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邵华  李一民  陈建 《山东医药》2009,49(42):42-43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采用改良Millard法手术矫正,术中行口轮匝肌重建,同期行鼻畸形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唇鼻畸形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改良Millard法对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一期手术未行口轮匝肌复位者。  相似文献   

2.
目前红唇畸形的修复尚无公众认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其原因在于无术前的完整、准确的定点,仅凭术者对红唇外形的观察作直线或角形定位缝合,常出现唇吻部的沟状凹陷成口哨畸形。笔者采用Noordhoff法并加以量化,在唇裂修复中(红唇术前的定点设计整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美学效果。 资料与方法:本组为2000年3月~2001年5月收治的单侧唇裂患者45例,男40例.女5例;最大1岁,最小2个月。Ⅰ°唇裂8例,Ⅱ°唇裂19例,Ⅲ°唇裂18例。手术方法:①白唇畸形修复,本组病例全部采用Millard Ⅰ式和Millard Ⅱ式修复。②红唇畸形修复:a.术前红唇定点:方法如图1所  相似文献   

3.
唇裂修复术后,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唇、鼻部继发畸形.1995年以来,我们共对95例唇裂修复术后继发唇鼻畸形进行了二期整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大利 《山东医药》2007,47(9):71-71
唇裂修复术后,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唇、鼻部继发畸形。1995年以来,我们共对95例唇裂修复术后继发唇鼻畸形进行了二期整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靳松 《山东医药》2008,48(36):96-96
75例腮腺炎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腮腺肿瘤切除术,其中45例(A组)同时用颞肌筋膜瓣修复局部缺损,30例(B组)局部未作肌瓣修复.术后随访1~3 a,A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而B组术侧颌面部凹陷畸形明显;A组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1.1%(5/45),明显低于B组的56.7%(17/30,P<0.05).认为颞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修复局部组织缺损可预防术后患侧颌面部凹陷畸形及减少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 7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以及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心胸比率和畸形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切口乙级愈合率及病死率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胸部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  相似文献   

