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变异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肾内科229位MHD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及患者转归资料。根据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变异度(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DWG-CV)三分位数0.374(0.287,0.410),将患者分为IDWG高变异组、IDWG中变异组和IDWG低变异组3组。分析IDWG-CV与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229例患者平均年龄(61.79±14.47)岁,平均透析龄(58.93±21.10)月,死亡患者55例(24%),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24例(10.5%)。IDWG-CV高变异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χ^(2)=8.724,P=0.013),全因死亡率高于IDWG-CV中变异组和IDWGCV低变异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74)。结合IDWG是否达标的亚组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且高变异组的全因死亡分别高于其他5组(χ^(2)=22.351、2.030、11.379、0.765、11.831,P<0.001、0.154、0.001、0.382、0.001)心血管死亡较其他5组相比最高(χ^(2)=11.672、7.506、10.201、1.851、7.305,P=0.001、0.006、0.001、0.174、0.007)。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2.365,95%CI:1.160~4.822,P=0.018)、少尿(HR=0.525,95%CI:0.284~0.972,P=0.040)、低蛋白血症(HR=0.291,95%CI:0.162~0.522,P<0.001)和高IDWG(HR=3.385,95%CI:1.909~6.002,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HR=0.223,95%CI:0.087~0.575,P=0.002)和高IDWG(HR=3.318,95%CI:1.387~7.940,P=0.007)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DWG未达标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达标的患者(χ^(2)=26.570、10.423,P<0.001、0.001);IDWG高变异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变异组和中变异组的患者(χ^(2)=7.116、10.097,P=0.028、0.006)。结论MHD患者IDWG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高,其中IDWG不达标且变异度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控制IDWG达标且低变异度可能更有益于提高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住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6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分析入院FT3水平与CHF患者6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FT3三分位水平将患者分为FT33.45pmol/L(63例)、3.45~4.71pmol/L(64例)、4.71pmol/L(63例)3组。FT3 3.45~4.71pmol/L组糖尿病患病率、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FT33.45pmol/L组和FT34.71pmol/L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T3 3.45~4.71pmol/L(HR=0.475,95%CI:1.181~4.631,P=0.019)是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516,95%CI:1.103~5.443,P0.01)和糖尿病(HR=2.116,95%CI:1.218~5.652,P=0.021)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FT3 3.45~4.71pmol/L(HR=0.567,95%CI:0.198~0.896,P=0.023)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NTproBNP(HR=1.643,95%CI:1.132~5.467,P0.01)和糖尿病(HR=2.253,95%CI:1.198~5.451,P=0.031)是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T3 3.45~4.71pmol/L的重度CH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低,同时该水平FT3也是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首诊于急诊科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5年生存状况以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北京地区AHF注册登记研究中AMI后并发AHF的患者纳入研究,以5年全因死亡作为终点对患者进行随访,构建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影响AMI后并发AHF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395例患者纳入研究,245例(62%)于5年随访期内死亡。入院时心率(HR=1.006,95%CI:1.001~1.011,P=0.022)、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HR=1.383,95%CI:1.058~1.806,P=0.017)、Killip心功能分级Ⅳ级(HR=1.836,95%CI:1.246~2.704,P=0.002)、并发心房颤动(HR=1.402,95%CI:1.010~1.945,P=0.043)、既往慢性肾脏病(HR=1.753,95%CI:1.235~2.488,P=0.002)、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HR=1.272,95%CI:0.865~1.277,P=0.088)、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位于第三分位数(HR=1.597,95%CI:1.026~2.486,P=0.038)为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钠水平(HR=0.978,95%CI:0.956~1.001,P=0.064)、接受再灌注治疗(HR=0.558,95%CI:0.412~0.755,P<0.001)、随访期间坚持服用利尿剂(HR=0.626,95%CI:0.433~0.905,P=0.013)、β-受体阻滞剂(HR=0.455,95%CI:0.329~0.628,P<0.001)、抗血小板药物(HR=0.521,95%CI:0.381~0.714,P<0.001)以及他汀类药物(HR=0.650,95%CI:0.477~0.886,P=0.006)为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AMI后并发AHF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及其他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比例偏低,远期预后差,通过规范诊疗措施有希望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U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多元Cox回归方程法分析MHD患者SUA和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SUA对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效果。 