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是一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分为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出血;脑实质各部位的出血,如内囊桥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细分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一过性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应有的表现外,心电图也有显著变化。笔者对80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从而探讨ACVA出现心脏损害的病因,心电图变化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入选的80例患者为2007-2010年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  相似文献   

2.
马美琴 《淮海医药》2008,26(4):356-35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其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大多数,故其诊断与治疗成为神经科医生和患者关心的问题。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诊断与治疗主要包括脑血管造影成像、血栓内溶栓、脑血管狭窄成形术^[1]。随着神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通过对2004年12月~2006年8月的160例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病人的术后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葛根素治疗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异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探讨吕军,高卫,邓丕兰,李跃珍,于万良(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250031)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观察了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的红细胞王积(H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李冬菊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6):115-116
脑血管病是当前世界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200多万人发生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又称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约80%为缺血性卒中。近年来国内外均很重视对该病的研究,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关键。护理工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现将对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患者年复发率可达14%[1],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造成患者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目前,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已得到了肯定,但与阿司匹林联用是否合适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为此笔者对我院近3年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颅内血管狭窄患者66例,联合用药疗效予以分析,报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脑血管病按其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脑血管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多为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8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血管狭窄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术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案,观察可能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指标:头痛、头晕、失语、偏瘫、抽搐、发热、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86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有517例(占59.9%)显示脑血管异常改变,127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介入治疗,通过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和预防并发症、抗栓治疗护理和术后指导,本组术后并发症由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是评价脑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功的因素之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血管动脉狭窄又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新技术,由于创伤小,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住院周期短,临床逐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已实施脑血管支架置入术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分析我科2006~2008年1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并对38例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护理。结果除4例剧烈躁动而终止动脉溶栓行常规药物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获得成功疗效满意。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可明确病因定位诊断,早期选择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鹏生 《医药导报》1998,17(3):173-174
报道银杏叶制剂治疗冠心病、高粘血症、脑血管意外,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乙肝纤维化,视网膜硬化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罹患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全国约600万以上的患者,其中四分之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意义重大。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开始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预防,并取得初步成效。有学者建议,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史或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如何,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现将他汀类药物在ICVD预防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高血脂在ICVD发病中的地位高血脂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脂易与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SA结果分析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至2009年收治的5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全部病例的造影表现。结果5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患者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0例,DSA检查总的阳性率为16.95%。结论脑血管造影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福建省武警总队医院黄玉林,骆苗新颈动脉加压注射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方法简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效果较好。我科用此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均经CT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  相似文献   

15.
饶伟  曹文锋  项正兵  刘世民  周勇良  吴凌峰 《江西医药》2021,56(10):1645-1647,16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6.
饶伟  曹文锋  项正兵  刘世民  周勇良  吴凌峰 《江西医药》2021,56(10):1645-1647,16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7.
饶伟  曹文锋  项正兵  刘世民  周勇良  吴凌峰 《江西医药》2021,56(10):1645-1647,16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8.
饶伟  曹文锋  项正兵  刘世民  周勇良  吴凌峰 《江西医药》2021,56(10):1645-1647,16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科发病2周以内的12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总计筛查出9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占总人数比达7.45%,另外设对照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7人,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有未破裂动脉瘤.结果 因为有6例患者不符合入组要求被剔除,最后有21例手术患者和66例非手术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最后非手术组有41例最终完成随访,有2例随访期间并发脑梗死,未出现动脉瘤破裂事件.手术组21人最终完成随访,其手术期间出现并发症2人,后随访终点无不良事件发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手术治疗43人,手术期间并发症3人.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类型,介入或开颅夹闭治疗安全有效,短期内服用抗板治疗不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但长期预后仍需随访.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性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2]。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脑血管血栓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等情况,患  相似文献   

20.
抗磷脂抗体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CVD),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病原因包括血管壁病变、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他病因引起,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患者并没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而且一些中青年患者也占一定比例。因此,寻找病因成为治疗和预防再次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