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采用CT血管成像(com puter ized tomographyangiog raphy,CTA)确诊主动脉夹层。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内膜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 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裂口完全封闭,术后随访(7~29)个月患者均存活,CT及胸片复查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隔绝术的方法、院内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近5年完成的局麻下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及随访1~53个月,平均随访16±15个月,结果表明:30天内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时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了破口,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2例左锁骨下动脉被封闭,术后无左上肢缺血表现,随访期间2例死亡,平均16±15个月生存率93.10%。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斌  臧国辉  杨帮本 《安徽医学》2010,31(2):158-159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6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造影检查。观察真假腔血流变化、主动脉分支供血的情况。结果6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明显扩大显影良好,原假腔未再见显影。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10例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 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mm,长度为100-200mm。随访3~24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I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 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接受腔内隔绝术的37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主动脉CTA明确诊断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其中3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破口,4例表现为多个破口,均采用全麻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破口。结果37例均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无中转开胸手术,4例多个破口患者,2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2例远端夹层破口旷置,术后无内漏,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36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假腔内血栓逐渐机化,1例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1例因再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死亡,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已成为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避免了开胸手术且相关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术前评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腔内和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置入的价值的探讨。方法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前对30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6,螺距0.9,重建层厚0.9mm,间隔0.8mm;按患者体重计算碘对比剂总量,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法测定CTA延迟扫描时间;动脉瘤腔内及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置入,要运用专用软件重点测量术前所需的所有参数。结果型夹层21例,单个破口19例,多个破口2例。其中6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9例,其中3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16-MSCTA提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6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00%)。结论 16-MSCTA可对瘤体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多方位的测量和观察,给腔内隔绝术提供所需的各项参数,为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于术前规划[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患者,用带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并。结果14例均经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封堵近侧内膜破口,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近期死记忆2例。11例随访1-32个月(平均16个月),无死亡病例。CTA复查无移植物无狭窄、移位或扭曲、假腔形成等。结论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例患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1例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其余4例均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其中3例植入胸主动脉、1例植入腹主动脉.用Medtronic直型支架3例,用国产分支支架1例.结果:除1例造影发现封堵不佳,给予球囊支架内扩张,此外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其余3例均一次成功,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真腔扩大,全组无死亡.结论:带膜支架血管内植入治疗夹层动脉瘤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但要做好术前评估及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血管腔内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 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者16 例,所有手术均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进行.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6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4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显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今,1例术后2年死亡,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4.2±10.6)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7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其余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2例(男84例,女18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经胸心脏超声(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102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4个月),99例行CTA复查,有3例病人在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采用支架血管腔内治疗的43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病人死亡。结论熟练掌握支架技术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接受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隔绝术(EVGA)治疗,所有患者在介入术前与术后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总结支架置入情况、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手术时间、出血量、预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采取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近端破口水平、膈肌水平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等情况。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仅有1例死亡,完全隔绝28例,并发症发生7例。术后患者在近端破口水平、膈肌水平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上真腔、假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整体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 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腔内隔绝术治疗不仅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而且可以明显改善近端破口水平、膈肌水平最大直径、瘤体最大直径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方法的价值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DeBakeyⅢ型22例夹夹动脉瘤。行主动脉造影明确瘤体和夹夹破口位置及大小,标记破口位置。准确选定支架型移植物,DSA监控下将支架移植物导入瘤腔及裂口位置,完全封闭破口,使瘤腔与真、假腔隔绝。结果:本组病例中1例患,因其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3cm,为避免封闭锁骨下动脉开口形成内容,放置第二个支架。另2例因双髂动脉严重扭曲并狭窄,放弃支架型植物置入。其它19例均1次行腔内隔绝术成功。术后7d-15个月复查CT,支架型移植物内通畅无血栓形成,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破口完全封闭,夹层内血栓形成,并部分机化。结论:采用国产支架型移植物行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Ⅲ型主动脉患者行爱膜支架治疗。术前强化CT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先行主动脉造影,明确内膜破口位置,分辨真假腔,然后根据病变血管近端正常血管直径加上其直径的15%~20%选择支架型号。沿腹股沟下方约2cm处横行切开,游离股动脉并切开,插入支架输送器,硝普钠降收缩压至70~90mmHg,于破口位置缓慢释放支架,封闭主动脉内膜破口,重新造影,观察支架位置,是否有内漏..结果14例均成功植入支架,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升主动脉造影示真腔扩大,假腔消失12例,小内漏2例(经球囊扩张后仍有)。术后1周,1、6个月行强化CT检查示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并缩小,远断血运改善,无截瘫、左上肢缺血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Ⅲ型主动夹脉层创伤小,操做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1-08经我科治疗的4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A(CT血管成像)检查对病人进行评估,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监控下将带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破口,支架置入后即行DSA.同时于术后1、3、6 mo及1 a以后每隔1 a行CTA随访,主要包括病人生存状况、内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结果:在腔内隔绝后,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4例,2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漏血较少,未予处理。术后1、3 mo复查CTA 1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扩大。Ⅱ型内漏1例,因漏血较少,未予处理,术后3 mo CTA复查内漏自行封闭。48例病人中,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烟筒"支架3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左上肢盗血综合征,也无心、脑、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简捷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02 ~ 2011 -08 经我科治疗的48 例 Stanford B 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术前均采用 CTA(CT 血管成像)检查对 病人进行评估,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监控下将带膜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 破口,支架置入后即行 DSA. 同时于术后1、3、6 mo 及1 a 以后每隔1 a 行 CTA 随访,主要包括病人生存状况、内 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 结果:在腔内隔绝后,术中造影发现玉型内漏 4 例,2 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 内漏消失,2 例漏血较少,未予处理。 术后1、3 mo 复查 CTA 1 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扩大。 域型内漏1 例,因漏血较少,未予处理,术后3 mo CTA 复查内漏自行封闭。 48 例病人中,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烟筒冶支架3 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左上肢盗血综合征,也无心、脑、肺 、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腔内隔绝术 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简捷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5例,所有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24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