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恒定磁场对股骨头坏死相关重要致病因素的抑制作用,从而阐明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于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①选用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取8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全部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25mg/kg,2次/周,共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②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兔分为4组(n=8),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进行磁场处理(采用HMF-6000低频旋转强恒定磁场,强度>0.4T,2h/d,连续1个月),造模后1,2个月组不进行磁疗。分别于治疗1个月后立即或再1个月后使用组织切片和显微CT观察股骨头内部小梁结构变化,并检测血液黏稠度、胆固醇,三酰甘油,髋关节腔压力等指标,以探明恒定磁场的影响。③分离、培养新生新西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的同时分别进行0.38,0.48T恒定磁场处理,观察恒定磁场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其指标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成脂过程的影响,并与无磁场组进行对比。结果:4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兔股骨头组织切片和显微CT显示其骨小梁结构显著改善。②髋关节腔压力:磁疗1个月组显著低于造模后1个月组[(0.081±0.037),(0.235±0.042)kPa,P<0.01],磁疗后1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0.072±0.029),(0.074±0.034)kPa,P>0.05]。③血浆黏稠度:磁疗1个月组显著低于造模后1个月组(P<0.01),磁疗后1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④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后1,2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⑤经0.48T磁场处理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无磁场组,而0.38,0.48T磁场处理后细胞的成脂诱导后A值均低于无磁场组(P<0.01)。结论:①磁场可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黏稠度,而且还可以抑制股骨头内骨髓细胞的脂肪化,从而改善股骨头内的微循环,降低髋关节腔内压力,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故可以有效抑制股骨头坏死病情的发展。②0.48T磁场的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抑制其脂肪化的作用强于0.38T磁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转磁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致病环节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制备新西兰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予旋转磁场(由铋铁硼永磁体为磁源的恒定磁场以8Hz频率旋转、在其上方20cm形成直径60cm的半球形磁场、表面强度在0.32~0.60T之间)处理4周(处理1个月组)和8周(处理2个月组),通过X线片和组织切片观察股骨头内部结构变化,检测其血液黏稠度、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髋关节腔压力等指标的变化,和相应的假处理1个月组、假处理2个月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动物模型的股骨头X线片和组织切片均显示其骨小梁形态结构显著改善,同时血液黏稠度、胆固醇、甘油三脂和髋关节腔压力下降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磁场可以针对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环节,如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增加、关节腔压力增高等多方面发挥调节作用,有效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3.
李心怡  蔡军  易方方  冯斯婷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9):26-28,i0001
目的:观察超声成像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缺血心肌病方面的评估价值。 方法:试验于2004-10/2005-10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选取20只大耳白兔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存活18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两组。分别在造模前1天、造模后1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4周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左室前壁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对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行抗肌钙蛋白T和Ⅷ因子免疫荧光检测,探讨其分化和转归。 结果:20只大耳兔于造模后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18只。①超声检查:移植组移植4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12.2&;#177;1.9,14.9&;#177;2.3)mm,t=2.641,P〈0.05]。移植组移植4周后射血分数、左室前壁收缩期峰值、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77;10.2,54.6&;#177;9.6)%,(10.2&;#177;1.9,7.0&;#177;2.1)cm/s,(10.9&;#177;2.7,7.9&;#177;2.6)cm/s]。②免疫荧光检测:部分移植细胞抗心肌特异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显示清晰的心肌横纹表明向心肌细胞分化;另有部分细胞Ⅷ因子为阳性,证实成功分化成为内皮细胞。 结论:超声能够检测到兔梗死心肌MSCs移植后心肌局部运动与心脏功能的改善,其机制与其向心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面神经端侧吻合和端端吻合的效果,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4/08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神经组化研究室进行。取日本成年大耳白兔14只,随机分为术后1,3个月组两组各7只。所有兔右侧面区切断面神经上颊支,其远心端吻合到外膜开窗的下颊支侧壁,行端侧神经吻合;左侧面区也切断面神经上颊支,断端间行端端神经吻合。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时做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取材作组织学检测评估其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诱发电位潜伏期:术后3个月组左侧和右侧均短于术后1个月[(1.93&;#177;0.11),(2.68&;#177;0.35)ms;(2.35&;#177;0.07),(4.65&;#177;0.78)ms,P〈0.05]。②波幅:术后3个月组左侧和右侧均高于术后1个月[(9.95&;#177;1.27),(7.12&;#177;1.16)mV;(5.41&;#177;1.40),(1.99&;#177;0.41)mV,P〈0.051。③神经传导速度:术后3个月组左侧和右侧均快于术后1个月[(40.93&;#177;6.19),(29.56&;#177;4.16)m/s;(34.27&;#177;7.23)(20.86&;#177;5.21)m/s,P〈0.051。④再生神经纤维的直径:术后1,3个月组兔左侧均大于右侧[(3.78&;#177;0.52),(2.33&;#177;0.28)μm;(6.25&;#177;0.69),(4.06&;#177;0.73)μm,P〈0.05]。⑤再生神经纤维:术后l,3个月组兔左侧均多于右侧[(637.05&;#177;94.06),(216.33&;#177;35.20)根;(1442.33&;#177;86.34)。(605.83&;#177;143.58)根,P〈0.051。结论:正常神经能发出侧芽通过端侧吻合长入缺损面神经的远残端、使失神经支配面肌再神经化,面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比端端吻合的效果差,但行端侧吻合修复面神经缺损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小毅  罗莉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20-21,T0001
