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根据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和无复流组27例,血流正常组9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结果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IL-17、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是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血清IL-17水平升高与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检测IL-17对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2例,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形成。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支架置入治疗。另外30例未抽吸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即刻造影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并记录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介入治疗前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与常规PC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抽吸组的TIMI 3级血流高于常规组(87.5%vs.53.3%,P<0.05),TIMI 0级血流发生较常规PCI组低。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介入手术时间均无差异,但是抽吸组的直接支架置入率显著高于常规PCI组(68.7%vs.3.3%,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经导管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可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流,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脉术中提前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无复流、慢血流疗效.方法 选自2019年1月—2020年4月该院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PCI术前注射硝普钠,对照组患者在发生无复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差异,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82例,按照血栓负荷状态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17例与低血栓负荷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介入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死亡率等临床结果差异。结果与低血栓负荷组患者比较,高血栓负荷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更高、用于处理无复流或慢血流的药物用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TIMI3级血流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高血栓负荷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风险,血栓抽吸、抗栓、扩冠等综合措施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 Phenomenon)是指指PCI后冠状动脉原狭窄病变处无夹层、血栓、痉挛和明显的残余狭窄,但血流明显减慢(TIMI 0-1级),冠脉所支配的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它一直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病人介入治疗后,血流仍不能完全恢复的一个严重并发症[1]。ACS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使患者死亡、再梗死、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状况.[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之间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69例,分成无复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其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术中记录及介入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有29(17.2%)例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象.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梗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比例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在冠状动脉开通时间、CK-MB、cTnI水平、ST段回落程度、术中最大扩张压力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状动脉开通时间长、CK-MB与cTnI水平高、先预扩张再支架、术中扩张压力大等可能有关,无复流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AMI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2014年诊断为STEMI并行PCI手术的患者486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为TIMI血流3级组(n=364)与无复流/慢血流组(n=122),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无复流/慢血流组血清总胆红素[(11.3±5.1)μmol/L vs(12.6±5.4)μmol/L]、直接胆红素[(4.2±1.5)μmol/L vs(4.6±1.8)μmol/L]均低于TIMI血流3级组(t分别为2.400、2.419,P均0.05)。结论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组STEM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TIMI血流3级组。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洪云飞  李易  李建美  杨锋  卢竟前 《临床荟萃》2006,21(21):1558-155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是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而目前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也无令人满意的方法。我们从2004年5月开始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并取得初步经验,现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无复流(no reflow)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虽然已解除心外膜冠状动脉机械性梗阻,但血流仍持续减低或阻断,表现为造影剂排空延迟并伴有缺血症状。在选择性PCI时无复流的发生率为0.6%~3.1%,心肌梗死急诊PCI时高达11%~30%。无复流影响PCI近期和远期预后,无复流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增加,病死率为心肌组织血流恢复正常患者的10倍,无复流已经成为心源性死亡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地尔硫(艹卓)在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8年11月本院行急诊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9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单用组于PCI后应用替罗非班5 ml/h,联用组则在单用组基础上冠脉内推注地尔硫(艹卓)0.2 mg,持续用药48 h.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观察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变化.结果 两组用药后均能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计帧数,且联用组效果更显著(P均<0.0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亦无一例死亡.结论 替罗非班是治疗冠心病PCI中无复流的有效药物.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地尔硫(艹卓)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其中21例患者入选硝普钠组,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超选择性IRA内注射硝普钠100μg,2秒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22例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 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复流现象,硝普钠组所有患者IRA血流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7±7.0)帧降至(26.5±5.8)帧,而对照组从(84.5士6.5)帧降至(39.8±10.7)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EK血栓抽吸导管联合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 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对急性重症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25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 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开通,20例患者血流达到TIMI 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 0~2级).急诊介入手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 结论 ECMO支持下,能促进重症AMI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为重症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从而提高了重症AMI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外周血微小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使RNA(SIRT1 mRNA)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复流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首次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TIMI分级分为无复流组44例和再灌注组62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12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血清中miR-34a、SIRT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二者表达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再灌注组相比,无复流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iR-34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CI术后患者血清中miR-34a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78,P<0.05)。miR-34a表达水平升高、SIRT1 mRNA表达水平降低是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34a在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IR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R-34a、SIRT1 mRNA可能参与了A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丽萍 《全科护理》2013,11(22):2042-204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病人均成功行PCI手术治疗,植入支架40个,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血流级发生,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Ⅲ级血流100%,术后平均住院2周,胸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加强在PCI术中、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