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管强  熊咏萍 《临床外科杂志》2002,10(Z1):136-137
20 0 1年 1~ 6月 ,我们对急性胰腺炎采用以乌司他丁为主的新治疗方法 ,并收集病案分析 ,目的在于对乌司他丁的临床效果作一客观报道。临床资料1.对象 :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男 14例 ,女 16例 ) ,年龄 16~ 74岁 ,平均年龄 43岁 ,均有持续严重腹痛 ,血淀粉酶 >5 0 0U/ L(苏氏 ) ,或尿淀粉酶 >10 2 4U/ L(苏氏 )。 CT扫描示胰腺肿大或有渗出 ,但无坏死。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炎学组拟订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5例为乌司他丁治疗组 ,另 15例为 5 -氟尿嘧啶对照组 ,据 Rangon标准入院时两组病情严重程度相仿 ,见…  相似文献   

2.
我院2 0 0 1年3月~2 0 0 3年10月共诊治急性胰腺炎(AP)病人81例,其中用乌司他丁治疗42例,善得定治疗3 9例,两组病人疗效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 ) ,差异无显著性。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急性胰腺炎,年龄14岁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急性胰腺炎诊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乌司他丁 (urinarytrypsininhibiter ,UTI)对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作用 ,我们自 1999年 3月始 ,从实验和临床的角度观察了UTI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重点观察UTI对SAP时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一、动物实验1.分组及模型 :取Wistar大鼠 70只 ,2 5 0~ 30 0 g ,随机分为4组 :正常组 ( 10只 ) ,假手术组 ( 2 0只 ) ,胰腺炎组 ( 2 0只 ) ,治疗组 ( 2 0只 )。假手术组开腹后经胰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lml/kg,关腹后从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2 0ml/kg ,胰腺炎组用银夹夹闭胰…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又称尿抑制素,对在急性胰腺炎起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磷脂酶A2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还有稳定溶酶体膜、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质释放等作用。我院于2001年1月开始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司他丁(UTI)是一种广谱的酶抑制剂,对于多种蛋白酶、透明质酸酶以及脂肪酶、磷酸肌酸激酶等与胰腺有关的消化酶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观察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我科自1999年5月以来对21例SA P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了乌司他丁对SA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15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72 h内行内镜治疗50例,72 h内行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50例,保守治疗50例.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联合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胰腺炎随枘发成两组。对照组55例(轻症40例、重症Ⅰ型15例),治疗组55例(轻症40例、重症Ⅰ型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乌司他丁10万单位溶于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轻症用7d,重症Ⅰ型用14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轻症为92.5%,重症Ⅰ型为86.7%,与对照组有效率轻症为72.2%,重症Ⅰ型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早期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后腹部症状、体征较快缓解,血尿淀粉酶、TB、DB、ALT、LDH、AST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也有差异。结论 早期使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无明显毒毒副作用,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胃肠减压、抑制胃酸及胰液分泌、抗炎、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另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另加用乌司他丁+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以乌司他丁单独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比较轻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单独和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其中轻型40例,重症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轻重型各20例)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轻重型各20例)单独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所有的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血常规和生化各指标均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实验组(128.1±73.6)mmol/L,对照组(412.7±123.3)mmol/L],尿淀粉酶[实验组(102.2±51.3)mmo L/L,对照组(218.2±83.3)mmol/L]、血WBC[实验组(8.3±2.2)×109/L,对照组(12.6±2.4)×109/L]、谷草转氨酶[实验组(31.3±10.1)U/L,对照组(72.4±11.2)U/L]各组指标均数对比(t=2.528、3.527、3.021、3.122,P<0.05),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联合用药疗效较单独应用乌司他丁疗效好,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2)。结论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单纯应用乌司他丁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220例受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200mL/d。对照组静滴200mL生理盐水,共7d。观察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肠黏膜损伤程度、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谷氨酰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经静脉输入后能显著提高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损伤程度,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机体氮的丢失,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ABP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早期内镜治疗重症ABP组(Ⅰ组)、早期内镜治疗轻症ABP组(Ⅱ组)、保守治疗重症ABP组(Ⅲ组)以及保守治疗轻症ABP组(Ⅳ组),每组30例,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及Ⅱ组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和体征以及TNF-α、C反应蛋白(CRP)、IL-6、IL-8、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其他2组,病程缓解时间也短(P〈0.05);Ⅰ组和Ⅱ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和90.0%,明显优于Ⅲ组的70.0%和Ⅳ组的76.7%(P〈0.05)。结论:对ABP患者采用内镜早期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治过程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科室和专科医师参与和试图主导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临床上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十分混乱,过度治疗和干预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尤以前者为甚.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上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着疑惑和争论.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运用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Abstract:
