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原气循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10):751-751
1 原气的发生与布散 <内经>提出了脏腑的原穴,但却无原气、元气之名."原气"一词首见于<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原气即是肾间动气,生命之所系,是十二经之根本,十二经脉皆系于原气.而原气则系于命门,为生气之原.<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三焦为一身之大腑,通行上、中、下三焦之气,遍历五脏六腑,主通行原气,原气为三焦之别号,而三焦为原气之别使.肾间动气自命门生发之后,通过三焦的布达而将原气散布到脏腑及十二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2.
《灵枢经·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的论述,其中均有“输刺”,但其意各异,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下面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对其异同略作辨析。1 “九刺”法11 含义:《灵枢经·官针》篇谓:“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输(《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12 临床应用121 荥输常法:《难经》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经之原穴,亦即输穴、原穴是同一穴。《难经·六十六…  相似文献   

3.
初论鸠尾穴     
鸠尾穴(又名尾翳、(骨曷)骬)始见于《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指明其是十二原穴中的膏之原。因为它指出五脏各有原穴二,另膏之原出于鸠尾,盲之原出于脖胦,此各一也,共计十二原穴。而在《灵枢经本输》篇中,却提到六腑阳经皆有原穴。其中阴经以输代原;阳经的输穴之后有原穴。这两个十二原穴的提法有一定的差异,前者侧重于治五脏之疾,经曰“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后者阐述气血运  相似文献   

4.
田丽芳 《中医杂志》1989,30(8):12-13
一、三焦理论“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中藏经》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5.
原穴与脏腑同源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五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重合,居于脉气旺盛之处。《灵枢经校释》谓原穴“处于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真气之所过”的部位,足以看出原穴之重要。临床和实验研究也均表明十二原穴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作用,与脏腑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1十二原穴的历史沿革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指为五脏之原、膏之原、盲之原,都在阴经。即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大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太白,肾之原出于太溪,以上诸穴左右各一,再加膏之…  相似文献   

6.
三焦是六腑之一,它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难经》继之加以阐述。《素问·灵兰秘典》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篇说:“三焦者,中渎乏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这指出,三焦是人体中水液通行的路径,有疏通渗泄的功能,与膀胱相联属。水靠气行,《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这说明,三焦是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在机体通行的道路,自始至终、循环往复在这  相似文献   

7.
<正>原,即本原、真元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称"十二原"。五脏之原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六腑之原与五脏不同,其在输穴之外另有原穴。五脏原穴主治五脏病症,六腑原穴并不善治六腑病症,而治疗本经经脉所过的经脉病症。原穴理论的发展原穴一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在此提出了五脏的原穴。原穴内容在《灵  相似文献   

8.
"四关穴"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菊 《河北中医》2002,24(1):38-38
提起四关穴 ,针灸界同仁一定会想到四关穴———合谷、太冲 ,但笔者并不以为然。“四关”一词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六腑 ,六腑有十二原 ,十二原出于四关 ,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 ,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 ,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 ,应出十二原 ,明知其原 ,睹其应 ,而知五脏之害也……”再接下文指明各原穴名称 :“……阳中之少阴 ,肺也 ,其原出于太渊 ,太渊二 ,……膏之原 ,出于鸠尾 ,鸠尾一。”[1 ] 四关与原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 ,通过三焦运行于脏腑 ,乃十二经之根本 ,由于原…  相似文献   

9.
原穴配伍规律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它不仅有祛邪的作用,更有补虚扶正的特点。《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了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灵枢·本输篇》补充了六腑原穴,并指出各原穴的分布。《难经·六十六难》在《灵枢》所载的十二原基础上引伸为六阳经各有一定原穴,六阴经以俞代原。1 原穴功能及与脏腑关系原穴是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行止之处。阳经体表穴位多、经线长,而增以原穴;阴经穴位少、经线略短,以俞代原。原穴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浅…  相似文献   

10.
原穴三说探     
目前为中医界所公认的十二原穴是肺之原太渊、心包之原大陵、心之原神门、牌之原太白、肝之原太冲、肾之原大溪、大肠之原合谷、三焦之原阳池、小肠之原腕骨、胃之原冲阳、胆之原丘墟和膀胱之原京骨。但在古代人们对原穴的认识不尽相同,概而言之,共有三说,即《灵枢》说、《难经》说和《千金》说。现就其内容和特点做如下研讨。  相似文献   