结果 共入选436例MHD患者,男性270例(61.9%),中位年龄60(48,67)岁,中位随访时间59.7(38.4,60.9)个月。根据SUA水平的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3组:低SUA组(SUA≤399 μmol/L,n=149)、中SUA组(SUA 400~460 μmol/L,n=144)、高SUA组(SUA≥461 μmol/L,n=143)。在随访期间共130例死亡,其中90例(69.2%)死于心脑血管疾病。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UA组患者总生存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生存率低于中UA组和高UA组。采用Cox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结果显示SUA水平每增加10 μmol/L,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6%(HR=0.974,95%CI 0.952~0.996,P=0.022),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3.7%(HR=0.963,95%CI 0.937~0.991,P=0.008);低SUA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高SUA组(分别HR=1.841,95%CI 1.138~2.979,P=0.013;HR=2.353,95%CI 1.288~4.300,P=0.005)。结论 低SUA水平是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增生在全因死亡和MAC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的MHD患者,收集其死亡或MACE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及PT增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资料较为完整的MHD患者70例,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基线平均年龄(60.07±13.62)岁、透析龄(58.37±50.17)月;男性占61.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44.3%(31/70),MACE发生率34.3%(24/70)。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3.707,P0.001)、PT增生的比例(χ~2=8.504,P=0.004)及CaCS值(Z=-3.536,P0.001)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血磷(t=-1.222,P=0.226)、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t=1.877,P=0.065)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增生和高龄是全因死亡(PT增生HR=2.422,95%CI:1.081~5.427,P=0.032;年龄HR=1.054,95%CI:1.013~1.097,P=0.032)和MACE(PT增生HR=9.117,95%CI:2.195~37.877,P=0.002;年龄HR=1.055,95%CI:1.003~1.110,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增生组全因死亡(χ~2=5.760,P=0.016)和MACE事件(χ~2=6.794,P=0.009)发生率高于PT非增生组。分析PT增生的相关因素发现高血磷(OR=125.805,95%CI:5.009~3159.418,P=0.003)和长透析龄(OR=1.023,95%CI:1.000~1.046,P=0.047)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增生是全因死亡和MACE的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升高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早期干预导致PT增生的危险因素,如高磷血症等,可起到降低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及全因死亡的预测意义。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透析龄、血压、血钙、血磷、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等,测定患者单次透析前CFPWV,并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死亡原因,绘制生存曲线,明确CFPWV在MHD患者中的临床预后意义。结果具有不同水平CFPWV患者(大于等于13m/s、小于13m/s)的远期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CFPWV小于13m/s的患者累积生存率及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生存率高于CFPWV大于等于13m/s的患者;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 1.052,95%CI 1.019~1.086,P=0.002)以及是否患有糖尿病(HR 2.972,95%CI 1.240~6.590,P=0.007)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FPWV(HR 5.697,95%CI 1.460~22.235,P=0.012)及年龄(HR 1.080,95%CI 1.014~1.150,P=0.017)、糖尿病(HR 5.961,95%CI 1.590~22.354,P=0.008)、平均动脉压(HR1.056,95%CI 1.003~1.112,P=0.038)、脉压(HR 0.952,95%CI 0.911~0.995,P=0.030)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FPWV的不同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更高的CFPWV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白蛋白(albumin,ALB)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民航总医院在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预后,评估CRP、ALB与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314例,平均年龄(63.32±13.57)岁,透析龄65.00(43.75,100.00)个月,死亡患者88例(28.03%)。CRP阳性(≥3 mg/L)157例(50.00%),ALB阳性(38g/L)126例(40.13%)。CRP联合ALB将患者分为双阴性组109例、单阳性组127例和双阳性组78例,全因死亡分别占13.76%、26.77%和50.00%(χ~2=29.766,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双阴性、单阳性、双阳性累积生存率依次降低(χ~2=39.380,P0.001)。多因素COX回归提示,年龄(HR=1.022,95%CI 1.001~1.045,P=0.044)、糖尿病(HR=1.665,95%CI 1.068~2.596,P=0.024)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血肌酐(HR=0.998,95%CI 0.997~0.999,P=0.005)是保护因素。CRP联合ALB单阳性作为参考,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1.709,95%CI 1.027~2.843,P=0.039)。