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中17例前列腺癌及23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膀胱内尿液的ADC值,统计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7例前列腺癌中15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62±0.16)×10-3 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膀胱内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24±0.30)×10-3 mm2/s、(3.25±0.29)×10-3 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834).结论 DWI可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温淑蓉 《放射学实践》2016,(11):1076-1079
目的:探讨表现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法鉴别诊断中央带前列腺癌和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中央腺体(CG)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24例T2WI低信号增生结节患者(增生结节组)的MRI图像,所有患者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1000 s/mm2.在MR上确定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病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两类病变的平均ADC(ADCmean)值和第10百分位数ADC值(10% ADC).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10% ADC和ADCmean鉴别CG前列腺癌与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效能.结果:共计32处前列腺癌病灶和28处增生结节纳入研究,增生结节的10% ADC和ADCmean值分别为(0.81±0.14)×101、(1.03±0.17)×10-3mm2/s,前列腺癌10% ADC和ADCmean值为0.64±0.12和0.83±0.15,均明显低于增生病变(P<0.05).10%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明显高于ADCmean(0.81) (P<0.05).结论: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有助于提高中央带前列腺癌与T2 WI低信号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T2WI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相(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诊断研究。方法:对83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其中前列腺炎症25例、前列腺腺癌45例、前列腺增生10例、纤维化病灶3例,进行T1WI、T2WI、DWI扫描,其中55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信号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时分析83例患者的PSA值。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炎症T2WI的低信号影大部呈斑片状,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DWI呈稍高信号,ADC值稍减低,血PSA值处于正常值上限附近;前列腺外周带癌灶T2WI的低信号影以结节状为主,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速降型,DWI呈明显高信号影,ADC值明显降低,血PSA值明显增高;前列腺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T2WI的低信号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早期无明显强化,后期不均匀强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值稍低,介于腺癌与炎症之间,常可见中央带增生表现,血PSA值稍高;前列腺外周带纤维化病灶T2WI的低信号呈斑条状,界清,DWI呈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血PSA值正常。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的炎症、腺癌、增生、纤维化病灶T2WI均可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及DWI检查,ADC值测量,并结合PSA值,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DWI与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b=50s/mm2、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DWI的信号强度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800s/mm2,前列腺癌组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将ADC值的诊断阈值放在≤0.87×10-3mm2/s,其诊断敏感性为89.47%,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7.04%;而DWI(b=5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63.16%,特异性为71.43%,准确性为68.52%,DWI(b=800s/mm2)的其诊断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74.29%,准确性为74.0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DW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b=800s/mm~2时,DWI和ADC图对前列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DC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高于DWI;当b=50s/mm2时,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差,所以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常国庆  夏兆云 《武警医学》2018,29(4):358-36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面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组21例,前列腺炎组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25例,测量病变区及前列腺增生外周带的ADC值,并在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74±0.10)×10-3 mm2/s,前列腺炎组为(0.98±0.07)×10-3 mm2/s, BPH组中央带为(1.21±0.09)×10-3 mm2/s,外周带为(1.38±0.14)×10-3 mm2/s,组间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ADC值为0.95×10-3 mm2/s时,诊断的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结论 磁共振DWI和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及其邻近器官侵犯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DWI序列取b值为0、100、800及200、1000两组分别扫描,分析DWI表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癌肿区及周围侵犯区的ADC值。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和邻近组织侵犯的病灶在两组扫描中5个序列DWI图上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病例的ADC值均低于(897.4±67.5)×10-6。结论 DWI成像检查在前列腺癌及其周围侵犯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直肠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行前列腺MRI检查(T1WI、T2WI及RESOLVE序列),且MRI检查前未进行过穿刺活检、内分泌治疗或放射治疗的72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前列腺癌组23例(43个病灶)和前列腺增生组49例(64个病灶).患者均行前列腺MR检查.由2名医师先采用双盲法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估,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和Bland-Altman图,分析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计算2名医师测量RESOLVE序列ADC值的平均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ADC值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判断最佳诊断界值点,计算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好(ICC=0.976,P<0.01).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为(0.74±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0.70×10-3~0.78×10-3s/mm2),前列腺增生组的ADC值为(1.21±0.12)×10-3s/mm2(95%可信区间为1.18×10-3~1.24×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23,P<0.01).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最佳诊断界值为0.946×10-3s/mm2,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8.4%(63/64),准确度为97.2%(104/107).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及2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IVIM-DWI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的分子扩散系数、灌注分数、假扩散系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并分析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0例前列腺癌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0.689(0.534,0.899)×10-3mm2/s、f值=0.095(0.065,0.120)×100%、D*值=0.028(0.017,0.043)×10-3mm2/s、ADC值=0.770(0.628,0.957)×10-3mm2/s;21例前列腺增生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1.132(0.990,1.239)×10-3mm2/s、f值=0.168(0.139,0.201)×100%、D*值=0.017(0.012,0.020)×10-3mm2/s、ADC值=1.290(1.155,1.430)×10-3mm2/s。前列腺癌的D值、f值及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P<0.001),D*值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2)。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f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IVIM-DWI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D值、f值、D*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效能高,尤其是D值与ADC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 DT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且行MR常规检查及DTI扫描的44例患者的资料.