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阈值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和局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治疗前组46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组14例和放疗后纤维化组17例(3组共77例)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各组病灶的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鼻咽癌治疗前组的灌注参数阈值并评价其对放疗后局部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值(PS)均高于放疗后纤维化组,但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低于纤维化组,且统计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各灌注值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治疗前组的BF、BV、MTT和 PS阈值分别为 210 ml·min-1·100 g-1、8.21 ml/100 g、8.92 s和14 ml·min-1·g-1,各阈值对NPC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100%、100%、100%和71.34%,特异性分别 为94.12%、88.24%、35.29%和58.82%.结论 MSCT灌注参数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局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20例、鼻咽癌治疗前组15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14例和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组22例(4组共71例)研究对象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各组病灶区局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结果NPC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复发组之TDC形态与其余2组明显不同;各组血流量(BF)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1);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均数两两比较,除纤维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数两两比较,仅对照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NPC放疗前、后局部不同病理结构的CT灌注参数和TDC具有不同特点。CT灌注成像技术对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local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后称复发瘤)各CT灌注参数阈值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31例复发瘤和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6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患者(后称纤维化组)进行鼻咽部病灶区CT灌注成像扫描,以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作为感兴趣血管测量各CT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复发瘤各CT灌注参数阈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复发瘤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阈值分别为347.02 ml·min-1·g-1、13.74 ml/100 g、1.82 s、15.39 ml·min-1·g-1,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30%、83.90%、66.70%、93.50%,特异性分别为93.90%、97.00%、60.00%、88.50%.结论 鼻咽癌MSCT灌注阈值对鼻咽癌局部复发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是鼻咽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放疗。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是常见表现,纤维化提示病情稳定,复发需进一步治疗。CT、MRI虽对放疗后复发和纤维化的评价有一定价值,但其存在局限性。目前f MRI技术发展迅速,在鼻咽癌诊断与随访的应用中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且其具有无创、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优点,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应用中更有价值。现就DCE-MRI、PWI、DWI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和复发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鼻咽癌放疗后f MRI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鼻咽部病变患者行常规MR及DWI检查,分别从鼻咽部粘膜特征,鼻咽部良恶性病变ADC值进行分析并与2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DWI对鼻咽癌(NPC)T分期的诊断效能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与NPH在病灶的对称性、厚度及信号强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NPC患者鼻咽壁、斜坡及椎前肌的ADC值与NPH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H患者鼻咽壁的ADC值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对鼻咽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DWI对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测定ADC值有助于对鼻咽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NPC的T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成像(PWI)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病理学基础.材料和方法:35只SD大白鼠随机分4组,A组(5只)假手术对照组,B、C、D组(各10只)行线栓法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制作后,再灌注前、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行DWI、PWI、T1WI、T2WI扫描,将检查结果与TTC染色及病理检查比较.结果:B组再灌注后DWI异常信号相对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C组再灌注7d时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未见异常.D组再灌注后24hDWI异常信号面积较前增大(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D组感兴趣区ADC值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B、C组CBF、CBV图基本恢复正常,MTT图显示局部血流时间延长,D组较B、C组血流恢复更不均匀、不完全,局部存在灌注缺损.结论:DWI能反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变化,PWI能反映再灌注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复发的增强前后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Gd-DTPA增强前后MR I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RNPC)与放射性纤维化(RF)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MR平扫显示鼻咽部或邻近区域有软组织肿块的2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行Gd-DTPA增强MR I检查.RNPC22例,RF6例,炎性肿块2例,2例颅底RNPC分别合并鼻咽侧壁RF与炎性病灶.分析病灶形态及信号强度.结果:大多数RNPC病灶表现为TIWI上低信号TZWI高信号,RF在TIWI和T2WI上均显示低或中等信号,平扫两者信号强度区别在于T2WI上,但有一定重叠.增强扫描TIWI示绝大多数RNPC病灶(90.9%)有中度以上明显强化,而RF无或轻度强化,两者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增强后肿瘤边界显示更清楚.