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RCC)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对其认知水平。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61例RCC患者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RCC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诊治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相互关系。结果61例中病灶位于鞍内34例、累及鞍内鞍上24例,仅位于鞍上2例、累及鞍内鞍下(蝶窦)1例。MRI矢状位观察RCC多呈圆形、水滴状、哑铃状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冠状位观察RCC鞍内部分均居中对称。21例横径与纵径显著不成比例,19例囊内见漂浮结节。平扫病灶信号多样,增强后病灶主体均未见强化,13例见周边环形强化。手术治疗26例,随诊观察35例。结论RCC典型的MRI表现是垂体前后叶之间无强化的多变信号灶,冠状位铸状生长、囊内漂浮结节可作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仅症状明显的RCC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结果:囊肿位于鞍内4例,鞍内向鞍上延伸6例,完全位于鞍上1例,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边界清楚,囊壁菲薄。T1WI、T2WI示囊液均为高信号2例;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2例;其余7例,T1WI呈等信号2例,呈低信号5例,T2WI均为高信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影5例,囊壁见线样增强1例。结论:典型鞍区Rathke囊肿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需与鞍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5.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之CT及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32.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Rathke囊肿中,单纯位于鞍内者3例,直径均小于1.2cm;鞍内鞍上者4例,直径均大于1.2cm.CT及MRI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囊壁极少钙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仔细分析其CT及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垂体Rathke氏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诊断垂体Rathke氏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氏囊肿的病例共18例 ,均行常规及增强MRI检查 ,其中 9例加扫反转恢复 (IR)序列。结果 :所有 18例Rathke氏囊肿MRI均显示鞍内或向鞍上发展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 5例伴有液平面形成。病变直径小于 1cm者 4例 ;1~ 3cm者 12例 ;大于 3cm者 2例。MR呈短T1信号者 14例 ,其中长T2 9例 ,短T2 5例 ;MR呈长T1长T2信号者 4例。增强扫描 ,其中有 7例于囊肿边缘出现环形强化。囊壁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17例为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 ,其中 2例含有杯状细胞 ;1例混有假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1例合并有嗜酸性细胞垂体腺瘤。结论 :MRI对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不典型Rathke裂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28例,其中18例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总结其部位、信号、囊壁、胶样小体及强化方式的的诊断价值.结果:11例病变位于鞍内,17例位于鞍内及鞍上,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囊内容物信号表现多样,其中等T1长T2信号3例,短T1长T2信号7例,短T1短T2信号5例,短T1等T2信号1例,混杂T1、T2信号2例;囊内可见漂浮结节者6例;垂体窝内可见受压的正常垂体组织者16例.增强MRI:4例无强化,10例可见囊壁周围区域呈断续的线样强化.结论tMRI平扫能够清楚显示病变,但对于不典型Rathke裂囊肿的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增强MIU有利于同鞍区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鞍区Rathke裂囊肿的CT及MRI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囊肿多位于鞍内,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病变大小为0.5~3.2cm,平均1.35cm。CT多为低密度,MRI信号表现根据囊液成分的不同变化多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4例。增强扫描一般无增强。结论:CT和MRI对鞍区Rathke裂囊肿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应注意与垂体瘤和颅咽管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Rathke囊肿的囊内结节MRI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观察囊内结节的发生率、大小、信号特点及有无强化。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4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Rathke囊肿内出现结节,T1WI表现为高、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大小为0.3-1.1 cm,平均0.6 cm。增强扫描囊内结节无强化。结论:鞍区囊性占位内出现囊内结节,显示特征性信号并且无强化,有助于Rathke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Rathke's囊肿MRI王嵩孙兮文范卫君邓刚冯晓源沈天真患者男性,46岁。头痛、性功能下降2年,视力下降伴左睑下垂1.5年,全身浮肿半年。查体:神志清,双眼颞侧偏盲,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上睑下垂,左眼外展障碍。MRI检查:鞍区见一类圆形囊性占位,大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16例,均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2例囊肿位于鞍内,1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根据囊肿内容物的不同表现为多种MRI信号,其中9例呈短T1、长T2信号,3例呈短T1、等T2信号,2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呈等T1、长短混杂T2信号;增强扫描仅1例囊肿边缘轻度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虽然少见,但仔细分析其MRI表现,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26例Rathke囊肿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10例位于鞍内,16例位于鞍内和鞍上。1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1例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其中5例T2WI上囊内显示类圆形低信号结节,16例行增强扫描,仅4例囊肿边缘出现轻度增强。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仔细分析其MRI表现,有助于术前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结果 17例Rathke囊肿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10例位于鞍内,7例位于鞍内和鞍上。MR信号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7例长T1、长T2,6例短T1、长T2,2例等T1、等T2,1例等T1、长T2,1例短T1、短T2。6例行增强扫描,3例无增强,3例囊肿边缘增强。结论 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内或鞍内和鞍上的囊性占位,MRI信号多样,但结合MRI形态、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Rathke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thke囊肿是一种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良性上皮性囊肿.1913年由Goldzieher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内容物性质及影像学表现上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术前经常易误诊为囊性颅咽管瘤,囊性垂体瘤,垂体瘤卒中,蛛网膜囊肿等疾病,所以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由于以上病变的病理性质、生物学行为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亦不同.因此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于临床治疗、处置及病人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Rathke囊肿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介绍,包括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表现等,着重介绍CT、MRI等影像学相关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与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筛选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和48例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MRI影像学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病灶位置、形状、冠状面对称性、体积、信号均质性、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征象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病灶位置、冠状面对称性、体积、信号均质性、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在两组疾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病灶体积(AUC=0.886)、增强边界光滑(AUC=0.885)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囊内结节诊断Rathke囊肿特异度高(95.8%),鞍旁结构受侵、分隔征及液液平面征诊断垂体瘤卒中特异度高(分别为100%、100%和97.5%)。结论:病灶体积、强化边界、鞍旁结构受侵、分隔、液液平面及囊内结节等影像学特征有助于T1WI高信号Rathke囊肿与出血性垂体瘤卒中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FLAIR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1例髓母细胞瘤中,19例位于小脑蚓部(占90%),2例位于小脑半球(占10%)。发病年龄5~41岁,15岁以下11例(占52%)。肿瘤平均大小约33mm,18例病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周边模糊。圆形或类圆形11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分叶5例。16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MRI扫描,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等、稍高信号,DWI序列病灶实性成分呈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ADC)图呈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不同程度强化。12例病灶周边见不规则水肿。结论:小脑髓母细胞瘤具有典型好发部位及特征性MRI影像表现,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位于脊髓内.除1例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1例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外,余12例病变平扫均表现为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其中1l例信号均匀,l例信号不均.6例增强扫描,4例无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强度等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