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照评析腰椎间盘突出MRI(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T和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符合率率分别为93.5%、80.4%,经统计比较,MRI的诊断结果优于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高于CT,但在实际诊断工作中,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诊断方法,必要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2007年82例经临床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82例中L3~417例、L4~532例、L5~S130例,外侧型16例,中央型49例,后侧型17例。其中在82例CT扫描中有61例有局限性突出软组织影、椎管狭窄等。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与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行CT与MRI诊断。将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CT与MRI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以及相关症状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行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行CT诊断准确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行MRI诊断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形情况的结果优于CT诊断,行CT诊断椎间盘积气、钙化情况的结果优于MRI诊断,经对比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RI和CT检查诊断均有一定优势,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采用哪种诊断方法,也可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取X线、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漏诊、误诊、诊断准确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诊断钙化、椎间盘变性、积气、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等征象情况。结果X线诊断准确率20.00%低于CT的86.67%和MRI的86.67%,CT误诊率11.67%高于MRI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钙化与积气的检出率高于MRI,对椎间盘变性与脊髓变形的检出率低于MR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CT和MRI的临床检查效果大体相同,并各有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MRI与CT技术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疑似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分别对患者实施MRI和CT检查。然后以手术所见作为检查结果的金标准,判断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综合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是当下临床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的诊断方式,但CT检查方式也具有检查时间短、价格低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二者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采用何种诊断方式进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青年军人软骨板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军人软骨板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青年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32例软骨板破裂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青年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软骨板破裂型占25.6%(32/125)。CT表现为:软骨板有轻、中、重度缺损;有程度不等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重度者结节后缘可见弧形高密度影,椎管内可有游离骨片。结论软骨板破裂在青年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占有一定比率,CT对软骨板破裂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检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X线平片与CT。在CT广泛应用之前椎管造影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方法。笔者收集我院1995年10月至2007年5月经X线平片、腰椎管造影及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72例资料比较完整并经临床证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椎间盘生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腰腿痛的常见原因.CT扫描可对其形态变化进行直观、可靠观察分析,对其诊断价值已被充分证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16例共280个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资料,结合文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征象和诊断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9.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泸县第二人民医院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腰椎间盘突出CT常见的病变征象分为腰椎间盘膨出14例、髓核向后侧或外后侧突出7例、椎管内游离体4例、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或移位3例、其他征象2例,不同的病变表现出不同的征象。腰椎间盘突出的CT分型:腰椎间盘突出分为3型,即中央型5例、外侧型15例和远外侧型10例。结论通过采用CT扫描的检查方式,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6例,术后症状均消失;保守治疗2例,治疗后腰腿痛症状能部分缓解,但反复发作。结论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罕见,应充分认识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CT检查为诊断含气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可能为其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检查和体征关联性。方法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132例,患者皆进行CT检查。结果经骨突出情况、许莫氏结节、矢状面髓核突出大小等CT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髓核情况、髓核密度、髓核在水平面及额状位突出的大小以及神经根受压方式,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硬膜囊前后径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而矢状径越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图像表现和患者临床症状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结果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并发椎管狭窄的椎间盘突出12例,椎管外腰椎间盘突出3例,8例诊断不明确。结论本组56例(61个椎间盘突出)手术符合率为85.7%。提示CT对于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周围神经影像技术及X线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进行诊断,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为77.50%,CT诊断符合率为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在腰椎间盘中临床诊断率较低,应用CT扫描能清晰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方向及程度,可清晰显示腰椎神经根及硬膜囊,提高腰椎间旁突出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腓总神经支配区异常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早已引起临床的关注,但把腓总神经挤压试验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尚未见有报道。笔者采用挤压腓总神经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通过11年308例经CT、脊碘造影及手术最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发现92.8%的患者腓总神经挤压试验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进而降低漏诊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长达2~5年的随访。其中31例进行非手术治疗,19例接受手术治疗。优26例;良15例;差9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相对复杂,实施MRI、CT检查对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行保守型治疗时间较长,可及早进行手术,手术中应注意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45例中,突出部位:L4-5 23例,L5-S1 19例,L4~5和L5—S1同时发病3例;突出类型:中央型37例,旁中央型5例,椎间孔型3例;并存症:侧隐窝狭窄7例。结论CT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伴随情况,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60例患者中16例患者为L3~4腰椎间盘突出,占6.2%,130例患者为L4~5腰椎间盘突出,占50.0%,114例患者为L5~S1腰椎间盘突出,占43.8%。124例患者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占47.7%;118例患者为侧后型腰椎间盘突出,占45.4%;18例患者为外侧性腰椎间盘突出,占6.9%。结论 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属于非侵入性检查,通常不会引起合并症、后遗症等,且其在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因而可将其作为椎间盘突出的常用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及CT扫描和MRI等影像诊断手段的广泛应用,对于以前常规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当中的一些特殊类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少见,通过对本院自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治疗方法的回顾与总结,笔者认识到,该病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其手术方法也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根本的不同,现将有关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CT以及MR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300例患者分别接受CT检查与MR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检出率为75.67%(227/300),误诊漏诊率为24.33%(73/300);MR诊断检出率为98.67%(296/300),误诊漏诊率为1.33%(4/3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中MR诊断检出率高于CT诊断,MR诊断价值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20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了1年~7年3个月的随访,优良率达85%。结论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合CT、MRI能作出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影响生活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