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当全身骨显像提示显像剂在骨骼中异常浓聚时,加拍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回顾性观察分析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0例患者中,只拍摄全身骨显像未发生骨转移患者18例(3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2~4 mSv;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均拍摄患者42例(70.0%),平均每位患者所接受的总辐射剂量约为8~14 mSV,其中多发骨转移患者35例(58.3%),单发骨转移患者7例(11.7%)。结论 合理应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能够提高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3例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腺癌88例,鳞癌55例),抽取其静脉血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并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血清CEA、CYFRA21-1之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骨转移灶数目、全身骨显像、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8例患者证实发生骨转移,病灶共有586个。腺癌骨转移发生率(50/88)高于鳞癌(18/55)(χ2=10.56,P < 0.05);腺癌骨转移病灶数比例(526/586)大于鳞癌(χ2=19.23,P < 0.05);骨转移患者的血清CEA(Z=4.98,P < 0.05)、CYFRA21-1(Z=2.55,P < 0.05)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患者;NSCLC骨转移患者血清CEA与骨转移灶的数目无显著相关性(r=0.141,P>0.05),而CYFRA21-1与骨转移灶的数目具有一定相关性(r=0.502,P < 0.01)。血清CEA、CYFRA21-1水平诊断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69.1%、83.8%),但特异度(47.6%、49.3%)、准确率(57.3%、65.7%)较低,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NSCLC骨转移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8%)、特异度(84.0%)、准确率(83.9%),高于血清CEA(χ2=4.09、23.08、24.33,均P < 0.05),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CYFRA21-1(χ2=20.28、12.55,均P < 0.05)及全身骨显像(χ2=21.66、16.05,均P < 0.05)。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及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灵敏度(97.0%)、特异度(93.3%)、准确率(95.1%)分别高于血清CEA(χ2=18.89、38.89、24.33,均P < 0.05)、CYFRA21-1(χ2=6.89、35.50、39.17,均P < 0.05)、单独应用全身骨显像(χ2=12.55、37.17、47.45,均P < 0.05),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单独应用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χ2=6.89、9.53,均P < 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21-1诊断NSCLC骨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单纯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153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病理、磁共振成像(MRI)、CT、骨扫描复查或PET/CT检查为确诊依据,计算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单纯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153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51个(33.3%),良性病灶89个(58.2%)。诊断符合率91.5%,灵敏度92.7%,特异度90.8%,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95.7%。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对单独SPECT骨扫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明显地提高了乳腺癌骨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在女性乳腺癌患者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SPECT/CT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增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14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1110MBq,3~6h后按常规方法行全身骨显像。由1位资深核医学科医师分析全身骨显像图像后,决定是否行SPECT/CT显像以及显像视野范围,然后采集SPECT和CT图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根据术后病理或随访获得正确诊断,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对患者能正确(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和不能正确诊断(不能确定和诊断错误)的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并分别计算其诊断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及其95%可信区间。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能否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比较采用,检验。结果全身骨显像正确诊断者65例,占44.5%(65/146);不能正确诊断者81例,占55.5%(81/146),其95%可信区间为47.4%一63.5%;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64.4%(29/45)。SPECT/CT融合图像能正确诊断者131例,占89.7%(131/146);不能正确诊断者15例,占10.3%(15/146),其95%可信区间为5.3%~15.2%;骨转移诊断的符合率为93.3%(42/45)。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高于全身骨显像(χ2=69.598,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与鉴别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放射性异常浓聚灶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5例乳腺癌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显示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4~8个月后再次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复查。图像由两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分析, 部分CT图像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析指导。 结果 在25例乳腺癌患者的37个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中, 确定29(29/37, 78. 38%)个病灶为骨转移灶, 其中有2个椎体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良性病灶; 8(8/37, 21. 62%)个病灶为良性病灶, 其中1个肋骨病灶在初次检查中判读为骨转移灶, 比较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 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 P < 0.05)。骨转移灶主要分布于椎骨及肋骨。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2.76%、75.00%、92.31%、54.55%、81.08%和93.10%、87.50%、96.43%、77.78%、91.8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进行分析, 结果: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860±0. 056, 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为0. 974±0. 020。SPECT/CT融合显像曲线下面积大于全身骨显像曲线下面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 924, P < 0.001)。 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更好地鉴别出乳腺癌骨病灶的性质, 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必要时应在4~8个月后复查SPECT/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个病灶经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正确诊断的恶性病灶82个(39.0%),良性病灶112个(53.3%),诊断准确率为92.4%(194/21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88.2%,阴性预测值为95.7%.