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雪  蔡林  石姗平  龚敏  徐伟佳  孔晓龙 《中国药房》2013,(43):4095-4097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对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对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予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监测患者服用五酯胶囊前后FK506的血药浓度,记录FK506的给药剂量,观察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疗效、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对肾移植患者血常规的影响。结果:五酯胶囊用药前、后FK506的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酯胶囊服用剂量增大1倍后,FK506血药浓度增加的幅度大于60%,平均为87.28%,增加幅度存在个体差异,且增加值与五酯胶囊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患者服用五酯胶囊后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肝功能损害,血常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患者在同时应用FK506和五酯胶囊时,应考虑五酯胶囊对FK506血药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影响,以探讨治疗病毒性肝损害的可行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发生肝损伤者的临床资料,36例术前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同期无病毒感染者116例为阴性组。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时监测肝功能、HBV-DNA、HCV-RNA及CsA药物浓度,对肝功能异常者停用C sA改用FK 506,并行保肝治疗,HBV-DNA(+)者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不同肝炎病毒感染者术后肝损害发病率均高于无病毒感染者,表明对此类患者肾移植后要注意其肝损害的发生。结论术前应对肾移植受者的肝脏情况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估,肝炎病毒携带者接受肾移植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正确区分系药物性肝损害还是病毒性肝损害,及时采取相应处理,并给予护肝治疗,FK 50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副作用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50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口服护肝片4片,tid,熊去氧胆酸1-2片,itd,疗程为1-3个月,必要时停用Aza,结果:有29例(58%),治愈。13例(26%)好转,8例(16%)无效,肝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ol,DBiol,IBiol,CsA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P<0.01,P<0.05),而其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护肝片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对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9.6%;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45%),其次为中药(20%);用药2-4wk出现肝损害者最常见(66%),2wk内者次之(26.2%);临床以急性肝炎肝细胞型最常见(62.1%),其中5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腹胀(71.8%),其次为黄疸(59.2%),肝功能受损以ALT、GG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5例(63.1%),好转34例(33%),死亡3例(2.9%)。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0%,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免疫抑制药吗替麦考酚酯(MMF)致白细胞计数降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5—2007年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WBC降低的病例23份(除去死亡,移植失败以及数据不全者),对术后WBC白细胞计数降低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比总蛋白降低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肾移植患者中,平均年龄(48.30±12.19)岁,WBC减少发生率为6.94%(23/331),6例停用,11例减量。且有1例患者白细胞下降至0.11×10^9·L^-1。WBC计数平均3.03×10^9·L^-1,其中危重度患者2例,重度患者2例。结论:肾移植后应用MMF所致WBC减少并不少见,其发生可能与体内血中游离的霉酚酸浓度较高有关,大多数可逆。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少MMF的用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抗感染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8例肾移植术后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9例(32.1%),3~6个月发生感染有4例(14.3%),1年以上发生感染有15例(53.6%)。混合感染6例(21.4%),细菌感染11例(39.3%),真菌感染3例(10.7%),病毒感染4例(14.3%),不明原因感染4例(14.3%)。根据肺部感染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2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4±16.3)d,2例治疗无效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余治愈。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5例尸体肾移植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尸体肾移植25例(次)患者的一般资料,组织配型,围手术期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25例(次)中,目前存活22例,最长人/肾存活达7年。常见并发症为排斥、感染、肝损害。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心血管并发症。结论:肾移植手术期治疗质量直接影响肾功能的恢复,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及终生指导、随访是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应用雷帕霉素抗排斥治疗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雷帕霉素(Rap)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抗排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Rap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治疗排斥反应,对血肌酐恢复情况、移植肾存活及副作用作回顾分析。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即开始用药者1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人肾存活良好;5例术后半年以上因移植肾功能减退而转换为Rap治疗患者中有4例血肌酐升高明显减缓。结论:雷帕霉素作为基础免疫抑制药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肾移植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成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1986年10月~2007年12月52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5例(10只眼)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免疫抑制药用药情况和白内障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的肾移植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0.95%;高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组的白内障发生率分别为1.97%和0.31%。