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2.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分子,以苯并呋喃为基础,在分子中引入N-杂环片段进行优势结构重组。以水杨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经取代、缩合反应后,与N-杂环化合物反应,合成10个新型N-杂环取代的苯并呋喃衍生物(2a~2j),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采用MTT法初步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HeLa,A549和H1975)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a、2f和2j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框内敲除鉴定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Tü 4128中基因bagJ的功能。HPLC结果表明,敲除基因bagJ导致抗生素生产水平大幅降低;回补菌株恢复了抗生素的生产;过表达菌株大幅提高了抗生素的产量,证明基因bagJ在新型抗生素bagremycins的生物合成中必不可少。抑菌圈实验表明基因bagJ敲除菌株较野生菌株对bagremycins更加敏感;BagJ在Streptomyces lividans TK64中异源表达后使该菌株对bagremycins的耐受性增强,证明bagJ是新型抗生素bagremycins的抗性基因。扫描电镜的结果证明了BagJ异源表达后导致Streptomyces TK64的菌丝形态发生了改变。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表明,BagJ可能是一个逆向转运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离自香港近海岸的红树林样品Kandelia candel的树皮中,种属已鉴定为Sporothrixsp的海洋真菌Sporothrixsp.#4335的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代谢产物。结果分离得到3种甾体类化合物。结论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解析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 相似文献
5.
从一株植物内生漆斑菌属Myrothecium sp.真菌固体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及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羟基疣孢菌素A(1)、疣孢菌素A(2)、乙酰基疣孢菌素L(3)、疣孢菌素J(4)、疣孢菌素K(5)、漆斑菌素A(6)、漆斑菌素D(7)、漆斑菌素H(8)、漆斑菌素J(9)、verrol 4-acetate (10)、(3S, 3aS, 6α, 6aR)-dihydrosporothrioride (11)和4,6-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12)。其中,化合物1、5、9 ~ 12为首次从漆斑菌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7和8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50分别是0.318、0.218、0.047、0.569和0.558 μ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南海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和薄层制备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神经胶质瘤细胞SF-268、乳腺癌细胞MCF-7、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发酵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海松烷型二萜,分别为isopimara-8(14),15-diene(1)、libertellenone A(2)、scopararane B(3)、diaporthein A(4)、diaporthein B(5)、11-deoxydiaporthein A(6);4个为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酮(7)、麦角甾醇(8)、过氧化麦角甾醇(9)、啤酒甾醇(10),其中化合物5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9.2、4.4、9.9 μmol/L。结论 化合物1、2和6~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高通量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实验方法,对姜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姜黄醇提物和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测定波长515 nm,抗坏血酸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62.5~750.0 μg/mL线性良好,方法可靠。姜黄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7.78 mg/mL)明显强于水提物(IC50 14.84 mg/mL)。结论 建立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方法可靠、简便、灵敏,其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抗氧化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浆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毛酸浆浆果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 7, 3′-三甲基槲皮素(1)、山柰酚(2)、金圣草酚(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2α, 3β, 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5)、白头翁皂苷A(6)、白头翁皂苷D(7)、咖啡酸(8)、1-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9)、N-反式-阿魏酰酪胺(10)、新橄榄脂素(11)、梣皮树脂醇(12)、松脂醇(13)、蔗糖(14)、尿苷(15)、β-谷甾醇(16)。结论 化合物5~7、9~15为首次从酸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草苁蓉环烯醚萜苷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草苁蓉环烯醚萜苷高、中、低剂量(400、200、100 mg/kg)组和5-Fu(25 mg/kg)组,草苁蓉环烯醚萜苷组连续ig给药10 d;5-Fu组隔日ip给药,给药5次,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比色法检测血清总抗氧化活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草苁蓉环烯醚萜苷能显著减轻移植瘤瘤质量,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8.05%、34.98%、26.95%。同时,明显升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升高血清IL-2水平和降低TNF-α水平,升高血清T-AOC和降低MDA水平。结论 草苁蓉环烯醚萜苷对H22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IL-2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增强荷瘤小鼠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金花茶叶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叶皂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富集以及制备色谱对金花茶叶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1)、人参皂苷F1(2)和人参皂苷F5(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g1、F5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原因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方法 以单叶蔓荆的果实(蔓荆子)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单叶蔓荆种子形态解剖学特点,通过种子吸胀和抑制物测试研究其休眠原因,采用浓硫酸和赤霉素(GA3)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结果 打破单叶蔓荆种子休眠的方法为GA3处理,解除休眠的最佳方法为浓硫酸处理15 min,1.0 mg/mL GA3浸种18 h,蛭石培养床30 ℃恒温培养能够达到发芽率78.7%。结论 蔓荆具有坚硬厚实的果皮,机械束缚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果皮中含有萌发抑制物质,GA3处理可有效解除单叶蔓荆种子的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斜脉暗罗Polyalthia plagioneura 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95%乙醇提取斜脉暗罗茎,制备总浸膏,硅胶柱色谱分离其成分,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马坎哥纳香碱A(1)、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丁香醛(5)、对羟基苯甲醛(6)、香草醛(7)、异吴萸酮酚(8)、乌苏酸(9)、木栓酮(10)、邻羟基苯甲酸(11)、4-羟基-2-甲氧基-3, 6-二甲基苯甲酸(12)。结论 化合物1~6、8、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