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成像中优化CT扫描条件对检查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行PET/CT检查,对照组在CT常规条件下进行,观察组在CT优化条件下进行.对比两组不同体重患者的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对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长江大学附属潜江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疑似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观察组采用ASiR-V算法结合双低扫描方案。比较两组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平均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SD值低于对照组(P <0.05);而两组图像噪声、图像失真度、图像整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iR-V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可降低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头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头部CT检查受检者按扫描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50例。其中轴位常规扫描组:4i/周、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螺旋扫描组: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 mm、螺距0.531:1、床速10.62;其余两组扫描参数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值(DLP)、有效剂量(ED)及扫描时间,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轴位常规扫描组ED平均为3.88mSv,螺旋扫描组ED平均为4.72 mSv,相比较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下降约18%,轴位常规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为清楚。结论 MSCT轴位常规扫描与螺旋扫描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轴位常规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为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吴俊 《首都医药》2022,(6):70-7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与屏气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玉山县博爱医院行CCTA扫描的冠心病(CHD)老年患者7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屏气法扫描,观察组采用自由呼吸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置迭代重建算法-V(ASIR-V)技术对腹部增强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5 ~2020-07于河南宏力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1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增强CT扫描,B-D组分别采用20%前置ASIR-V、40%前置ASIR-V、60%前置ASIR-V进行增强CT扫描,其余CT参数均保持一致,比较四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4组中,C组图像质量评分最高,其次为A组、D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D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最低,其次为C组、B组,A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前置ASIR-V技术可有效优化腹部增强CT扫描的图像质量,并有利于减少CT扫描期间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DR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DR数字摄影的影像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以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影像医生的业务素质。方法:合理使用机器设备及做好基础校定。结果:取得满意的DR数字摄影效果。结论:经过严格全面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优质片率大于95%,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双低剂量(低千伏及低浓度对比剂)对头颈联合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进行头颈CTA联合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双高组各30例,双低组采用管电压80kVp管电压,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l/ml;双高组采用120kVp管电压,对比剂(欧耐派克)350mgl/ml。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双低组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双高组(P0.05);双低组的辐射剂量值显著低于双高组(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颈动脉CT值、图像噪声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双低组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与双高组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30.58±6.02)mgl/L,双高组为人均碘摄入剂量(308.39±7.14)mgl/L,双低组显著低于双高组(t=45.634,P=0.000)。结论:使用管电压80kVp管电压,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l/ml进行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获得与采用120kVp管电压,对比剂(欧耐派克)350mgl/ml剂量下相同质量的图像,但对比剂的摄入更低,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与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前者在小儿四肢X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行四肢X线摄影的80例小儿患者完全随机分别使用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和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进行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的解剖结构清晰度进行评分。结果2名阅片人评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四肢解剖结构的显示清晰度比较,两种成像系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种成像系统的mAs值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硫氧化钆涂层的无线平板探测器应用于小儿四肢X线摄影在合理的检查剂量下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其成像质量和检查剂量近似于碘化铯涂层的常规平板探测器;并使体位摆放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第二代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不同辐射剂量下CT图像质量的差异性。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CTPA检查,每组40例,其中A组管电压80/Sn140KV检查,B组管电压100/Sn140KV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段、背部脂肪CT值等指标,并对CT影像治疗进行主观评分,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有效剂量(ED)等。结果 A组患者肺动脉平均CT值、平均CNR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主观CT影像质量评价结果显示A组与B组评分无显著差异,但A组E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螺旋CT肺动脉成像选用80/Sn140 KV扫描在获得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CT影像同时,可大幅度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所受辐射剂量,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宗会迁  柳青  付凯亮  张鑫  宋鹏  马利  耿左军  李彩英 《河北医药》2013,35(10):1472-1474