②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不一致,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95.9%(94/97),肋骨最低,为83.7%(36/4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能够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病灶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不同部位的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差异,脊椎的诊断准确率最高,肋骨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肺癌术前查体的患者资料,其中376例为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172例为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能够提供有效诊断的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以临床诊断或随访结果为最终判定标准,对两组显像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WBBS(Z=2.769,P =0.006).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86.1%、阴性预测值为95.7%、准确度为91.5%,明显高于SPECT的82.4%(χ^2 =4.281,P=0.039)、80.1%(χ^2=4.085,P=0.043)、54.7%(χ^2=21.658,P =0.000)、94.0%(χ^2 =0.392,P=0.531)、80.6%(χ^2=10.012,P=0.002).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较WBBS能够提高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例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患者中,9例经穿刺组织病理或随访病情最终转归而确诊,另外2例为转移瘤。其中,SPECT诊断6例,共发现41个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SPECT/CT诊断9例,共发现44个病灶。SPECT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6/9)、50.0%(1/2)和63.6%(7/11);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9)、50.0%(1/2)和90.9%(10/11),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 < 0.05)。结论SPECT/CT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率及骨显像特异度,可用于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灶精准定位、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多隐匿病灶检出以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等,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ECT联合MDCT、MRI多模态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效能差异,为骨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避免过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的SPECT、MDCT及MRI图像,对各种检查图像进行判读,分别记录各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灶的性质及数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SPECT、MDCT、MRI、SPECT+MDCT、SPECT+MRI、SPECT+MDCT+MRI检查分别对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依次为60.7%(48/79)、54.4%(43/79)、65.8%(52/79)、81%(64/79)、86.1%(68/79)、87.3%(69/79)。其中SPECT与SPECT+MDCT(χ~2=7.851,P0.05)、SPECT与SPECT+MRI(χ~2=12.972,P0.05)、SPECT与SPECT+MDCT+MRI(χ~2=14.525,P0.0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CT+MDCT与SPECT+MRI(χ~2=0.737,P=0.391)、SPECT+MDCT与SPECT+MDCT+MRI(χ~2=1.188,P=0.276)、SPECT+MRI与SPECT+MDCT+MRI(χ~2=0.055,P=0.81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确诊率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联合应用(尤其是SPECT+MDCT、SPECT+MRI或SPECT+MDCT+MRI)能够对临床骨转移瘤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灶的假阳性率,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从而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同机CT平扫及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1例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进行同机CT平扫或断层融合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别计算SPECT、SPECT/CT、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上述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对单发、定位不明和难以确诊病灶,SPECT、SPECT/CT、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4%(34/49)、95.8%(23/24)和93.9%(46/49),63.0%(17/27)、100%(23/23)和100%(27/27),76.53%(75/98)、91.9%(34/37)和90.8%(89/98),SPECT/CT和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SPECT平面显像,但SPECT/CT和SPECT+CT对不同类型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平扫或SPECT/CT明显提高了对肿瘤患者骨显像中不同类型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较常规平面骨显像在钙化防御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9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42例临床疑诊钙化防御患者,均行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并经皮肤活检确诊.观察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均42例)诊断的...  相似文献   

12.
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脊柱转移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病灶探测高度灵敏,能早期发现肿瘤骨转移。骨SPECT以及SPECT/CT显像的应用,提高了对骨骼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笔者对112例肿瘤患者的SPECT图像与SPECT/CT融合图像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骨SPECT/CT显像对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SPECT与MR检查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与磁共振扫描仪(MR)检查明确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的价值。方法:总结有随访结果的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随访时间1.0~3.6年,平均15个月。结果:①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在临床怀疑基础上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SPECT的敏感度为75.8%,MR的敏感度为91.3%;MR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②SPECT与MR能够检测治疗过程中骨转移的病灶变化,MR扫描更具有优越性。结论:联合应用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进行MR检查,可以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率,并且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18)F标记的氟化钠(~(18)F-Fluoride,~(18)F-NaF) PET/CT骨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 BS)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临床怀疑骨转移的48例女性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18)F-NaF PET/CT骨显像与BS检查,以病理学或临床随访结果为诊断依据,分别在病例和病灶水平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8例乳腺癌患者经证实38例、147个病灶为骨转移瘤。