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寻找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方药。方法运用由4味中药组成的二参泽术汤对肝纤维化造膜小鼠进行腹膜淋巴孔调控与尿离子浓度变化的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观察二参泽术汤的利水作用。结果预防组、治疗组腹膜淋巴孔的孔径、密度和尿离子浓度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参泽术汤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治疗肝硬变腹水的有效方药.方法具有腹膜淋巴孔调控作用的丹参配合活血化瘀的桃仁、川芎组成丹参桃芎汤对肝纤维化造模小鼠进行腹膜淋巴孔调控与尿离子浓度变化的实验,并经扫描电镜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定量分析.结果预防组、治疗组腹膜淋巴孔孔径、密度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而尿离子测定,治疗组不及预防组.结论丹参桃芎汤是治疗腹水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对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对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itrie oxide,NO)和腹膜淋巴孔的影响,探讨PD失超滤机制。方法:(1)应用Baxter腹上鼠模型;(2)用全自动酶标仪动定NO量。(3)用扫描电镜淋巴孔的改变。结果:随着PD进行,大量巨噬细胞经腹膜淋巴孔游出,进入腹腔形成乳斑。NIO浓度逐渐增高,间皮细胞损伤趋严重,腹膜淋巴孔孔径增大、分布密度增高。停止PD,乳斑减少,NO量逐渐降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影响因素及早期预测腹水消退难易的方法。方法根据治疗后腹水消退的情况,将45例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分为腹水消退组(A组)25例和腹水未消退组(B组)20例。分别回顾性分析腹水的消长与血清钠、尿比重、尿钠排泄量、24h尿量、血清醛固酮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尿钠量(244.4±89.01mmol/24h)、尿比重(1.023±0.01)明显高于B组(114.7±30.54mmol/24h、1.012±0.003);无论是腹水消退组还是腹水未消退组尿钠均较正常值低,治疗后B组尿钠量、尿钾、尿比重的改善幅度较A组明显减低,甚至达不到A组治疗前的水平;B组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318.65±49.75pg/m1)明显高于A组(84.28±15.45pg/ml,P〈0.01)。各因素之间相关因素分析表明,血清醛固酮与尿钠排泄量、尿比重显著相关。血清醛固酮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尿钠、尿比重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治疗前,r=-0.717,-0.736,治疗后r=-0.926,-0.928(t9值均〈0.01)。结论血清醛固酮的升高,尿钠排泄量和尿比重的降低是腹水难以消退的主要因素。这些指标对腹水消退治疗的改善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测定不同阶段肝硬化患者血浆的NO、ET水平,探索它们对肝硬化腹水形成和肾功能损害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测血浆NO的代谢产物NO2^-浓度(Griess法),ET-1浓度(放免法)及肾功能。1.血浆NO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血浆ET浓度在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衰组明显高于有腹水、无肾衰组。2.肝硬化患者血浆ET浓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血钠、尿钠呈负相关。3.肝硬化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浆NO和ET升高可能在肝硬化病程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形成腹水和引起肾功损害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协同作用是肝硬化进展及出现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三种内源性阿片肽浓度变化,以了解它与肝硬化外周动脉扩张及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20例非肝病及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强啡肽(DynA1-13),亮啡肽(L-ENK)和β-内啡肽(β-EP)。结果:肝硬化无腹水组和有腹水组血浆DynA1-13和L-ENK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肝病对照组(P均<0.01);随病情加重,DynA1-13和L-ENK均呈上升趋势,肝硬化有腹水组的L-ENK亦明显高于无腹水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DynA1-13与A/G比值、L-ENK与A/G比值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血浆DynA1-13与L-ENK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二组肝硬化患者血浆β-EP浓度与正常组和非肝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ynA1-13和L-ENK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且在肝硬化外周动脉扩张及钠水潴因导致腹水形成中起重要作用β-EP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垂体后叶素加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①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②本组病例完全排除心脑血管病;③腹水无合并腹膜感染者;④排除心源癌性、结核性腹水。2.临床资料:1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11例,女7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静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选择肝硬化并发腹水者 12 7例 ,治疗组 64例 ,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静滴 ,口服安体舒通治疗 ;对照组 64例 ,用口服速尿加安体舒通治疗 ,两组均常规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腹水消退平均时间、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多巴胺、速尿静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优于一般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对1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头外露浸浴疗法(HWI)并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方法:每例患者浸水前3天停用利尿剂,限水限钠,每例嘲笑线天浸水4小时,连续3天。结果:11例肝硬化腹水HWI后其血液动力学改变经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每小时尿量与治疗前增加。尿电解质排泄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腹水的头外露 法对本组的疗效是4例显著有效,4例有铲,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72%。  相似文献   

10.
有人假设,肝硬化患者肾脏前列腺素E_2(PGE_2)的基础生成量和利尿剂刺激生成量的减少为钠潴留的决定因素。为试图确定这一假设是否正确,作者进行下列研究。 19例慢性重度肝病临床稳定的患者(酒精性肝硬化17例,乙型肝炎1例,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分成三组:A组5例无腹水,体重不变五天以上;B组7例有腹水,利尿剂治疗有效;C组7例经中至大剂量2~3种利尿剂并用无效,故作腹膜腔静脉回流术。每日钠摄入量:A组2g,B、C两组0.5或1.0g。BC两组试验前,停用安体舒通至少7天,停用其他利尿剂至少3天。B、C两组在10秒内静脉注入速尿80mg,收集给药后1小时尿标本备测。  相似文献   