11.
论三焦     
历代医学家对三焦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使后之学者疑难丛生无所遵循,故有论清之必要。三焦,包括上、中、下三部分,是六腑之一。《难经·三十八难》云:“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张世贤注曰:“其腑不同各腑之在内。”《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散络心包,循属三焦。”又心包络“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络,历络三焦”。这说明三焦与心包络,一脏  相似文献   

12.
原穴探源     
十二原穴的理论源于《九针》,补充于《本输》、《邪客》,《难经》予以发挥。笔者认为十二原穴存在着阴经多主内脏病,阳经多主外经病的主治规律,至于阳经腑证,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选用“六合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原穴配伍在急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英 《中国针灸》1998,18(5):285-286
原穴,是脏腑原气聚留所在,是人体原气作用表现的部位,为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一个重要穴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原穴,《徐氏针灸大全》、《针灸大成》、《疗病选穴》等七部针灸原著中收录的2468首针灸处方中,应用原穴处方占43%,其中《针灸大成》的151首方中,原穴占52%[1]。由于原气通过三焦布散于原穴,因此针刺十二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临床应用原穴治疗疾病,效果肯定,原穴的配伍应用,亦有其独到之处。《针灸甲乙经》提出了俞原配伍治疗疾病的处方。原穴的配伍还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合相配[2]。笔者在应用原…  相似文献   

14.
命门以内脏而论,始于《难经》,并以此为开端,建立了命门学说。在命门有形与无形之辩中,《难经》以命门“有形”而定论,明确提出“左肾右命门”的观点,提出了“内脏命门”说,并确立其先天之根的地位。同时,《难经》首创元气(原气)理论,且建立了元气与原穴的关系,首次提出“元气”一词,并指出命门激发元气,经过三焦通达周身,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之本,将“命门”与“元气”作为人体的中轴,延伸到生命活动的诸多方面。命门始动,元气始生,生命乃成;先天命气,脏腑之本,经络之根;命气中轴,呼吸之门,守邪之神。命气轴心,纵贯五脏六腑,旁及四肢百骸,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难经》在《灵》《素》基础上,从物质维度、功能维度和协调维度,建立了命气神三维一体的系统生命观。  相似文献   

15.
《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之言,三者均有“输刺”一法,其字相同,但其意各异。它们各自的针刺手法和配伍不同,在临床上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1 九刺法—输刺1.1 含义《灵枢·官针》曰:“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荣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俞(《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推而广之)。1.2 临床应用1.2.1 荣输常法前人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之输  相似文献   

16.
三焦及其功用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都曾研究三焦 ,三焦到底是什么 ?其功用如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似乎认为三焦如同沟渎 ,属于泌尿系统。《难经·三十一难》则说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又好像将其视为消化系统。一曰“三焦有名无形”,又曰“三焦有形如脂膜”。到底有形无形 ?还有言三焦为“孤府”,又有言“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既然是“孤”,何来上中下之分。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1 三焦即一焦、一元《中藏经》明确指出“三焦者 ,人之三元之气也 ,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9):1261-1262
目的:分析《灵枢经》有关十二原穴的论述,为研究十二原穴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灵枢经》十二原穴的起源、五脏六腑与十二原穴的关系,阐述十二原穴的功效及临床运用,探讨原穴治病的机理。结论:十二原穴起源于五脏六腑的经络,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有"主治五脏六腑之疾"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倪光夏教授提出"通调三焦针刺法",以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通调上中下三焦之气,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八髎穴是膀胱经腧穴,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其临床应用广泛。倪教授在针灸  相似文献   

19.
原络配穴与气血流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气,又称元气、真气、真元之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所有的脏腑经络必得原气始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经络之气的产生也要根于原气的滋养温煦。五脏有疾时,往往在相应  相似文献   

20.
大陵穴异议     
大陵为手厥阴经的原穴,传世文献上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此后,大陵一名便做为正式名称而沿用至今。然而实际上,大陵一名却是错误的,其本名应当是太陵。《九针十二原》在记述五脏原穴时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心也,其原出大陵,……肝也,其原出于太冲,……脾也,其原出于太白,……肾也,其原出于太溪。五脏中肺肝脾肾的原穴均以“太”为名,唯独心的原穴以“大”名,显然不合体例,《难经·六十六难》引用这段经文时,“大陵”写做“太陵”,《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六十六难》时也写做“太陵”可见,太陵”一名才是手厥阴经原穴的本来名称,而大陵乃是后人传抄误写所致。《难经校释》(南京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