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也说曾国藩     
七、养生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输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  相似文献   

2.
婉儿 《健康生活》2006,(3):32-3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小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22年10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国藩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唐…  相似文献   

4.
读《楚辞》     
胡适 《青春期健康》2014,(11):46-47
十年六月,洪熙、思永们的读书会要我讲演,我讲的是我关于《楚辞》的意见。后来记在《日记》里,现在整理出来,作为一篇读书记。我很盼望国中研究《楚辞》的人平心考察我的意见,修正它或反证它。总期使这部久被埋没、久被"酸化"的古文学名著,能渐渐的从乌烟瘴气里钻出来,在文学界里重新占一个不依傍名教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读《楚辞》     
十年六月,洪熙、思永们的读书会要我讲演,我讲的是我关于《楚辞》的意见。后来记在《日记》里,现在整理出来,作为一篇读书记。我很盼望国中研究《楚辞》的人平心考察我的意见,修正它或反证它。总期使这部久被埋没、久被“酸化”的古文学名著,能渐渐的从乌烟瘴气里钻出来,在文学界里重新占一个不依傍名教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养生四要     
曾文正公在同治年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这段话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也说曾国藩     
八、悯民 曾国藩悯民吗?看了他一些著作、在多处地方发现他为老百姓呕声叹气。如同治二年二月十五,他在日记中记道:“中饭后与沅弟同去看三汊河各垒,酉刻归。往返亦三十余里。见道旁难民数万。本日被火烧芦席棚,数千家化为焦土,睹之伤心。”在此之前,湘军营官陈舫仙曾向他报名,说他曾派士兵到香口一带探听敌情,“经行之处,并未栽种,乱草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曾说:“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所以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做一个“天地完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国藩曾给自己立过一个“三戒”的规定,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的“三戒”.戒多言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曾国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为什么如此看重邻里之间的相处?因为在曾国藩眼里,古今圣贤,没有一个人会与宗族、乡党为仇的,曾国藩曾说"不为圣贤,便是禽兽。"中国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因此世人都重视邻里关系,有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一点,能够帮助到邻居的,也是尽量给邻居帮帮手,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发生纠纷了,一般情况下也是以教育自家孩子为主,大家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邻里关系。曾国藩家也是非常重视与邻相处,曾国藩  相似文献   

10.
作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至今仍受世人推崇。作为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曾国藩的读书之道也值得今人研究。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二字激励自己。在军务繁忙之际,每天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曾国藩曾说:“君子有三乐。其一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当代诗人北岛曾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写细节,这非常可怕。这个时代正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细节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有些细微的记忆,即使过了天真的年纪,我也一直没有忘却。我的姐姐曾经对我说:"她忘不了去云南丽江的那次旅行,即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我买鱼不愿买鲢鱼,因为最怕鲢鱼头。一斤多重的鲢鱼,光那个头就占了三四两,剩下还有多少鱼肉?而那鱼头简直是个累赘,只能把它扔掉。 一日好友来访,我跟他说鲢鱼头就像三国杨修所说的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好友笑说:“错!鲢鱼头是好东西,广东人早就懂得这一点了。”我说“鲢鱼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求医     
道人足足切了半个时辰的脉,这才睁开眼睛,望着曾国藩说:“贫道偶过此地,于珂乡人地两生,亦不知大爷的身份。不过,从大爷双目来看,定非等闲之辈,但可惜两眼失神,脉亦缓弱无力。实不相瞒,大爷的病其来已久,其状不轻呀!” 曾国藩心里一怔,国潢正要抢着说话,他用眼色制上了,说:“弟子眼光虽有点凶,但实在只是荷叶塘一普通的耕读之徒。请问他师,弟子患的是什么病?” 丑道人微微一笑,收起棉垫,慢慢地说:“大爷得的是怔忡之症,乃长期心中有大郁结不解,积压日久而成。” 曾国藩点头称是,甚为佩服道人的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人的晚年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扮演不同角色的老人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在这个舞台上,我这位自学成才的“演员”,成功出演了《快乐养老三部曲》。日记读出好心情一天,外孙女一进家,就蹦蹦跳跳地向我报喜:“外婆,今天老师把我的日记读给全班同学听啦!”说罢便打开作业本,读给我听。  相似文献   

15.
陈可冀 《长寿》2004,(9):22-22
养生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素常生活中惩忿戒虑,心境经常处于郁闷不快状态,最是伤人,会导致寝食不香,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饮食养生了。所以,养生当以养心或养神为本。清代曾国藩堂匾题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是切肤之语。毛泽东曾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于曾国藩的深思善悟、柔中寓刚,是深有所动的。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交融     
医患之间的桥梁,原本不仅仅是打针吃药,还有更深切的心灵的交融,情感的交融…… 一篇待发的论文需要几个数据,我不得不查寻陈年的医学札记。书箱中,一本最旧的札记和一位患者赠送的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缓缓的读着。 如今,医生当久了,还曾记否旧日的初衷? 我在沉思……  相似文献   

17.
谈小周天功     
小周天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功法,在明清时代曾经比较流行。像著名典籍《类修要诀》(明·胡文焕编)、《寿世青编》(清·尤乘编)和《医方集解》(清·汪昂编)等均录有此法。曾国藩日记中曾提到自己修习小周天功。  相似文献   

18.
相传清咸丰皇帝有言,攻进天京的统帅可封为 王爵。1864年7月,湘军终于攻陷了太平天国首都 天京。但清王朝食言,以本朝无以王爵授异姓和文 臣为例,由是折成一侯、三伯和若干子、男等爵以 作嘉赏。 夫人无信而不立,出尔反尔,曾国藩心甚快 快,心里也产生异端。 他对大清王朝不抱幻想。 1867年夏,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就都城“气象 甚恶,明火执仗时出”,“民穷财尽,恐有异变”事谈 及,颇有感触。赵烈文即说,“以烈度之,异日之祸, 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 五十年矣”(《能静居士日记二十七》)。曾…  相似文献   

19.
绍兴酒简称绍酒,又称黄酒、老酒,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味享誉全国,闻名世界,有“东方名酒之冠”美誉。  相似文献   

20.
幸 亏还有记忆。假如连记忆都 没有了,过去经历的许多事 情,还能留下多少痕迹吗?在政治运动像捣蒜似的年月,日记、照片、信件这些纯隐私的东西,随时都有可能被抄被查成为“证据”,左右着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大凡渴望平安过日子的人,运动一来宁可含泪毁弃掉,也不愿意保存下来招惹是非。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麻烦照样有,命运并没有因为无“痕”而好转,失去的倒是珍贵的生活记录。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有点惋惜呢!幸 亏还有记忆。假如连记忆都 从此不再写日记,即使真的有牢骚想 生活平顺的人,就一定是个平日有心 没有了,过去经历的许多事 骂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