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文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32-153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因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疗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内即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对于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对70例老年(年龄>70岁)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70~95岁,平均79.5岁。结果手术时间最短49min,最长83min,平均67min;术中输血150~800mL,平均310mL;术后6个月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95.7%。术后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早期可以进行负重活动、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以及患者股骨头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7~35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骨愈合率高,术后康复良好等优点,适合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2000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28例,年龄75~99岁。取后外侧切口,术中力求大小粗隆骨块的复位,钢丝固定,确定前倾角及假体插入深度后,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 28例术后获7个月至3年随诊,平均1.5年,术后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75%,未出现畸形病例,随诊期间未发现有关节脱位,有1例术后1年有假体下沉现象。差2例为术后内科病加重,影响功能恢复,1例术后1年后死于内科疾病。结论 加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快,能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死亡率,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以及掌握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正>我科2007年3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25例75岁以上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75~94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行走跌伤19例,交通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随访8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4例,良4例,可2例;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标准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13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12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ⅢA型12例,ⅢB型8例,Ⅳ型5例。结果本组25例顺利施行手术,出院时能离床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术后下床时间3~7天,平均4天。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假体位置良好。随访8~60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亦无钢丝松动、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可早期离床功能锻炼,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有效提高老年入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5例随访平均(28.3±6.4)个月(12-6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65±7)分,术后3个月(74±6)分,术后1年(75±6)分。随访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所有病例术后无切口感染、血肿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有利于早期康复,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1]。高龄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骨折呈粉碎性不稳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8例)和DHS组(4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人丁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朱燕  李常霞 《哈尔滨医药》2006,26(3):105-106
随着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逐渐增加,特别是髋部,轻微的外伤就可造成髋部粉碎性骨折。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我科2004~2005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1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方法 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大似体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52例,34例用Moore型假体,18例用长柄假体,后路手术。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和有效的臀中肌张长。结果 患者术后半个月至1个月恢复行走,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患髋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地,减少外发症.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共纳入2015-06 ~2017-0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PFNA固定术者50例归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指...  相似文献   

15.
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采取有效地治疗和优质的整体护理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改不适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通过护士全面的、优质的整体护理,使患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化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39-140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52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X线证实假体位置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病例,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及褥疮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髋关节功能达优19例,良25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达84.6%。无因患髋疼痛或再骨折而丧失功能的病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患髋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地,减少并发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InterTA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用InterTAN治疗(InterTAN组),18例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对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数据,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InterTA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置换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InterTAN组稍长(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置换组1例出现假体下沉。结论 InterTAN设计合理,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考虑,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标准人工骨水泥、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84例.结果: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0 min.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经3~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到骨折前生活水平,未出现假体松动、二次骨折、假体下沉及关节疼痛.结论: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平均年龄75±10.2岁)。其中29例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20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3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10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给予补充钙离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出院均随访8到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29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患者中出现髋内翻5例,1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的患者出现髋内翻1例,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有3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1例为肺炎,1例为褥疮),髋内翻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关节下沉、断裂、松动等不良并发症,且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无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预后良好。结论保守治疗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诸多并发症且提高患者病死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办法,且并发症少,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时间卧床等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FN内固定并发症较少,也是一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2006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22 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