多角度观察法等对诊断很有帮助。5例行DSA患者CTA所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是否为峡颈或宽底与DSA结果基本相符。结论MSCTA对脑内动脉瘤显示清晰,三维CTA结合MPR及原始图像可使诊断更准确、客观,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48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48 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9例,其中累及无名动脉2例,左颈总动脉1例,腹腔干1例,左肾动脉受累2例,右肾动脉3例;Ⅱ型13例,无名动脉受累3例;Ⅲ型26例,其中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腹腔干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左肾动脉4例,右肾动脉9例,病变延及髂总动脉15例,假腔被血栓充填为动脉壁内血肿3例;48例中有45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口,显示率为93.7%.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7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行MSCTA检查,36例行DSA检查,12例同时行MSCTA和DSA检查,2例行MSCTA检查的同时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MSCTA和DSA的可信度平均得分分别为7.87分和8.50分(P〈0.05);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80%和91%。结论尽管MS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可信度略低于DSA,但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而且MSCTA通过三维后处理方法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周围的解剖结构,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外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9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检查,依据WASID狭窄标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进行重建及血管分析,给出诊断结果。结果:36例高血压患者患有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18.11%。共检查动脉1782条,狭窄动脉50条,总的动脉狭窄率2.82%。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MCA和PCA分别是两系统最易受累的动脉。非老年组的高血压病程大于20年和小于1年的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分别较其他病程组高,但各病程组及年龄组之间的颅内动脉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有效地检出并量化评价颅内动脉狭窄,可作为一种高血压性颅内动脉狭窄普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