7.
二期手术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3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进行二期手术整复。认为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复杂,应根据其病理解剖特点,灵活选用鼻翼软骨复位悬吊、软骨移植等,调整鼻孔过大或过小,应用牙槽裂植骨、调整唇高、重建口轮匝肌功能及修复唇部畸形。恢复鼻唇部关系协调、双侧对称是治疗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为重建先天性唇裂患者的口轮匝肌功能,减少术后畸形,对36例唇裂患者于唇裂修复术中将裂隙两侧迷走的口轮匝肌剥离、切断、复位,于前唇皮肤下方对位缝合(功能性修复术)。结果全部病例刀口均I期愈合,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调一致,上唇及鼻外形满意。认为功能性修复术可获得满意的外形及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减轻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后鼻唇畸形的方法 .方法 对45例8个月~35岁的双侧唇裂一期、二期患者,采用原长法或加长法修复双侧唇裂,术中采用改良皮肤切口(绕鼻翼最外点的鼻翼外侧沟附加皮肤切口;对于唇高不对称患者应用"会圆术"原理数字化精确设计弧线切口;前唇两侧纵行切口),并借助手术放大镜对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学重建.结果 45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口轮匝肌运动时上唇各部分协调一致,唇鼻静态、动态外形满意.结论 先天性双侧唇裂修复术中,采用改良皮肤切及口轮匝肌解剖学重建术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鼻唇外形及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形态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陆守昌 《山东医药》2008,48(18):21-22
目的 评估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的鼻畸形程度. 方法 随机选取79例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患儿,对其鼻部形态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Millard法单侧完全性唇裂术修复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的鼻尖-鼻底高度、鼻小柱高度、鼻孔大小、鼻尖指数相比,P均<0.05,术后患儿的患侧与健侧鼻孔横径相比,P<0.05. 结论 单纯应用Millard法行唇裂修复后患儿呈现鼻畸形,很难达到鼻对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耳廓再造及外耳道成形术(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及外耳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耳廓缺损的范围、外形、耳道及听功能要求,采用肋软骨支架分期耳廓再造,同时行外耳道成形术修复先天性小耳畸形。结果 再造耳21耳全部成活,外形良好,外耳道通畅。其中11例行听力重建,术后8例听力提高10~25dB。结论 耳廓再造术中耳廓软骨支架的立体雕刻及残耳组织的充分利用是塑造逼真耳廓的关键;外耳道重建可增加耳廓的美观,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期整复手术治疗2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修复鼻畸形采用Tajima切口,术后8 d佩戴鼻模6个月,分别在7、14 d和1、3、6个月复诊,根据鼻孔的对称性、鼻翼是否扁平、鼻小柱是否倾斜、鼻尖是否挺立判断疗效,其中良13例,中5例,差2例。有2例术后鼻部创口感染,消炎及换药后愈合。认为在唇裂修复的同时用Tajima切口矫正鼻畸形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肤扩张术治疗面部巨大疣状痣的疗效。方法9例面部巨大疣状痣患者,根据皮损形态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和扩张部位进行扩张;手术切除疣状痣组织后用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本组9例皮损完全回复,无继发畸形。结论应用皮肤软扩张术治疗面部巨大疣状痣,既能彻底去除皮损组织,又无继发畸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先心病复合畸形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7.9±13.5)岁,平均体重(38.8±22.0)kg。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ASD并室间隔缺损(VSD)10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VSD并PDA5例,PDA并PS1例,VSD并PDA并ASD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可根据具体情况相应调整。术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30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7例合并PS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46.1±15.1)mmHg下降到术后(17.6±3.8)mmHg(P〈0.01),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1例VSD并ASD患者术前心电图提示双束支传导阻滞,术后观察10d仍存在,给予置人心脏永久起搏器。2例VSD并PDA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水平微量分流,6个月时随访分流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严格掌握介人治疗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外科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度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 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 mm增大.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肺静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例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2个月~2岁11个月.均行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2例行心脏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期明确诊断.4例患者共有7支肺静脉狭窄,右上肺静脉3例,右下肺静脉1例,左上肺静脉1例,左下肺静脉2例.狭窄部位均在肺静脉开口处,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动脉缩窄1例,术前均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根据病情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抗感染等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静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机械通气时间3.7(2~4)d,重症监护时间4.2(3~5)d;围术期无一例死亡.随访18~26个月,患儿均存活,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Ⅰ级3例、Ⅱ级1例,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 先天性肺静脉狭窄常合并各种心内畸形,超声心动图、心脏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诊断帮助较大.肺静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先天性肺静脉狭窄患儿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近期随访疗效较好,对于婴幼儿先天性肺静脉狭窄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复杂眼窝凹陷畸形分期整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复杂眼窝凹陷畸形患者,行眼窝分期整复手术,一期于肌锥内置入巩膜壳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或多孔高密度聚乙烯义眼台(作为眼窝成形的填充物),二期根据结膜囊黏膜缺损范围,取自体游离唇黏膜成形结膜囊,缝合睑裂,3个月后配戴义眼片.结果 分期整复术后3个月内,19例患者均能配戴合适大小的义眼片,眼窝凹陷畸形得到较好改善;随访12 ~ 36个月,2例患者出现结膜囊变浅、上睑窝凹陷畸形,余17例患者对术后外貌满意.结论 复杂眼窝凹陷畸形分期整复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唇腭裂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726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者。将患者分成单纯唇裂组(1组)、单纯腭裂组(2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3组),对三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6例唇腭裂患者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43例(45个病变),其中房间隔缺损29个、室间隔缺损4个、动脉导管微闭8个、法洛四联症1个、主动脉狭窄2个、肺动脉狭窄1个,总发生率为5.92%;单纯唇裂组和单纯腭裂组患者先心病发生率分别为5.75%和7.60%,唇裂合并腭裂组患者先心病发生率为5.64%,三组患者的先心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唇腭裂患者先心病发生率较高,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之间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唇腭裂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