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协调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藏象学说以中医学特有的认识方式来研究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藏,是指藏於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於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明代张景岳《类经·藏象类》注云:“象,形象也。藏居於内,形见於外,故曰藏象。”  相似文献   

2.
辨证新论     
近年来,国内中西医学界正在就中医现代化以及如何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进行广泛的讨论。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临床最大的特色是应用辨证施治方法。因此,如何认识和评价辨证施治可说是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1“证”的实质 中医学拥有几千年亿万人次临床实践的经验,又拥有大量的文献特别是历代名家的医学著作,将这些临床宝贵经验记录下来。中医治病首先是辨证,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立法处方。因此,辨证是临床诊疗过程中重要的前提。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是完全不同的归纳疾病的方法。中医的脏腑、六经、八纲、卫气营血、三焦、新感、伏邪以及六气、痰饮、瘀血……等等,实际上都是辨证概念。中医的“证”实质上是指疾病时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人体各部分和过程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是一个连续过程,要研究某一生命现象或疾病表现时,人们必须从思维中把它从整体连续过程中“划”分出来。中医的辨证即是通过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状态,辨别其偏离正常状态的性质和程度,这即是中医诊断的模型一证。中医的脏象学说是关于脏腑的理想模型厂\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以及痰饮、瘀血等是关于人体病理的理想模型;传经、越经、直中、新感、伏邪等是关于人体病理过程的理想模型。 辨证是观  相似文献   

3.
曹东义 《中医药通报》2007,6(6):24-26, 28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它们在研究方法、理论构成、治疗措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中医学里边所以包含哲学与文化知识,是因为人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造成的。"自识"是"识他"的基础,中医依靠人体的自我认识功能,称之为"病为本,医为标"。病人感觉到的不良感觉,就是一种自觉能力,然后再经过判断,形成概念,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形成主诉,是对于人体健康状态的整体描述。中医学着重研究整体所表现的证候,研究人体表面表现出来的证候,就是研究整个生命的健康状态。中医辨证论治,有的时候比西医的辨病治疗更灵敏。病人由于得到早期干预治疗,很快就恢复了健康状态。西医依据病灶确诊患者,是确有证据的诊断;中医依据证候,往往是更早期的"救其未萌",或者是早期干预、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4.
阴阳平衡等价于人体最佳自稳态的科学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健康的人体,从中医的角度看,阴阳平衡态就是人体的健康状态,从西医的角度看,就是人体的各种理化指标均处于正常取值范围的状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就是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的自稳念(有序态)。健康的人体,总有一个最佳健康的状态。对于中医就是最佳阴阳平衡态,对于西医就是各种理化指标的最佳标准取值状态,对于系统论就是最佳自稳态{最佳有序态}。一般情况下,人的健康,不可能总是处在最佳  相似文献   

5.
体质是指受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习惯所影响而表现在形体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可变性的状态。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如今已成为一个较成熟的理论体系。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目前全球医学界的方向已渐渐从疾病医学转移到健康医学,中医体质研究未来的重点应是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医疗体系。中医学在预防医学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性。其辨证论治系统是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弥补目前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盲点和难点。中医体质学说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完善体质辨识系统使它的覆盖范围更完整,以及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整体观念是中医方法学的独特思维模式。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疗原则,中医学通过观察人体五体、五官、五志、五声及五动等方面的异常变化,用以推断患者体内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由于不同种疾病(甚至是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在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某种相同的证候,因此,中医学存在“异病同治”。笔者以下所举4个案例,从西医学角度来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分属于不同系统的疾病,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这些患者都存在“肝脾不调”的机能失衡状态。故而,临床治疗从调肝理脾大法入手,结合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随证治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现象-状态医学"学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用科学认识论的科学学科判定标准研究中医学,发现中医理论以人体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所反映的生命状态为研究对象,采用司外揣内的方法,具有研究方向明确的科学家专业队伍及相应的学术机构、出版刊物和教育设施.中医学与以人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实验等方法研究人体的西医学不同,二者是把握着人体不同物质层面的医学科学中的两个分支学科.因此,中医学应明确其"现象-状态医学"的本质属性,在医学科学中确立"现象-状态医学"学科地位,树立科学的理性信念,推动中医学按照"现象-状态医学"的固有规律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在肢体、官窍、肌肤等外在部位反映出来。“欲知其内者 ,当以观乎外 ;诊于外者 ,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丹溪心法》)中医诊治疾病就是通过观察和收集患者显现在外的各种临床表现和病理征象 ,然后分析、归纳、综合这些证候群 ,了解患者整体的反应状态 ,以得出“证”,作出相应的治疗。因此“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 用以辨知脏腑气血的功能状态 医者通过观察人们的精、气、神、色、形、态等外在表现 ,可以得知…  相似文献   

9.
重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学是医学的根本,现代医学的诊断和中医学的证候分类都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分类,分类结果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基于中、西医诊断分类的治疗都对维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开展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的结合研究,特别是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不仅急需,同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在疾病诊断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中医四诊信息对疾病再次科学证候分类,  相似文献   

10.
从正气的概念、组成、本质来论证其哲理性与科学性,凸显中医学的主体性特色,阐明中医正气的科学内涵。认为中医学的正气是指人体健康状态,由元气和真气两部分组成,正气的本质就是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