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检验检疫局发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口岸的发现与有效控制的经验,完善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方法]在国境口岸,通过检疫查验、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检测筛查、病人隔离医治、密切接触者跟踪调查、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口岸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登革热、疟疫、基孔肯雅热的排查与诊断,对出现的传染病疫情采取多部门联合行动,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确诊1名入境发热者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避免了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结论]对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成功应急处理,为国境口岸处置输入性传染病疫情提供了成功模式,为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通过掌握同期蚊媒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遵义市新蒲新区2019年蚊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病例为1例从缅甸入境的输入性确诊病例,为贵州省遵义市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未造成本土继发流行。2019年蚊媒人诱停落法监测显示成蚊密度为0.19只/h(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12.68%)。布雷图指数为0~34.55,10月废旧物品处布雷图指数最高,为34.55,5月建筑工地蚊幼路径指数最高,为2.35。结论遵义市新蒲新区存在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素,应加强监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可能出现的本土流行。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全国首例输人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利用实时荧光RT-PCR、RT-PCR检测方法,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实时荧光RT-PCR、RT-PCR两种实验方法,在同一病例不同时间采集的多份标本中,都检测到基孑L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该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Realtime RT-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G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RT—PCR 2种实验方法在该病例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2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的疫情处置,为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对石狮市2012年发现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实验室确诊病例,该疫情处置取得成功。结论 重视病例的发现与疾病控制,严格做好病例发现报告、传染源隔离,政府部门重视协调、病媒应急监测、持续开展疫点病媒消杀灭等工作是控制疫情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检出的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监测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2008-2011年入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发热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判定染疫嫌疑的采集样本送检,对阳性病例资料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例均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9例入境时在发病,2例入境后医学观察期间发病;平均年龄40.2岁,以男性中青年为主;体温监测是主要检出手段;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防制基孔肯雅热的措施适当得力,能有效阻止基孔肯雅病毒通过口岸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天津市1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分型,确定基孔肯雅病毒(CHIKV)与全球主要流行株的关系。方法 提取临床症状疑似为CHIKV感染患者血清中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HIKV核酸。两步RT-PCR法扩增编码CHIKV包膜糖蛋白E1的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开展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毒株一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天津市输入型CHIKV基因分型属于能够感染白纹伊蚊并在其体内繁殖的东/中/南非基因型印度洋亚型(ECSA-IOL)。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此次输入的CHIKV与2016-2017年在巴基斯坦、意大利、孟加拉国等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高度同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4%,并与这些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共同组成1个基因分型簇。结论 此次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感染的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提示应加强对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以防止该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发生本地聚集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Sonam Wangchuk Piyawan Chinnawirotpisan Tshering Dorji Tashi Tobgay Tandin Dorji In-Kyu Yoon Stefan Fernandez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9(10):1681-1684
In 2012, chikungunya virus (CHIKV)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Bhutan. IgM ELISA results were positive for 36/210 patient samples; PCR was positive for 32/81. Phylogenetic analyses confirmed that Bhutan CHIKV belongs to the East/Central/South African genotype.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future outbreaks require a system of surveillance and improved laboratory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诊和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0月,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广卫街140例登记在册确诊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40例,终生就诊率为92.86%,终生治疗率为87.86%,终生住院治疗率为67.14%,一年治疗率为79.29%,一年系统治疗率为42.86%,时点治疗率为70.71%。终生治疗率、一年治疗率,男性分别为93.18%、85.23%,女性分别为78.85%、69.23%(P<0.05);终生治疗率、终生住院治疗率,公费者分别为100.00%、91.67%,医保者分别为93.51%、70.13%,自费者分别为76.47%、56.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治疗费是公费、医保类型者治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平谷区猩红热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平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2003—2009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9年平谷区猩红热发病153例。2006、2007年为平谷区猩红热高发时期。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8.24/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为0.25/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以中小学生(45.10%)和幼托儿童(47.06%)构成最高。男性(64.71%)高于女性(35.29%)。城区(53.59%)高于农村(46.41%)。近几年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2个月发病占12个月中的52.94%)。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各级医疗保健科应针对在学习生活的群体进行经常性传染病知识培训、宣传、指导。学生、托幼儿童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卫生部门应联合教委通过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防止暴发,使平谷区猩红热发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越秀区1139名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的主要健康相关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广州市越秀区2所初中、3所高中和1所大学校共1 139名学生,对饮食、运动与吸烟饮酒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主要有缺乏体育锻炼、喝酒、吸烟。初中生喝饮料、吃西式快餐、喝牛奶、吃早餐比例分别为26.7%、9.8%、54.9%、81.6%,高中生分别为18.0%、4.9%、41.2%、91.3%,均高于大学生(8.0%、3.4%、18.8%、64.2%);男生(7.1%)吃西式快餐比例高于女生(4.6%),而男生(75.0%)吃早餐比例低于女生(85.9%)。随着年龄的增大,1周内青少年每天活动至少1 h的天数相对减少;男生每周活动时间比女生长。结论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喝酒普遍存在于广州市青少年当中,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广泛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