结论和单独CRP或ALB相比,CRP联合ALB与死亡更相关,双阳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17-11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76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预后情况。根据STEMI患者入院时的NPAR三分位间距,分为A组(159例)、B组(159例)、C组(158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C组比A组和B组具有更高的住院病死率(13.3%vs.3.8%vs.1.3%,P0.01)和远期病死率(22.8%vs.5.0%vs.7.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组累计生存率低于A组和B组(77.2%vs.95.0%vs.92.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PAR是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 vs.B)HR=4.595,95%CI:1.126~18.753,P=0.034;(A vs.C)HR=7.292,95%CI:1.926~27.610,P=0.003]。结论:在急诊早期,NPAR是预测STEMI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透析前基线尿酸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尿酸 三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三组UA(umol/L):M1(<387),M2(387-519),M3(≥519)。计算UA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比(HR)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UA每增加20umol/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HR=1.04,95%CI:1.00-1.08)。M3较M1的全因死亡率较高,HR为2.04(95%CI:1.01-4.12),且透析3年内UA对死亡风险预测价值更高。结论:尿酸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透析前UA升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长腹透患者生存时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入院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沧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自发病至入院1个月内的患者,每名患者入院后即刻化验直接胆红素。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实验室化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冠脉介入资料。研究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最后一名入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8年10月。研究最终入选患者284例,其中男性202(71.1%)例,平均年龄(61.48±11.99)岁。中位随访日期33(28,36)个月,期间共33(11.6%)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者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0(2.70,8.00)μmol/L与3.40(2.50,4.60)μmol/L,P0.01]。取所有患者直接胆红素中位数3.5μmol/L作为分组的界值,分为3.5μmol/L组(n=140)即高值组和≤3.5μmol/L组(n=144)即低值组。低值组死亡率为6.2%(9/144),高值组死亡率为17.1%(24/140),两组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全因死亡为终点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胆红素组对比,高胆红素组全因死亡风险增高(HR=2.653,95%CI 1.233-5.709,P=0.013)。在纳入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年龄,是否保守治疗,围手术期LVEF,Syntax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6.575,95%CI 1.227-35.231,P=0.028)。进一步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ROC)0.659,95%CI0.550-0.768,P0.01】。结论入院直接胆红素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胆红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所有患者随防至2022年8月。分析ML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25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5.2%,平均年龄(57.0±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2.0(11.0,27.0)月,至随访终点62例(23.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R(HR=6.251,95%CI:2.654~14.723,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119,95%CI:1.057~1.184,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HR=1.001,95%CI:1.000~1.001,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MLR与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4.81,95%CI:1.32~17.53,P=0.017)。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人群中,MLR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MLR的升高,生存率逐渐下降(Log-rank检验χ^(2)=12.248,P=0.007)。结论MLR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MHD患者生存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老年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变化,评估其在疾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1年6月~2010年6月共448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检测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炎症指标。了解NTIS的发病率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NTIS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血沉(ESR)水平明显高于非NTIS组。甲状腺水平越低,炎症标志物种类越多。NTIS组FT3水平明显低于非NTIS组,低FT3水平是唯一死亡预测因子。结论老年NTIS患者中低FT3水平是最敏感的独立的短期死亡预测因子。低FT3可以作为NTIS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作为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用于评估多种病理条件下的营养状况。本文系统评价GNR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章。