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预防造影剂外漏的方法。方法:使用TOSHIBA-XVISION螺旋CT,MEDRAD810C自动压力注射器,造影剂选用优维显(300mgL/ml)。采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推注,造影剂用量按每公斤体重1.5ml计算,扫描分区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腔,注射速率2-4ml/s。其增强效果采用CT值评价法。结果:12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漏,经处理后肿胀消失。影像质量优者1202例,占97.72%;影像质量良好者26例,占2.11%;影像质量差者2例。占0.16%。结论: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护理上很好的配合,能提高增强扫描的成功率,保证增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高压注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造影剂外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进行增强CT检查的84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可明显降低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注射速度对CT增强扫描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造影剂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及肝实质强化(CT值)的关系。方法:将276例患按注射速度分为5组,3.5ml/s32例,3.0ml/s40例,2.5ml/s77例,2.0ml/s68例,1.5ml/s59例,再根据使用不同造影剂分为两组,使用离子型造影剂119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157例。结果:造影剂注射速度从3.5ml/s至1.5ml/s,肝实质CT值呈逐渐降低,5组间有显性差异(F=43.510,P<0.05),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组间及组内不同注射速度之间经χ^2检验,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速度越快,肝实质强化越好,但副反应发生率越高,离子型较非离子型造影剂副作用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技术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注药前实验性静脉预推法。注药速度一般要求3~5ml/s,注射量50~80ml。结果:通过对5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观察。成功者(无造影剂外漏)567例。占97.7%,失败者(造影剂外漏)13例。占0.22%。结论:采用预推法来判断血管质量,选择注射血管。能明显降低渗漏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105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单纯口服药物治疗44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对比观察2组平均起效时间、疗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年平均治疗次数、年平均治疗费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2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3.4±1.4)d和(12.6±3.9)d,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为(169.5±46.3)d和(6.8±2.8)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和68.2%,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16.5±5.7)d和(6.3±1.1)d,年平均治疗天数分别为(2.6±0.7)d和(292.6±8(1.4)d,年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972.4±67.4)元和(1873.3±547.6)元,显效率分别为94.3%和34.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59.1%,2组上述结果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1)。结论: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不仅临床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安全性好,而且治疗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无禁忌证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刘英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67-1368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1668例,传统手推法增强扫描120例,均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观察其增强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高压注射器1668例,增强效果好1660例,占99.5%;发生轻度不良反应38例。三2.28%;中建21例,占1.26%。手推法120例,增强效果好41例,占34.17%;发生轻度不良反应2例,占1.67%,申度1例,占0.83%:结论:高压注射法与手推法相比,注射造影剂速度快,图像质量好,但药物副反应高,故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检查部位及诊断要求确定选用何种注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增强CT检查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对造影剂外漏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行增强CT检查的24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据硬币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120)、干预组(n=12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对2组患者造影剂外漏发生率、焦虑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予以统计学比较。结果:干预组造影剂外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0.83%、6.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49.74±3.63)分、(56.48±3.99)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分别为98.33%、91.6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强CT检查中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少造影剂外漏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后病人使用硬膜外和静脉镇痛泵腹部手术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一组实施硬膜外镇痛(PCEA),另一组实施静脉镇痛(PCIA)。结果PCEA组有效率达97%,轻、中、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5%、0.5%、无重度疼痛发生;PCIA组有效率为90.5%,轻、中、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5%、3.0%和2.o%,两组疼痛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妒:9.16,P〈0.05)。PC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5%、低血压发生率为4.0%,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低血压发生率为0.5%。结论PCEA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血管裸露出血患者的内镜征象与内镜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参考ForreSt分级将136例患者分为4级:Ⅱa、Ⅱa Ⅰa级、Ⅱa Ⅰb级、Ⅱa Ⅱb级。每级患者随机接受内镜下注射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反复大出血者外科手术。结果内镜治疗组的即刻止血率均为100.0%,内镜治疗组、药物治疗组的24h止血率分别为100%、39.7%;平均输血量分别为2μ、8μ;再出血率分别为7.4%、45.6%,手术率分别为2.9%、17.6%。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血管裸露出血的临床表现较重,内镜下治疗的止血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且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手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80例结膜下注射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0例,常规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实验1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实验2组注射药物为地塞米松2.5mg,不加2%盐酸利多卡因0.2ml,注射同时为患者播放音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结膜下注射后的疼痛评分常规组为(4.51±0.25)分,实验1组(3.50±0.30)分,实验2组(3.54±0.30)分,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8,-24.46;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膜下注射患者采用音乐疗法不加麻醉药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紧张心理,缓解疼痛,减少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凌宇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37-2238