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明显强化可见于炎性病变.结论:肿块在MR平扫T2WI和增强后TIWI上的信号强度是鉴别RNPC与RF的主要依据,Gd-DTPA增强扫描有助于确定病变性质及其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骨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探讨其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恶性骨肿瘤18例,良性骨肿瘤21例,行MR PWI和MR DWI,应用Functool2软件分析,于灌注像上得到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首过期(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两次稳态信号差值;于DWI上获得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将从良、恶性骨肿瘤两组样本中获得的各种参数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MR PWI显示,17/21的良性骨肿瘤TIC表现为I型(平稳型)及II型(缓降缓升型),恶性骨肿瘤TIC表现为III型和IV型(速降型);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及两次稳态信号差值在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据此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2.1%、79.5%和87.2%;有4例良性骨肿瘤可根据其MR-PWI作定性判断,结果误诊为恶性肿瘤。MR DWI显示:b=300s/mm2时,良、恶性骨肿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以ADC1.63×10-3mm2/s为恶性阈值,其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为79.5%。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9.7%和79.5%。结论MR PWI比MR DWI更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但恶性骨肿瘤与富血供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灌注参数存在重叠,此时结合MR DW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鼻咽癌放疗后病例进行CT灌注成像,按病理结果分为2组,复发组27例和放疗后改变组21例.对2组CT灌注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值(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利用SPSS17.0制成ROC曲线,判断最佳临界值.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2组之间的灌注参数BF、BV、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BF、BV、PS的最佳临界值为337.20 mL·100 g-1·min-1、10.18 mL/100 g、17.34 mL·100 g-1·min-1,其灵敏度分别为92.6%、96.3%、81.5%,特异度为76.2%、81%、61.9%,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1,0.938,0.780.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DWI)和灌注成像(PWI)结合,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分类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41例TIA患者入选,第1次DWI及PWI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DWI阳性或PWI异常者分别于7~14 d内、1~3月复查T2WI、FLAIR、DWI及PWI ;DWI阴性及PWI正常者7~14 d后复查,如无异常,则随访终止,反之,同上随访.症状侧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分别除以对侧对照正常半球的CBV和MTT值得到其相对值,即rCBV和rMTT,rCBF值由rCBV除以rMTT得到.根据随访后的DWI表现,TIA患者被分为预后好与差2组.结果 28例(68%)患者有DWI或PWI的异常.在这些患者中15例仅有DWI异常,6例仅有PWI异常,7例既有DWI异常又有PWI异常.预后差的TIA患者rCBF和rCBV均明显高于预后好的患者.结论 磁共振弥散和灌注结合有助于评价TIA患者缺血的程度,对于治疗及预后判断都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临床常见的骨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探讨其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恶性骨肿瘤18例,良性骨肿瘤21例,行MR PWI和MR DWI,应用Functool 2软件分析,于灌注像上得到病灶时间一信号曲线(TIC)、首过期(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两次稳态信号差值;于DWI上获得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将从良、恶性骨肿瘤两组样本中获得的各种参数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RP PWI显示,17/21的良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Ⅰ型(平稳型)及Ⅱ型(缓降缓升型),恶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Ⅲ型和Ⅳ型(速降型);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及两次稳态信号差值在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据此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2.1%、79.5%和87.2%;有4例良性骨肿瘤可根据其MR-PWI作定性判断,结果误诊为恶性肿瘤.MR DWI显示:b=300 s/mm2时,良、恶性骨肿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以ADCI.63x103mm3/s为恶性阈值,其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为79.5%.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9.7%和79.5%.结论 MR PWI比MR DWI更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但恶性骨肿瘤与富血供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灌注参数存在重叠,此时结合MR DW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兔鼻咽部VX2肿瘤(RNVX2T)和人类鼻咽癌(HNPC)的CT灌注特征及放疗前、后兔鼻咽部VX2肿瘤CT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未经治疗的15例HNPC初发患者与放疗前、后8具RNVX2T模型进行肿瘤CT灌注成像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1)RNVX2T放疗后其CT灌注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值和MVD均下降;RNVX2T放疗前、后BF、BV、PS与MVD均呈正相关;(2)放疗前RNVX2T与HNPC之 BF、BV和P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可作为反映鼻咽肿瘤放疗前后血管生成活性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0T常规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63例TIA患者分别行常规头MRI(T1WI、T2WI)、DWI、PWI、头颅MRA及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发现23例(36.5%)DWI异常,其中17例(27%)T2WI与DWI均显示在同一部位;PWI显示40例(63.5%)异常;PWI异常率明显高于DWI异常(χ2=20.83,P=0);MRA示颈部或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1例(49.2%),中度狭窄25例(39.7%),正常-轻度狭窄7例(11.1%)。症状持续时间≥1h者T2WI、DWI及PWI阳性率高于持续时间<1h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A所示动脉狭窄程度与PWI异常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TIA间歇期的脑血流灌注异常,部分TIA已经发生脑梗死。