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影响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社区内普查出的老年CHF患者按居住区域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两年不同的处理方法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2年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干预,在服药依从性、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76%,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CHF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0例,均采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干预前,Morisky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控压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冠心病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市盛泽镇36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为期1.5年医院-社区一体化冠心病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冠心病危险因素知晓度、健康行为形成率、规律服药率明显提高(P<0.01),血压、体质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脂、血糖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冠心病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地区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管理,实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依从性、血糖水平控制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冠心病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1月,选取苏州市盛泽镇58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7例和对照组296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5年医院-社区一体化冠心病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模式及常规的冠心病相关知识教育.结果 综合干预1.5年后,干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知晓度、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P<0.01),血压、体质指数明显降低(P<0.01),血脂、血糖水平明显改善(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冠心病干预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125例患者随机分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组(简称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术后第3、9个月的ADL评分。结果康复组第3、9个月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有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行为干预组93例,对照组79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行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行为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佳百分率为77.4%,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佳百分率为54.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2.9,P〈0.01);行为干预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72.0%,而对照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4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P〈0.01)。结论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率,从而提高血压正常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院与社区联合进行院外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94例,随机分为三组:(1)医院社区联合组630例,医院对社区全科医生进行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技能及干预管理知识的培训,医院与社区共同制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方案,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防治管理;(2)医院组631例,由专科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干预;(3)社区组633例,医生不开展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由社区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2.02±1.61)个月。结果医院与社区联合组、医院组患者的一级终点事件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急诊率、恶化率较社区组分别下降17.53%、15.71%、19.11%、18.15%、1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终点事件患者的心功能级别、LVEF、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社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医院与社区联合对院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干预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路径管理在社区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平洲社区486例年龄在30-50岁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240例,给予临床路径管理)和常规管理组(246例,按常规社区防治模式进行管理)。在干预两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服务满意度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年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干预组血压显著降低[(145.13±18.56)/(86.15±8.46)mmHg vs.(134.86±16.98)/(80.236.8±2);服务满意度(56.1%比97.1%)及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01)。结论: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显著,可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压,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为建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第二师选择228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高血压社区健康干预,一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社区健康干预,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行为方式得到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血压控制显效率由干预前19.7%上升至38.3%,血压控制无效率从干预前56.6%下降至26.8%,社区健康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6,P〈0.01)。结论社区健康干预能提高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而平稳地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梧州市大塘街道社区居民进行系统抽样和问卷调查,以普查检出的4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240例)和健康教育组(250例),对健康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健康教育组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诊断值(49.17%比58.40%),高血压危险因素(30.41%比58.00%),高血压药物治疗(58.75%比79.60%)]和血压控制率(23.33%比60.80%)明显升高,血压[(147.68±13.97)/(89.30±12.43)mmHg 比(143.57±13.53)/(85.73±11.54)mmHg]值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方法 江苏盛泽医院建立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组建慢性病综合干预三级体系及慢性病管理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17%和38.25%上升至85.45%和82.13%,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病的管理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1.99%和40.90%上升至92.07%和64.94%;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管理率、控制率有显著提升.干预前后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 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控制率,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AIMS: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can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in high-risk heart failure (HF) patients, but generalizability to the population hospitalized for HF remains to be proven. 