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发性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的眼眶肌炎()法简介:报道1例复发性、初始无痛性的眼肌麻痹后被确诊为眼眶肌炎的病例。个案报道:1例50岁的患者突然出现右眼外直肌的单独麻痹,经3周短期的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康复,但不久又复发。大脑及眼眶的影像学检查正常。6个月后,患者反复出现眼眶疼痛。在发病2年后,眼眶增强CT扫描图像与以往的成像对比发现,右侧外直肌明显呈现棱形肥大。经皮质类固醇治疗,症状改善,CT显示正常。结论:在无痛性眼肌麻痹的患者中,不排除有眼眶肌炎的可能性,应该进行系统、重复的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复发性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眼眶肌炎是一种眼外肌的特发性炎症,通常被归入眼眶假瘤的大类。该病一般累及单眼。病例报道:报道1例罹患双侧眼眶肌炎的45岁女性患者。其初发症状为复视及急性双侧眼眶疼痛,眼动时加重。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CT扫描可见双侧眼  相似文献   

3.
背景:眼眶肌炎是一种眼外肌的特发性炎症,该病经常被包含在眼眶假瘤的广义描述中,常常是单侧发病。病例报道:报道1例45岁双侧眼眶肌炎女性患者。首发症状为复视和急性双侧眼眶疼痛,眼球运动时加重。体检,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清肌酸激酶和生物甲状腺功能正常,CT扫描发现双  相似文献   

4.
陈艺  陈静 《广西医学》2010,32(2):186-187
目的探讨CT诊断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价值。方法198例(260眼)TAO患者行CT检查,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198例(260眼)CT扫描结果均表现为眼外肌肿大,受累眼外肌下直肌197眼(75.8%),内直肌168眼(64.6%),上直肌111眼(42.7%),外直肌81眼(31.2%)。CT检查尚可发现TAO患者其他较多影像学特征表现。结论CT检查为TAO可靠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CT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检查在TAO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30例正常人和3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TAO患者的各60只眼眶的CT表现.结果 TAO患者眼外肌较正常人增大 (P<0.05),其中内直肌最常受累(76.6%),其次为下直肌 (66.7%)、上直肌(46.7%)和外直肌 (33.3%).TAO患者与正常人各眼外肌密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尚可发现TAO患者其他较多影像学特征改变.结论 TAO患者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主要为眼外肌肥大、眼球突出等.CT检查对TAO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眶恶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对照手术病理表现,分析20例眼眶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肿瘤CT表现为病变包绕眼环生长,相邻眼睑软组织肿胀;眼眶球后软组织密度肿块,位于眼外肌外间隙,眼肌界限不清,眼肌受压、推移,增强后轻度强化。MRI表现为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等,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18例增强后中等强化,2例轻度强化。结论:CT和MRI定位均正确。定性诊断为CT正确12例(12/20),MRI正确16例(16/2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87眼)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TAO患者CT表现,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46例(87眼)CT扫描结果均表现为眼外肌肿大,受累眼外肌下直肌66眼(75.9%),内直肌64眼(73.6%),上直肌45眼(51.7%),外直肌21眼(24.1%),眼球突出82眼(94.2%),眶内脂肪改变60眼(69.0%)。TAO患者CT检查的主要表现为眼外肌肥大、眼球突出等。结论CT检查可发现TAO患者具有较多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对TAO的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6例与上直肌有关的自发性眼眶出血的病例。设计:回顾性观察性病例研究。受试者: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转至皇家维多利亚眼、耳医院眼眶诊室的6例急性发作的眼眶疼痛、复视和眼球突出的患者。方法:回顾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眼球突出和复视的消退,眼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CT、M RI、或者二者兼有。结果:6例患者(男4,女2;x珔=68岁)因急性发作的单侧眼球突出和复视而转至本院。无1例有出血异常的病史。视力和眼压正常,3例出现受累侧明显上视受限。眼眶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 R I、或两种检查同时显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持续性单侧固定性头痛的38岁女性患者,在过去的5个月中,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轻度至中度的右侧眶周疼痛,每天偶有疼痛加剧发作,无自主特征。根据患者内科医师指导所做的普通CT扫描结果,给予患者吲哚美辛(150m g/d)和塞来昔布(400m g/d)治疗2周,疼痛未减轻。口服泼尼松6d后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然后每天固定服用激素,再无其他形式的治疗。5个月后患者进展为眼眶和眼睑水肿,并因疼痛而导致眼球运动限制。眼眶M RI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该患者为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半侧固定性头痛为主诉的眼眶炎性假瘤(肌炎型):1例病例报道@Krymch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在认真分析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并明确诊断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够改善预后,但易复发,宜早期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右眼突眼,结膜充血的病例。方法: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显示病变的大小和位置,病灶为骨质密度组织,并侵犯右眼眼眶。采取经皮右侧鼻旁切口切除病变组织。结果:病理报道提示为筛骨骨瘤。术后恢复良好,5年随访期间未见病变复发。术后反复行眼部检查示视力及视野均保留。讨论: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尤其是CT和三维CT扫描检查。三维CT扫描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实际大小及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十分重要。手术切除指征为有眶内组织压迫和移位的病例。经皮鼻旁入路可扩大受损组织的暴露范围。筛骨骨瘤的眶内侵袭:经皮鼻旁切口切除1例@…  相似文献   