11.
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示差法,检测45例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34例白发性腹膜炎和11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治疗前后口服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后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情况,评估病人肠黏膜通透性水平;采用鲎试剂三肽显色基质偶氮法检测病人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另1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肝硬化SBP尿LAC/MAN、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菌性腹水(SA)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尿LAC/MAN改变与血浆LPS水平呈正相关(r=0.187,P〈0.001)治疗1周后肝硬化SBP患者尿LAC/MAN及血浆LPS水平平行下降。结论肝硬化SBP患者存在肠黏膜通透性异常,且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内毒素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A/PEI亲和膜对肝硬化腹水中内毒素的去除效果。方法以醋酸纤维素(CA)为亲和基质,交联聚乙烯基亚胺(PEI),制备CA/PEI亲和膜;采用动态吸附法,比较吸附前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内毒素、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离子(K^+、Na^+、Cl^-)浓度的变化。结果CA/PEI亲和膜吸附后腹水中的内毒素浓度显著降低(P〈0.01);腹水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浓度过膜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CA/PEI亲和膜能有效吸附肝硬化腹水中的内毒素,对腹水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无明显截留,可应用于肝硬化自体腹水回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疗效。方法75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肝、利尿、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次治疗性腹穿放液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体重、腹围、24h尿量和尿钠排出量、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腹围、体重、24h尿量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及24h尿钠量高于对照组(P〈0.01),肌酐、胱抑素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显效率(48.0%)和总有效率(80.0%)明显好于对照组(24.0%和52.0%)(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多次治疗性腹穿放液。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和平 《胃肠病学》2005,10(1):i002-i004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系指腹水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或经严格内科治疗后腹水仍无明显消退且持续1.5个月以上,并出现少尿和(或)氮质血症者,患者血钠浓度<130mmol/L,尿钠浓度<10mmol/L,尿钠/尿钾<1,自由水清除率<1,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浆流量均低于正常。顽固性腹水常出现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多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的基础上,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后发生,并常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等。以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非常困难,患者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对顽固性腹水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  相似文献   

15.
赵文霞  刘雪涛  闫乐 《肝脏》2014,(6):448-450
目的:以细胞模型为基础,从 ADPN/AMPK/ACC 信号通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化泽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待细胞贴壁后,除正常组外,将其余各组培养液更换为含有终浓度为40μg/mL油酸(以DMSO溶解)的培养液进行造模。24 h后,将正常组和模型组更换为正常培养液(10%胎牛血清+90% RPMI1640培养基),泽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则更换为含有10%对应药物血清的培养液,24 h 后,以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dipoR2、AMPKα、ACCα、CPT-1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泽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中AMPKα、CPT-1mRNA的表达均有所升高(P<0.05),而ACCαmRNA表达均下降(P<0.05)。AMPKαmRNA表达最高的是泽参颗粒中剂量组,CPT-1 mRNA表达最高的是泽参颗粒低剂量组,而ACCαmRNA 表达最低的是泽参颗粒高剂量组。结论泽参颗粒调控Adipo/AMPK/ACC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56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保肝、利尿及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加小剂量人血白蛋白静脉滴注(静滴)(每滤出1000ml腹水,静滴人血白蛋白4g),对对照组行大量放腹水加大剂量人血白蛋白静滴(每抽出1000ml腹水,静滴人血白蛋白8g)。结果 术后第14天,治疗组患者24h尿量、血清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对32例肝硬化并发SBP和30例肝硬化漏出性腹水中TNF-α及IL-6进行检测,并作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SBP组腹水TNF-α及IL-6明显高于肝硬化漏出性腹水组(P<0·01);SBP组病情重、死亡者腹水中TNF-α及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存活者;SBP组部分病例抗感染治疗临床表现有效后,腹水中TNF-α及IL-6质量浓度明显下降。结论检测腹水中TNF-α及IL-6水平可辅助诊断SBP,并可观察治疗效果、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尿少4个月,加重7d”于2004年10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6月曾住本院治疗,确诊为肝癌晚期、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行剖腹探查术、门脉切开取栓术、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术,腹水未消退。此后4个月多次因腹水增多住院治疗,每次均腹水有所减少但不能消退。本次于入院前1周腹胀、尿少再次加重,每日尿量少于800ml。既往史:2型糖尿病史3年,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肝功能严重失代偿的标志,按照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顽固性腹水为药物治疗后腹水消退不满意和(或)经排放腹水后不能防止腹水的早期复发。分两种亚型:①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对限制钠盐饮食(50mmol/d)和强大的利尿(螺内酯400mg;速尿160mg)缺乏反应,以致腹水不消除或不能防止短期内复发。②利尿剂难治性腹水;在使用利尿剂时出现并发症,妨碍了利尿剂的有效剂量,以致腹水难以消除。其形成多认为与肝脏灭活作用减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灌注不足,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及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现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对肝硬化顽固性大量腹水患者并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6例肝硬化顽固性大量腹水同时并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在改善24h尿量、降低血清尿素氮、降低血清K+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术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顽固性大量腹水并发Ⅱ肝肾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可迅速改善患者肾脏功能,明显增加尿量,缓解氮质血症,解除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