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老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水泥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2 2例。结果 :术后均在 14 d内下床活动 ,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经 0 .5 a~ 2 a随访 ,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现象 ,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0 %。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是一种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选取本院收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基于此,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康复训练相联合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抽签随机分为DHS组、PFN组和人工关节置换组,每组3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根据人体形态用金属、陶瓷、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制成人工关节假体植入人体内.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1年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及卧床时间与DHS和PFN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FN组和DHS组(3.125% vs.15.625% vs.21.875%,P<0.05).大部分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较好,三组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PFN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都有满意疗效,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用时较短,术后恢复较快,髋关节恢复情况更良好,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10年1月,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按照Evans分类ⅢA9例、ⅢB15例、Ⅳ11例;平均手术时间为(80.71±9.64)min,出血(392.86±78.72)ml。结果:术后随访6~72个月,其中3例失访,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14例,良12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选择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78.34±10.37)min,术中出血量(131.37±40.27)m L;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0.17±11.37)min,术中出血量(134.83±39.40)m 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下地时间(3.78±1.22)d,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7.54±1.3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组关节功能优良率97.4%,对照组82.5%,治疗组Harris评分为(92.34±3.87)分,对照组为(83.87±4.11)分,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1]。高龄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骨折呈粉碎性不稳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  相似文献   

7.
人工关节置换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国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1):16-17,20
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年龄68~84岁,平均73.6岁。骨折类型按改良Evans分类:Ⅲ型:9例,Ⅳ型:4例,Ⅴ型:3例。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14~26d(平均18d)。2例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电解质紊乱,1例尿路感染,经治疗均痊愈。对16例患者进行了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3~14个月),其中14例患者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均在术后获得随访,无失访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9.3±6.8)个月,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5个月死于急性脑梗死复发,其余31例患者关节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疗效评价为优19例(59.4%),良10例(31.2%),中2例(6.3%),无疗效表现为差的患者,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现有置入假体松动或下沉的情况,总优良率为90.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目前仍值得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FIF)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82例骨质疏松性FI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研究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FHR),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骨质疏松性FIF患者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转子的有效固定在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了6~20mon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第5天开始负重,平均住院时间14d,40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大转子骨折复位并固定满意,假体位置均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34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内科并发症和内置物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适合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具有负重早、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促进老年转子间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对照组20例,在相同的部位肌肉注射等量注射用生理盐水。自术后第1天开始,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用药后的第1、3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腰椎(L4)骨密度(BMD)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浓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第1、3个月X线评估发现,治疗组比同时期对照组的骨痂生成量多。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腰椎(L4)BM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钙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磷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面颈部潮红。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显著促进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96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解剖钢板内固定可作为首选,双极关节置换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分别选用DHS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辨证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后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为13.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优良率均优越于对照组。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尽早的选择手术行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的辨证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以及其优良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翻修柄假体在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翻修柄假体在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2008年5月选用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15例。骨折按Evens分型,Ⅲ型12例,Ⅳ型3例。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解剖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翻修柄人工股骨头,翻修柄在股骨髓腔内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保持假体的稳定性。结果15例术后均获6-36个月随访,平均18.2个月。住院时间平均14天,术后13例35天完全负重行走,1例因其他内科疾患扶拐行走;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1例;术后1年死亡1例,余14例健在。结论翻修柄用于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能增加股骨柄的稳定性,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骨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并得到随访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标准(ASA)进行术前评估,骨折按Evans分型,I型25例,Ⅱ型34例,Ⅲa型37例,Ⅲb型32例,Ⅳ型42例,Ⅴ型10例。加压空心钉16例,动力髋螺钉(DHS)69例,解剖型锁定钢板23例,髓内钉(Gamm a钉或PFN钉)组56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18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并作出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结果本组180例平均住院20d,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患髋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加压空心钉组优良率81.3%,DHS组优良率91.3%,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良率91.3%,髓内钉组优良率92.9%,假体置换组优良率87.5%。结论手术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骨折类型、内固定物的生物力学特点选择内固定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0例采用DHS髋动力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B组15例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随访12至48个月,平均24个月。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统计分析比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髋内翻3例。B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疼痛1例。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A组(P=0.049);A、B两组手术前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527,P=0.602),术后功能进行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t=0.602,P=0.551)。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可以早期下地,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8年9月应用重建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采用闭合复位,股骨颈保持15。前倾角置入2枚拉力螺纹钉,用三维瞄准器锁定远骨折端。结果3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3.6个月,3-5个月时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股骨转子部骨折强调闭合复位,应用重建钉治疗转子部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