目的评价256层CT做前瞻性冠脉CTA时,FOV对单次扫描Z轴覆盖区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共100例患者纳入研究。50例使用大FOV(>250mm)扫描(大FOV组);50例使用小FOV(≤250mm)扫描(小FOV组)。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9个节段进行评价,采用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4分为可评价节段。比较两种方法组可评价节段的百分比、患者的有效剂量。结果小FOV组比大FOV组增加了19.3%的单次扫描的Z轴覆盖宽度(58.6mmvs.4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2,P<0.01)。大FO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91.6%(412/450)和97.3%(438/450),小FOV组优秀率及合格率分别是89.1%(401/450)和97.8%(440/450);2组优秀率及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1和1.97,P>0.05)。大FOV组平均DLP为(281±59)mGycm,小FOV组平均DLP(231±41)mGy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FOV冠脉CTA可以增加单次扫描Z轴的覆盖区域,在两次扫描内即可完成整个冠脉的检查,保证了图像质量,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心脏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暴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珍  罗来树  李颐  钟雯 《江西医药》2009,44(12):1169-1171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诊治中患者接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减少辐射的方法。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Innova2000数字平板X线机随机配置的剂量测量系统,回顾性分析358例4组f组1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组2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组3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预扩张和支架置入术;组4射频消融术)不同心脏介入诊治目的辐射面积剂量乘积(DAP,cGvcm^2)和入射剂量(ED,mGy)。结果组3的DAP值和ED值最高,与其他组比较P〈0.05,各组中个体的辐射暴露变化均较大。透视时间组4最长.与其他组比较P〈0.05,但辐射剂量不如组3高。摄影帧数,组3〉组1、组2〉组4(P〈0.05)(P〉0.05)。结论透视时间长、摄影帧数多是介入诊治高剂量的两个主要的可控性因素,摄影剂量对总剂量的贡献大于透视,减低透视脉冲频率和减少摄影帧数可有效降低患者的X射线辐射.有利于指导和加强介入治疗中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有效防范患者可能受到的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参加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结果总结经验.方法 参加2011年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组织的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分析此次比对结果,查找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结果 我中心比对结果为优秀,主要是热释光剂量元件的筛选和刻度因子的正确选择和应用.结论 剂量元件筛选、系统检定、人员素质、操作技术、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等均是顺利通过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系统比对并获得好成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数字X线摄影(DR)系统在骨盆摄影检查中的应用,评价DR低剂量辐射的优越性。方法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摄影(DR)的影像质量及表面空气吸收剂量(ESD)的关系,2个摄影系统(DR使用ESD约为CR的1/3)分别采集到50例骨盆患者的骨盆影像各50幅,由8名影像科医师分为2组,采用单独影像观察和比较影像观察的方法,评价CR和DR摄像系统对骨盆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显示的清晰程度。结果在单独影像观察和比较影像观察中,2组影像科医师对CR和DR的影像判断结果一致。结论DR较好的分辨率和低噪声特性,以及高量子检测效率(DQE)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同时不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比较西门子炫速双源CT的3种不同扫描模式对冠脉桥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选择我院搭桥术后随访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心率≤65次/min且节律规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大螺距扫描、前门控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3种不同的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模式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桥血管的通畅性及图像质量,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前门大螺距扫描模式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门控序列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具有显著性差异(F=118.21,P<0.05)。3种双源CT扫描模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H=0.531,P>0.05)。西门子炫速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不仅能实现心脏冠状动脉低剂量的扫描,还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可有效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CT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10例胸部CT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A、B、C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组采用120 kV、B组采用100 kV、C组采用CARE kV技术。使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CT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组与A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组与A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组和A组间的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B组比较,C组的SD显著低于B组,而SNR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B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ARE kV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尹娜  顾小荣  庄一平  张磊 《江苏医药》2012,38(19):2314-2315,2232
目的 分析CT导向肺穿刺活检中有关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导向肺穿刺活检患者256例,根据CT机扫描条件和病灶特点情况分组,研究对穿刺的影响,比较各分组的穿刺过程中的总扫描层数,比较高低剂量组的总剂量DLP.结果 CT导向肺穿刺活检成功导向率为100%,穿刺准确性为87.9%,两组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深的病灶较大、浅的病灶总扫描层数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肺野病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CT导向肺穿刺活检中低毫安扫描参数、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对病灶特点的了解都能达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在颈椎外伤CT扫描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颈椎外伤患者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方法 162例患者,分别用16排和64排螺旋CT进行颈椎检查扫描:常规剂量42例;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高管电压60例;低管电压60例。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有效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做出计算。结果多螺旋CT发现17例颈椎骨折。低剂量可调管电流降低了51%-60%。常规剂量,低剂量高电压和低电压低剂量的平均有效剂量,平均图像噪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名影像科医师主观评估3个检查组的图像质量,在评分上无显著不同。结论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多螺旋CT低剂量扫描,剂量降低60%-70%时,同常规剂量相比,图像噪声有少量增加外,但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并没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刘爱华  朱时锵  方雄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08-3409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检查中CT靶扫描和高分辨率CT扫描辐射剂量对比情况.方法 分析2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扫描辐射剂量分为CT靶扫描组和高剂量CT扫描组.结果 CT靶扫描患者的CTDIvol值和DLP值与高剂量CT扫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靶扫描技术和高剂量CT扫描的辐射损害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