在病例水平上,~(18)F-NaF PET/CT与BS显示骨转移瘤的检出率及特异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P=0.582),~(18)F-NaF PET/CT显示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BS(P0.01),~(18)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934,μ=14.369,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瘤的效能与标准组中等一致(Kappa=0.413,μ=2.888,P0.05)。在病灶水平上,~(18)F-NaF PET/CT发现骨转移灶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均高于BS(χ~2=9.892,χ~2=23.263,χ~2=9.028,χ~2=30.897,P0.01),~(18)F-NaF PET/CT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高度一致(Kappa=0.881,μ=16.942,P0.01),而BS发现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效能与标准组一致性差(Kappa=0.238,μ=2.674,P0.05)。结论 ~(18)F-NaF PET/CT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总体优于BS,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骨转移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骨显像发现的96个可疑骨转移病灶,对可疑病灶行同机SPECT/CT融合显像,由两名核医学医师分别对SPECT、CT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分析并评分,以病理学结果或6个月以上复查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确诊依据。SPECT/CT融合显像对可疑病灶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 SPECT/CT显像诊断可疑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86.8%、90.6%、91.5%和89.2%;ROC曲线下面积:SPECT/CT融合图像为0.956,CT图像为0.897,SPECT图像为0.710。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较SPECT及CT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84例脊柱骨病患者,行^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同时获得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图像以及后两者的融合图像。由2名核医学科医生和1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4种图像的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者,判定为“符合“;病变性质待定或印象诊断与最后诊断不一致,判定为“不符合“。结果: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骨CT以及融合图像对29例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1.7%、93.1%、89.7%和100%,对55例良性骨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2.7%、60.0%、92.7%和94.5%。示SPECT/CT骨显像解决了常规骨显像对阳性病灶精确解剖定位难的问题;明显改善了对骨良性病变的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对诊断骨转移的类型,如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有一定的价值;当断层骨显像与骨CT结果不一致时,两者信息互补,有助于对骨病的正确诊断。结论:SPECT/CT骨显像对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在探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NB)转移性骨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NB患儿,均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及局部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将骨病灶显示的清晰度分为5级(不可见、模糊、可见、清晰、非常清晰),良恶性诊断的确定性分为3级(不确定、可以确定、十分确定),诊断效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对显像图像在骨病灶的清晰度显示、良恶性确定性诊断及探测恶性骨病灶的诊断效能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4例NB患儿,全身平面骨显像发现骨病灶72个,有5个骨病灶未能显示,SPECT和CT融合显像和单独SPECT显像均分别发现骨病灶77个。对骨病灶的清晰度显示SPECT和CT融合显像,单独SPECT显像均优于平面显像(日值均为69.000,P均〈0.05)。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诊断恶性骨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45.45%(35/77)和62.34%(48/77;χ^2=4.416,P〈0.05),SPECT和CT融合诊断恶性骨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平面显像有提高,分别为82.35%(42/51)和53.19%(25/47)、88.46%(23/26)和40.00%(10/25)、84.42%(65/77)和45.45%(35/77),χ^2=12.571,14.016和25.667,P均〈0.01。与SPECT显像的特异性(14/26,53.85%)和准确性(48/77,62.34%)相比,SPECT和cT融合诊断恶性骨病灶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χ^2=7.589,9.606,P均〈0.01),两者间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SPECT和CT融合显像骨病灶良恶性的确定性诊断优于SPECT(H=28.000,P〈0.05)和平面显像(H=21.000,P〈0.05)。结论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能探测到NB患儿更多的骨病灶,是一种较好的探测NB患儿转移性骨肿瘤的显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xSPECT/CT断层骨显像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全身骨显像、xSPECT/CT及SPECT/CT断层骨显像资料,比较xSPECT/CT断层骨显像与SPECT/CT断层骨显像两种不同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果 xSPECT/CT断层骨显像对小儿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5.56%、95.37%、96.77%、93.48%;SPECT/CT断层骨显像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3%、95.56%、88.89%、96.36%、81.13%,且xSPECT/CT断层骨显像能提高核医学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SPECT/CT能提高图像质量,同时提升核医学医师对骨转移的诊断信心和诊断质量,从而早期诊断患儿骨转移情况,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及其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2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28~73(50.77±8.79)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99Tcm -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按切除的病灶重量将全部病灶分为两组,A组:病灶重量≤1.00 g,B组:病灶重量>1.00 g。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显像方法对不同重量组的诊断效能。 结果 22例患者中,共切除病灶58个。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7.83%(11/23)和84.00%(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B两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8.26%(18/23)和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525)。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A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33)。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对B组的诊断灵敏度高于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06)。 结论 甲状旁腺病灶重量对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诊断灵敏度有影响,当病灶重量较小时,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对其的诊断灵敏度较低;而病灶重量对99Tcm-MIBI SPECT/CT早期断层融合显像的诊断灵敏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 结果 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 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 结论 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肿瘤骨转移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