5例9只眼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肾移植后白内障的发生率,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感染机会增加。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致命的间质性肺炎,会直接影响人、肾的存活。CMV肺炎起病急,发展快,治疗效果差,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9.6%;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45%),其次为中药(20%);用药2~4周出现肝损害者最常见(66%),2周内者次之(26.2%),临床以急性肝炎肝细胞型最常见(62.1%),其中5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暖胀(71.8%),其次为黄疸(59.2%),肝功能受损以ALT,GG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5例(63.1%),好转34例(33.0%),死亡3例(2.9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0%,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患者植术后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26例肾移植患者中出现高脂血症的267例患者,调查术后时间、环孢素(CsA)全血浓度对患者移植术后血脂影响,及高血脂对患者肝、肾功能和血糖的影响。结果:肾移植术后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2年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8%、7.0%、7.6%、10.9%,患者首次血脂异常时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CsA全血浓度呈相关趋势。肾移植患者出现高血脂时,其血肌酐(SCr)和血糖(Glu)也明显升高,服药降低血脂后,SCr和Glu明显下降至血脂异常前水平(P〈0.05),而未服用调脂药仅控制饮食的患者,首次血脂异常后3个月的Glu和SCr水平继续升高,显著高于首次血脂异常时的水平(P〈0.05)。结论:Cs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血脂的影响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术后1年内是肾移植受者高血脂症高发期。高血脂可明显影响移植肾功能,同时使患者血糖升高,应密切监测血脂变化.及时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相似文献   

14.
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肾移植术后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我国多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药治疗。本文总结三联免疫抑制药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文127例均为1996年8月~1998年3月年接受肾移植术的病例。男98例,女29例。年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检查确诊恶性肿瘤后,将其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成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的方案,观察肿瘤生长、复发情况,监测移植肾功能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 a,其中9例病情稳定,1例患者因肿瘤扩散转移,于调整药物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药物转换2个月后出现一次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的免疫抑制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腺肽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8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CMV肺炎患者的治疗经过。包括:给予患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适当减少免疫抑制药用量,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必要时使用胸腺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治疗有效(其中使用过胸腺肽治疗的5例患者全部有效),有效率为77.8%,治疗后外周血CMV抗原检测全部转为阴性,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未愈自动出院死亡。结论 CMV肺炎应采取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合理应用胸腺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咪唑立宾对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71例成人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中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且血肌酐<176 umol/L的受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将免疫抑制方案中吗替麦考酚酯(MMF)改为咪唑立宾(MZR)作为实验组,另外20例患者予以调整抗排斥药物的剂量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访1年。观察BK病毒尿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BK病毒尿症的效果及肾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排斥反应、骨髓抑制、肺部感染、高尿酸血症及腹泻等情况的差别。结果 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患者有66例(14.0%);试验组BK病毒尿症的转阴率是55.0%,转阴的平均时间为(3.12±1.7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转阴率(30%)和转阴平均时间(4.18±2.36)个月。实验组治疗高水平BK病毒尿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50%,P<0.05);实验组患者血肌酐(116.5±17.6 umol/L)较对照组患者血肌酐(124.7±16.3umol/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  相似文献   

18.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格列喹酮和胰岛素治疗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8年1月进行肾移植的805例患者中发生PTDM的7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抑制药的用量、环孢素(CsA)的血浓度、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71例PTDM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并适当减少CsA及泼尼松用量后,18例PTDM患者未用降糖药,32例给予格列喹酮,21例给予胰岛素,3组患者治疗后的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用量及CsA血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也大幅度下降。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免疫抑制药减量后也未出现排斥反应。结论:部分免疫抑制药所致血糖升高过程是可逆的,格列喹酮和胰岛素对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3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性价比。方法:将同期首次行肾移植患者根据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即A组:国产环孢素(田可)+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B组:进口环孢素(新山地明)+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C组:他克莫司(FK506)+麦考酚吗乙酯+泼尼松,每组30例,分析肾移植患者开始12个月的治疗成本和效果。结果:3组术后12个月的平均成本分别为47288、57800元和62904元,显效率分别为53.33%、56.67%、8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86.71、1019.94和786.3。C组疗效最佳,但成本较高,A组显效率低,但较为经济。结论:肾移植术后3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值显示,C组最佳,A组最经济,B组的性价比较差,但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经济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