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华 《养生月刊》2003,24(6):282-283
在养生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中,书法是一朵比较鲜艳的奇葩。在历代的书法大家中,最注重书法养生的要数虞世南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传世名作《夫子庙堂碑》中看得出来。此碑是历代书法家、金石学家公认的  相似文献   

2.
达智 《养生月刊》2007,28(2):171-171
李瑞清,名梅庵,又号清道人。清末民初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他擅长书法各体,尤其善于以碑入帖,至今书法界评价很高。在当时亦名驰四方,求书者纷纷,因他还须为官办公,穷于应付,“余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官书填委,终日视事,堆案稽滞,动延岁月。  相似文献   

3.
徐弘道 《养生月刊》2004,25(5):420-423
赵孟的行楷书,世称赵体。他也是经过了从勤学入门、承传到创新开派的奋斗历程的。他五岁起学书,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李北海及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诸家无不精研,于二。  相似文献   

4.
刘利 《气功》1999,20(4):156-159
二、一生清修为主,巧妙融合“阴阳”、“清净”法门说到修证方法,道家南北二宗,往往各执一端,自以为是,相互低毁,陈撄宁先生言之甚详:“学双修的,常常瞧不起单修的。学清净法门的,又难保不辟双修。”但他又说:‘北派工夫,重在清净,而七真刘祖,则以在妓院修炼著名,未闻如长春真人之枯坐也;南派工夫,重在阴阳,而五祖玉蟾,则自幼出家,终身水云,未闻如道光禅师之还俗也。”可谓善于说法者也。闽真人以圆融之智,巧妙调合二者,如陈撄宁先生所评:“虽讲阴阳,不是栽接;虽亦静坐,却非清净”,“理论极为圆满”。其效缓于双…  相似文献   

5.
桂,亦不如东垣麻黄参芍汤为稳也。要知此二方治伏邪咳喘之实证,咳不兼喘,已属不必,况若劳咳、虚咳、秋燥咳、痰火咳,及病后之咳,岂可以概而治之哉。书云:百部可治三十年老嗽。余以为用麻黄太猛者,不妨以百部代之。温病用下法有外感伏邪之分验舌验唇之别外感首先犯...  相似文献   

6.
张镛 《养生月刊》2005,26(2):106-107
费新我先生是浙江湖州人,字立千,号立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由于右腕患关节结核遂练左手运笔,他的左笔书法在国内外是久负盛名的。郭沫若先生称赞他的书法:“字里行间有山石突兀之态.群山起伏奔腾之势”。日本书法家称赞他的书法是:  相似文献   

7.
铁腹功     
铁腹功是流传四川民间的一种功法,乃是武术硬功之一,又称钢肚功,为恩师李光家传功法。此功博采众长,溶北派之练气,南派之排打于一炉,独树一帜。功效颇为显著,有“百日筑基”、“百日功成”之说。它即可作为初学硬功者的入门功法,也可供硬功爱好者参考借签。铁腹功总诀:世代家传铁腹功,软硬兼施妙无穷,若得此功真诀窍,其中妙境任尔游。此诀虽有些夸张之辞,但还是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8.
正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一生处世高明、颇有心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养生有术,有其独特的养生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养气活血。书法与气功相通,讲究静以修身,俭以养性,自古便有“书画人长寿”、“寿从笔端来”之说。习书者把人体精气贯穿于字里行间,既陶冶情操,又开阔视野。书法家中长寿者大有人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戎马一生的萧克上将文武双全,酷爱习书,享年102岁,这与他淡泊名利、致力于文学书法等艺术上的创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南派阴阳重修心 南派:南派与北派、东派和西派都宗王少阳、锺离权、吕洞宾为祖师,它把《周易参同契》、《悟真篇》作为本门经典,分阴阳双修、清修两派。自陈致虚于元末主张南北两宗合并后,丹法合流,清修派不再分南北,阴阳派仍守其师传。这里着重谈谈阴阳派。 南派阴阳双修的上乘功夫绝非阴阳采战御女之术,而是神交体不交,男不脱衣,女不解带,  相似文献   

11.
漫談熬胶     
“熬胶”是中药制造技术性較强的工作,这种工作多半是由“头刀”担任。由于技术和設备的限制,并不是每一个中药店都可以熬制的。熬胶的方法分南北两派,北派以山东为代表,相传山东阿县有一“阿井”,水最清洁,熬出胶来淨洁明亮,因此东阿所熬的驴皮胶,有“阿胶”之称。南派以京杭为代表,其熬制方法,与北派略有不同。北派胶为长方形,块較厚大,每块重約两余,六面光滑,稜角方正,无“胶面子”。南派胶为四方形,块小薄,不平整,有一层“胶面子”。南派的特点,必須有面子,才算是上品,如果沒有面子,或面子混浊不清,均认为不合规格。本文介紹系南派熬制方法,作者由实地观察,試为叙  相似文献   

