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总结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7~35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老年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1年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在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的同时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1d,平均下地时间14.3d。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经治疗后全部恢复。结论老年患者因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多种内科疾病,应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粗隆间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早期下地负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3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5~7d(平均6d)下地负重行走。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出血量平均为45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为88分,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使老年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姚文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32-153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因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疗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内即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对于老年、粉碎性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8例69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69~92岁,平均年龄82岁。随访期限3~12个月,平均年龄9个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0~90(85±4)分;术后为85~95(89±3)分。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合理性。方法对70例老年(年龄>70岁)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70~95岁,平均79.5岁。结果手术时间最短49min,最长83min,平均67min;术中输血150~800mL,平均310mL;术后6个月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按Harris评分,治疗满意率为95.7%。术后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8.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早期可以进行负重活动、术后患者并发症少以及患者股骨头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合理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9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处理,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死亡事件,术后随访1-2年发现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已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治疗优良率86.2%。结论对于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髋部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敬德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66-167
目的:观察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3月本院采用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大幅度降低,疗效优于传统内固定。结论:粗隆间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符合生物力学、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等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应用本术式治疗的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20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并与传统内固定术进行比较。结果18例术后随访2~24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无一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7~30d。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术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平均随访8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4例,良4例,可2例;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水泥双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随访6~24个月,疗效满意。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观察指标,优13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84%。无1例因手术并发症死亡。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能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快,能早期下地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术后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4.52±3.2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12.01±1.5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亦比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更好,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能明显减少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已得到公认,但高龄老年人手术风险高,且多有骨质疏松,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较多,常会导致术后病人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另外转子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因此常采取放弃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Green等[1]曾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早期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患髋无疼痛,活动基本恢复术前水平。Brumback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3例,可1例,无失败患者。结论: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相比于目前保守治疗牵引术、各种其他的内固定手术,采用该方法治疗可更早下地锻炼,恢复患肢功能,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30例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应用加长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并成功获得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12.5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结论应用加长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能及早功能锻炼、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9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DHS与国产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例随访6~52个月。结果3例随访中自然死亡。46例中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例DHS滑动钉穿破股骨头,1例DHS滑动钉出现退钉,2例发生髋内翻。其余患者均3~4个月骨折愈合,恢复正常生活。采用国产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能自立行走,无并发症出现。结论DHS内固定后由于骨质疏松,螺钉难以坚强固定,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涉及骨折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快;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及负重,便于患者早期下床,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解决了DHS内固定难以固定牢固、失败率高的难题。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高龄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使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大大降低长期卧床的并发症[1]。高龄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折疏松,骨折呈粉碎性不稳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容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转子的有效固定在高龄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4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了6~20mon随访。结果术后平均第5天开始负重,平均住院时间14d,40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大转子骨折复位并固定满意,假体位置均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94分,优34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95%。结论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大转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平均年龄75±10.2岁)。其中29例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20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3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10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给予补充钙离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出院均随访8到24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29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患者中出现髋内翻5例,1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的患者出现髋内翻1例,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有3例因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1例为肺炎,1例为褥疮),髋内翻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没有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关节下沉、断裂、松动等不良并发症,且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无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预后良好。结论保守治疗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产生诸多并发症且提高患者病死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办法,且并发症少,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时间卧床等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PFN内固定并发症较少,也是一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