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3月收治于上海市黄浦区第二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再次入院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的发生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于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分别评估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疾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病程<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5),两组均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随访时间至患者出院后1年.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于入组时和出院后1年末评定两组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BPRS、FAD、FB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研究组BPRS评分为(24.60±7.87)、FAD总的功能评分为(26.8±3.7)及FBS总分为(20.60±9.91),均低于对照组[(28.91±8.72),(30.1±3.4),(30.76±12.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4.67,4.57;P<0.05),研究组FAD各因子分及FBS量表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情况4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降低家庭疾病负担,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4.
家庭护理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随访档案,进行电话、访视形式干预。患者出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4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前,患者每月门诊复诊率为75.00%,干预后复诊率为93.10%;干预前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情况为73.44%,干预后为89.66%;干预前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的良好率为12.50%,干预后为3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1,5.23,18.93;P〈0.05或P〈0.01)。结论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行为,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张艳 《当代护士》2017,(12):127-12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本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2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4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测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自我概念得分、自我责任感得分、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00-302
目的 分析在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中,采取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其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HFMD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及患儿家属对HFMD的知晓情况。结果 (1)观察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及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护理7 d后,观察组WBC、CK、FPG、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HFMD疾病防控中,采取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从健康教育及强化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角度促进患儿家属对疾病知晓度的提升,进而在针对性护理下促进患儿依从性的提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337-2338
对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中可取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痊愈之后转为家庭中心护理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数字随机分成家庭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5例,分别给予家庭中心工护理模式与常规药物维持护理模式。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作生活质量调查。经12个月护理干预后,家庭护理组病理情况、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家庭护理组GQOLI各项评分结果均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应用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后护理工作当中,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康复具有可观性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结果经过干预,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抑郁症状,为老年抑郁症患者重建家庭支持体系,有利于抑郁症的延续护理。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实施方法,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营造家庭化住院环境,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出院指导及访视。结果90%以上产妇在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家庭参与几方面感觉良好。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满足孕产妇需求的高品质的护理,同时提升了护士职业形象;护理人员的认识、良好的住院环境、产妇家庭支持是实施这一模式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现代康复》1998,2(7):724-724
精神分裂症病人急性发作期需要短期住院治疗外,而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如何做好家庭康复护理,有救的降低复发率,使患重新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逐渐被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Morningside康复量表(MRSS)评估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分值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疾病及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治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干预,为期4 W,内容包括激励、社会支持、行为方法等,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自理行为问卷(SCBQ)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WROS)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干预4 W后实验组GSES、SES、SCBQ、IPR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自理水平,改善临床疗效,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隋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及护理干预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住院序号随机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55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之日起至6个月内,医生护士定期预约主动上门服务及家庭现场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随诊.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在功能康复情况、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技能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 通过医护人员定期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不但教会了患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促进了患者肢体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护士对回归后的精神病患者及家庭进行护理干预的时机、方法和技巧等规律。方法 根据患者填写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因子分析,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现存的、可预料的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头3个月护理干预的间隔时间将回归后的精神病患者分A、B、C组,每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26)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问答和观察。结果 A、B、C3组的自我综合评分98分以上者分别为25、30和8例,分别占各组的83.33%、81.08%和22.22%;男性回归者就业率为57.69%,女性回归者就业率为9.81%;护理干预1年末复发率为1.887%。结论 干预以15d为1个周期比较合适,男女患者的干预方法、方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士对回归后的精神病患者及家庭进行护理干预的时机、方法和技巧等规律。方法根据患者填写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因子分析,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庭现存的、可预料的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头3个月护理干预的间隔时间将回归后的精神病患者分A、B、C组,每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WHO/QOL-26)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问答和观察。结果A、B、C3组的自我综合评分98分以上者分别为25、30和8例,分别占各组的83.33%、81.08%和22.22%;男性回归者就业率为57.69%,女性回归者就业率为9.81%;护理干预1年末复发率为1.887%。结论干预以15d为1个周期比较合适,男女患者的干预方法、方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痊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料者112人,按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观察组57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和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在出院时、出院6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照料者进行评定。结果出院时,两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月未,观察组照料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106例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将21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72 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干预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Ashwarth评分法评定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情况及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障碍,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意义.家庭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治疗好转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每月上门随访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时两组评分无差异性.6个月后干预组FIM及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尿毒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组间对照,将57例尿毒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进行2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尿毒症家属负性心理反应与疾病知识缺乏,昂贵的医疗费用、长期的治疗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等关系密切,采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尿毒症患者家属负性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家属的抑郁、焦虑及恐惧心理,而且可以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