应重视TIA的处理以防止TIA复发及脑缺血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影像技术对早期脑梗塞的病灶显示、病变发展及其对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初诊急性脑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后1.5~24h内分别行平扫CT、常规MRI、MR血管成像、弥散(DWI)和灌注(PWI)MR成像;13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并于2w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中脑出血6例,平扫CT对急性脑梗塞征象显示率为48.3%;29例脑梗塞中,常规MRI、DWI、PWI均显示病灶;T1WI显示病灶范围最小,T2WI、FLAIR序列显示病灶范围逐渐增加;20例同时行DWI和PWI中,13例(65%)出现弥散一灌注不匹配,溶栓治疗7例症状好转(53.3%)。结论:神经影像技术中的DWI和PWI可以在脑梗塞后有效治疗时间窗内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结合CT平扫和常规MRI序列,有助于尽早溶栓治疗,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发病在6 h以内且临床提示处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PWI,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 56例患者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35例患者T2WI、FLAIR发现有轻微异常信号影。56例DWI和PWI均发现异常,但在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与在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图像后处理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脑血流量(CBF)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急诊MRI,特别是DWI和PWI序列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以安全、迅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腔外肿块残留或复发的MR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无肿块、腔外肿块存留或复发的 2 0例MR检查资料。结果 :咽旁间隙肿块 11例 ;颅底骨质破坏 17例 ;海绵窦受侵犯 11例、后颅窝肿块 3例 ;眼眶侵犯 2例 ;副鼻窦及鼻腔异常 15例 ;放射性脑病 4例。结论 :MR是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咽旁肿瘤残存或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炎症、瘢痕组织的CT灌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炎症、瘢痕组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6例进行了鼻咽部多排螺旋CT(MDCT)灌注成像,其中正常对照组20例,鼻咽癌组25例,炎症组10例.鼻咽癌放疗后0.5~5年无复发病例组(放疗后组)11例。在工作站应用去卷积计算局部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图等,四组病例的四组数据用SPSS11.0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粜25例鼻咽癌BF、PS、BV值明显高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MTT值鼻咽癌组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炎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仅BF值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与放疗后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CT灌注成像可评价鼻咽癌.其中BF、PS、BV意义最大.可与炎症、放疗后瘢痕组织鉴别;炎症组织的BF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感兴趣血管选择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和纤维化灶CT灌注参数的影响,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CT灌注成像时选择替代感兴趣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对复发组(19例)和纤维化组(11例)进行CT灌注后,采用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内-颈内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颈外-下颌后组)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颈内组)分别作为3组感兴趣血管测量复发组和纤维化组患者的灌注参数,研究其差异性;利用ROC曲线计算3组灌注参数对复发瘤的诊断效能.对所获数据的组间差异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CT灌注感兴趣血管颈内-颈内、颈外-下颌后、颈外-颈内组的复发组血流量(BF)M值分别为201.88、439.59、252.23ml· min-1·100g-1,纤维化组分别为98.96、180.50、106.55 ml·min-1·100 g-1;复发组血容量(BV)M值分别为6.71、12.39、6.70 ml/100 9,纤维化组分别为2.35、4.76、2.95ml/100 9;复发组平均通过时间(MTT)M值分别为1.66、1.50、1.56 s,纤维化组分别为2.13、1.96、1.79 s;复发组表面通透性(PS)M值分别为19.31、36.39、15.22 ml· min-1·100g-1,纤维化组分别为16.58、29.08、16.63 ml· min-1·100g-1;各组内复发组与纤维化组的BF、B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MTT及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颈内-颈内组BF、BV、MTT、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0.947、0.677、0.703;颈外-下颌后组分别为0.938、0.967、0.648、0.679;颈外-颈内组分别为0.861、0.890、0.641、0.656;分别与AUC的诊断阈值(0.5)比较,3组灌注参数BF、BV测量值的AUC值具有诊断效能(P值均<0.01).结论 用3组不同感兴趣血管进行CT灌注成像,BF、BV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及纤维化灶均具有鉴别诊断效能;3组不同感兴趣血管可相互替代完成鼻咽癌放疗后的CT灌注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序列灌注成像(FAIR- PWI)对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的评价.方法:使用GE 3.0T MRI成像仪,在完成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FAIR - PWI序列后,对SD大鼠行暂时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手术,分别在脑缺血3h和再灌注3h及21h行重复上述MRI检查;最后进行病理学TTC染色观察梗死区域及范围.结果:TMCAO后3h时,患侧大脑半球DWI信号升高、FAIR - PWI灌注增加、且皮质相对脑血流量(rCBF)大于基底节区;再灌注3h及21h后,患侧大脑半球DWI信号面积(0.63±0.1.2cm2、0.48±0.23cm2)仍高于FAIR - PWI高灌注面积(0.51±0.26cm2、0.34±0.44cm2,P=0.01),皮质及基底节区rCBF较缺血时增加.TTC染色示梗死面积(0.42±0.78cm2)小于DWI异常信号面积,而大于FAIR - PWI高灌注面积,且梗死区以基底节为主.结论: FAIR- PWI结合DWI能对早期缺血再灌注进行动态观察及半定量测量,可能为临床溶栓治疗方案的预后判断和随访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 T MR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40 Gy后均进行MR平扫及自由呼吸状态下轴位DWI,b值取0、1000 s/mm~2,分别测量放疗前后肿瘤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放疗前T_1 WI示病灶呈等信号、T_2WI呈较高信号,D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ADC值平均约(0.99±0.07)×10~(-3)mm~2/s;放疗后病灶明显缩小,DWI信号减低,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平均约(1.52 ±0.08)×10~(-3)mm~2/s.放疗前后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癌放疗前DWI呈明显高信号,放疗后DWI信号减低,且不均匀,ADC值较放疗前明显增高,DWI可以作为官颈癌放疗监测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