12.
于慧丽 《吉林医学》2011,(31):6651-6652
目的:探讨X线与CT检查在骨化性肌炎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临床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确诊的16例骨化性肌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不同临床分期X线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患者早期X线表现主要为骨干周围软组织内片状或层状、云雾状的致密钙化影,CT平扫见骨干周围软组织内片状高密度钙化影,边界不清,这与早期的病理过程相关。中期X线表现主要为典型的"蛋壳"征、层状或波浪状骨膜增生或成团块状致密影,CT平扫主要见骨干周围层状环形高密度钙化影,与骨皮质不相连。晚期X线表现主要软组织内团块状钙化影与骨皮质分界不清,大块致密影包裹骨干,呈放射状,CT平扫主要见骨干周围大块状的高密度致密影,与骨皮质分界不清,团块状钙化影可成放射状向外,挤压周围软组织。结论:骨化性肌炎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其X线与CT具有不同的征象,掌握这些特征,对临床上提高骨化性肌炎的诊断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做B超、CT、MRI检查。常规行头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视神经平行位扫描。结果:病变发生在双眼者5例,单眼者2例。全部眼肌受累的2例,剩余依序受累,其中侵及上下直肌7例,内直肌6例,外直肌4例,上下斜肌2例,均表现为肌腹肥大;4例视神经受到影响。结论:Graves眼病多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及外直肌,受累眼外肌肌腹一致性肥大,肌附着点正常。B超、CT及MRI均可见特征性影像改变,其中MRI可进行多方位扫描,观察上述变化优于B超及CT。  相似文献   

14.
羟基磷灰石眼眶植入物纤维血管化进程的MRI研究,MR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眼眶淋巴瘤的价值,眼眶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眼外肌病变的MRI表现,眼附属器淋巴癌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对新青霉素耐药的后天免疫性群体性金色葡萄球菌(M RSN)引发双眼失明。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一44岁男性患者切除鼻部脓疱后表现为突眼、上睑下垂、眼肌麻痹、无光感。鼻部脓液培养发现M RSA。影像学检查发现双眼眶蜂窝织炎、全鼻窦炎以及海绵窦血栓。右眼眼底严  相似文献   

16.
王皎 《当代医学》2010,16(9):100-100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MEI特征及激素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回顾6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MRI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均有头痛和眼肌麻痹症状;MRI检查发现4例患者海绵窦病变,2例未发现异常。所有病例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附2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性复习眼眶爆裂骨折的CT资料,探讨CT检查方法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患者行CT冠状位扫描和/或横断扫描,分析其CT表现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果:本组226例病例,其中单纯内壁骨折105例(占46.46%),单纯下壁骨折13例(占5.75%),双壁(内、下壁)骨折23例(占10.18%),眼眶复合型骨折85例(占37.61%)。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断裂移位、粉碎和曲度异常。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间接征象中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冠状CT扫描是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眼眶爆裂骨折的间接征象尤其是眼外肌改变及眶内肌锥外积气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24-1625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47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42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CT表现为肿块型7例,椭圆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病灶。泪腺炎型9例,泪腺区肿大,椭圆形或扁平,密度较均匀,边界不清。肌炎型16例,眼外肌增粗,边缘毛糙,密度较低。弥漫型6例,球后脂肪弥漫性病变,密度增高,呈团片状,无实质性肿块。混合型9例,CT表现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结论:CT扫描对眼眶炎性假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在辅助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需要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确保诊断。  相似文献   

19.
Tolosa—Hunt氏综合征亦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可缓解和复发的一侧性ⅢⅣⅥ颅神经之一或同时累及而造成眼肌麻痹的综合征。出现眼球后的疼痛或同侧头痛。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海绵窦及其附近的非特异性炎症。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现报道二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