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ischarge and outpatient management program in a non-selected cohort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F. METHODS AND RESULTS: Patients admitted with decompensated HF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usual care (n=174) or an intervention (n=164) consisting of a comprehensive hospital discharge planning and close follow-up at a HF clinic. After a median of 509 days, there were fewer events (readmission or death) in the interven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156 vs. 250), which represents 47% (95%CI: 29-65; P<0.001) event reduction per observation year. At 1-year, time to first event, time to first all-cause and HF readmission, and time to death were increas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0.001). All-cause and HF readmission rates per observation yea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overall cost of care was reduc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CLUSIONS: This comprehensive hospital discharge and outpatient management program prolonged time to first event, reduced hospital readmissions, improved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HF, while reducing cost of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在工厂人群中采取综合性措施干预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效果;初步总结开展人群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干预厂(组)进行为期3年(1992年1月至1995年4月)设对照厂(组)的综合性干预,对比两厂干预前后2次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人群年龄调整的收缩压水平、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和饮酒率较对照组人群分别净下降2.4mmHg、0.43kg/m2、5.2%和19.2%,除患病率外均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均<0.01);干预组较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和控制百分率、药物治疗控制在正常高限血压及以下和临界高血压及以下者均明显增加(P均<0.01);87例轻度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中51.7%控制在正常高限血压及以下水平。结论采用卫生教育、健康促进及药物和非药物综合干预方法,对男性工厂人群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专业人员与基层保健人员密切合作对开展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门诊的综合干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查阅门诊病历方法,对2010年9~10月在我院老年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33例进行分析。结果 533例中合并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占67.54%。所有患者均完善高血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高血压诊断中对血压分级占22.89%,评估心血管危险分层占19.89%。大多数患者接受过非药物治疗宣教,宣教频率不高。高血压治疗率为82.36%,控制率为62.85%;高危患者的治疗率为84.59%,高于中危患者76.66%(P<0.05);控制率为56.91%显著低于中危患者78.00%(P<0.01);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的使用率最高占69.47%。高危和极高危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者分别占51.40%和31.42%,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分别占26.99%和32.85%。符合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率分别为61.96%和42.85%。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5%者占96.07%。结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明显欠缺;非药物治疗宣教、降压、调脂、抗血小板和降糖等综合干预,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的应用干预存在不足;应强化医生对指南的学习,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社区中老年人群进行新型科普方式的干预,评价认知程度的变化.方法 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随机抽取200例50岁及以上社区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100例(男女各50例)为干预组接受新型科普方式干预;100例(男女各50例)为对照组.在研究干预前及为期1年干预后,对两组中老年人进行骨健康认知基线评估及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COPD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12个月,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体力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平均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84.3±3.8)mmHg比(93.6±2.9)mmHg],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2.7±4.5)mmHg比(35.1±3.1)mmHg](P均〈0.01);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量[(37.5±13.8)%比(46.3±11.9)%]、第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36.1±12.3)%比(43.7±16.2)%]明显提高,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7.1±46.4)m比(436.7±91.0)m],P均〈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60例AMI病人被分为:PCI组(30例),静脉溶栓组(30例);比较两组的ST回落情况,再通率,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ST回落明显,ST仍抬高的水平明显较低(0.17±0.09)mV比(0.03±0.02)mV;与静脉溶栓组比较,PCI组30d内死亡率(10%比3.3%),MACE发生率(23.3%比10%)明显降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53.3%比96.7%)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51.8±5.8)mm比(45.7±6.6)mm,左室射血分数(45.2±7.7)%比(52.1±5.5)%],P均〈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网络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基层医师高血压诊治能力以及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作用。方法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了《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简称《规范》),根据此方案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于2007—2010年,对干预组医务人员进行网络跟踪临床指导,对干预组≥35岁居民实施全人群分类及高血压分级管理、综合干预,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运用专家网络跟踪指导模式培训社区医师,3年后高血压知识和病例诊治能力均明显提高,平均总分由47.3提高到78.1(P<0.05);干预组实施高血压社区信息化管理后效果显著(P<0.05):全人群管理率由36.0%提高至63.1%;人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下降5.5 mmHg和1.7 mmHg;一、二、三级高血压管理级别比例变化明显,一级管理的比例由干预前67.2%提高至93.8%,二级、三级管理的比例由干预前19.8%、11.8%下降到5.3%、1.9%;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由58.7%、48.5%、33.4%提高到89.7%、77.0%和72.6%;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所改善,人群吸烟率、饮酒率、饮食偏咸以及少运动比例由19.7%、24.3%、23.5%、74.2%下降至14.5%、17.5%、15.5%、34.1%;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发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信息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社区医师的诊治能力和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