There was never a time in history that so many disciplines and specialists participate and try to lead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for acute pancreatitis. Chaos remains at bedside, and episodes of under-intervention and especially over-treatment frequently happened. Physicians are easily confused by questions and controversies in management for acute pancreatitis. We have reviewed the articles in acute pancreatitis and made our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latest evidences.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急性胰腺炎治疗理念的更新及诊断与治疗技术的提高,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案中多学科合作与微创化治疗已占据主导地位,有效降低了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与此同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治疗方法,如升阶梯治疗方案,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具有显著优势,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The location of a pseudocyst (PC) in the liver is an exceptional event, and intrahepatic PC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left lobe. We report here a case of right intrahepatic PC following 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with cystic (aberrant pancreatic) dystrophy of the duodenal wall (CDDW) and chronic pancreatitis.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and cholangio-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vealed a 10-cm right intrahepatic collection and rupture of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Percutaneous puncture permitted us to detect a high level of amylase in the collection, confirming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PC. Surgical drainage concomitant with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DDW resulted in disappearance of the collection.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is patient was rupture of the pancreatic duct in the retroperitoneal cavity and erosion reaching the right hepatic parenchyma. Although intrahepatic PCs are rare, the diagnosis of intrahepatic PC complicating acute pancreatitis can be confirmed by a high level of amylase in the collection. Asymptomatic intrahepatic PCs can b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symptomatic intrahepatic PCs can be managed either transcutaneously or surgically.  相似文献   

16.
暴发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治疗经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Mao EQ  Li L  Qin S  Liu W  Lei RQ  Tang YQ  Zhang S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85-1188
目的探讨暴发性胰腺炎(FAP)急性反应期治疗的对策。方法将64例FAP患者分为死亡组(27例)和治愈组(37例)。分析急性反应期内休克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液体复苏参数;机械通气前24h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泡动脉氧差(AaDO2)、持续血液滤过(CVVH)应用率、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发生率和疾病严重度。其次,分析外科干预方式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休克持续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治愈组显著延长(P〈0.05);入院至入院后72h的晶体量两组无显著差异,而治愈组输注的胶体总量和胶晶比值显著高于死亡组,且第三间隙液体潴留量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人院日治愈组的液体输注速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机械通气前24h死亡组PaO2/FiO2和AaDO2较治愈组呈负性变化(P〈0.05)。发病72h内,治愈组CVVH应用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72小时内死亡组ACS发生率高于治愈组(P〈0.05);入院后3d内,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7—14d内接受手术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7d内和14d后接受手术的治愈率(P〈0.05);手术组第1次手术时间较穿刺引流组显著提前(P〈0.01),且治愈率明显低于穿刺引流组(P〈0.05)。结论缩短缺氧时间、控制持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合理的外科干预是FAP急性反应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9-02间新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IL-8)水平、肝功能指标(AST、ALT、GGT、TBiL)、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以及体温、肝功能、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恶心、呕吐消失及腹痛缓解时间等指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RCP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及生化指标的恢复,是处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灌注 (ENBD)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经B超或CT检查无胆总管、肝总管结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ENBD治疗组和对照组 ,ENBD治疗组在常规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时做胆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 ,术后留置鼻胆管引流并交替应用 0 .9%氯化钠 5 0ml +庆大霉素 8万U 8h和 0 .5 %灭滴灵 5 0ml 8h灌注持续 3~ 5d ,对照组应用善宁 0 .1mg皮下注射 8h持续 3d并观察其 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ENBD治疗组 2 0例患者胆汁中均发现有白细胞及黄、黑色泥沙样物 ,6例培养出微生物 ( 3 0 % ) ,ENBD治疗组与善宁治疗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 ( 8.45± 8.40 )h和 ( 3 8.10± 3 5 .43 )h(P =0 .0 0 2 ) ,血清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 ( 18.0 0± 8.2 6)h和 ( 5 6.40± 48.80 )h(P =0 .0 0 2 ) ,两组的 1年复发率分别为 5 %和 40 % ,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鼻胆管引流灌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而安全 ,能减少复发 ,胆汁淤积和感染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菌的种类,比较感染和非感染组死亡率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3%,感染者死亡率为28.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6%,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2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APACHEⅡ评分≥15、呼吸机治疗、气管切开、年龄≥60岁和手术治疗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其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