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粘附分子 (adhesionmolecules ,AMs)是近年来发现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和接触的一类分子 ,大都为糖蛋白 ,按分子结构特点可分为四类 :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②整合素家族 ;③选择素家族 ;④钙依赖粘附素家族。此外 ,还有未归类的粘附分子如CD4 4、CD15、CD3 6等。它们均以配体 -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 ,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细胞 -基质 -细胞间的粘附 ,从而引发如细胞活化和增殖等一系列细胞事件。某些粘附分子在免疫活性细胞与结缔组织的相互作用中及免疫系统自身功能的发挥中…  相似文献   

2.
Graves‘病和Hashimot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纯甲状腺肿、Graves'病和Hashimot病患者血清sICAM-1的含量.方法用本室研制的sICAM-1RIA,检测本市400例正常人以及1020例患有单纯性甲肿、Graves'病或者Hashimoto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人检测结果(x±s)为168.43±36.23μg/L.单纯性甲肿组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Graves'病和Hashimoto)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单纯性甲肿组(P<0.05).3种治疗均可降低Graves'病患者sICAM-1含量(P<0.05).Graves'病停药复发组sICAM-1含量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raves'病组(P<0.05).结论sICAM-1 RIA可用于临床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血清sICAM-1含量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并在临床评价Graves'病的疗效、停药和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粘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到冠脉内皮细胞,继之白细胞激活,释放活性物质,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损伤,进而导致冠心病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 - 1(s ICAM- 1)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5 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 s ICAM- 1含量变化 ,并与 32例非脑梗死疾病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 s ICAM- 1含量比较。结果 :1脑梗死患者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血清s ICAM- 1含量 [分别为 (766± 179) μg/ L和 (60 2± 15 5 ) μg/ L]均较两对照组 [分别为 (5 30± 77) μg/ L和 (5 2 1± 116)μg/ L]明显升高 (P<0 .0 1) ;2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s ICAM- 1含量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r=0 .2 85 ,P<0 .0 5 ) ,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 (r=- 0 .333,P<0 .0 5 ) ;3脑皮质梗死组与基底节区梗死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3± 178) μg/ L和 (75 8± 183) μg/ L;4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血清 s ICAM- 1含量差异亦无显著性 (P>0 .0 5 ) ,分别为 (774± 189) μg/ L和 (75 4± 165 ) μg/ L。结论 :ICAM- 1通过炎症性白细胞变化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 ;急性期时测定血清 s ICAM- 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梗死发作的一个指标 ;脑梗死时血清 s ICAM- 1的浓度变化与病灶部位和有无高血压关系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几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3组新生儿血清sICAM-1水平。脐血组:34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对照组:25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组:33例治疗前(入院第1d)及有效治疗后7-18d(出院当天)的败血症新生儿。结果:血清sICAM-1水平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略有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与阳性之间比较,不同程度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测定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但不能评判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AM-1在Grave(GD)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GD患者^131I治疗后不同时期血液ICAM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Grave病1周后,ICAM-1明显升高,并与FT3、FT4成正相关,6个月后ICAM-1显著低于治疗前组,但仍高于正常组。Grave眼病(GO)患者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GD病人,而有甲亢患者ICAM-1明显高于无甲亢患者。结论:ICAM-1能动态反映GD的情况。在GO早期,宜采取激素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7.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 46例AFP阴性肝细胞癌sICAM 1水平及外科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  46例中 ,AFP中位值 8.6 μg/L ,sICAM 1中位值1146 μg/L ,其中sICAM 1>70 0 μg/L有 36例 (78% ) ,>10 0 0 μg/L有 2 1例 (46 % )。19例外科治疗前后sICAM 1中位数分别是 12 5 8μg/L和 745 μg/L。 19例中 6例术后肿瘤复发 ,确诊时AFP中位值 15 μg/L ,sICAM 112 5 4μg/L。 结论 sICAM 1测定可进一步提高AFP阴性肝细胞癌的诊断率 ,同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TRAb)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Graves病 )的内在联系 ,了解其活性与Graves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检测Graves病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TRAb。结果 Graves病发作组、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的TRAb活性分别为 (3 2 3± 2 1 8) ,(8 3± 4 1)和 (2 6± 1 3 )U/L ,Graves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Graves病发作组明显高于缓解组。Graves病发作组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8 5 % ,61 2 %和 5 4 2 %。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活性与FT3 ,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TRAb高低不能反映Graves病甲亢病情轻重 ,但对了解Graves病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 ,为探讨囊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方法 :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各 32名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结果 :囊虫病患者和献血员血清中sICAM - 1的水平分别为 32 1 4± 7 1 2ng/ml和 42 85± 9 2 8ng/ml,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人体感染囊虫后 ,ICAM - 1的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是因饮酒过度而引起的肝损害性疾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在西方发达国家 ,酒精性肝损害已成为肝硬化的重要病因 ,也是引起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酒精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在日益增高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 ,对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酒精性肝病按病理过程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类型 ,而后一类型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用抗sICAM-1的单克隆抗体的ELISA测试法,对40例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血清SICAM-1测定,并按银屑病患者的病程分为静止期组和进行期组及按患者的PASI评分大于及小于15分分别进行比较。结界银屑病患者组SICAM-1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进行期组明显高于静止期组;PASI>15组明显高于PASI<15组。