结局指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检索的截止日期是2020年11月。通过Review Manager 5.3提取和汇集HR值及其95%CI及其他的相关信息。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10 16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未设定截断值时,GNRI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结局(HR=0.96,95%CI:0.94~0.98,P0.001)、心血管死亡率结局(HR=0.94,95%CI:0.91~0.980,P0.001)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血管事件结局(HR=0.96,95%CI:0.86~1.08,P=0.510)无统计学意义。设定截断值后二分类值GNR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结局(HR=2.13,95%CI:1.84~2.46,P0.001)、心血管死亡率(HR=2.00,95%CI:1.04~3.88,P=0.04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NR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有关,GNRI可以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总的风险比(HR)及95%CI,并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有无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7篇队列研究。总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对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改善作用(HR=0.79,95%CI:0.60~1.04,P=0.098)。根据肺癌病理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显著降低小细胞肺癌(SCLC)的全因死亡率(HR=0.52,95%CI:0.29~0.91,P=0.022),而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HR=0.78,95%CI:0.46~1.33,P=0.361)和混合型肺癌(HR=0.99,95%CI:0.60~1.64,P=0.977)的全因死亡率无显著影响。根据种族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中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肺癌的全因死亡率(HR=0.47,95%CI:0.33~0.67,P=0.000,I2=0.00%),而在非亚洲人群未观察到两者存在显著相关(HR=0.97,95%CI:0.73~1.31,P=0.83,I2=80.2%)。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未显示存在发表偏倚证据(Begg:P=0.764;Egger:P=0.854)。结论本项Meta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SCLC患者的预后,而对NSCLC的预后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营养风险指数(the 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的年度变化(ΔGNRI)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398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数据,计算患者基线期和1年后GNRI的变化差值(ΔGNRI)。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G1),GNRI≥91.2且ΔGNRI≥0%;G2组:GNRI≥91.2且ΔGNRI<0%;G3组:GNRI<91.2和ΔGNRI≥0%;G4组:GNRI<91.2且ΔGNRI<0%。考察ΔGNRI和基线GNR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组间差异。多元COX回归模型计算各组死亡率的调整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 HR)和95%CI。结果ΔGNRI中位数为0.16(0.07,0.46)。ΔGNRI与基线GNRI呈负相关(ρ=0.199,P=0.005)。中位随访3.7(1.9,6.9)年,期间共有108例患者死亡。基线GNRI<91.2[a HR(95%CI):2.59(1.54~4.33),P<0.001]和ΔGNRI<0%[a HR(95%CI):2.33(1.32~4.32),P=0.003]是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G1、G2、G3和G4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8%、43.2%、39.9%和19.2%(Log rank检验:χ^(2)=18.654,P<0.001)。以G1组为参照,G4组全因死亡率的a HR(95%CI)为3.88(1.62~9.48),0.003。结论GNRI的年度变化与基线GNRI呈负相关,能较为准确预测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类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接受长期MHD患者31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血管通路并发症事件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组(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参数及全因死亡差异。结果共纳入310例MHD患者,男性184例(59.4%),年龄(65.69±13.11)岁。2组患者开始透析年龄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02;χ~2=11.792,P=0.007)。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高于AVF组(χ~2=5.120,P=0.024),AVF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生率高于TCC组(χ~2=4.696,P=0.030);经过50.00(25.00,73.25)月随访,219例患者死亡,男性(HR=1.384,95%CI:1.042~1.839,P=0.025)、开始透析年龄(HR=1.036,95%CI:1.023~1.049,P=0.001)、心血管疾病史(HR=1.698,95%CI:1.244~2.318,P=0.001)、使用TCC血液透析(HR=2.264,95%CI:1.703~3.009,P=0.001)、糖尿病肾病(HR=1.734,95%CI:1.322~2.275,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VF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更高,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使用TCC透析、开始透析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甲状旁腺激素(PTH)及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PLR、PTH及CRP水平。