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采用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FA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前列腺癌FA值及ADC值诊断阈值.结果 前列腺癌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FA值分别为0.308±0.084和0.203±0.029,ADC值分别为(0.883±0.192)×10-3和( 1.408±0.130)×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33和10.779,P值均<0.01).ROC曲线上,ADC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FA值曲线下面积为0.904(95%可信区间为0.812~0.996),FA值联合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ADC值阈值为0.725×10-3mm2/s,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6.0%;FA值阈值为0.31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结论 DTI成像能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T2WI低信号良、恶性结节的MRI表现,以提高鉴剐诊断的能力.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9例前列腺癌结节和6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多序列MRI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对两者在T2WI上的信号和边缘.DWI信号强度和ADC值、及多期DCE的最大信号强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前列腺癌结节T2WI上边界不清、部分不清16例,边缘清楚3例,呈均质低信号;61例前列腺增生结节边缘不清及部分边界不清共34例,边缘清楚27例,信号均匀30例,信号不均匀31例.两者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7).于DWI,前列腺癌结节信号强度(b值为800 s/mm2)为60.6±10.7明显高于增生结节(49.7±8.5)(t值为 5.793,P=0.00).前列腺癌结节ADC值为(0.83±0.18)×10-3mm2/s,明显高于增生结节(1.17±0.24mm2/s)(t值为0.4 60,P=0.00).多期DCE,前列腺癌的最大信号强度为385.60±108.27,增生结节的最大信号强度为393.21±111.28(t值为-0.270,P=0.788),两者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速升速降为主,而增生结节以渐进型和速升平台型为主,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其中速升速降型和渐进型曲线于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腺中央叶T2WI低信号结节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于T2 WI边缘和信号均匀性、DWI的信号强度和ADC值、曲线类型均有差异.故MRI多序列成像分析助于对中央腺体T2WI低信号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癌在MR DWI上的表现特征.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有MR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和小肝癌患者资料,共有24例26个FNH病灶和36例39个小肝癌病灶.行b值=500 s/mm2DWI和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DWI的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对病灶的ADC值,病灶对周围肝实质ADC值比进行测量.对两组病灶信号特点分布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病灶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用ROC曲线评价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对两种病灶的鉴别价值.结果 多数(23/26)FNH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多数(25/39)HCC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NH病灶的平均ADC值、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分别为(1.76±0.62)×10-3mm2/s和1.06±0.18,均高于HCC的平均值(1.26±0.46)×10-3mm2/s(P=0.001)和0.79±0.12(P=0.000).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9±0.05和0.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特异度分别为69.23%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NH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病灶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高于HCC,应用ADC参数分析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前列腺癌ADC值进行比较。方法1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3个月内均进行了前列腺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电切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将增生组织分为腺体型增生和间质型增生,并分别测量其ADC值。另外还选取了15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测量其癌区的ADC值。对所得3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腺体型增生、间质型增生、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80±0.20)×10-3mm2/s、(1.56±0.18)×10-3mm2/s、(1.27±0.21)×10-3mm2/s,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47.366,P<0.01,one-way ANOVA),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腺体增生和间质增生间有62%的ADC值重叠,腺体增生和癌之间有22%的ADC值重叠,间质增生与癌之间有57%的ADC值重叠。结论用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与前列腺癌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存在部分重叠,以间质型增生重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DC值测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炎10例、前列腺癌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2例、10例健康志愿者.取病理前1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 、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 和 800 s/mm2.并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腺体增生为主型、间质增生为主型、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和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分别为(1.91±0.15)×10-3 mm2/s、(1.37±0.14)×10-3 mm2/s、(1.89±0.19)×10-3 mm2/s、(1.17±0.17)×10-3 mm2/s 、(2.11±0.28)×10-3 mm2/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9.032,P=0.00 ,one-way ANOVA),两两比较(LSD)除前列腺炎组和腺体增生为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可以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最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0.947×10-3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 4×10-3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不同作用。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其中早期前列腺癌30例(外周带中早期18例,中央带中早期12例),前列腺增生53例,前列腺炎7例。扫描序列采用T1WI、T2WI、DWI,DWI扫描,测量DWI高信号区ADC值及观察ADC图;动态增强采用钆喷酸葡胺20ml静脉推注后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三期,部分病例病灶区观察动态曲线。结果 27例外周腺体前列腺癌有1例误诊,而3例中央腺体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2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000s/mm~2时,而有4例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其中3例为b值选用800s/mm~2时,1例为b值选用1 000s/mm~2时。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早期外周腺体前列腺癌准确率较高,而选用不同的b值其准确率各不相同,其中b值为1 200s/mm~2能提高中央腺体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总体说来1.5T高b值弥散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动态增强,而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选取感兴趣区记录DWI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64例经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29例。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0.87×10‐3 mm2/s ,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1.30×10‐3 mm2/s ,两组ADC之间无交叉,所以以ADC值≤0.87×10‐3 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8.57%,特异性为89.66%,准确性为89.06%,Kappa=0.67,P <0.01,说明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的磁共振DW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表现及其ADC值的差异,探讨DWI在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PCa,38例BPH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PCa区域、BPH的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及外周带的ADC值。结果:PCa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前列腺癌Ca灶及中央腺体非癌灶区平均ADC值分别为(1.091±0.214)×10-3mm2/s和(1.497±0.318)×10-3mm2/s;前列腺增生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39±0.190)×10-3mm2/s和(1.509±0.225)×10-3mm2/s。PCa灶的ADC值明显低于BPH外周带及中央腺体区增生结节(P〈0.05),其间ADC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对PC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常规MRI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DWI图上病变的信号特点及ADC值提供的病理变化信息,能提高对PCa的定性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