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与医学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力学不仅是力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著名生物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Y.C.Y ung(冯元桢)先生曾指出:“绝大多数生物力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丰富生命系统的基本知识并对其进行某种人为干涉”。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生物力学研究也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力学生物学(m echanobiology)”。力学生物学是研究力学环境(刺激)对生物体健康、疾病或损伤的影响,研究生物体的力学信号感受和响应机制,阐明机体的力学过程与生物学过程,如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力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6月,1992年改名为《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以下简称杂志)。杂志创刊号的首页刊载了时任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冯元桢教授的出版祝辞~[1]。同年8月,杂志收到冯元桢教授撰写的评论文章《未来力学的发展,主要在跨学科上》,并刊登于本刊1987年第2卷第1期~[2]。1988年,杂志第3卷第2期,又转载  相似文献   

3.
题词     
本杂志顾问,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冯元桢(Y.C.Fung)教授于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一日为杂志题词时的照片和题词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2月15日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先生驾鹤西去,巨星陨落,举世同悲,我等后辈仰天叩拜,愿先生一路走好!冯元桢先生是国际著名力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他1919年9月15日生于中国江苏常州,1940年代初从中央大学航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加州理工  相似文献   

5.
正冯元桢(Yuan-Cheng Fung)先生是国际著名力学家,现代生物力学的创始人,有"生物力学之父"美誉。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从建设之初就得到了冯元桢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1979年秋天11月9~22日,冯元桢先生在重庆大学举行了生物力学讲习班,着重讲解了生物力学的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研究所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医用生物力学》杂志主编戴尅戎教授当选为2014年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820年,是法国医学界最高荣誉机构,共设130名院士、160名通信院士、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60年代起,冯元桢教授就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被尊称为"现代生物力学之父"~1[1]。在组织和器官层面,他率先定量研究了肺内的血液循环,建立了肺微循环片流理论;基于离体和活体实验测量,冯元桢教授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血液循环、血管、血管壁弹性等~[2-3],提出了血管残余应力理论和应力-生长学说。在细胞分子层面,冯元桢教授首次提出了组织工程的概念,并强调多学科交叉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8月4日-8日,中国上海)第六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8月4日至8月8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协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ley)李松教授、圣迭戈分校(UCSD)王英晓教授(美方)和上海交通大学姜宗来教授、齐颖新研究员(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教授、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前主任、新泽西医学与牙科大学(NJMD)放射系兼职教授、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新兴技术委员会主席埃塔姆·达万(Atam Dhawan)教授应邀于2012年1月4日、8日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MED-X研究院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前景看好的新兴生物医学技术;脑图像分析和组织定征;用于个性化临床保健的生物医学、光学  相似文献   

10.
《医用生物力学》2003,18(4):249-249
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3年 1 0月 1 3日至 1 7日在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教授和钟世镇教授、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叶鑫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科学处处长孟庆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物医学工程处李恩中博士、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陶祖莱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陈祥才少将和陕西省科协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共注册代表 1 0 4人 ,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9月21日,我到加州圣迭戈,参加了庆祝冯元桢先生百岁生辰的"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国际会议"(ICBME 2019)。先生出来与大家见面两个多小时,大家给先生唱生日快乐歌,分享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与先生交谈、合影,场面非常温馨。不曾想到,那是我与先生最后的一次见面,仅两个多月后,先生便于12月15日乘鹤西去。这是世界生物力学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仅以此文简记我与冯元桢先生的交往,表达对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12月15日,生物力学开创者及奠基人冯元桢先生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雅各布医院安详去世,享年100岁。冯元桢先生曾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航空航天研究者之一。1966年以前,冯先生主要从事航空工程和连续介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卓著成果。1966年以后,冯先生开始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力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3.
正己亥岁末,恩师冯元桢先生辞世驾鹤西去。世界生物力学同仁共同哀悼,赞颂冯先生精彩卓越的百岁人生。我谨以此文怀念冯先生。冯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独辟蹊径,把力学和工程的方法引入生命和医学研究,从而开创生物力学学科。在他获得的众多的奖励和荣誉中,获得美国工程院Founder Award (1998年)和Russ Prize(2007年)是直接对他开创生物力学学科的奖励。  相似文献   

14.
<正>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是自然出版集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出版的全英文生物医学专业期刊(网站:http://www.nature com/sigtrans/)。主编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Carlo M.Croce教授(美国三院院士,Cance  相似文献   

15.
(一)按学会年度学术活动计划安排,于三月三十一日在重医讲演厅举行了83年第一次学术活动。内容有:1.祝彼得同志介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组织学及胚胎学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情况。2.张宗铭同志专题报告“肩关节之形态与功能”。(二)本刊副主编王启民教授于三月三  相似文献   

16.
正今秋九月十五日是冯元桢先生百岁华诞。值此,学生恭祝老师:福寿绵长,长享人生意趣。39年前的6月,王君健(原华中理工大学)、吴云鹏、王公瑞(重庆大学)和我借参加世界第3届微循环大会之时,访问了冯元桢先生的实验室,拜识了冯元桢先生。接着,冯先生又来华讲学(武汉、重庆,1979年8~9月),并在华欢度了60寿辰。这是中国生物力学的发轫点,也是我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姜宗来 《解剖学杂志》1994,17(2):201-202
作者1991年5月至1993年6月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mia,San Diego,Y.C.Fung(冯元桢)教授的实验室工作,现将所了解的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介绍如下:l 血管分支系统形态定量研究的新概念血管分支结构的形态学数据,对循环生物力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有一套完整的血管树几何形态数据,再结合血管的力学特性参数,可以对某一器官的血液循环作一系列的血液动力学分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2011年度七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获得者名单,其中华人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UCSD)教授钱煦(Shu Chien)榜上有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和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分别设立于1959年和1980年,代表美国政府赋予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发明人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元月四日至七日在重庆市召开。到会代表97人,来自成都,重庆、达县,万县、涪陵等地区。四川省付省长康振黄教授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题为“生物力学现状与进展”的精彩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 大会开幕式由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吴和光教授主持,开幕式上省、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负责同志、省科委、省市科协、重  相似文献   

20.
正冯元桢(Yuan-Cheng Fung,1919.9.15—)教授,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和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著有《气动弹性力学》(1956、1969、1993年)、《固体力学基础》(196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