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86-988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下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行康复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2w后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运动耐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更低,运动耐量更高(P<0.05)。结论思维导图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2.
陈玉娇  李爱华  郭莉  郝敬荣 《妇幼护理》2023,3(16):4027-4029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行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收集,记录和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 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难眠、腰背部不适、尿潴留、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 PCI 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月31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干预前后两组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56-1558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对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影响效果。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急性心肌梗死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1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每组57例,比较两组护理1w和1个月后SDS、SAS评分、SCL-90评分以及满意度。观察组护理后1w和1个月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CL-90评分中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08年1~12月,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SAS、SDS评分变化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70例急诊PCI术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采用英文版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MIDA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IDAS评分、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SAS、SDS、SCL-90、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门诊单双日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rathel)、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推动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效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7例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及临床症状。结果: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沈斌  李倩晓 《护理与康复》2019,18(10):62-6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状态评分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室壁运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后胀痛、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进行早期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本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人文关怀模式干预,对比2组PCI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心梗复发率,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价2组情绪及心绞痛程度,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PCI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梗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LVEF高于对照组,而其HR、CK-M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人文关怀住院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治疗患者护理中,可明显提高PCI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同时改善其实验室指标、情绪及心绞痛程度,降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评分(SF-36)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更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对老年脑血管瘤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脑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和音乐疗法模式。分别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2周和3周后对患者进行各项功能评估。本研究采用Mo CA评估量表进行认知能力评分,采用PQSI量表测定睡眠障碍,并进行SDS和SAS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康复率、并发症和死亡例数。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MoCA和PQ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周和3周,观察组MoCA明显高于对照组,PQSI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2周和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康复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并发症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瘤早期护理干预和音乐疗法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对自身状况做出正确评价,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陛心肌梗死患者负f生隋缮及.D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8年1-12月,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仅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2组SAS、SDS评分变化及心绞痛的发生情况,进行t检验和r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治疗性沟通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于四肢伤残工伤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四肢伤残工伤病人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当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康复治疗前以及康复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及康复状态情况。[结果]入院当天两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康复状态量表评分(MR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SAS、SDS、MRSS评分均有上升(P0.05);试验组SAS、SDSS、MRSS评分均有下降(P0.05);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SAS、SDS、SDSS、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SAS、SDS、SDSS、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前试验组SAS、SDS、SDSS、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结束时试验组SAS、SDS、SDSS、M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心理症状,促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接受后续康复治疗,从而有效地改善病人康复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行断指再植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再植患指成活率和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植成活率及护理后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和手指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急诊绿色通道,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