目的:取成人的骨髓液分离纯化得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对细胞施加间断气体压力,观察细胞在加压后的增殖及分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1-11/2004-04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取无骨髓疾病患者骨髓经分离纯化后得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孔板内,在原代培养72h时将培养板以封口膜封闭后置于压力装置内,每天施加压力(0.098MPa)8h,按照加压15min→放压15min→加压15min顺序连续9d。另设对照组不加压力,其余培养条件与加压组相同。分别在加压的第3,6,9天进行细胞计数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检测。 结果:①施加间断压力的骨髓基质细胞和对照组相比其增殖、分化速度快,经统计学分析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第3天:(12.30&;#177;1.16)~(12.90&;#177;1.10)个/视野,(10.30&;#177;1.06)~(11.00&;#177;1.05)个/视野;第6天:(14.80&;#177;1.75)~(15.90&;#177;0.99)个/视野,(12.30&;#177;0.95)~(13.40&;#177;1.26)个/视野;第9天:(16.20&;#177;1.48)~(17.20&;#177;1.62)个/视野,(12.80&;#177;0.79)~(14.10&;#177;99)个/视野,P〈0.05]。随着加压时间延长,两组增殖、分化速度无明显差别。②培养至第3,6,9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似)[第3天:0.589&;#177;0.084~0.722&;#177;0.076.0.511&;#177;0.116~0.655&;#177;0.072;第6天:0.781&;#177;0.107~0.829&;#177;0.054.0.648&;#177;0.123-0.747&;#177;0.077;第9天:0.870&;#177;0.096-0.902&;#177;0.132,0.645&;#177;0.107~0.812&;#177;0.188,P〈0.051。 结论:合理的体外培养和适当的生物外力可以促进离体培养的成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关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已形成的坏死,对在使用激素过程中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预防性给药对股骨头组织结构和血流量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药学教研室和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177;0.5)kg。 方法:实验于2005—04/07在韶关学院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和中山大学北校区电镜室完成。①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1mL/kg,2次/周,生理盐水10mL/d灌胃;激素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kg,2次/周,生理盐水10mL/d灌胃;治疗组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kg,2次/周,从注射地塞米松第1天开始每天灌喂血塞通25mg/kg、脂必妥350mg/kg和阿仑膦酸钠5mg/kg。连续用药8周。②停药1周后3组动物同时采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股骨头血流量;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学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兔股骨头血流量。②各组兔股骨头软骨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 结果:①治疗组血流量显著多于激素组[(0.261&;#177;0.042),(0.197&;#177;0.053)mL/(min&;#183;g),q=6.10,P〈0.01],与对照组[(0.243&;#177;0.039)mL/(min&;#183;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空骨陷窝显著少于激素组[(15.22&;#177;5.49)。(24.78&;#177;7.87)个,q=6.35,P〈0.01],与对照组[(10.38&;#177;3.78)个]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治疗组细胞正常,内质网丰富,细胞核呈正常形态;激素组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染色质边聚,骨陷窝扩大。 结论:在长程使用类固醇激素同时应用血塞通、脂必妥和阿仑膦酸钠可提高股骨头血流量,改善骨组织结构,预防或减缓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幼兔股骨头骨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幼兔股骨头骨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及病理科实验室完成。取1月龄左右健康新西兰兔48只,体质量(1.0&;#177;0.25)kg,雌雄不拘。正常组3只,其余45只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缺血4,8,12h组,每组15只兔。采用髂总动脉阻断-开放法建立幼兔股骨头骨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离髂总动脉,在两侧髂总动脉分叉处以下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髂总动脉,到达再灌注时间点后松开血管夹,分别记录缺血和再灌注时间。3组分别在缺血4,8,12h再灌注,每组在再灌注后即刻,4,24,72,168h分批麻醉下处死实验新西兰兔,每组每个时间点3只,正常组在实验条件下即刻处死动物取标本。实验中标本均取自实验侧。将标本分为2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骨骺的病理组织学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股骨头骨骺细胞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改变。结果:缺血8h组有1只兔死亡。缺血12h组2只兔死亡,1只兔1周后出现局部肢体缺血性坏死,原因不明,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充,进入结果分析48只。①缺血再灌注后幼兔股骨头骨骺形态结构逐渐紊乱,缺血4h组细胞核以肿胀为主,少量核固缩;8h组和12h组细胞核以固缩为主,细胞陷窝加深,部分细胞溶解消失。②缺血可造成幼兔股骨头骨骺少量细胞凋亡,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组再灌注后4,24,72,168h和再灌注后即刻比较,其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0.3584&;#177;0.18.0.5832&;#177;0.07,0.7367&;#177;0.14,0.6172&;#177;0.06,0.1759&;#177;0.04;0.6948&;#177;0.05.0.7930&;#177;0.08,0.8867&;#177;0.06,0.8578&;#177;0.08,0.4751&;#177;0.12;0.7158&;#177;0.11.0.8082&;#177;0.06.0.9360&;#177;0.05,0.9367&;#177;0.04,0.5615&;#177;0.04,P〈0.05),同一缺血时间下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细胞凋亡率上升,再灌注后72h细胞凋亡率最高,168h与7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加重幼兔股骨头骨骺的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早期股骨头骨骺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2—05/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从3只成人杂交犬髂骨取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将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狗骨髓基质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四唑盐、对硝基苯磷酸盐检测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D重组质粒pcDNA3-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第7,14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②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③培养后第6,8,10,12天,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多[转染组碱性磷酸酶为(428.09&;#177;96.67),(565.11&;#177;94.17),(562.94&;#177;39.17),(596.45&;#177;30.17)nkat,对照组碱性磷酸酶为(363.57&;#177;20.67),(536.44&;#177;11.42),(537.11&;#177;96.83),(548.10&;#177;92.34)nkat;转染组细胞蛋白合成为1.41&;#177;0.23,1.46&;#177;0.24,1.59&;#177;0.33,1.74&;#177;0.26;对照组细胞蛋白合成为0.82&;#177;0.11,0.83&;#177;0.09,0.85&;#177;0.06,0.91&;#177;0.091。