以上二组中的静止期组和PASI<比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均有明显差异。结论sICAM-1和银屑病的炎症及其活动性和严重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胰腺癌及胰腺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探讨在胰腺癌的浸润转移及病情进展中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了32例胰腺癌患者、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2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sVCAM-1含量.结果 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sICAM-1、 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P<0.01).胰腺癌患者有远处转移者sICAM-1 sVCAM-1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火患者中过度表达且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者相关;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慢性胰腺炎到胰腺癌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阐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水平与喉癌发展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 ,测定 4 2例 ~ 期喉癌患者和 4 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s ICAM- 1水平。结果 :喉癌患者血清 s ICAM- 1( 12 2 5.34± 142 .2 2μg/ L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 ( 536.98± 36.15μg/ L ) ( P<0 .0 0 1) , ~ 期患者 s ICAM- 1水平高于 ~ 期 ( P<0 .0 5)。伴颈淋巴结转移者与肿瘤局限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随着病程发展 ,喉癌患者血清 s ICAM- 1水平逐渐升高 ,癌细胞呈现免疫逃逸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2 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2 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30例健康者血清sICAM - 1、TNF-α和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ICAM - 1、TNF -α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sICAM - 1、TNF -α和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关系。方法 :心衰患者 45例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 2 0例。测定血清SICAM 1、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血浆内皮素 1(ET 1)等 ,SICAM 1用ELISA检测 ,IL 6、TNF α、ET 1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 :CHF患者血清SICAM 1、IL 6、TNF α、血浆ET 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分别为P <0 .0 0 1、0 .0 0 1、0 .0 5、0 .0 1)。血清SICAM 1与血清IL 6呈正相关 (r =0 .45 11,P <0 .0 1) ,与血浆ET 1也呈正相关 (r =0 .4179,P <0 .0 1)。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可能与免疫功能激活及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支原体肺炎血清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MPP)的血清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了46例MPP喘息组(Ⅰ组)、38例MPP非喘息组(Ⅱ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同时检测3组患儿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计数(EOC),追踪观察6个月内Ⅰ组和Ⅱ组患儿哮喘发作人数及发生率。结果MPP喘息组和非喘息组血清sICAM-1水平分别为(558.6±66.42)mg/L,(425.64±68.56)mg/L,诱导痰中EOC分别为(8.4±1.8)个/100,(5.0±1.4)个/100;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和诱导痰中EO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MPP缓解期血清sICAM-1水平与诱导痰中EO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6个月内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哮喘发作人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ICAM-1在MPP时明显升高,喘息组表现更为显著,其动态变化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sICAM-1在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水平与血脂、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63例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A组,30例)和非肥胖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20例(C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将sICAM-1与临床所测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1);A组高于B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与体重、BMI、腰围、臀围、WHR、TG、FINS、HOMA-IR、PCOS患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肥胖、向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有明显相关性,由此认为sICAM-1在PCOS的发生及发展以及代谢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以依那普利口服,治疗组(30例)给以雷公藤多甙口服。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和血清sICAM-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性;治疗组血清sICAM-1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雷公藤多甙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2 4 0μg/ L (正常对照 95%可信区的上限为 2 38.3μg/ L )的百分率分别为 77.3%和 63.6%。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 ,血清s ICAM- 1浓度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 2 4 8.6± 4 6.7μg/ L vs 377.4± 4 8.7μg/ L ,t检验 ,P<0 .0 1) ;而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浓度无显著变化 ( 32 4 .3± 12 8.1μg/ L vs330 .9±130 .4 μg/ L,t检验 ,P>0 .0 5)。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分别有 59.1%和 54.5%的肺癌患者血清CPR浓度增高。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下降了 77.9% ,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血清 s ICAM- 1与 CRP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 ( P<0 .0 1)和 0 .794 ( P<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 ,s ICAM- 1与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疗效评估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ICAM-1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60例内异症患者(其中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8例及Ⅳ期22例)及30例对照组妇女之血清sICAM—1和CA125水平;以及45例内异症患者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及CA125水平的变化。结果;内异症组血清sICAM—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内异症Ⅲ、Ⅳ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其RAFS评分至直线正相关,r值为0.594(P<0.01);血清sICAM—1(临界值440ng/ml)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66.67%,特异性86.67%;血清CA125(临界值35u/ml)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36.67%,特异性86.67%;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于手术治疗前后比较,差并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sICAM—1可望成为内异症诊断和手术治疗监测更有价值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