统计随访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分别为14.78%和13.0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LR>300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PLR≤30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4.001,P<0.05);且CRP>6 mg/L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CRP≤6 m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5,6.276,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年龄、收缩压、血糖、PLR及CRP均与患者全因死亡(HR=2.835,3.111,2.389,3.912,3.274,P<0.05)和心血管死亡相关(HR=2.821,3.1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相关。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RDW与CVD及预后的相关性尚无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DW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共286名,随访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7.2月,286名血液透析患者中96人(33.5%)死亡,57人(19.9%)发生心血管死亡,119人(42%)发生心血管事件。多因素生存分析,经校正后,RDW仍是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值分别为1.36(95%CI 1.17~1.58,P0.001)、1.38(95%CI 1.16~1.64,P0.001)和1.22(95%CI1.06~1.40,P=0.006)。结论 RDW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中患者水平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变异性(variability,Var)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临床实践模式对患者的贫血管理产生影响,同时影响患者水平Hb-Var及整体透析机构水平(facility-leve,FL)Hb-Var(FL Hb-Var)。本研究旨在明确患者水平Hb-Var及FL Hb-Var与透析患者死亡风险间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数据登记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纳入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前稳定血液透析3个月的患者,患者在基线期(2010年1月至6月)存活,且测量3次以上Hb水平。患者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至少10名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透析室进入本研究。选取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因,删失时间及原因,是否发生死亡,死亡时间,以及基线期间3次Hb结果。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按FL Hb-Var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进行对比分析。建立2种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水平Hb-Var及FL Hb-Var与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包括91个透析机构共2013例患者。随访中276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删失。患者水平Hb-Var最高组(即8.8 g/L)与最低组(4.4 g/L)相比HR为1.475,(95%CI1.105~1.968,P=0.008)。与年龄40岁患者相比,年龄65岁的患者HR为6.764(95%CI 2.983~15.339,P0.001)。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全因死亡风险HR为1.280(95%CI 1.007~1.627,P=0.044)。ESRD病因为糖尿病(HR=1.000)及高血压(HR为=0.700,95%CI 0.458~1.070,P=0.100)的患者预后较差,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较好(HR为=0.521,95%CI 0.458~1.070,P=0.004)。FL Hb-Var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死亡风险增加42.2%(HR=1.422,95%CI 1.056~1.914,P=0.020)。结论 HD患者水平HbVar适度波动不影响死亡率,但波动过大(患者水平Hb-Var8.8g/L)则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年龄65岁、男性、ESRD原发病为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FL Hb-Var显著增高的透析机构,其机构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改善透析机构的贫血管理实践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类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3年生存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的MHD患者216例,随访3年。根据血管通路类型分2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st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组和带隧道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组。观察终点为患者3年全因死亡。结果(1)216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86例(39.8%),糖尿病肾病60例(27.8%),男性132例(61.1%),TCC组55例(25.5%)。(2)2组死亡原因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676,P=0.879);AVF组第一位死亡原因是心血管事件(39.5%),其次是感染(30.2%),TCC组分别是感染(39.3%)和心血管事件(35.7%)。(3)随访期间AVF组累积生存率高于TCC组(χ^(2)=9.618,P=0.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854,95%CI:1.766~4.612,P<0.001)、透析龄(OR=0.973,95%CI:0.963~0.983,P<0.001)、原发病(OR=2.296,95%CI:1.435~3.673,P=0.001)、血管通路类型(OR=2.091,95%CI:1.294~3.378,P=0.003)、白蛋白(OR=4.281,95%CI:2.050~8.938,P<0.001)和胸部CT影像(OR=0.409,95%CI:0.255~0.655,P<0.001)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重要因素。(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原发病、年龄、透析龄、白蛋白、血管通路及胸部CT影像后,维持性血管通路类型(OR=0.921,95%CI:0.545~1.557,P=0.759)对全因死亡无直接影响;透析龄(OR=0.976,95%CI:0.966~0.986,P<0.001)、低白蛋白(OR=2.898,95%CI:1.327~6.330,P=0.008)和胸部CT影像改变(OR=2.060,95%CI:1.258~3.376,P=0.004)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VF与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存无直接影响;积极纠正营养不良,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有效防治肺部炎症,改善CT影像异常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