12.
一代名臣,战胜自我之力很强大 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前死后毁誉皆当其极的人物,恐怕非曾国藩莫属了。倡办洋务,使曾国藩赢得了“中兴名臣”的桂冠。镇压太平天国、处理天津教案,又使他声名扫地,成为过街老鼠,国人皆骂。 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曾国藩的评价当然会有对立的观点。但也有众口一词之处:那就是肯定他意志  相似文献   

13.
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习练书法有三个阶段:“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老,在这里是指炉火纯青,精于其事,熟练老道之意。人书俱老,表明在长期的书法习练过程中,书法艺术与人的性格情志同步完善,都达到了圆满的境界。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人的健康是由身心两方面组成的,而且这两个方面又相辅相成。性格情志的完善即指心理健康,故而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唐代的欧阳询活到85岁,虞世南活到81岁,柳公权活到88岁;明代的文征明活到90岁,董其昌活…  相似文献   

14.
合方集     
第二部分分析一配伍分析 (一)参附先天肾也,后天脾也,脾肾互根为生命之源泉。故脾虚不治必责于肾,肾虚不治必求于脾。大汗肢冷,下利不止,脉微欲绝,此脾肾阳气虚寒欲脱也,急宜并进补气壮阳之法,以顾其先后二天。人参稟土气独厚,所以补后天之气也;附子乃纯阳之品,所以壮肾中之阳也,肾阳壮则后天之气有以生,脾气长则先天之气有以资,但得先后天之未绝,虽存一息,犹能挽垂危于万一也。 (二)参芪脾主气而宜升,脾气健则四肢便捷,虚则四股怠而无力,脾气升则语言清爽,不升则气弱语言无力,气虚者补之,不升者升之,补之升之,参芪正合其拍,人参得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清,此治脾气虚弱之法也。  相似文献   

15.
正清·徐大椿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有详细论述:"凡补气之药皆属阴,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甚于他药也。今医家之用参救人者少,杀人者多。盖人之死于虚者十之一二,死于病者十之八九。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必用参。一则过为谨慎,一则借以塞责,而病家亦以用参为尽慈孝之道,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不仅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同时也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较有影响的业余医学爱好者.他一生除了从事文学、诗词、书法的研究外,亦"笃好医方".著有<本草经方>以及<传信方>二书问世.  相似文献   

17.
李康 《气功》1998,19(7):293-294
清代浙江湖州金盖山闵一得曾将人元丹法与清静功夫融合为一,从而成为卓然独立的一派。对于该派丹法的实质,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曾有过探讨。他认为该派丹法"虽讲清静,而不是孤修;虽说阴阳,而不是栽接。既非《参同》、《悟真》之法,亦非冲虚、华阳之法,更非悟元子刘一明《道书十二种》之法"。据此有人认为闵一得丹法中的人元丹法内容与传统。的《参同》、《悟真》人元丹法大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由沈太虚述注、闵一得订正的《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第三则》载:"其说曰:'孤修非至道,同类自相须。身外有身者,形忘堪事诸。…  相似文献   

18.
范中行自省归石门 ,感冒风寒 ,又过于房劳 ,发热昏闷 ,医以为伤寒也 ,羌活、柴胡 ,投入不应 ;又以为阴症也 ,肉桂、木香 ,投之又不应。热且愈甚 ,饮食俱废 ,舌黑如炭 ,八日不便 ,医止议下。予往诊之 ,脉细数而沉 ,因语之曰 :阴亏甚矣 ,胃气将绝矣 ,非温和甘润之剂 ,弗能救也。急以左归及滋水清肝等药 ,重加参、芪服之。他医以为不大便 ,奈何议补 ?予曰 :子以为承气症邪 ;误矣 ,第服药自得便。至第四日果下黑矢升许 ,热退 ,舌亦红润 ,但尚未进食 ,病家犹以用补为嫌。予慰之曰 :本内伤症 ,一补中益气汤之足矣 ,无奈粗工杂投 ,胃气转伤 ,不能即…  相似文献   

19.
医论纂要     
医论纂要督任二脉论清·李潆撰夫人身之有督任,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督任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此修真者之周行也。惜夫举世昏昏,尽趋歧径:或默朝上帝;或内视脏腑;或存神闭息;或服气吞巨;或运气...  相似文献   

20.
《寿世保元》说:“诗书悦心”。八小时以外,人们除了享受天伦之乐,还需要参加一些高雅的身心活动,以陶情、宁志、悦性。其中,临窗握管,神凝气注,悬腕挥洒,写下形神兼美的书法作品,自然是理想的乐事。书法寓情志。“书者,心之迹也。”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思想感情寄托在书法作品之中。所以,凡书法都倾注了作者的悲与喜。歌颂与谴责、理想与志趣。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是一位忠义爱国的大英雄,他的楷书端庄、宽博。厚重,使人联想到他立身处世的质朴、率直和刚强;他的行书《祭侄稿》,是在听到他的侄儿被叛军惨杀之后,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