目的 探究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对于临床中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介入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64例中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患者根据常规辅助检查和临床症状决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对照组),32例患者根据测定的FFR界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数目、造影剂用量、不良反应事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1.0±16.0) min ,造影剂用量(279.0±54.0)mL ,药物涂层支架数(2.5±0.7)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3例(9.4%),心肌梗死2例(6.3%);观察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5.0±14.0) min ,造影剂用量(186.0±47.0) mL ,药物涂层支架数(1.4±0.5)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1例(3.1%),心肌梗死1例(3.1%);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使用支架数量和造影剂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 ),手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测量FFR对于指导CHD患者介入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对检查结果、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眼科确诊或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 ml/s,B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 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6 ml/s,其他检查条件均相同。观察3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和C组(P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 0. 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行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 ml/s时可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降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常用降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干部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955例60岁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降压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头痛和/或头晕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以硝苯地平(5.8%)和吲哒帕胺(5.8%)为最高;吲哒帕胺组低血钾发生率7.8%;硝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2.5%、9.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组干咳发生率9.7%~17.8%;受体阻滞剂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6.5%。[结论]在高血压治疗中,不同的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各异,护理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游曼球 《护理研究》2006,20(6):1556-1556
[目的]探讨清凉油穴位涂擦按摩对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疗效。[方法]观察组50例肾孟造影(IVP)的病人予清凉油涂擦按摩内关、风池、太阳穴。对照组50例不予清凉油穴位涂擦按摩,比较两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4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凉油穴位涂擦按摩能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王科  闵婕  樊涛  钟云清 《华西医学》2011,(10):1484-1487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院外用药情况,并分析其院外用药情况、痰真菌检出率以及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方法调查2011年l一6月住院的161例COPD患者院外用药情况,将其分为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组(A组,包括口服和吸入激素)、使用非准字号药物组(B组)和未使用以上两种药物组(C组),对各组的痰真菌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A、B组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再将现阶段的调查结果与2006年同样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1例患者中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6例,使用吸人激素29例,使用非准字号药物32例,未使用以上两种药物94例。痰真菌检出率情况:B组检出率为62.5%,明显高于A组的17.14%、C组的27.66%;组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A组中口服激素发生率为50%,而使用吸入激素发生率为0%。与2006年同样研究结果比较,B组患者的比例明显下降,A组患者明显增多。结论使用非准字号药物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及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健康教育对于减少这些不良现象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3例明确诊断的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和头孢哌酮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敏感性和不良反应,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和头孢哌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67.2毙;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和4.92%;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纸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哌酮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95.4%和70.9茗。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疗效好,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2例血管细、弹性差、多次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输入化疗药物前先用2%盐酸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2ml)加7ml生理盐水稀释缓慢静脉推注后,再输入化疗药物;对照组在化疗前静脉注入10ml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Ⅰ期、Ⅱ期药物外渗发生率分别为8.5%和0,而对照组分别为26.8%与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5%和1.4%,对照组分别为36.6%与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管细、弹性差以及多次应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化疗前应用盐酸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缓慢静脉推注,能显著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多点注射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要求生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甲氨喋呤50mg/m^2,加入4ml注射用水中宫颈多点注射,同时米非司酮200mg/d连用3d,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20mg/m^2肌肉注射,1次/d,连用5d,米非司酮用法同前。观察两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的下降情况,保守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0%和78.9%,输卵管复通率分别为70%和57.8%,差异性显著(P〈0.05);药物副反应无差异。结论甲氨喋呤宫颈多点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有效.安全、方便。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及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最佳适应证。方法对127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SHCC)进行射频消融(RFA)及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其中RFA组81例共97个病灶,PEIT组46例共59个病灶。比较患者RFA及PEIT治疗后第1、2、3、4、5年生存率和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RFA组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76.4%、62.8%、51.7%和44.4%;PEIT组病患者术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60.0%、47.8%、37.5%和33.3%;RFA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PEIT组。结论对于SHCC,RFA疗效优于PEIT;对于位于肝包膜下、大血管分支旁、血供丰富的SHCC,以PEIT为宜;PEIT费用低廉,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