④透射电镜可见转基因细胞内质网增多,线粒体致密,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则减少。 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来骨髓基质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发现,特别是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方向分化的成功,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了可能。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对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以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模型动物损伤脑区和其他脑区的分布为观察对象的前瞻性研究。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10/2002—02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取1.5~3.0岁成年家犬2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3&;#177;2)k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常规治疗组8只,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8只。方法:对犬骨髓基质细胞进行采集、分离、体外扩增、标记和移植用细胞培养。假手术组仅做皮肤切口及颅骨锥孔,不致中脑损伤,于麻醉清醒后行正常进食。常规治疗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后行三磷酸腺苷20mg,辅酶A5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共3d。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行中脑被盖区毁损,然后给予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1mL和脑脊液1mL的混合液,注入脑室,1次/d,共3d。术后第1,7,14,28天4个时间点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他脑区的分布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在损伤脑区及其它脑区的分布情况。结果:22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第28天: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常规治疗组[(15.4&;#177;2.4,0.5&;#177;0.5,0.5&;#177;0.5)个1。②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组术后第14天脑片BrdU阳性细胞数:中脑的伤侧明显高于对侧[(15.5&;#177;3.3,5.0&;#177;1.5)个];额叶的伤侧高于对侧[(1.6&;#177;0.6,1.5&;#177;0.7)个]。结论:由于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脑损伤区的分布明显多于对侧非伤区和两个对照组的同部位。提示骨髓基质源干细胞可向损伤脑区迁移,能对脑干损伤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活血化瘀法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每组5只。采用激素注射造模,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兔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7.5mg/(kg&;#183;只),2次/周;正常对照组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肌注青霉索16万U和链霉素15万U预防感染,2次/周。治疗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出自清&;#183;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原方组成为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7mL/kg灌胃,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麻醉后各处死5只,13周后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麻醉后各处死5只,分别进行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结果:纳入大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模型对照组空缺骨陷窝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50&;#177;5.40)%,(14.50&;#177;1.72)%,P〈0.001]。治疗组兔股骨头软骨、骨小梁、骨细胞及髓腔组织等均接近正常,空缺骨陷窝数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组空缺骨陷窝数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5.80&;#177;2.83)%,(27.50&;#177;5.40)%,P〈0.001];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病理情形相似,其空缺骨陷窝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8.70&;#177;7.26)%,(14.50&;#177;1.72)%,(15.80&;#177;2.83)%,P〈0.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模型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低于正常对照组,即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0.39&;#177;4.31.97.58&;#177;0.56,P〈0.01);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减弱,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3.53&;#177;4.96,97.58&;#177;0.56,P〈0.001);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表达增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7.55&;#177;0.74,133.53&;#177;4.96,P〈0.001);生理盐水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灰度指数(A)高于模型对照组,表达减弱,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33.53&;#177;4.96,90.39&;#177;4.31,P〈0.001]。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35&;#177;0.05),(3.14&;#177;0.02),(3.50&;#177;0.07),(2.76&;#177;0.22)mPa&;#183;s;(7.11&;#177;0.40),(5.77&;#177;0.24),(7.48&;#177;0.17),(5.49&;#177;0.48)mPa&;#183;s;(1.70&;#177;0.05),(1.57&;#177;0.06),(1.72&;#177;0.03),(1.48&;#177;0.03)mPa&;#183;s,P〈0.001,0.01,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0.01)。各组间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54&;#177;0.04,0.46&;#177;0.04,P〈0.01];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43&;#177;0.04,0.50&;#177;0.05,0.54&;#177;0.04,P〈0.05,0.01)。 结论: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抗激素的作用,间接地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